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常用的金属和盐基础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上海)下册(word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章常用的金属和盐基础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上海)下册(word版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试用本)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3-10 09:50: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章《常用的金属和盐》基础练习
一、单选题
1.世界卫生组织于1989年把铝(Al)元素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铝在下列应用中需要加以适当控制的是
①制造铝合金
②制造飞机
③制造炊具
④制造易拉罐
⑤包装食品
⑥制造电线
A.①②⑥ B.③④⑤ C.①②③ D.除⑥均是
2.下列化学肥料中能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的是
A.K2SO4 B.CO(NH2)2
C.NaNO3 D.NH4H2PO4
3.硝石是主要含KNO3的天然矿物,历史上《本草经集注》中对硝石有记载:“强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硝石也”。下列有关KNO3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一种化合物 B.可用作复合肥料
C.可能发生分解反应 D.其溶解度一定大于NaCl的溶解度
4.2018年5月我国自主建造的第一艘航母下海,为保证航母的使用寿命,下列防锈措施不可行的是
A.用抗锈蚀性能优异的合金制造航母零部件 B.刷防锈漆
C.船体表面镀一层黄金 D.给某些部位涂油
5.学习金属单元后,我们知道Zn、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Zn>Fe>Cu。为验证这一结论,下面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A.将Zn、Cu两金属片分别放入稀盐酸中
B.将Fe、Cu两金属片分别放入稀盐酸中
C.将Zn、Fe两金属片分别放入CuCl2溶液中
D.将Zn、Cu两金属片分别放入FeCl2溶液中
6.已知化学反应:X+YSO4 = Y+XSO4,根据此反应信息判断正确的是(  )
A.X一定是金属铁 B.Y一定是金属铜
C.X的金属活动性比Y强 D.Y的金属活动性比X强
7.某实验小组用下图装置进行微型实验。按下列表中选项加入试剂,实验时滴入甲,浸有丙的棉花不变红的是( )
选项 甲 乙 丙
A 浓氨水 \ 无色酚酞溶液
B 石灰水 碳酸钠 无色酚酞溶液
C 稀盐酸 石灰石 紫色石蕊溶液
D 浓盐酸 锌粒 紫色石蕊溶液
A.A B.B C.C D.D
8.为了探究影响锌与盐酸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某学习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A.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盐酸的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B.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研究盐酸的浓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C.对比实验②和③,可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D.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9.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某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对几种化肥进行简易鉴别:
取少量固体分别进行实验,如表方案中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① 实验②
A 观察固体颜色 与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
B 观察固体颜色 加入Ba(NO3)2溶液中
C 加入足量水中 加入AgNO3溶液中
D 加入足量水中 加入Ba(OH)2溶液中
A.A B.B C.C D.D
二、简答题
10.小美在蛋糕包装中发现了一包脱氧保鲜剂,打开后发现其中的铁粉已经变为红棕色,铁粉变色的原因是_____。
11.亚硝酸钠是一种工业用盐,它有毒、有咸味,外形与食盐相似。人若误食会引起中毒,危害人体健康,甚至致人死亡。亚硝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食盐水溶液呈中性。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设计实验来鉴别亚硝酸钠和食盐并填写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 _____ _____
三、推断题
12.某种手机电路板中含有Fe、Cu、Au、Ag、Ni(镍)等金属,如下是某工厂从该手机电路板中回收部分金属的流程示意图。已知:
(1)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_。
(2)滤液②中金属阳离子的符号是_______。
(3)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来表示滤液③和铁粉的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
(4)Cu、Ag、Ni在溶液中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
13.A、B、C、D、E、F、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B、D组成元素相同,E是最轻的气体。根据图中相互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B、G的化学式:B______,G______。
(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②______。
14.A~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物质间存在着相应的转化关系,“一”表示物质间能发生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这些物质中只有A、B由两种元素组成,在空气中E的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因此E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F为紫红色固体。请分析后回答:
(1)E在空气中生成的氧化膜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D→F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反应。
(3)写出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15.已知某固体混合物 A 中可能含有 CuO、Na2CO3、BaCl2、BaSO4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小颖同学欲探究其成分组成,她按下图所示进行了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假设过程中所有可能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进行)。
根据上述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并回答下列问题:
(1)气体 B 是_________,沉淀 D 是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2)写出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滤液 C 中可定大量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是____________(写离子符号)。
(4)根据上述信息,可确定原固体混合物 A 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有(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
(5)根据上述信息,还不能确定原固体混合物 A 中是否存在的物质是______ (写化学式),你的理由是_________
四、实验题
16.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以下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甲中同时向烧杯中加入等量品红,静置,发现整杯热水变红的时间比冷水短。请从微观角度分析,这是因为___________。
(2)根据乙中铜片上的不同现象可得出燃烧需要条件是___________。
(3)丙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对铁生锈有无影响。
(4)丁实验的现象是___________,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
17.学会物质的分离提纯和准确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意义。(已知:20℃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水的密度可近似看作lg/mL)
实验一:溶液配制
某实验小组用6%的氯化钠溶液(密度约为1.04g/cm3)配制50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步骤如下:①计算;②量取;③混匀;④装瓶贴标签。回答下列问题:
(1)计算需要6%的氯化钠溶液的体积是___________________mL(结果取整数);
(2)实验中用到的仪器有25mL的量筒、细口瓶、烧杯、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实验操作会导致所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偏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a.量取6%的氯化钠溶液时仰视读数
b.向烧杯内加入液体时有液体溅出
c.混匀过程中没有使用玻璃棒搅拌
d.配制好的溶液装入未干燥的细口瓶
实验二:粗盐提纯
(1)操作①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操作②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
(2)20℃时提纯9g粗盐,若已知粗盐中氯化钠含量约为80%,溶解时应选择______________的量筒量取所需要的水最为合适(提供的量筒规格有“10mL”“25mL”和“100mL”)。
(3)提纯后的精盐属于_____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五、计算题
18.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欲测定某铁粉与碳粉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他们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计算:
(1)混合物中铁的质量为_______。
(2)反应后烧杯中稀硫酸无剩余,请计算所用稀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3)欲用98%的浓硫酸配制该浓度的稀硫酸200g,需要水的质量是_______?
19.黄铜是铜和锌合金.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测定黄铜样品中铜的含量时,取黄铜样品20g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中剩余物的总质量为119. 8g.请计算:
(1)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是_____g。
(2)求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A
3.D
4.C
5.D
6.C
7.B
8.A
9.C
10.铁粉和空气中氧气、水共同作用生成铁锈变为红棕色
11. 分别取少量的两种固体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的蒸馏水,振荡,固体溶解后分别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其中一个试管中溶液颜色变红,另一个试管中溶液颜色仍为无色透明; 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的是亚硝酸钠,无明显变化的是食盐。
12. 过滤 Fe2+ Ni、Cu、Ag
13. CO H2CO3 3CO+Fe2O32Fe+3CO2 2H2+O22H2O
14. Al2O3 置换
15. 二氧化碳 BaSO4 Cu2+,Na+ Na2CO3、CuO BaSO4、BaCl2 BaSO4是不溶于水不溶于酸的沉淀,而氯化钡与稀硫酸反应也能生成硫酸钡沉淀
16.(1)分子在不断的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2)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蒸馏水##水
(4) 试管①中带火星木条不复燃,试管②中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二氧化锰能加快双氧水的分解
17. 24 胶头滴管、玻璃棒 A 搅拌,加速溶解 过滤 25mL 混合物
18.(1)5.6g;(2)19.6%;(3)160g
19.(1)0.2(2)67.5%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