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病句的辨析与修改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病句的辨析与修改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10 14:38: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基础训练
一、填空题
1.找出下面语段中的病句并改正。
①朱自清先生是著名的民主战士,对敌人从不留情。②然而,通过阅读《背影》,我们又看到了他深情的一面。③或许,伟大的,都如他般憎爱分明。④憎得彻底,爱得深沉。
第_______句是病句,应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病句修改。
近日,交管部门明确规定,70周岁以上的人员可以申请报考驾驶证了。①消息一出,广泛引起了社会的关注。②周爷爷得到消息后很激动,当即到驾校报名学习。③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周爷爷终于圆了自己的汽车驾驶梦。
上面这段话中,有一个句子是病句,其序号是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
3.请指出病句的序号,给出修改意见。
寒假即将到来,学校要求各班举行主题班会,在总结的时候,老师说:“②通过这次班会,同学们增强了安全意识。③希望在寒假的户外活动中,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病句的序号是_____,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一段话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写出修改意见。
①在第45个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某市开展了以“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为主题的环保会议。②会上通报了10个左右排污超标的企业。③有关部门责令这些企业立即进行整改并停止破坏行为。
(1)第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文段中,第②④两句各有一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①中华传统文化中闪烁着大量先进的思想和智慧。②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③但我们继承传统文化最根本的目的,是吸收文化中的优秀成分,与现代社会对接,为现代社会服务。④因此我们能否更好地继承传统文化,关键在于有选择、有创新地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
(1)第②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这段文字是一位同学为“致敬!志愿者”图片展拟写的前言,第③句和第⑤句表达欠妥,请你加以修改。
①他们是上班族,是退休党员,是学生,是退役军人,是返乡人员……②面对疫情,他们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③他们积极开展“献爱心”,传递温暖和力量。④或许,我们看不清被口罩遮住的那一张张面孔,但我们都知道,他们才是这个国家和民族的脊梁。⑤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近这些普通人,展望那些曾经让我们感动的瞬间吧!
修改:________
修改:________
7.七年级某班以“细说母爱”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
彤彤同学写了一篇短文,以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下面是短文的部分内容,请你按照要求帮她修改。
从现在开始,【A】我们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自己亲身的实际行动感谢母亲。当妈妈下班回来,帮她倒一杯热茶;当妈妈累了一天终于可以坐下来了,帮她捶捶背,揉揉肩;当妈妈要睡觉了,帮她打一盆热水,暖暖脚;【B】当我们考试后,给妈妈奉上一份沾沾自喜的答卷。
①【A】处画线句中有语意重复的问题,应将“_______________”这个词删除。
②【B】处画线句中有用词不当的语病,应将“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
8.下面一段文字中画线的四处,有两处存在语序不当的错误,请找出并改正。(只许调整语序,不得增减字数)
历史常给人以警示。假如当初商纣王①广开言路,察纳忠言,何至于落得②众叛亲离,葬身火海的下场呢 假如当初蔡桓公听从扁鹊的劝告,又何至于③一命呜呼,病入膏肓呢 反过来说,假如当初秦孝公不采纳商鞅实行变法的建议,又何以能称雄于六国呢 假如当初唐太宗听不进魏徵的逆耳忠言,又何来“贞观之治”呢 由此可见,④善纳人言者,昌;不善纳人言者,亡。
________处(填序号)调整为: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处(填序号)调整为:_______________。
9.请找出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并修改。
A.各级医院先后采用了互联网挂号、电话预约等办法,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B.作为年轻一代,我们要担负起发扬、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C.随着新媒体发展和电子产品的普及,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D.天津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在我国制造业发展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_,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学校组织的“阅读,遇见更美好的自己”主题活动中,小文同学写了一段读书心得,其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①这学期我读了不少诗歌、小说、散文和文学作品,《繁心·春水》让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小王子》让我明白了爱就是责任,《我与地坛》让我理解了生命的意义……②为了避免以后自己不懈怠,我已制订好新的读书计划。
