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阅读理解测试(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阅读理解测试( 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10 16:31: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主题阅读——遨游汉子王国
班级: 姓名: 时间: .
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语言的魅力
在繁华的巴黎大街的路旁,站着一个衣衫褴褛,头发花白,双目失明的老人。
他不像其他乞丐那样伸手向过路的行人乞讨,而是在身旁立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不用说,他是为生活所迫才这样做的。街上过往的行人很多,那些穿着华丽的绅士、贵妇人,那些打扮漂亮的少男少女们,看了木牌上的字都无动于衷,有的还淡淡一笑,便姗姗而去了。这天中午,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也经过这里。他看看木牌上的字,问老人:“老人家,今天上午有人给你钱吗?”
“唉!”那老人叹息着回答,“我,我什么也没有得到。”说着,脸上的神情非常悲伤。让·彼浩勒听了,拿起笔悄悄地在那行字的前面添上了“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就匆匆地离去了。
晚上,让·彼浩勒又经过这里,问那个老人下午的收入情况,那老人笑着对诗人说:“先生,不知为什么,下午给我钱的人多极了!”让·彼浩勒听了,也摸着胡子满意地笑了。
“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富有诗意的语言,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就在于它有非常浓厚的感彩。是的,春天是美好的,那蓝天白云,
那绿树红花,那莺歌燕语,那流水人家,怎能不叫人陶醉呢?但这良辰美景,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只是一片漆黑。
这是多么令人心酸呀!当人们想到这个老人的一生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不曾看到,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2分)
衣衫褴褛:   姗姗而去:
2.“这良辰美景”指什么呢?请用“”在文中画出来。由此你会想到哪一句诗呢?(3分)
3.为什么下午给老人钱的人非常多呢?(4分)
4.用一两句话归纳本文的主要内容。(4分)
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其艺术魅力的认识,它越来越受重视。书法艺术,从精神层面上讲是“书为心画”,从人格层面上讲是“字如其人”,从表现层面上讲是“心正则笔正”。隶书的参差俯仰,使其姿态飘逸,轻灵飞动,工整险峻。楷书的方正端庄,使其虚旷、简静、遒劲有力。行书的错落有致,使其若天马行空,雷奔云集。草书的绵婉流转,使其通篇郁郁苍苍,奇姿雄迈。各种书体无不体现线条的和谐之美。
【材料二】认识文房四宝
名称
朝代 南唐 安徽宣城诸葛笔 安徽徽州李廷珪墨 安徽徽州澄心堂纸 安徽徽州婺(wù)源
龙尾砚
宋朝 安徽宣城宣笔 安徽徽州徽墨 安徽宣城宣纸 歙(shè)砚(安徽)洮(táo)砚(甘肃)端砚(广东)
1【把握内容】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同的字体有不同的美感,无所谓好坏。
B.文房四宝指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书写工具,即笔、墨、纸、砚。
C.南唐时期的文房四宝均产自安徽。
D.在宋朝时,文房四宝特指安徽宣城宣笔、安徽徽州徽墨、安徽徽州宣纸、安徽歙砚。
2【理解内容】请根据每种字体的特征,将字体和对应的特点及人物用线连起来。
隶书 绵婉流畅 太极武术家
楷书 方正端庄 侠客
行书 豪放自由 君子
草书 轻灵飘逸 舞者
3【拓展延伸】请结合材料一的相关内容,运用对联知识写出下联。
上联:参差俯仰隶书轻灵飘逸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表达交流】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就“中小学生有没有必要学习书法”这个问题发表你的观点,至少写出两点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汉字的美学价值
汉字是充满美感的文字,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世界上还很难找到一种文字能与汉字相抗衡。
汉字有结构之美。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这一特点决定了它美的底蕴。汉字像建筑物一样,有间架结构,不管是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包围结构,汉字的第一要求就是稳定,不能摇晃倒地。于是,汉字特别讲究协调和平衡。有许多字,实际上是一种对称的结构。汉字的这一特点,成了书法艺术的基础。
汉字有意象之美。汉字是用线条来描摹事物的,因此,其中充满了一种意象之美。比如,我们平常见到的“哭”与“笑”两个字,不论你用何种字体来写,看上去都会觉得“哭”就是在哭,“笑”就是在笑。有个舞厅的外面挂了一个“舞”字招牌,活生生是一个女子在独舞。这就是汉字的神奇之处。
