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常见的酸和碱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word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0.1常见的酸和碱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word版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3-10 08:50: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1 常见的酸和碱 同步练习
1.下列实验药品无需密封保存的是( )
A.白磷 B.大理石 C.生石灰 D.浓盐酸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
A.用石灰浆粉刷墙壁 B.用铜作导线
C.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用盐酸除铁锈
3.下列溶液长时间露置在空气中(不考虑水的蒸发),会发生变质且溶液质量增加的是( )
A.氢氧化钠溶液 B.浓硫酸 C.澄清石灰水 D.浓盐酸
4.若某实验制取的CO2气体中含有水蒸气,则可选择的干燥剂为( )
A.NaOH固体 B.浓盐酸 C.浓硫酸 D.生石灰
5.醋酸(CH3COOH是食醋的成分之一,其水溶液中存在H+和CH3CO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醋酸属于氧化物 B.醋酸不能用于除铁锈
C.醋酸能与镁反应产生氢气 D.醋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6.下列有关酸碱溶液配制及其性质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
A.称量 NaOH 固体 B.配制 NaOH 溶液
C.稀释浓 H2SO4 D.干燥 O2气体
7.小明将未经砂纸打磨的铝条放入盛有稀盐酸的密闭容器中,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容器内压强和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B段表示铝与稀盐酸反应
B.铝与稀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
C.氢气的质量:C点>D点
D.盐酸的浓度:C点>D点=E点
8.关于如图所示实验的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
A.固体X可能是NaOH B.固体X可能是NH4NO3
C.Ca(OH)2溶解度:①>② D.Ca(OH)2质量分数:①=③
9.向盛有一定质量未打磨铝片的烧杯中,慢慢加入一定浓度的稀盐酸(不考虑水分蒸发)。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B. C. D.
10.如图表示一瓶氢氧化钡溶液,请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填空:
(1)写出如图标签的横线上氢氧化钡的化学式 。
(2)写出氢氧化钠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阴离子 。
(3)标出溶剂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 。
11.下图是小红同学设计的一组“吹气球”的实验。请回答:
(1)甲装置中,向a中加水会看到气球胀大,一段时间内观察到 ________________ ,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2)乙装置中,若锥形瓶中装有NaOH固体,分液漏斗中加入少量水,则气球胀大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丙装置中,若锥形瓶中盛满CO2,欲使气球胀大,分液漏斗中的液体可以是 ________ 。
12.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图为“捕捉”CO2的某流程图(提示:氧化钙可与水反应生成微溶性的氢氧化钙)。
(1)将二氧化碳含量高的气体从吸收塔的下方通入,是因为二氧化碳_________(填性质)。
(2)在吸收塔中将氢氧化钠溶液喷成“雾状”的目的是 ;用氢氧化钠溶液“捕捉”CO2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反应后的沉淀池中所含固体物质有__________(写化学式)以及未完全反应的CaO。
(4)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13.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已知A是一种单质,B为红棕色固体,D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F与B属于同类物质,其相互反应情况如图所示(短线“-”相连的物质间能反应,箭头“→”表示能生成)。
(1)A的化学式为______, F是______的主要成分,写出F的一种用途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或转化的化学方程式:①B与C反应______②D转化为E______
14.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见装置。
(1)图中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
(2)实验室用排水法收集O2并测量其体积,应该将H装置的c与装置G的______(填字母)端相连。
(3)实验室用稀硫酸与锌粒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H2,应该选用的装置为______(填字母序号)如果用稀盐酸制取氢气,可以用C装置除去氢气中的______杂质气体,除去杂质气体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
(4)某同学用浓盐酸和大理石在B装置中反应,制取CO2并将其通入到紫色石蕊试液中检验其有关性质回答下列问题:反应生成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加热后红色不褪去。对这一变化的合理解是______(填字母)。
A.产生的CO2直接使石蕊溶液变红 B.挥发出的氯化氢溶于水使石蕊溶液变红
C.产生的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石蕊溶液变红 D.盐酸具有稳定性
15.老师给了同学们一包红色粉末,该粉末可能是铜粉和氧化铁(Fe2O3)粉末中的一种或两种。同学们对该粉末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研究。
(1)定性实验: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红色粉末放入试管 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振荡 红色粉末全部消失,溶液呈棕黄色 粉末为Fe2O3
粉末Cu
写出“红色粉末全部消失”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定量实验:
取该粉末4g放入硬质玻璃管中,先通CO,然后再用酒精喷灯加热一段时间,停止加热继续通入CO至装置冷却。实验装置如图:
①实验时,先通CO再加热的目的是_____。
②若该粉末全部是氧化铁,在硬质玻璃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B装置是用于吸收二氧化碳并收集CO,其中盛放的试剂最好是_____。
A NaOH溶液 B 稀盐酸 C 水
如果该实验没有装置B、C,实验造成的危害是_____。
③若该粉末为铜粉和氧化铁的混合物,待装置完全冷却至室温,称量硬质玻璃管内剩余固体的质量为mg。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
16.酸、碱、盐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化学课堂上同学们正在进行酸、碱、盐知识的探究,请你参与其中并认真填写空格。
【学生实验】将二氧化碳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
【学生板书】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理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两者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猜想假设】猜想①: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猜想②:两者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探究】
(1)小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两个实验。
实验现象:A中软塑料瓶変瘪,B中__________。
(2)小红认为小华的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使容器内压强降低,小明同学却对此提出质疑,他认为小华的实验不严谨,其理由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需要补做一个对比实验_________。
(3)小宁设计的是通过检验生成物来验证猜想,请帮他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实验后的溶液中加入__________ __________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17.某实验小组为测定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中铜元素的含量,取20g该固体混合物,向其中逐滴加入H2SO4溶液,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入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
(1)固体混合物中氧化铜的质量是 ;
(2)求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试卷第1页,共3页
答案
1.B 2.B 3.A 4.C 5.C 6.D 7.B 8.B 9.C
10. Ba(OH)2 OH-
11. 气球大小没有明显变化 NaOH溶于水放热,使瓶内气体膨胀,导致瓶内压强增大 NaOH等可溶性碱溶液(答“水”也可)
12.(1)密度比空气大
(2) 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2NaOH+CO2=Na2CO3+H2O
(3)CaCO3、Ca(OH)2
(4)过滤
13.(1) Fe 生石灰 食品干燥剂
(2) ①Fe2O3+6HCl=2FeCl3+3H2O (或Fe2O3+3H2SO4=Fe2(SO4)3+3H2O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Ca(OH)2+CO2=CaCO3↓+H2O (或Ca(OH)2+Na2CO3=CaCO3↓+2NaOH其它合理答案)
14.(1)长颈漏斗
(2)a
(3) BDF HCl
(4) BC
15. 无明显现象 Fe2O3+6HCl=2FeCl3+3H2O 防止一氧化碳和装置内的空气形成混合气体,加热时发生爆炸 红色物质变成黑色 A 未反应的一氧化碳进入空气污染环境 2.8g<m<4g
16. 气球变大(变鼓) 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 稀盐酸(或者氯化钙溶液等可与碳酸钠反应的物质) 有气体产生(或者有白色沉淀生成等)
17.(1)16g;
(2)解:设H2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则有
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40%;
答:H2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40%。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