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阅读拓展训练
班级: 姓名: 时间: .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下面是状状在“遨游汉字王国”综合性学习中,通过不同途径搜集到的资料。请认真阅读,回答问题。
【材料一】丰子恺先生在《书法略说》中说:“世界各国的文字,要算我们中国字为最美术的。别国的字,大都用字母拼合而成,长短大小,很不均齐。只有我们中国的字,个个一样大小,天生成是美术的。”
【材料二】10月21日,2019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在甲骨文发祥地、中国八大名都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安阳开幕。来自美、德、法、俄、日、韩、泰等29个国家的70余位外国知名汉学家,外国专家和留学生,国外华文教育机构代表和来自国内20余家大学、研究机构的200多位国内文化文字专家学者和企事业代表参加了开幕式。河南省副省长戴柏华在讲话中指出:“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中华文明的根基,也是世界上形式、内涵最丰富的文字之一,受到世界各地越来越多朋友的喜爱,成为中外友好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1.从材料一中,你得出的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下面是某个汉字的演变过程,请根据前几个字形将其对应的现代汉字写在田字格中。(1分)
3.下面对材料二的信息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甲骨文发祥地、中国八大名都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安阳召开了2019中国国际汉字大会。
B.汉字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喜欢中华文化。
C.汉字已成为新时代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D.汉字是世界上形式、内涵最丰富的文字。
4.作为小学生,你觉得自己可以为传承汉字文化做哪些努力?(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细说汉字(节选)
左民安
世界上的文字是多种多样的,但总的说来可以分为表意和表音两大文字体系,而汉字则属于表意文字。所谓表意文字,就是文字与语言的语音方面不发生直接联系,每一个字只是表示一个音节,不能明确表示读音,但一个字的本身就能表示一个意思。如“旦”字的上部是“日”,下部是地面(或水面),从地面上升起太阳,是表示早晨的意思。也正因为如此,同一个文字符号可以代表两种语言里的同一个词,而读音完全不同,比如方块汉字中的“日”字,是画一个圆圈,中间加上一个圆点,很像一个太阳,而古埃及也是用这个文字符号表示太阳,只是读音不同。也正因为表意文字具有和语音不发生直接联系的特点,所以它就有可能用来代表不同民族的语言,如我们的邻邦日本、朝鲜等国家都曾经借用汉字作为书面交际工具。
(既 即)然说表意文字与语音没有直接的联系,那么形声字中的“声”又应怎么解释呢?汉字是可以分为没有表音成分的象形、指事、会意的纯表意字和有表音成分的形声字这两大类的。但(既 即)使是形声字的“声符”本身原来也是一个象形符号。比如“纹、洋、渔”等都是形声字,它们的声符分别是“文、羊、鱼”。甲骨文中的“文”字就像一个人胸部刻的花纹,“羊”字像羊头,“鱼”字像鱼形。这里的“文、羊、鱼”都是象形字,还是与语音不发生直接联系。所以,在我们现行的方块字中,(既 即)使是有百分之九十的形声字,也不妨碍它属于表意文字体系。
1【辨析字形】在短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正确的汉字,打“√”。
2【提取信息】“旦”字,上部是“______”,下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____________的意思。
3【提取信息】什么是表意文字?用“ ”在短文中画出来。
4【整体感知】阅读短文可知,汉字属于______文字,可分成纯表意字和____________两大类,其中纯表意字又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5【理解内容】汉字中有那么多形声字,为什么它仍属于表意文字体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中国诗词大会,很多人有这样的感受:自己脑子里残存的诗词记忆好像一下子被激活了。当电视屏幕上那些零零散散的字句呈现出来的时候,或许你已记不清诗的作者是谁,也说不出上下句还有些什么内容,但那些很久以前、在学生时代念过的诗,似乎自然而然地就被勾了出来。
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小时候熟记的古诗文,长大后也很难忘记,即使长时间不用,但只要一提起,与之相关的记忆便会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来。这种扎根在脑海深处的诗词印象、浸透在血液之中的古文积淀,正是传统文化内化于心的表现,也是“童子功”的厉害之处。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想要练就古诗文的“童子功”,多读多记是必要条件。若是腹内草莽,必然不可能口吐莲花。诗词大会舞台上,选手们出口成章的背后,又何尝不是从小的阅读背诵和长年的储存积累。
1.这段短文想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3分)
A.我们要从小多读多背古诗词。
B.我们要懂得古诗词是祖国文化的瑰宝。
C.古诗词的学习对于作文很有帮助。
D.童年时代要多背古诗词。
2.对“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唐诗只有熟读了,才会吟诵,这是一个不可更改的规律。
B.唐诗非常多,因此要花时间去背诵,否则就会孤陋寡闻。
C.很多古人喜欢熟读唐诗,所以对于提高个人修养很有帮助。
D.只有多读多背诵唐诗,才会灵活自如地加以运用。
3.“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自2015年推出的大型演播节目。请回答以下问题。(6分)
(1)你觉得中央电视台推出这档节目的意义是什么?(3分)
(2)你知道“飞花令”吗?请写出带“花”的诗词佳句。(写三句)(3分)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郑板桥轶事两则
清代书画家郑板桥年轻时家里很穷。因为无名无势,尽管字画很好,也卖不出好价钱。家里什么值钱的东西都没有。一天晚上,郑板桥躺在床上,忽见窗纸上映出一个鬼鬼祟祟的人影,郑板桥想:一定是小偷光临了,我家有什么值得你拿呢?便高声吟起诗来:“大风起兮月正昏,有劳君子到寒门!诗书腹内藏千卷,钱串床头没半根。”
小偷听了,转身就溜。郑板桥又念了两句诗送行:“出户休惊黄尾犬,越墙莫碍绿花盆。”小偷慌忙越墙逃走,不小心把几块墙砖碰落地上,郑板桥家的黄狗直叫着追上小偷就咬。郑板桥披衣出门,喝住黄狗,还把跌倒的小偷扶起来,一直送到大路上,作了个揖,又吟送了两句诗:“夜深费我披衣送,收拾雄心重做人。”
郑板桥任潍县知县时,有一天差役传报,说是知府大人路过潍县,郑板桥却没有出城迎接。原来那知府是捐班出身,光买官的钱,就足够抬一轿子,肚里却没有一点儿真才实学,所以郑板桥瞧不起他。
知府来到县衙门后堂,对郑板桥不出城迎接,心中十分不快。在酒宴上,知府越想越气。恰巧这时差役端上一盘螃蟹,知府想:“
我何不让他以蟹为题,即兴赋诗,如若作不出来,我再当众羞辱他一番,也好出出我心中的闷气!于是用筷子一指螃蟹说:“此物横行江河,目中无人,久闻郑大人才气过人,何不以此物为题,吟诗一首,以助酒兴?”
