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2张PPT)
高适《燕歌行》赏析
学习内容:
一、唐代边塞诗人高适
1、盛唐边塞诗
2、高适简介
二、《燕歌行》赏析
1、朗诵全诗
2、题 解
3、结构分析
4、主题思想
5、艺术特色
一、唐代边塞诗人高适
唐代国力强盛,幅员辽阔,文人意气风发,积极进取,向往从军赴边,并出现了盛唐“无人不作边塞诗”的诗坛盛况。
著名边塞诗人有李颀、王昌龄;
王翰、王之涣;
王维、李白、杜甫的边塞诗也很有成就。
代表作家:高适、岑参;
1、盛唐边塞诗
中华人民共和国疆域图
唐朝疆域图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李白《塞下曲》
“乃知兵者为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李白《战城南》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 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立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杜甫《前出塞》
高适,字达夫,早年困顿失意;曾出塞。后担任封丘县尉,弃官:
“拜仰官长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
安史乱后,官运亨通,封渤海侯。
《旧唐书》:“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
其边塞诗最著名。代表作:《燕歌行》
2、作者简介
二、《燕歌行》赏析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1、朗诵全诗
★《燕歌行》是汉乐府旧题。《乐府诗集》中:“时序迁换,行役不归,妇人怨旷,无所诉也。”内容多写怨妇旷夫之情。高适沿用旧题,但在内容上有所突破,这与本诗的创作缘起有关。
2、题解
★创作缘起:“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诗前小序)
“感征戍之事”:可见已突破了旧题多写思妇征人的传统,扩大了表现范围,将笔触伸向了更广阔的边地生活,写到了唐代征战生活的方方面面。
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次战役的全过程,分四层:
第一层的八句,出征。
第二层的八句,激战。
第三层的八句,被围;
第四层的四句,死斗。
3、结构分析
第一层 出征
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
第一层:出征。前四句: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汉家”:指代唐朝。唐人以汉代唐。原因一是充满自豪感。如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汉家大将西出师。
二是便于讽刺。李颀《古从军行》: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首句写东北边关告急。
次句讲出征原因:赴边杀敌。
写了士兵的杀敌豪情,也意味着将帅的恃勇轻敌。而天子对此非常嘉奖。
明代唐汝询:
言烟尘在东北,原非犯我内地,汉将所破特余寇耳。盖此辈本重横行,天子乃厚加礼貌,能不生边衅乎?
“横行”的典故:
《史记·季布传》中樊哙对吕后说:“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季布斥责他当面欺君该斩。
后四句写行军。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可见唐军庞大的军容和战士们的杀敌豪情以及将军不可一世的骄态。
《秦晋崤之战》: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汉将: 骄兵 千里行军
残贼: 哀兵 本地作战
此消彼长 优劣分明
第二层 激战
山川萧条极边土,
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
力尽关山未解围。
“山川萧条极边土”:气氛肃杀。
“胡骑凭凌杂风雨”:敌人攻势猛烈如狂风骤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战士伤亡惨重;
“美人帐下犹歌舞”: 将军玩忽职守;
以对比的手法写战士与将帅之间苦乐悬殊:
战士:半死生 手握战刀 怒视敌人 杀声震天 刀光剑影
将军:犹歌舞 手捧酒杯 眼望美人 轻歌曼舞 美人团扇
对比极鲜明强烈,惊心动魄。
深刻暴露了边将的腐败和士卒的悲惨;
表现了对士兵的崇敬同情和对将帅的谴责愤恨。
也暗示了战争失败的原因。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描写唐军战败的景象,场面凄楚而悲壮。
“孤城落日斗兵稀”一句:
★ 烘托了悲壮的战地气氛;
★使对战事的叙述连贯完整;
★赞扬了士兵们宁死不屈、奋战到底的精神!
