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激情导入:
讲演是语言运用综合能力的体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产品的营销,竞聘就职等,要想说服别人,都必须用到讲演。古代有苏秦、张仪等纵横家,近现代有马丁路德金、撒贝宁等演说家。讲演能展示一个人综合素质,是需要技巧的,所以讲演是一门学问。今天我们一起去聆听闻一多先生用生命做的《最后一次讲演》。
《最后一次讲演》片段欣赏
引:1946年7月11日,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7月15日,云南大学召开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会上混入了国民党分子,在李公朴夫人血泪控诉的过程中,他们毫无顾忌,说笑取闹,扰乱会场,让人忍无可忍。许多消息表明,国民党特务下一个暗杀对象就是闻一多,事先约定闻一多不作讲演,但此时他难压怒火,拍案而起,满腔悲愤地发表了这一篇演讲。会后返家途中,被特务分子暗杀。这篇演讲就成了他的“最后一次演讲。”
最后一次讲演
闻一多
1、朗读,了解演讲稿的特点。
2、品味文章爱憎分明、充满激情、极富号召力和感染力的语言。
3、学习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情感和为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精神。
学习目标
演讲又叫讲演或演说,是指在公众场合,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
演讲按照外在形式有四种形式 :
1、照读式,2、背诵式,3、提纲式,4、即兴式;
按照表达形式有四种形式:1、叙事型,2、说理型,3、抒情型。
演讲知识
讲演词不管采用什么形式,但大体都有三部分内容:
开头部分:提出问题,或亮出讲话要点,以引起听众的兴趣和关注;
中间部分:对演讲主旨的阐述,是重点;
结尾部分:回应开头,结束全文,或提出希望和祝愿,使听众受到激励和鼓舞
讲演词的结构
第一,有的放矢,(针对性强)考虑听众对象。
第二,观点集中、鲜明。
第三,理论联系实际。
第四,语言通俗生动,感情深厚充沛。
讲演词特点:
1.尽量使用听众懂得但又与众不同的词语以引起共鸣;
2.尽量使用排比句和循环句以达到强调作用;
3.尽量使用首尾呼应的方法以突出重点;
4.要讲究思维的逻辑性以使自己的见解观点得到的认同;
5.要有发生各种偶然因素的预案以免临场措手不及;
6.要设计恰到好处的现场反问与互动以达到演讲效果的最大化;
7.要有一个好的开头和一个好结尾以抓住听众;
8.要用专用纸张作为手稿,并反复熟悉以让自己充满信心。
写作演讲词的几点要求:
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出身于“世家望族,书香门第”。五四运动时参加学生运动,赴美留学,学习美术,后研究文学,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出版诗集《红烛》《死水》。1943年,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愤然而起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5年为中国民主同盟会中央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昆明《民主周刊》社长。1946年7月被杀害。
作者名片
闻一多——诗人
新诗集《红烛》(1923)、《死水》(1928)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组诗《七子之歌》,表达深挚的爱国之情。
闻一多——学者
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全力专攻古典文学。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 《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成“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闻一多——民主战士
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1943年以后,面对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起,走出书斋,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刺杀身亡。
李公朴
江苏人。青少年时便关心国家大事,“五四”运动时,在上海发起组织爱国团,“五卅”运动时任上海学联工人科科长,1926年到广州参加北伐军,“四一二”政变后,愤然离开军队,“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38年到延安,抗日战争胜利后,他继续坚持战斗,积极从事民主和平运动。1946年1月重庆“校场口血案”中被特务殴打打伤,5月初到昆明,全国内战开始后,与闻一多积极发动“呼吁和平宣言”万人签名运动,7月11日晚,于回家途中,被国民党反动派的特务杀害。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要求: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听读课文
闻一多在李公仆的追悼会上,义正辞严地痛斥反动派的卑劣行径,赞扬李公朴的斗争精神;剖析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虚伪本质,鼓舞了人民斗志;并且号召人民发扬优良传统,坚持斗争,争取民主和平的胜利。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用一句话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文章思路:
一(1~3):赞扬李公朴和昆明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的精神,痛斥国民党反动派暗杀李公朴的罪行。
二(4、5):剖析国民党反动派的虚伪本质,指出人民必胜,光明就在眼前。
三(6~12):号召昆明人民发扬优良传统,坚持斗争,并表达自己为正义而献身的决心。
第二课时
表明这是闻一多先生生前最后的一次讲演,体现了闻一多先生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文本研读:
文题为“最后一次讲演”有什么意义?
这篇讲演,因为是即席讲话,没有稿子,也没有题目。这篇讲演是闻先生的学生唐登岷同志记录整理的,当时本来打算待整理出来以后,送给闻先生亲自定稿。万没有想到当天下午稿子还没有整理出来,闻先生就被特务暗杀了。为了揭露反动派的滔天罪行,为了纪念闻先生,《民主周刊》最后一期出刊,登刊了闻先生的题词:斗士的血是不会白流的,反动派!你看见一个倒了,可也看得见千百个继起的!“
——闻一多做《最后一次讲演》的前前后后
闻一多先生在讲演中一再痛斥敌人卑劣无耻,同学们说说它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运用了什么手法?
