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下册 24*黄继光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战役(yì) B.屡次(nǚ) C.摧毁(cuī) D.晕倒(yūn)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勤劳(qín) 卒业(zú) B.单于(chán) 解剖(pāo)
C.哭泣(qì) 主宰(zǎi) D.战役(yì) 摧毁(cuī)
3.“黄继光愤怒地( )着敌人的火力点。”括号中应填入的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注意 B.注视 C.凝视 D.俯视
4.对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人物的描写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他说:“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语言描写)
B.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动作描写)
C.哈尔威船长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外貌描写)
D.青铜播了摇头,心里很为那人感到遗憾。 (动作、心理描写)
5.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爸爸最近在工作上忙得不可开交。
B.海水哗哗往里灌,汹涌湍急,势不可挡。
C.上午9时整,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托举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
D.成成入迷地读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看上去失魂落魄,连旁边同学的呼叫声都没有听见。
二、填空题
6.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
( )地射击 ( )地注视 ( )地向前爬
( )地说 ( )地牺牲 ( )地挪动脚步
三、语言表达
7.句子加工厂
(1)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仿写句子。
①沉沉黑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一座山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继光怎么不是一位英勇的战士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张开双臂,向喷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在德国的一个小火车站,一位扳道员正要走向自己的岗位,去为一辆徐徐驶来的列车扳道岔。
这时他无意识地回了一下头,突然发现自己的小儿子正在那段铁轨上玩耍,而那辆行驶的列车马上就要驶上这条铁轨。
怎么办?他可以立即飞奔过去,把儿子抢救上站台。但是,迎面驶来的列车将会有上百人面临丧生的厄运。
他强忍巨大的痛苦,决定不违反自己肩负的巨大责任。这位工人向他的儿子大一声:“卧倒!”随即快步奔向岗位扳动了道岔。一眨眼的工夫,这辆火车安全进入预定铁轨。
他的儿子由于平素就习惯了服从长辈的命令,没有显出丝毫的慌乱,主即笔直地躺倒在铁轨中央,一辆满载乘客的火车从他的头顶呼啸而过。
车上的旅客们毫不知情,他们的生命曾千钧一发。那位父亲向着儿子的方向狂奔而去,然而儿子站立起来,竟未受一点伤。
德皇知道了这位扳道员的勇敢举动,颁发给他一枚奖章,上面刻着:“一位尽职的公民”。
8.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词语。
(1)不幸的命运。 ( )
(2)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形容事态极其危险。 ( )
9.“那位父亲向着儿子的方向狂弃而去”中的“狂奔”表现出他怎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中哪一句话具体描写了扳道员的勇敢举动?请用“﹏﹏”画出来。
11.给短文拟一个标题,填在文前的横线上。
12.德皇为什么要给扳道员颁发奖章?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我的祖国(节选)
张海迪
有一天,父亲和母亲带我去看电影《上甘岭》,一位美丽的志愿军护士唱了一首歌,那优美的旋律深深打动了我幼小的心,祖国就是城市宽阔的马路,高高的楼房,美丽的公园,来来往往的人们,他们都像我的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叔叔姑姑,就像很多我在书中和电影里认识的人。他们勤劳善良,热情真诚,他们爱亲人,爱朋友,爱邻居,爱同事,也爱工作,爱和平……
有一天,母亲带着我坐火车去远行。当火车隆隆地驶过黄河大铁桥,我看见黄河像一条金色的巨龙,波涛滚滚,真的仿佛从天而降,一刻不停地向远方奔去……再看看,大地是那样辽阔,天空是那样高远,村庄,森林,山脉,都在远方的地平线上旋转。白云在蓝天上悠悠飘荡,鸟儿自由自在地在天地间飞翔,风把人们的歌声和鸟儿的鸣唱传播到更加遥远的地方……
后来我当了作家,我用自己的笔写我少女时代生活的故事,也写壮丽的雪山,浩瀚的沙漠,神奇缥缈的的星空。我渐渐懂得了,祖国不仅是我生长的土地,不仅是我感受温暖亲情的家园,祖国也是亿万人民的共同体,我是其中之一。我为她学习,为她工作,为她创造。
13.文中作者对祖国的认识有一个过程,请选出理解错误一项。( )
A.从小就知道祖国的深刻含意。
B.看电影,打动了幼小的心。
C.坐火车,知道了黄河。
D.当了作家,懂得了祖国的内涵。
14.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①“祖国也是亿万人民的共同体”的含义是祖国是我们共同的母亲,是伟大的。( )
②一开始我理解祖国就是生我养我的地方。(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屡”的读音是lǚ。
2.B
【解析】
略
3.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先理解词语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注意”指留意、关注,把意志放在某方面,强调注意力。
“注视”指注意地看,视线由眼睛出发,突出“看”这个动作。
“凝视”指聚精会神地看,有一定是的时间长度。
“俯视”指从高处往下看,强调了视线出发点的位置和角度。
题干中,黄继光是愤怒地看着敌人的火力点,用长时间地凝视不合适,他的位置也不合适用俯视,只有“注视”最合适。
4.C
【解析】
【详解】
考查人物的描写方法。描写方法的运用,心理描写是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
动作描写指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
外貌描写即是从人物的体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独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对话可以是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几个人的相互交谈。描写人物的语言,不但要求做到个性化,而且还要体现出人物说话的艺术性。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C选项“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是神态描写。
5.D
【解析】
略
6. 凶猛 愤怒 顽强 坚定 光荣 艰难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地”前面的词语一般用来形容“地”后面的动作,说明后面的动作怎么样,例如:
精准地射击;紧张地注视;慢慢地向前爬;
大声地说;壮烈地牺牲;飞快地挪动脚步。
7. 池塘里的荷花开了,它们好似一个个美丽的仙子,又好像一张张可爱的笑脸。 那棵大柳树在春风中笑弯了腰。 黄继光是一位英勇的战士。 他堵住枪口。
【解析】
【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根据例句,从形式(结构、修辞、句式、字数)和内容两方面入手进行仿写。应遵循:内容统一;结构一致;修辞相仿的要求。首先应注意运用了排比的修辞,再注意句子结构。
(2)本题考查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能力,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3)本题考查学生缩写句子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
8. 厄运 千钧一发
9.焦急万分,想知道儿子怎么样了。
10.这位工人向他的儿子大一声:“卧倒!”随即快步奔向岗位扳动了道岔。
11.尽职的公民
12.因为扳道员放弃了拯救自己儿子的机会,拯救了上百人。体会到扳道员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
【解析】
8.厄运:形容困苦的遭遇,不幸的命运。
千钧一发:比喻情况万分危急。出自《汉书·枚乘传》。
9.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原文,深刻理解短文内容。通过阅读短文我们知道,那位父亲向着儿子的方向狂弃而去,体现了父亲焦急的心理,他想知道儿子怎么样了。
10.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从文中提取信息。
我们可以从以下句子找到答案:这位工人向他的儿子大一声:“卧倒!”随即快步奔向岗位扳动了道岔。
11.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原文,深刻理解短文内容。同学们想要做好此类题目,首先应该学会归纳总结。我们所起的标题要能概括出短文的中心思想。
12.扳道员放弃了拯救自己儿子的机会,拯救了上百人。他大公无私,有着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是人们学习的典范。因此,德皇要给扳道员颁发奖章。
13.A
14. √ √
【解析】
13.此题考查课文的理解能力。文中“祖国不仅是我生长的土地,不仅是我感受温暖亲情的家园,祖国也是亿万人民的共同体,我是其中之一。”可以看出作者小时候对祖国的认识停留在土地等表面,等长大了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14.此题考查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文判断即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