汉字有音律之美。汉字一字一音,发音抑扬顿挫,极富美感。中国的诗歌历来是讲究平仄,讲究押韵,讲究节奏的。为什么?因为这样才能把汉字的音律美体现出来。现在一些人写自由诗,根本就不管汉字固有的音律美,诗歌散文化,硬性断句,随意换行,结果不但诗歌的意境受损,而且音律美也丧失殆尽。一首好诗,( )意境要美,( )要有音律美。这样,朗诵时才会激情喷发,感染听众。
汉字有动感之美。汉字书体纷繁,姿态万千。它不为形体所拘,( )是狂草,我们( )可以从其狂放奔放的笔画中欣赏到它的动感之美。不同书体体现不同风格。正楷,如正襟危坐的君子;行书,如健步行走的军人;草书,如步履匆匆的商贾;狂草,如跃马酣战的斗士。写得好的汉字,便成了书法,成了艺术精品。
在世界文字之林中,中国汉字确乎是异乎寻常的。它的创造契机显示出中国人与世不同的文明传统和感知世界的方式。
1.从下面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在文中的括号里。(2分)
虽然……但是…… 即使……也…… 不但……而且……
2.读短文,完成练习。(8分)
(1)短文的结构特点是( )。(2分)
A.总—分 B.总—分—总 C.分—总
(2)短文从四个方面介绍了汉字的美学价值,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不同书体体现不同风格,显示了汉字的动感之美。(2分)
3.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说一说这段文字可以体现汉字哪一方面的美学价值。(2分)
链接材料:“重”字一望而沉坠;“霜”字好像散发出一种寒气;“幽”字一出现,你似乎进入了森林或宁静的院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矢志寻蒿人
①屠呦呦是我国第一位获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数十年来,她致力于中医药学研究,带领团队发现了青蒿素,挽救了全世界数百万疟(nüè)疾患者的生命。2018 年 12 月 18 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屠呦呦同志“改革先锋”称号。
②20世纪 60 年代,39 岁的屠呦呦接受国家任命,开始着手治疟中药的研发。当时疟疾疫情难以控制,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完成使命!屠呦呦和课题组成员一头扎进了文献堆,寻遍古方,从中医古籍中寻求灵感。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屠呦呦在实验室一呆就是十几个小时,一次一次地试验,一次一次地失败,经过反复琢磨,终于在经历数百次试验后,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③研究中,屠呦呦甘于奉献,面对危险无所畏惧。在进行动物试验时,她从个别动物的病理切片中,发现青蒿素有疑似毒副作用。到底是动物本身的问题,还是药物所致?屠呦呦决定以身试药。当青蒿提取物放到她手里的时候,她没有丝毫迟疑,一口吞服而下,提取物的剂量从 0. 35 克开始,依次递增至 0. 5 克、1 克、2 克、3 克、4 克、5 克。数日之后,从实验室传来了鼓舞人心的消息——药物安全!不久,青蒿素被广泛用于疟疾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④近年来,屠呦呦仍持之以恒地进行青蒿素的创新研究,更加关注老药新用的问题,不断探索青蒿素类化合物对其他疾病的治疗,如红斑狼疮、恶性肿瘤。其中,双氢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⑤凭借“青蒿素”
的发现,屠呦呦获得了很多荣誉,但她仍然衣着朴素,过着平淡宁静的生活。她没有把名利看在眼里、揽在身上。面对赞誉,她总是淡淡一笑:“没有大家的无私合作,我们不可能在短期内将青蒿素贡献给世界。”屠呦呦的名字源自《诗经》中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蒿”。青蒿是鹿儿所食的一种普通野草,屠呦呦正像那一株青蒿,如蒿叶般平凡,蒿花般淡泊。
⑥屠呦呦,这位中医药科技创新的优秀代表,攻坚克难,矢志寻蒿,完美地诠释了改革先锋的精神内涵。 (根据相关报道改编)
1. 用横线画出第②自然段中描写屠呦呦为完成使命采取的具体做法的句子。(4分)
2. 阅读第②~④自然段,简要概括事件内容。(3分)
文章写了屠呦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身试药,证实药物安全三件事。
3. 阅读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屠呦呦“没有丝毫迟疑”是因为: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 下面是三位同学对第⑤自然段中部分内容的批注,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 文中对屠呦呦“衣着朴素”的外貌描写,体现了屠呦呦因为年纪大而不注重衣着的特点。
B. “淡淡一笑”的神态描写和“没有大家的无私合作,我们不可能在短期内将青蒿素贡献给世界”的语言描写,表现了屠呦呦热情待人、谦虚诚恳的精神。
C. “屠呦呦正像那一株青蒿,如蒿叶般平凡,蒿花般淡泊。”这句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屠呦呦默默奉献、淡泊名利的高贵品质。
5. 根据文章内容,对屠呦呦这位改革先锋的精神内涵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 不求名利,专心科研 B. 坚持不懈,敢于创新
C. 无所畏惧,甘于奉献 D. 诚实守信,善解人意
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广告中的语文
在日常生活中,广告是很常见的。但是你知道吗?有些广告中还蕴含着丰富的语文知识呢!