修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改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临近考试,同学们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提高。
B.谈论武汉方言的文化价值及影响,我们既要有文化自信,不妄自菲薄,又要有全国视野,不盲目乐观。
C.有无扎实的阅读基础,是青少年提高写作能力的前提。
D.周末的郊游踏青活动,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1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无论才智高低、本事大小,都应投身到人民大众开天辟地的伟大事业中去。
B.《泥土》的作者鲁藜是我国现代文学诗人,是一首精粹的格言式的抒情短诗。
C.《断章》一诗因为语言极朴素、平实,所以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D.鲁藜的诗之所以为海内外广大读者所喜爱,是因为诗歌充满爱国主义激情所造就的。
1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些大浮雕高约2米左右,合在一起共长40.68米。
B.这些花朵象征着英雄们品质高尚、纯洁,表示全国人民对他们的永远崇敬和敬仰。
C.远远望去,在一座雄伟峻峭的山的半山腰里,游击队员们正穿过高大的树林和茂密的青纱帐,去和敌人战斗。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千年京杭大运河畔,一曲合作与共赢、欢乐与友谊的华美乐章正在奏响。
B.秉承“开放、包容、创新”精神,国际经贸旅游节开幕式暨项目开工仪式在风光绮丽的京杭大运河畔。
C.4月18日上午,沐浴着明媚的春光,来自海内外的近3000多名嘉宾相聚扬州,以节会友,共享商机,共谋发展。
D.同时,经贸唱戏、节庆搭台,一批外资、民资项目集中投产、开工、规划。
1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作为建筑学家的林徽因,将建筑艺术与诗歌创作相结合,充分体现了建筑美的艺术特色。
B.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家,有灿烂的文化,有悠久的历史。
C.通过经典诵读,使孩子们能真正喜欢上诗歌,真切地感受到诗歌之美。
D.只有学生感兴趣了,愿意主动去学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
16.下列病句的修改意见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完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根本任务”后面加“的必然要求”)
B.读者之所以喜欢网络文学作品的原因,是因为这些作品的思想感情丰富细腻。(去掉“的原因”)
C.一年一度的《中国诗词大会》是许多观众的期待,据统计,6季《中国诗词大会》的收视超过约30亿人次。(在“30亿”后面加“多”)
D.个别地方疫苗接种工作中出现简单化,甚至“一刀切”的情况,强制要求全员接种,对此必须予以坚决纠正。(将“予以”和“坚决”互换位置)
1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十四五”开启新征程,教育改革发展面临新的繁重任务,必须在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上下功夫。
B.近年来一系列的创新实践,使文化遗产化身为艺术审美下的吃穿住用行,融入日常生活场景,为现代生活增色,为文化消费助力。
C.在那些心胸宽广、性格温良教师所教学生身上,往往更具幸福感,更有自信心,更有创造力。
D.凝结着历史、技术、艺术因子的文化遗产,记载着灿烂的中华文明,定格民族的文化记忆。能否更好地保护和延续文化遗产的生命力,是我们面临的时代课题。
18.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央视《中国成语大会》的热播,引起了一股追捧传统文化的热潮。
B.到了退休年龄的他,身体和精力还很健壮。
C.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对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把禁烧工作落实到田间地头。
D.在12月13日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夕,九龙小学开展了“勿忘国耻,圆梦中华”国家公祭日主题教育系列活动。
19.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畅销读物能否成为经典作品,关键在于它是否具备能经受时间考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B.多所学校举行世界环境日教育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学习环保知识和环保意识。
C.为了提高大家的阅读兴趣,我校文学社开展了一系列名著阅读和主题诗歌朗诵。
D.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体系陷入困境,不仅在全球甚至西方内部受到质疑,原因是西方价值体系并不足以保证产生好的经济社会效果。
20.下列各句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
