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古诗三首
一、填空题
1.看图写成语。
(1)看着美食图,想象文中八儿全家吃腊八粥的情景,我的脑海中会禁不住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成语。
(2)读完《十五夜望月》,欣赏着美丽的月色,我不由得联想起含“月”字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拼音,写词语。
kū qì qī xī xiān xì
_____ _____ _____
wū yā zhū hóu piān zhānɡ
_____ _____ _____
3.请默写《寒食》,写清作者及朝代。
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
《马诗》《石灰吟》《竹石》这三首诗的共同点是:看起来写的是____(人 物 景),实际上是在_________。这种表达方法叫托物言志。例如: 作者用马来表达自己报效国家的志向。用石灰______________的特点,来表现自己_____________的情操。用竹子_____________的特点表达自己____________的精神;
5.辨析形近字。
宵( ) 摊( ) 眨( ) 爆( ) 稠( ) 唾( )
霄( ) 滩( ) 泛( ) 暴( ) 绸( ) 垂( )
札( ) 缰( ) 贩( ) 皎( ) 绎( )
扎( ) 僵( ) 板( ) 跤( ) 泽( )
轧( ) 疆( ) 阪( ) 狡( ) 驿( )
二、语言表达
6.句子练习。
1.锅里的饭豆都已煮得大了一圈。(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庭院中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鸦鹊,秋露点点,悄悄地打湿了院中的桂花。(根据意思写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激流中。(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成熟的麦穗低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虚;忙碌的蜜蜂在花丛中穿梭,那是在教我们勤劳;从水珠滴穿岩石感受到了坚韧的重要;金灿灿的向日葵面向太阳,那是在教我们向上。(修改句子中加点的部分,使得句子前后表述一致,组成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口语交际。
我们通过对这三首古诗的学习,了解到一些传统习俗。除了这些之外,你还知道哪些传统习俗,介绍给大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排序题
8.下面两句诗,一是贾岛的《题诗后》,一是李商隐的《乐游原》,但诗句错乱,你能还原吗?
①两句三年得 ②向晚意不适
③夕阳无限好 ④知音如不赏
⑤一吟双泪流 ⑥驱车登古原
⑦只是近黄昏 ⑧归卧古山秋
《题诗后》_________
《乐游原》_________
四、信息匹配
9.用“√”选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或括号里使用恰当的字。
擢素手(zhuó zhái) 机杼(zhù shū) (腊 蜡)烛 (栖 牺)息
10.给下列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寒食东风御柳斜( ) A.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白霜。
2.盈盈一水间( ) B.用眼神表达情意的样子。
3.脉脉不得语( ) C.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4.中庭地白树栖鸦( ) D.形容清澈。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 垂涎三尺 垂涎欲滴 馋涎欲滴 花好月圆 闭月羞花 月明星稀 冰壶秋月
2. 哭泣 栖息 纤细 乌鸦 诸侯 篇章
3.寒食
唐代: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4. 物 赞颂人的一种精神 不怕打击,不怕烈火,甘愿粉身碎骨 坚强不屈,洁身自好 扎根于岩缝之中坚韧不拔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怕任何艰难困苦
5. 通宵 摊位 眨眼 爆竹 浓稠 唾沫 云霄 浅滩 泛滥 暴脾气 丝绸 垂涎三尺 札札 脱缰 商贩 皎洁 演绎 扎堆 僵硬 模板 摔跤 光泽 轧钢 新疆 大阪 狡猾 驿站
6. 锅里的饭豆都已煮得浑身肿胀了。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 柔弱的水珠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坚韧
7.示例:祭灶,古时人们认为灶王爷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便会给家里带来幸福,可保佑来年一家平安。
8. ①⑤④⑧ ②⑥③⑦
9.zhuó zhù 蜡 栖
10. C D B A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