为了让人们记忆深刻,许多广告词引用了古人优美的诗句。有家售酒公司的广告词就曾引用了唐代诗人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有些广告词运用了对仗的手法。像长虹彩电的广告词“天上彩虹,人间长虹”,还有福特汽车的广告词“征服北极,横越沙漠”。这样的广告词念起来朗朗上口,很容易就让人记住了。
有些广告词则用问句的形式,加深了人们对它的印象。比如联想集团的广告词“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
还有些广告词巧妙利用反语,道出了产品的特色。如某牙刷的广告词“一毛不拔”。这样的广告词往往能给人更深的印象。
此外,有些广告词语句之间暗含着一定的因果关系。如“牙好,胃口就好,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怕上火,喝王老吉”等。有些广告词则巧妙地运用谐音或多义。比如中国移动通信的广告词“沟通从心开始”,爱立信手机的广告词“一切尽在掌握”等。还有些商家利用俗语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使消费者对其产品的广告词产生深刻记忆。比如“人靠衣装,美靠亮荘(俗语:人靠衣装,佛靠金装)”等。
你看,形形色色的广告中包含着多少丰富的语文知识! (有删改)
广告词包含了哪些语文知识?(   )(多选,3分)
A. 引用古人优美的诗句 B. 运用对仗的手法
C. 用问句的形式 D. 巧妙利用反语
E. 巧妙地运用谐音或多义 F. 利用俗语
文中的广告词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广告词巧用成语、俗语固然好,但有些广告词随意篡改成语和俗语,破坏了语言的纯粹性,还容易对小学生产生误导。你能还原下面广告词中成语和俗语的本来面目吗?(4分)
摩托车:骑乐无穷(       )
灭蚊药:默默无蚊(       )
止咳药:咳不容缓(       )
茶杯:有杯无患 (      )
参考答案
一、1.衣服破旧。  比喻缓慢从容地离开。
2.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3.因为读了这句话后,人们对老人的同情会油然而生,自然会给老人一些钱表示安慰。
4.老人是个乞丐,开始人们不给他捐款。后来诗人添加了几个字,人们纷纷给他捐款,深深地同情他。
二、1.D
2.
3.方正端庄楷书简静遒劲
4.示例:有必要。①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小学生学习书法可以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感受书法的艺术魅力。②学习书法能陶冶情操,锻炼中小学生的耐性,提高自身的内在修养。
三、1.不但 而且 即使 也
2.(1)B (2)汉字有结构之美、汉字有意象之美、汉字有音律之美、汉字有动感之美。 (3)举例子 打比方
3.示例:这段文字可以体现汉字的意象之美,因为这些字是用线条来描摹事物的。
四、1. 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完成使命!屠呦呦和课题组成员一头扎进了文献堆,寻遍古方,从中医古籍中寻求灵感。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屠呦呦在实验室一呆就是十几个小时,一次一次地试验,一次一次地失败,经过反复琢磨,终于在经历数百次试验后,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2. 不断试验,成功发现提取物
关注老药新用,探索治疗新症
3. 示例:她面对危险毫不畏惧、甘于奉献;她立志完成国家交给的使命;她想要帮助人类战胜疟疾。
4. C 5. D
五、1. ABCDEF
2. 示例: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
原因:该广告词一语双关。它既指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联想,也暗指人类的生活中不能没有联想公司的产品,并用问句的方式加强语气,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3. 其乐无穷  默默无闻 刻不容缓 有备无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