郑板桥已知其意,略一思忖,吟道:“八爪横行四野惊,双螯舞动威风凌。孰知腹内空无物,蘸取姜醋伴酒吟。”
1.请在文中的“____”上为郑板桥的两件趣事加上小标题。(4分)
2.理解文中画“ ”句子的意思,并填空。(4分)
(1)“此物”表面是指 ,实际暗指 。
(2)“其”指的是 ,“其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文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郑板桥年轻时很穷是因为字画不好,没人愿意买。
B.郑板桥没有出城迎接知府是因为知府太霸道,郑板桥不喜欢他。
C.郑板桥喝住黄狗,扶起小偷,是因为体恤小偷,愿意给他改过自新的机会。
4.从这两则故事中,可以看出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秀才砍树
很久以前,有一个秀才,不知道怎么样致富,只会坐吃山空,因此日子越过越困难,家中一贫如洗。他总是思来想去,想不出为什么。
一天,他望着院子里一棵根深叶茂的老槐树,若有所悟:“四四方方的一个院子,中间长着一棵树,这不正是‘困难’的‘困’字吗?哦,难怪我们家这么困难。”于是,他让儿子把这棵老槐树砍了。
儿子看到这棵老槐树枝繁叶茂,舍不得砍,但是又不能违抗父亲的命令,只好拿起斧子。他刚要动手,突然心生一计,便放下斧子,对父亲说:“父亲,砍树并不难,但恐怕会生出更大的不吉利呢!你看,砍了树,我们还在院子里住,四四方方的院子里住着人,这不是‘囚徒’的‘囚’字吗?咱宁愿清贫困难,也不能做囚徒哇!”秀才一听,觉得很有道理,睁大了眼睛,说不出话来,只好悻悻地走了。
1. 根据意思选填成语。(4分)
(1)似乎有点明白或好像有点理解。 ( )
(2)根扎得深,叶子就茂盛。比喻事物的根基牢固,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 )
(3)光是消费而不从事生产,即使有堆积如山的财富,也要吃光用尽。 ( )
(4)形容十分贫穷,什么都没有。 ( )
2.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4分)
困难——( ) 吉利——( )
违抗——( ) 宁愿——( )
3. 四四方方的一个院子,中间长着一棵树,这不正是“困难”的“困”字吗?(改写成陈述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秀才认为解决家贫的方法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儿子想出的不砍树的理由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儿子是个怎样的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汉字字形十分美观 2.鸟 3.D
4.示例:规范使用汉字,不滥用络语言等。
二、1.既√ 即√ 即√
2.日 地面(或水面) 早晨
3.所谓表意文字,就是文字与语言的语音方面不发生直接联系,每一个字只是表示一个音节,不能明确表示读音,但一个字的本身就能表示一个意思。
4.表意 形声字 象形字 指事字 会意字
5.因为形声字的“声符”本身原来也是一个象形符号,与语音不发生直接联系。三、1. A
2. D
3.(1)我觉得意义在于让更多的学生、家长、老师以及观众们接触、学习并热爱中国古诗词,让国学传统文化得以更好地继承,不断地发扬光大。(2)
示例:①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②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四、1.郑板桥吟诗退小偷 郑板桥吟诗讽知府
2.(1)螃蟹 郑板桥
(2)知府 知府想让郑板桥当众出丑
3.C
4.郑板桥是一个有文采、心胸宽广、不趋炎附势的人。面对小偷,仍愿意给他一个改过的机会;面对心胸狭隘、胸无点墨的知府,郑板桥丝毫不巴结。
五、1. (1)③ (2)④ (3)① (4)②
2. 示例:艰难 吉祥 违背 宁可
3. 四四方方的一个院子,中间长着一棵树,这正是“困难”的“困”字。
4. 让儿子把院子里的老槐树砍掉。
5. 四四方方的院子里住着人,这正是‘囚徒’的‘囚’字。咱宁愿清贫困难,也不能做囚徒。 儿子是个聪明有智慧、爱护树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