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第二节 熔化与凝固
第2课时 凝固及其应用
上述过程中,水的状态是如何转换的?
自然界中常见物质存在的状态有:
固态、液态、气态。
“寒冬腊月,滴水成冰。”
液态 固态
像水结成冰那样,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
通常情况下,冰的熔点是0℃,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变成水,当环境温度低于0℃时,水变成冰。
小结与归纳
1.了解凝固的含义。
2.通过探究固体凝固时温度变化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3.了解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1.晶体:海波凝固
时间(m) 6.5 7 7.5 8 8.5 9 9.5 10 10.5 11 11.5 12 12.5
温度(℃) 55.5 53.5 51.5 48 47.5 47 47 47 46 45 44 43 41
状态
数据记录
固态
固液共存
液态
实验与探究
凝 固
温度(℃)
时间(m)
45
50
55
7
10
12
9
8
11
海波的凝固图像
2.非晶体:松香凝固
时间(m)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温度(℃) 83 74 72 69 66.5 65 63 62 61 58 55 52
状态
固态
液态
粘稠状态
数据记录
温度(℃)
时间(m)
60
70
80
20
25
30
松香的凝固图像
◆ 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
◆ 物质凝固时都要放热。
◆ 晶体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作晶体的凝固点。
同一晶体的凝固点与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晶体和非晶体的凝固特点比较和条件
晶体凝固的条件:1.温度达到凝固点 2.能继续放热
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小结与归纳
冬季贮菜,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以防止地窖的菜被冻坏。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因为当气温下降时,桶里的水会凝固成冰,在凝固过程中,水会放出热量,该热量可使地窖的温度不至于太低,可避免蔬菜冻坏。
凝固的应用
冷冻食品保鲜
把塑料颗粒做成塑料盆
高热病人利用冰袋降温
把原料二氧化硅颗粒作成玻璃板
熔化吸热降温的应用
将固体工业原料制成生活、生产所需成品
1.固态 液体
熔化
凝固
2.同种晶体物质,熔点=凝固点。
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任何液态物质凝固时,都要放热
B.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不变
C.任何液态物质都有一定的凝固温度,这个温度叫作凝固点
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虽不变,但仍然要吸收热
C
2.物体在放出热后,它的温度将( )
A.一定下降
B.一定不变
C.有可能下降,也有可能不变
D.以上说法都不对
C(共21张PPT)
第二节 熔化与凝固
第1课时 熔化与熔点
自然界中常见物质存在的状态有:
固态、液态、气态。
固态 液态
“春暖花开,冰雪消融。”
上述过程中,水的状态是如何转换的?
小结与归纳
像冰化为水那样,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
1.了解熔化的含义。
2.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3.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4.了解熔化曲线的物理含义。
1.冰在什么情况下由固体变成液体?
2.冰的熔化过程中与其他固体(如石蜡)在熔化过程
中的温度变化相同吗?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熔化过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熔化时温度可能
保持不变,也可能发生变化。
熔 化
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分别加热碎冰和石蜡,多次测量其加热过程中的温度,比较其温度变化规律。
实验方案
(1)将碎冰(石蜡)和温度计放入试管,按照课本组装实验器材,用水浴法给碎冰加热。
(2)记录整个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
(3)将数据填入表中,并在坐标纸上描出个点。
观察要领
观察对象:①碎冰的状态 ②温度计的示数
观察时间:①熔化前 ②熔化中 ③完全熔化后
在方格纸上以时间为横轴,温度为纵轴,根据记录描出冰和石蜡的熔化图像,从熔化图像判断冰和石蜡的熔化的情况。
时间t/min 0 1 2 3 4 5
温度t/℃ -2 0 0 0 0 5
冰的状态 固 固 固、液共存 固、液共存 液 液
收集数据
时间t /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t /℃ 28 35 41 45 47 48 52 56 61
石蜡的状态 固 固 固 固 固、液共存 固、液共存 液 液 液
AB段:冰吸热,温度升高,状态是固态。
B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冰吸热,温度保持不变,状态是固、液混合态。
CD段:冰吸热,温度升高,状态是液态。
A
B
C
D
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观察与思考
熔化过程
A B
给石蜡加热,它的温度一直升高,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由硬变软,最后变成液体,即:石蜡没有在固定的温度下熔化为液体。
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晶体:像冰那样,在熔化过程中尽管外界不断加热,但其温度仍保持不变,这类固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
非晶体:有些固体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而是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由硬变软,最后变成液体,在熔化过程中,外界不断加热,其温度会持续上升,这类固体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称为非晶体。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 点
晶体有确定的熔点。
例如:金属、钻石、冰、食盐、石墨、海波等是晶体。
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例如:石蜡、玻璃、塑料、橡胶、松香、沥青、蜂蜡等是非晶体。
思考与探究
当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但若停止加热,熔化过程就会停止,这是为什么呢?
(1)晶体分子排列规则,分子间作用力大,每个分子在其平衡位置做无规则振动。
(2)晶体被加热,温度升高,分子振动加剧,分子间作用力减小。
(3)温度达到熔点,部分分子变得可以“自由游动”。所以晶体熔化时,所吸收的热都用来减小分子间的作用力,不能使温度升高。
固体
晶体
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有熔点)
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非晶体
没有熔点
熔化时没有固液共存状态
晶体熔化条件
温度要达到熔点
能继续吸热
1.要使食品冷却,用质量相等的0℃的冰比0℃的水效果好一些,这是为什么?
0℃冰变成0℃水熔化过程要吸热,0℃冰和0℃水升高相同的温度,0℃冰要吸收更多的热,制冷效果好。
2.雪天路面上有厚厚的积雪,为了使积雪很快融化,常在路面上喷洒盐水,这是因为( )
A.盐水使冰的熔点降低
B.盐水使冰的熔点升高
C.洒上盐水后,可使冰雪的温度升高到0℃而熔化
D.洒上盐水后,可使冰变成冰水混合物,温度为0℃
A
3.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熔化的是 ( )
A.-40℃的水银变成0℃的水银
B.冰变成水
C.食盐放入水中化成盐水
D.玻璃在高温下变成液态玻璃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