B.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C.从母亲的手势以及家人的来去匆忙中,让我猜想到一定有什么不寻常的事要发生。
D.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21.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深入体验,我们的写作才能不从概念和公式出发,而循着生活的脉络真实书写。
B.在继承传统艺术精髓的基础上,持续创新是艺术家们坚守的一个基本原则。
C.今年是武汉首次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也是为数不多的中部城市之一。
D.大家毋庸置疑,武汉的防洪体系是长江流域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夜市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所售商品种类繁多,吃的喝的玩的用的一应俱全。
B.他非常喜欢傅雷的作品,对《傅雷家书》曾反复阅读,直到被翻看得破烂不堪。
C.爷爷从小看着你长大,对你的性情了如指掌,他会帮助你从这次困境中走出来。
D.这种最新研发的疫苗接种对象是为胰岛功能容易受损的人群而研制的特效药物。
2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坚定文化自信,要从青少年抓起,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写进教材,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课堂,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延续。
B.能否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必须尽快出台各项政策。
C.我区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鼓励开展线上消费活动,推动经济的增长和复苏。
D.《史记》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通史”,主要是因为它是研究古代典章制度、人文历史、自然科学经济文化的重要史料的原因。
24.下面画线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早在3000年前的商周时期,墨就作为一种黑色颜料开始用于书写。(B)我国迄今所见最早的墨是1975年湖北秦墓出土的墨块。墨的发明是人类书写文字史上的重要进步。
(C)在最初书写文字时,使人们用尖锐物体在竹筒上刻划写字,(D)墨的发明提高了写字效率。
A.A B.B C.C D.D
25.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经过一年的努力学习,使我的语文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B.为了科学观察,他买了很多鸡、鸭、鹅等家禽。
C.看着舞台上精彩的舞蹈表演,她的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
D.这个假期是否能够出行,就看他能不能顺利完成作业了。
2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近年来,我国专利申请一年比一年多,专利申请的持续快速增长,表明国内研究开发水平和社会公众专利意识在不断提高。
B.五环同心,同心归圆,表达了“天地合·人心同”的中华文化内涵,也象征着奥林匹克精神将世界人民聚集在一起,共享冬奥荣光。
C.加拿大对孟晚舟所谓“欺诈”的指控纯属捏造,旨在以打压中国高技术企业、阻挠中国科技发展为目的。
D.以网络技术为重要支撑的知识经济革命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加速了社会文明。
2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开展“无烟日”活动,可以增强人们保护健康。
B.本届戏剧梅花奖巡回演出的上座率超高,显示出市民对传统戏剧的热情可见一斑。
C.我们在心里由衷地感谢老师多年来默默地付出。
D.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依然风华正茂、朝气蓬勃,始终保持奋进姿态,充满生机活力。
2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由于禁毒进校园活动的持续开展,使广大中小学生充分认识到了毒品的危害。
B.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
C.烟台南站努力为旅客们营造和谐的候车环境和周到的人性化服务。
D.能否保护好水资源,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9.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由于全社会厉行节约之风,对高端餐饮企业和星级酒店加强了管理。
B.“中国诗词大会”之所以受到中小学生喜爱的原因,是因为其形式新颖、内涵丰富。
C.2022年冬奥会赛会志愿者招募启动后,报名人数持续增长,报名者以青年学生为主。
D.能否在公众场所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是巩固防疫成果的重要前提。
3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有些家长为自己的孩子购置了多功能电话手表,是一种可以双向通话,能准确定位,并具有防水功能的电子设备。
B.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再发生,我们加强了对交通安全知识普及工作的管理。
C.能否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要做到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D.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强,一次能运送超过22吨左右的东西。