★并和出征时的庞大军容形成鲜明对比;引出下文的战败原因。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上句写战败原因:将帅“身当恩遇恒轻敌”。照应“天子非常赐颜色”。
下句写战败结果:
士兵:“力尽关山未解围”。
再次使用对比手法,突出了士兵的可悲和将帅的罪责。
刘湾的《出塞曲》 :
死是征人死,功是将军功。
第三层 被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
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
寒声一夜传刁斗。
第三层:被围。写被围士兵的心情。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前四句写征夫思妇的离愁别苦,极悲切伤感。 明写生离之苦:“空回首”:汉乐府《悲歌》: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引申:死别之痛:参看陈陶的《陇西行》: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现实的灾难与梦境的美好构成极鲜明的反差! 这正是“战士军前半死生”中阵亡士卒和妻子的悲苦!征夫——思妇——征夫——战场(下文)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空间上写出:征人飘零孤独之苦
“更何有”引出下面两句: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时间上写出:征战生活的日夜不宁
上句写白天所见:杀气腾腾。
下句写夜晚所闻:使人胆寒的刁斗声。 ——死亡迫在眉睫
第三层写士兵的痛苦,
★是对将帅的更深的谴责;
★也为塑造士兵的英勇形象作铺垫;
★是深化主题的不可缺少的一段。
第四层 死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
至今犹忆李将军!
第四层:死斗,总结全篇,感慨无穷。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王翰的《凉州词》: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诗人只写到了“相看白刃血纷纷”的血肉横飞的场面,就戛然而止!暗示了结局——死节。
“岂顾勋”以反问语气突出了士兵们不计名利、以死报国的崇高精神。
士兵:“死节从来岂顾勋”——崇高
将帅:“身当恩遇恒轻敌”——渺小
结句: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史记·李将军列传》:
★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军事才能
★ “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进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抚爱士卒
★匈奴左贤王将四万骑围广,广军士皆恐,广乃使其子敢往驰之。……军士乃安。……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杀数人,胡虏益解。
——身先士卒
★李将军:军事才能、抚爱士卒、身先士卒
今将军: 无能、不恤士卒、玩忽职守
古今对比,足见朝廷所用非人!
“天子非常赐颜色”,将批判锋芒指向皇帝,
敏锐深刻。
——政治家的远见
★ 真实展示了士兵丰富细腻的内心感受,形
象更为丰满! ——文学家的诗情
★高适对战争的反思:
《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军事家的卓识
结句立意高远,内涵丰厚,余韵无穷。
4、主题思想
★热情歌颂了广大士兵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不怕牺牲、宁死不屈的战斗精神和不计名利的高尚情操;
★对士兵们不幸的遭遇和征夫思妇的离愁别苦,表示了深厚的同情;
★对唐军将帅的昏聩无能、不恤士卒予以深刻揭露和愤怒谴责。
★对天子的穷兵黩武、所用非人也有含蓄的批评。
主题思想的丰富深广罕有其匹。
5、艺术特色:
1)叙述完整,线条清楚,笔法变化
多姿。叙事写景抒情紧密结合。
2)语句严整,对偶工稳,押韵灵活。
对比手法的成功运用。
★唐军和敌军军事的对比:此消彼长。
★前后对比:唐军出征时的铺张扬厉与战
败后的困苦凄凉是鲜明的对比
★士兵和将军的对比:
士兵的效命死节与汉将的恃宠贪功;
士兵辛苦久战、夫妻分离与汉将临阵失
职,纵情声色。
★ 古、今将军的对比。
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5、艺术特色:
3)感情深沉强烈,气势悲壮豪迈。
《塞上》
“转斗岂长策,和亲非远图。
惟昔李将军,按节临此都。
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
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谟。
倚剑欲谁语 关河空郁纡。”
“羌胡无尽日,征战几时归 ”
——《蓟门五首》其五
《营州歌》
营州少年厌原野,皮裘蒙茸猎城下。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3.高适边塞诗的艺术成就:
(1)风格雄浑悲壮,笔力矫健顿挫,气势奔放畅达。
如他的《燕歌行》把雄奇的边塞风光与将士的征战生活写得苍凉悲壮。英雄气概与征战之苦、士兵的浴血与将军的作乐、征人的辛苦与思妇的思念交织在一起,既有昂扬的格调,也有悲凉的情怀。他的诗没有婉约清丽的优美,只有雄奇矫健的壮美。
宋严羽说“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慨”(《沧浪诗话》)。
(2)他的诗主观的情感色彩比较浓厚. 往往直抒胸臆,意胜于辞。
又如《人日寄杜二拾遗》: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身在南蕃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总之,他的诗不以词采取胜,而以充实的内容、饱满的感情吸引人。殷璠评“适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河岳英灵集》)。
(3)多采用写实手法,不多作夸张、想象。
如《燕歌行》中对边塞景色、出征、战斗、思想之情的描写都是写实。
《封丘县》也是如此。
再如《使青夷军入居庸》。
如 “白璧皆言赐近臣,布衣不得干明主”;
“拜迎官长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等,
他的边塞诗,既有豪迈雄壮的一面,又有悲歌慷慨的一面,形成了“悲壮”的特点;这种特色的形成,与其诗歌思想感情表现上的明朗率直和语言的质朴刚健,有着密切的关系。
综上所述,高诗内容充实,感情饱满,意气豪迈,语言质朴,笔力遒劲,给人以浑厚、沉实、雄健之感。前人称高诗“尚质主理”、“浑朴老成”(翁方纲)、“沉雄”(叶燮)、“浑厚”(胡应麟),都比较准确地道出了高诗的风格特色。
(4)语言质朴流畅而概括力极强.
