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下册 2 乡下人家
一、选择题
1.下列词、句中加点的字读音和字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喝汤/汤汤乎若流水 B.掉头就跑/掉尾而斗
C.风吹草低见牛羊/路转溪桥忽见 D.所宝以百数/不计其数
2.《乡下人家》中下列几种花依着时令顺序开放的一项是( )
A.芍药、鸡冠花、大丽菊、凤仙
B.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
C.凤仙、芍药、鸡冠花、大丽菊
D.大丽菊、凤仙、芍药、鸡冠花
3.下列不是描述农村景色的诗句是( )
A.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B.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下列成语中不是关于古人读书求学的一项是( )
A.程门立雪 凿壁借光 B.手不释卷 悬梁刺股
C.刻舟求剑 班门弄斧 D.铁杵成针 囊萤夜读
5.下列选项中,写法与其他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飞翔的海鸥,金色的沙滩,白色的浪花,构成了迷人的海岸线。
B.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归巢的鸟儿,乡下的人家,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C.碧绿的草原,骏马膘肥体壮,绵羊悠然自得,猪群不停呼噜着,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D.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二、填空题
6.照样子写词语
1.描写乡村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柳如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柔嫩的( ) 快乐地( ) 高大的( )
小心地( ) 古老的( ) 慢慢地( )
三、语言表达
8.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加点的词语好在哪里。
1.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_________________
2.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_________________
3.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_________________
9.写写加点词语好在哪里,并仿照例句写一句话。
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的从土里探出头来。
_________________
仿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课内语段,完成练习。
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浓浓的绿荫。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10.用“____”画出语段中的一个拟人句。由这句话我想到了________这个四字词语。
11.选段描绘了两幅画面,请你给这两幅画取名。
(1)________ (2)_________
12.作者描写的这些景物写出了乡村__________的特点。
13.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 )之情。
A.对花儿和竹笋的喜爱 B.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与赞美
乡下人家(节选)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你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啊!织,织,织,织啊!”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14.“向晚”一词中“向”的意思是( )
A.将近,接近 B.对着 C.向来
15.选段第一自然段中的“他们”指________,“它们”指的是_____,第二自然段中的“它们”指的是________ 。
16.对画“ ”句子中的“天高地阔”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天高地阔”一词形象地说明了农家人吃饭场所的宽阔。
B.这个词表现了农家人吃饭的豪爽,突出了乡下人家质朴的生活习性。
C.“天高地阔”说明农家人一到吃饭时间就聚在一起,天南海北地胡侃起来,他们生活得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17.第二自然段中描绘纺织娘的叫声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
18.最后一段话是全文的___________句,它在文中的作用是 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分析】
【详解】
考查多音多义字。
A项前者读“tāng”,意思是食物加水煮熟后的汁液,后者读“shāng”,意思是水流大而急。
B项都读“diào”,前者意思是回转,后者意思是摇摆。
C项都读“xiàn”,意思是出现。
D项前者读“shǔ”,意思是清点数目,计算,后者读“shù”,意思是数目,个数。
2.B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课文的理解和识记能力。从文章句中“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儿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可以得出答案。
3.D
【解析】
略
4.C
【解析】
【详解】
程门立雪: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指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出自《宋史·杨时传》。
凿壁偷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学习的事情。
手不释卷:意思是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悬梁刺股:成语故事,主要人物有孙敬和苏秦,比喻废寝忘食地刻苦学习。
刻舟求剑:一个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语,出自《吕氏春秋·察今》。一般比喻死守教条,拘泥成法,固执不变通的人。在句子中多作谓语、定语或状语,多含贬义。
班门弄斧: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出自: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
铁杵成针 :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出自:明·郑之珍《目连救母·四·刘氏斋尼》。
囊萤夜读:晋朝人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从夜晚接着白天学习。形容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出自《晋书》。