31.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不能否认做一个真正幸福的人应该关注自身的精神生活,培养高雅的兴趣爱好。
B.光明中学举办与策划的经典诗文朗诵活动,对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有着积极作用。
C.在一切生产均已高度社会化的当下,只有通过阅读和写作还顽强地保持着语言的美感。
D.最美“逆行者”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面对生死考验时坚守岗位、不畏艰险。
32.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直播带货”等销售新模式下,为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
B.今年“五一”假期,全省高速公路通行车辆超过600万辆左右,比去年同期增长近2%。
C.运动有三忌,一忌餐后不要立刻运动,二忌不要过度运动,三忌不要盲目运动。
D.河南卫视特别节目《端午奇妙游》中演绎水下飞天的舞蹈《洛神水赋》,精彩再现了曹植的名篇《洛神赋》,不少观众直呼“爱了”。
3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疫苗产能的提升,中国正在向世界,特别是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安全、有效的疫苗。
B.建设美丽乡村和打造文化景区相结合,既能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又能发扬文化旅游产业。
C.中国哲学体系中的“学以成人”,不仅是成就全面发展的人格,更多的是成就一种技艺。
D.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糖,就像烟草和酒精一样,是一种有潜在危害极容易让人上瘾。
34.下面语段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B好的家训是一代又一代人能否健康成长的保证。时过境迁,许多人发问:家训还有存在的必要吗?在日前举行的滨州市“家训与文化传承”理论研讨会上,专家一致认为:C家训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在新形势下我们更应该重视家训。为此,D专家呼吁要重建现代家训文化。
A.A B.B C.C D.D
35.下面语段中画线的句子没有语病一项是( )
病毒或各种细菌等生物无处不在,我们需要习惯与之共存的生活,A.在长期的演化中,人类已经和那些从远古祖先开始一路陪伴的病毒组成完美默契了。B.我们与从家畜那里来的病毒磨合得虽然还不完美,但多少有点默契,所以不容易严重疫情。C.唯独来自野生动物的病毒跟人类丝毫没有一丁点磨合,因此引起大瘟疫的疾病几乎全部来自野生动物。D.所以希望大家平时不要食用野生动物,更要远离野生动物。
A.A B.B C.C D.D
3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着陆火星的任务取得成功。
B.我们要加强防范措施,杜绝校园霸凌现象不再发生。
C.他无法理解劳动内涵、珍视劳动价值的根本原因是没有经历过劳动造成的。
D.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通过开展“缅怀革命英烈,讲述红色故事”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阅读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37.下列划线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12月11日,A.由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广东省档案馆、福建省档案馆、五邑大学共同举办的侨批文化与华侨精神研讨会在我市举行。B.活动为设在五邑大学的华侨华人文化研究院。批文化保护活化研究中心、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院揭牌。C.此次研讨会,是“侨批档案—海外华侨银信”申报世界记忆遗产成功以来,首次侨界、档案界、文博界、学界以及政府部门与民间收藏界齐聚一堂。D.60名华侨华人研究专家学者共商侨批文化保护活化。弘扬华侨精神。
A.A B.B C.C D.D
38.下面划线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历史,总会给人以无尽的智慧和继续前行的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B为了更好地激励同学们继承党的光荣传统,学校开展了“百年正青春,奋斗正当时”主题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同学们参观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温了党的奋斗历史。C通这次活动,使同学们受到了深刻的启发,获得了奋进的力量。D同学们决心传承红色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习!
A.A B.B C.C D.D
39.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读者是一个美好的身份。②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③一个真正的读者就要通过读书来最大限度地享用这些成果。④而一个人能否成为一个真正的读者,关健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40.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科学日新月异的发展,电脑已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工具。
B.我们小区内又开了一家卖饮料和汽水的小店。