①李公朴无罪而遭毒手。
②要杀,又不敢光明正大的来杀,只会偷偷摸摸的暗杀。
③杀了人,为推脱罪责,反造谣诬蔑,嫁祸于共产党。
阅读第一部分(1-3)
对比
斥罪魁,颂英烈
在第二段中,作者连用三个“无耻”有什么表达效果?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连用三个“无耻”,一个比一个语气重,从斥责到控诉,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表达对敌人的无比愤怒之情。同时用“无耻”反衬李先生的“光荣”,体现出演讲者的爱憎分明,很有现场感染力。
阅读第二部分(4-5)
反动派必败,人民必胜
“他们”“你们”是指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我们”是指作者及爱国民众。作者用不断变化的人称表达不同的情感。用“他们”,表达出愤怒和蔑视的感情;用“你们”,变成直接对反动派的揭露、痛斥,表现讲演者大无畏的精神和愤怒的感情;用“我们”,表示讲演者与群众的亲密无间的战斗感情。
文中的“他们”“你们”“我们”分别指谁?不断变化人称表达了什么感情?
在讲演中使用的人称不断变换,对表达讲演者的思想感情起到了有力的配合作用。
对敌人正面指斥、揭露,用“你”“你们”,显示出讲演者的毫无畏惧;向听众揭露敌人的罪行或揭穿他们的用心时,用“他们”,流露出讲演者极端愤怒的感情和轻蔑情绪;
鼓舞人们团结斗争,用“我们”,表现出讲演者与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感情。特别是把“我们”与“你们”相连相对地使用时,更表达出讲演者感情的鲜明,立场的坚定。
讲演者在讲演中不断变换人称,这是为什么?
第一,他们这样疯狂地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自己在害怕,自己在恐怖;
第二,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第三,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是不被人民毁灭的。
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
“光明”指全国的解放;
“黑暗”指国民党反动派的残暴统治。
表明反动派正在做垂死挣扎,表达了作者对人民必胜的坚定信心。
结合背景材料,思考这里的“光明”和“黑暗”分别指什么?
阅读第三部分(6-12)
前赴后继,青史永垂
闻一多先生对进步青年提出了什么样的号召?
我们要发扬云南光荣的历史!历史赋予昆明的任务是争取民主和平,我们昆明的青年必须完成这任务!
文末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斗争决心?
抒情,表达自己的决心:义无反顾,随时准备献身。
课堂小结
闻一多先生在这次即席讲演里,揭露并痛斥了反动派制造白色恐怖,无耻暗杀进步人士的卑鄙行径和罪行,揭示了反动派必然灭亡,真理一定胜利的历史规律。鼓舞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的信心和勇气,表达了自己热爱祖国、为革命事业不惜献身的斗争精神。
感叹句、反问句的使用,给讲演增加了强烈的表达效果,感叹句在文中用得最多,如“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无耻啊!无耻啊!”等等,又如第四段“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运用反问句,指出了特务们将面对的可耻下场,表达了强烈的憎恨感情。感叹句和反问句的使用,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感情,控诉的愤怒,讽刺的辛辣,对李先生的赞扬,对人民力量的歌颂,对光明前途的展望,都得到了很好的表达,有强烈的号召力和感染力。
写作借鉴
1、语言爱憎分明,充满激情,大量运用感叹句、设问句和反问问。
A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B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
爱憎分明,充满激情,富于号召力和感染力。设问句能引起听众的注意和思考,使听众产生感情共鸣;反问句用来揭露敌人卑劣无耻的行径,表达的语气更坚决、态度更鲜明、批判更有力量。
设问句、反问句连用:
讲演者把不同的人物进行鲜明的对比,故意拉大两者距离,并赋予不同的感彩,从而达到很好的表达效果。如在第二段中,“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把反动派与李公朴置于对比的立场,以反动派的“无耻”衬托李先生的“光荣”,又以李先生的“光荣”反衬反动派的“无耻”,在强烈的对比中,表现对反动派的愤怒与蔑视和对李先生的赞扬。
2、对比手法的运用
运用口语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可以充分发挥语调抑扬顿挫的特点,可以用平实简洁的通俗语句收到斩钉截铁的效果。如第一段“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为什么要打杀……”,第二段“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这些句子都充分表达了闻一多先生对敌人的愤慨、痛恨之情。
3、运用口语及语调抑扬顿挫的变化来表达感情。
你认为进行演讲前要做好哪些准备?
作业布置
一、明确演讲的观点。演讲要提出自己的主张,让别人接受自己的主张,就应使自己的主张正确、鲜明、突出。正确才有力,鲜明、才易理解。
二、围绕主题选择材料。观点确定后,就应该为自己的观点找寻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胜于雄辩。
三、安排好演讲的层次。清晰的思路、层次有利于听众抓住要点,理解演讲的内容。
四、仔细设计态势语。手势应自然、亲切,应和内容与演讲者的情绪而定。
以“我的中国梦”为题,写一篇讲演词。
说明:注意演讲词的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