故答案为:C
5.D
【解析】
【详解】
考查句子的写法。A.B.C.选项都是先分着描写景物,而且结构为”形容词+名词”的结构。再总写。D选项此句子先总写,后分写,最后总写事物。
6. 绿树成荫 潺潺流水 人如潮 画如海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分类掌握成语的能力。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
(2)写出的词语含有比喻的修辞方法,A如B式
故答案为:(1)绿树成荫、潺潺流水;
(2)人如潮、画如海
7. 翅膀 飞舞 松树 划动 森林 腐烂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的搭配,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副词+地+动词”应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即可。
8. “热闹”一词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凤凰花挤挤挨挨,争相开放的情景。 “抽出”一词用得好,因为它让人感觉像是有一股力量从外面把枝条拔出来一样,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新枝条生长速度非常快。 这句话中,“浸”是泡在液体里的意思,用“浸”字,就把小兴安岭早晨的很大很浓的情景写出来了,感觉很神奇很美丽。
【解析】
【分析】
【详解】
考查了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理解课文中的词语,不能孤立地去理解词语的意思,要通过联系上下文,把词语放在句子的语境中去理解。
1.考查词语的赏析。赏析词语,首先要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以及词语所运用的写作手法,并对写作手法的作用进行分析。“热闹”本义是指(景象)繁盛,有活力。在文段中“热闹”一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更加形象生动的写出了凤凰花挤挤挨挨,争相开放的情景。
2.这句话选自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抽出”就是长出的意思。“抽出“一词,让人感觉像是有一股力量从外面把枝条拔出来一样,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新枝条生长速度非常快。
3.本句选自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这句话描写了小兴安岭早晨的雾的特点。“浸”原指泡在液体里。本文指森林像是泡在雾里。一个“浸”字写出了雾气的浓郁和广阔。整个森林都浸泡在雾气之中,就像一幅水墨画,朦朦胧胧,十分美丽。
9. 生动有趣,富有生机。 几场冬雪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笔直的苍松,优雅地穿上了银装。
【解析】
略
10.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雨后春笋
11. 花开四季图 雨后春笋图
12.生机勃勃
13.B
【解析】
10.
考查对拟人句的掌握,拟人句就是把某件东西比喻成有人的动作,而不是像童话形式。所写事物必须具有人的特点;不能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本段中拟人句是“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探出头”是人才有的动作行为,这里用来形容“笋”,赋予了“笋”人才有的动作行为,所以是拟人句。而这句话突出了春笋非常快长出来,可以运用词语“雨后春笋”进行形容,雨后春笋:意思是指春天下大雨后发出来的竹笋,而且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比喻新生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
11.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可以通过“有些人家”和“还有些人家”划分两副画面,第一个画面写出了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等一次开放的场景,可以概括为花开四季图;第二个写出了春雨过后,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地里探出头来的景象,可以概括为雨后春笋图。
12.
考查对景物特点的掌握,作者在写花朵开放时,运用了词语“依着时令,顺序开放”,作者在描写笋时,运用了拟人修辞“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写出了雨后笋富有生命力的样子,所以这些景物都富有生机勃勃(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样子。)的特点。
13.
考查对作者情感的辨析,作者虽然写了花儿和竹笋,但是却是表达的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与赞美。选项B更准确,
14.A
15. 乡下人家 红霞、微风、鸟儿 纺织娘
16.C
17.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纺织娘的叫声,流露出作者对这声音的喜爱,展现出乡下人家令人羡慕、向往的乡村生活。
18. 中心 总结全文
【解析】
【分析】
14.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字词释义。
“向晚”的意思是天色将晚,傍晚。“向”的意思是“将近”。
15.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从文中提取信息。
我们可以从以下句子找到答案:
“你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他们是指乡下人家。
“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它们指的是红霞、微风、鸟儿。
“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啊!织,织,织,织啊!’”它们指的是纺织娘。
16.
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从文段中可以得出答案,“天高地阔”说明了农家人吃饭场所的宽阔。同时更是表达了农家人豪爽的性格。
17.
本题考查句子的作用。
第二段都在描写秋天的纺织娘。
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那歌声真好听”可以看出作者对纺织娘的喜爱。同时能看出乡下人家的宁静和安详,作者对乡下人家的向往、羡慕。
18.
本题考查句子的作用。
“中心句”就是“中心思想”,能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就是“中心句”,
中心句的特点:
①一般在段的开头的中心句起概括和总述作用。
②一般在段的中间的中心句起承上启下作用。
③一般在段的末尾的中心句起归纳和总结作用。
④起强调和增强印象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和结尾。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第一段写了乡下人家夏季美景,第二段写了乡下人家秋季美景。可以看出这个句子是中心句。
在句子末尾的中心句起到归纳和总结的作用。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