C.我们一定要发扬科学家坚韧不拔、开拓创新。
D.能否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使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 ③句是病句 应改为:或许,伟大的人,都如他般憎爱分明。
2. ① 消息一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语序不当)
3. ③ 将“不要”一词删掉。
4. ① 将“开展”改为“召开”或将“会议”改为“活动”。 ③ 将“停止破坏行为”与“立即进行整改”调换位置。
5. (1)“保护”和“了解”调换位置。 (2)把“能否”去掉。
6. 修改:在第③句“献爱心”后面增加“活动”一词。 修改:将第⑤句中“展望”改为“回顾”或“重温”。
7. ①亲身, ②沾沾自喜, 称心如意
8. ③ 病入膏肓,一命呜呼呢 ④ 不善纳人言者,亡;善纳人言者,昌
9. B 作为年轻一代,我们要担负起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10. ①把“和文学作品”删去。 ②把“避免”或者“不”删去。
11.B
A.搭配不当;把“提高”改为“改变”;
C.两面对一面;去掉“无”或在“提高”前加“能否”;
D.否定词使用不当;去掉“不要”或“防止”;
故选B。
12.A
B.成分残缺;可在“是一首精粹的格言式的抒情短诗”前添加“《泥土》”;
C.关联词使用不当;可将“因为”删掉,同时将“所以”改为“却”;
D.句式杂糅;可删去“所造就的”;
故选A。
13.C
A.语意重复。去掉“约”或“左右”;
B.语意重复。把“崇敬”改为“怀念”;
故选C。
14.A
B.成分残缺。“大运河畔”后加“举行”;
C.语意矛盾。去掉“近”或“多”;
D.语序不当。“投产、开工、规划”应为“规划、投产、开工”;
故选A。
15.B
A.成分残缺,最后一个单句缺少主语,可在“充分体现了建筑美的艺术特色”前添加“其诗”一词;
C.缺少主语,可删去“通过”或“使”;
D.成分残缺,可在“才能达到事半功倍”后添加“的效果”一词;
故选B。
16.C
C.“超过”“约”表意矛盾,删去一个;
故选C。
17.B
A.搭配不当,应删去“提高”;
C.成分残缺,可将“在……身上”删去;
D.两面对一面,应删去“能否”;
故选B。
18.D
A.缺少主语,把“随着”去掉;
B.搭配不当,把“和精力”去掉或者把句子改为“身体还很健壮,精力还很旺盛”;
C.成分残缺,“加大”缺少宾语中心语,在“综合利用”的后面加“的力度”;
故选D。
19.A
B.搭配不当,应在“和”的后面加上“增强”;
C.成分残缺,应在“诗歌朗诵”后面加上“活动”;
D.语序不当,将“全球甚至西方内部”改为“西方内部甚至全球”;
故选A。
20.C
C.介词掩盖主语,应去掉“让”;
故选C。
21.C
C.搭配不当,“今年”与“城市”不搭,应改成“今年,武汉是首次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也是为数不多的中部城市之一”;
故选C。
22.A
B.成分残缺,“直到被翻看得破烂不堪”缺主语,改为“直到书被翻看得破烂不堪”;
C.语序不当,“爷爷从小看着你长大”应为“爷爷看着你从小长大”;
D.句式杂糅,删去“接种对象”或“而研制的特效药物”;
故选A。
23.A
B.两面对一面,可删去“能否”一词;
C.语序不当,将“增长”和“复苏”调换位置;
D.句式杂糅,应去掉“的原因”一词;
故选A。
24.C
C.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该去掉“使”;
故选C。
25.A
A.缺少主语,应删去“经过”或“使”; 故选A。
26.B
A.搭配不当,“水平”可以“提高”,但是“社会公众专利意识”不能“提高”,可将“国内研究开发水平和社会公众专利意识在不断提高”改为“国内研究开发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公众专利意识在不断增强”;
C.句式杂糅,应删去“为目的”;
D.成分残缺,应在“文明”后加“的进度”;
故选B。
27.D
A.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在句末加上“意识”;
B.句式杂糅,去掉“显示出”或“可见一斑”;
C.表意重复,可将“在心里”删去;
故选D。
28.B
A.主语残缺,去掉“由于”或者“使”;
C.搭配不当,“营造”不能和“服务”搭配,可把“和”改为“提供”;
D.两面对一面,可删掉“能否”;
故选B。
29.C
A.缺少主语,应删去“由于”;
B.句式杂糅。去掉“的原因”;
D.两面对一面,把“能否”改为“能够”;
故选C。
30.B
A. 成分残缺,应在“是一种可以双向通话”前加上“这种手表”;
C.两面对一面,应去掉“能否”;
D.成分赘余,应去掉“超过”或“左右”;
故选B。
31.A
B.语序不当,将“举办”与“策划”调换位置;
C.主语残缺,删掉“通过”;
D.成分残缺,在句末加“的精神”;
故选A 。
32.D
A.成分残缺,主语缺失,应删去“在”和“下”;
B.前后矛盾,去掉“超过”或“左右;
C.否定词使用不当,去掉三个“不要”;
故选D。
33.A
B.搭配不当,将“发扬”改为“发展”;
C.语序不当,将“全面发展的人格”与“一种技艺”位置互换;
D.缺少宾语,可在句末加“的东西”;
故选A。
34.B
B.一面与两面不能搭配,把“好的家训”改为“家训好坏”或删去“能否”;
故选B。
35.C
A.搭配不当,“组成”改为“形成”;
B.成分残缺,“严重疫情”前面加上“引发”;
D.语序不当,“不要食用野生动物”和“要远离野生动物”调换位置;
故选C。
36.A
B.否定不当,“不再发生”应该改为“再次发生”;
C.句式杂糅,删掉“造成的”或“的根本原因”;
D.成分残缺,“通过”的前面加上“各地中小学”,“综合性学习”后面补上“活动”,删掉“阅读”;
故选A。
37.C
C.成分残缺;应在“齐聚一堂”后加上“的盛会”一词;
故选C。
38.C
C.成分残缺,“通过……使……”的格式使句首因滥用介词导致主语缺失;应删掉“通过”或“使”;
故选C。
39.D
D.一面对两面。应在“养成”前面加上“是否”或删去“能否”;
故选D。
40.A
B.并列不当,饮料包含汽水,可去掉“和汽水”;
C.缺少宾语,在句末加“的精神”;
D.两面对一面,可去掉“能否”;
故选A。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