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记金华的双龙洞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7记金华的双龙洞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10 14:3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一、选择题
1.下面各组字中,字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徉 洋 样 B.晖 辉 浑 C.绣 锈 秀 D.俏 峭 哨
2.下列词语的拼音正确的一项是( )
A.花簇(hā zú) B.蜿蜒(wān yán)
C.浙江(zhé jiāng) D.漆黑(xī hēi)
3.下列词语书写不正确的是(  )
A.清静 B.登陆 C.观常 D.额角
4.下列词语中不属于同一类的一项是( )
A.一刹那 一瞬间 B.五彩缤纷 五彩斑斓
C.白皑皑 阴森森 D.闪闪发光 斑斑点点
5.下列说法关于课文内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B.人们发明雷达,是从蝙蝠发出的超声波得到的启示。
C.最后一粒豌豆在逆境中顽强生长的精神鼓舞了小女孩,让她勇敢地站了起来。
D.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到了21世纪,人们开始因循守旧,停止创新。
二、填空题
6.按要求写词语。
(1)写出三个描写“山”的四字词语:___ ___ ___
(2)写出三个描写“水”的四字词语:______ ______ ______
(3)写出三个描写“看”的四字词语:____ _____ _____
三、语言表达
7.按要求写句子
1.我知道这个答案是正确的。(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我的房间。(改成设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时间是流水,一去不复返;时间是闪电,转瞬即逝;时间是光影,一闪即过。(仿写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仿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公路盘曲而上。山上开满了映山红,(  )花朵还是叶子,(  )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8.在文中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9.文中“精神”一词的意思是(  )
A.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 B.活跃,有生气。
10.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1)盘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短文中,“______________”一句间接写出了双龙洞在地势很高的地方,“___________”一词说明映山红很多,到处都是。
快乐阅读。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工人高高举起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其他那些石钟乳和石笋 这是什么 那是什么 大都依据状想象成神仙 动物以及宫室 器用 名目有四十多 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12.这段话选自_________________写的________________,文章是篇____________(体裁)。
1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蜿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化多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把文中画“ ”处加上标点。
15.这两段话分别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这段话中画“﹏﹏”句子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句子一开始就直接告诉我们“我”仰卧在小船里进内洞,“以为……贴着船底了”的描写是不是多余的?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2页,共2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2.B
【解析】

3.C
【解析】

4.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词语的分类,从词语的结构和内容进行分析,不属于同一类的是D项。
闪闪发光是指形容物体会发光,光亮忽明忽暗,光彩耀眼,也指因反射阳光而像在发出光芒一样。结构属于AABC词语。
斑斑点点是指指物体的表面颜色不纯净。结构属于AABB词语。
由此可以看出两个词语不属于同一类。
5.D
【解析】

6. 高耸入云 崇山峻岭 危峰兀立 碧波荡漾 水平如镜 波澜壮阔 东张西望 左顾右盼 举目四望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按要求填写恰当的词语,要注意审题,看清楚词语的要求,本题是写“山、水、看”的四字词语,填写相关词语的时候首先要注意结构符合要求,其次平时多注意积累,增大词汇量,所填词语要符合生活常识和逻辑,此题答案不唯一,注意书写准确。
描写“山”的四字词语:峰峦雄伟、奇峰罗列、连绵起伏、山崩地裂等。
描写“水”的四字词语:水波粼粼、风平浪静、水趣盎然、波光潋滟等。
描写“看”的四字词语:虎视耽耽、视而不见、熟视无睹、探头探脑等。
故答案为:高耸入云、崇山峻岭、危峰兀立;碧波荡漾、水平如镜、波澜壮阔;东张西望、左顾右盼、举目四望。
7. 我难道不知道这个答案是正确的吗? 这是谁的房间?这是我的房间。 小草虽那般柔弱,却有着梅一样的幽香,有着竹一样的气节,有松一样的气质。 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像一道亮丽的彩虹,像仙女飘舞的裙带,像一座七彩小桥,像一朵朵耀眼,绚丽的云。
【解析】

8.无论都
9.B
10. 曲折环绕。 明丽鲜艳。
11. 公路盘曲而上 开满
【解析】

12. 叶圣陶 《记金华的双龙洞》 游记
13. 弯弯曲曲地延伸。文中是指盘旋的双龙洞曲曲折折。 变化极大。文中是指石钟乳和石笋形态各异。
14.,,,、、,。
15. 坐小船进洞的经过 洞内的美丽景象
16. “我”仰卧在小船里进洞的样子 这段描写不多余。这样写突出了地形的奇特和进洞的艰难。
【解析】
【分析】
12.
本题考查学生对选文的出处、作者及题材的了解。
阅读该文段,结合所学课文可知,这段话选自叶圣陶写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文章是篇游记。
13.
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蜿蜒”指弯弯曲曲地延伸。结合文中“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分析可知,该词在文中指盘旋的双龙洞曲曲折折。
“变化多端”指变化极大。结合文中“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分析可知,该词在文中指石钟乳和石笋形态各异。
14.
本题考查给句子加标点。
“其他那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后面都用逗号,表示句中停顿;“神仙”“宫室”“宫室”之间均用顿号,表示并列的词语;“器用”后面用逗号,表示句中停顿;“名目有四十多”后面用句号,表示一句话结束。
15.
本题考查对段落内容的理解及概括。
阅读选段,根据“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及“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工人高高举起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分析可知,这两段话分别写的是:坐小船进洞的经过,洞内的美丽景象。
16.
本题考查学生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阅读画线句子“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可知,这句话主要写了“我”仰卧在小船里进洞的样子。
结合“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分析可知,“以为……贴着船底了”的描写不是多余的,这样写突出了地形的奇特和进洞的艰难。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