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中国道路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0课
脚踏中华大地,传承中华文明,走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党和人民就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2021.11.11)
壹
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
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邓小平
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
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邓小平
●1982年9月1日至11日 中共十二大
邓小平致开幕词,胡耀邦作题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报告。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邓小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1982.9.1)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 中共十三大
领导和团结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既要坚持社会主义,又要正视初级阶段。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
四项基本原则
●经济建设“三步走”战略部署
1990年
解决人民温饱问题
达到小康水平
20世纪末
基本实现现代化
21世纪中叶
邓小平在南方视察
发展才是硬道理;
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
一手抓改革、一手抓法治;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共同富裕;
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
思考:结合教材第47页材料研读,谈谈邓小平南方谈话对改革开放的影响?
一九九二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深刻回答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1997.9.12)
东方风来满眼春
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同志逝世
邓小平同志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江泽民《邓小平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1997.2.25)
中国向何处去?
●1997年9 月12日至18日 中共十五大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跨越世纪的新征途上,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这是党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1997.9.12)
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深刻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中国共产党能否挺过20世纪?
贰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江泽民与邓小平亲切握手
1989年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上,江泽民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1989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通知》,强调要切实把党建设成为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核心。
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总结了党八十年的伟大业绩和基本经验,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2002年11月18日至14日 中共十六大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2002.11.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叁
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全国代表大会
胡锦涛与江泽民在天安门城楼上
2002年中共十六届一中全会上,胡锦涛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 中共十七大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2007.10.15)
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
2010年
中国GDP超越日本,居世界第二
2011年
中国工业总产值超越美国,居世界第一
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期;
世界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2010年
中国GDP超越日本,居世界第二
2011年
中国工业总产值超越美国,居世界第一
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期;
世界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向何处去?
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中共十八大和十九大
●2012年11月8日至14日 中共十八大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2012.11.8)
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为标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2012年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习近平与胡锦涛亲切握手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2021.11.11)
●2017年10月18日至24日 中共十九大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10.18)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10.18)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1848年
《共产党宣言》诞生
1917年
十月革命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这条道路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也一定能够走得稳、走得好。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