5)体裁较为多样,尤擅七言古诗。
最擅长七言古诗,如《燕歌行》、《封丘县》、《人日寄杜二拾遗》、《行路难》、《别韦参军》等。近体诗也有佳作。如《塞上听吹笛》: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高适、岑参的共性
岑参的生平遭际和高适有相似之处,如年轻时曾至长安求仕不成,以及一度任卑职而终于弃官从戎等等。
他的思想也和高适颇多相通之处,例如对从军立功的向往:“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对权贵的反感:“何处路最难?最难在长安。长安多权贵,珂珮声珊珊。儒生直如弦,权贵不须干。”(《送张秘书》)
但是岑参的想象力更加丰富,并且性格好奇,在诗歌创作上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个性。
岑参其人
"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 (《银山碛西馆》)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时命难自知,功业岂暂忘!
如公未四十,富贵能及时!
岑参其人
"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
——《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送人赴安西》)
男儿感忠义,万里忘越乡。
岑参的边塞诗
林庚先生《唐诗综论》把盛唐边塞诗归美为
“悲壮的豪情,异域的情调、辽阔的视野、边防的信心”。
而岑参则是唯一能兼此数美的诗人,他的边塞诗中所描述的异域新奇世界几乎是前所未有的。
是盛唐写作边塞诗数量最多、成绩也最突出的一位诗人。他的边塞诗内容的丰富多彩,艺术风格的出奇求新都无人能比。
岑参的边塞诗
(一)以英雄主义的精神描绘了塞外行军、征战、送别等各种生活情境,热情歌颂边防将士豪迈的战斗生活、唐军的雄威和高涨的士气。体现了盛唐诗人朝气蓬勃、不畏艰苦的健康心态。
岑参的边塞诗
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岑参的边塞诗
又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二)岑参还以好奇的热情和瑰丽的色彩表现了西北边塞奇异壮丽的景色,为边塞诗开拓了新奇多彩的艺术境界。
《走马川行》:"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陶尔夫:“神秘的西部地理环境与自然风光,第一次大喊大叫地跨进诗的画廊,展示其雄奇和壮美。”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岸旁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
还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
岑参也描写了边塞的荒凉。
如《碛中作》: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三)诗人还以轻快的诗笔,真实地记述了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互相团结、和睦相处的动人情景。
如《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
琵琶长笛曲相和,羌儿胡雏齐唱歌。
浑炙犁牛烹野驼,交河美酒金叵罗。
又如:"座参殊俗语,乐杂异方声。"
“军中置酒夜挝鼓,锦筵红烛月未午。
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蕃王能汉语。"
(四)乡思边愁:
能够突破边塞诗向来只代征人思妇诉说离情的传统,转为直抒自己的边愁。最著名的是《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五)忧国伤时: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3、 岑诗的艺术风格和高岑诗之同异
岑诗艺术风格:雄奇瑰丽
殷璠的《河岳英灵集》卷中说:“参诗语奇体峻,意亦造奇。”
沈德潜:“参诗能作奇语,尤长于边塞。”
翁方纲也说:“嘉州之奇峭,入唐以来所未有。又加以边塞之作,奇气益出。”
奇是岑参边塞诗最突出的特色,而这个"奇",又是以真切的边塞生活体验为基础的。
高岑诗风比较
宋严羽:“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慨。”
共同点:二人都是盛唐诗坛上以边塞诗著称的名家,都有过塞外从军的戎马经历,对边塞生活深有体验;写下了大量优秀的边塞诗作。
二人的作品内容丰富,都有边塞立功、慷慨报国的浩然英气。都显示出边地异域的奇情异彩。洋溢着昂扬的时代精神,是盛唐之音的典型代表。
且都擅长七言歌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高岑诗的差异
高适诗慷慨悲壮,岑参诗雄奇瑰丽。
在题材表现、艺术风格上,
高适侧重描写现实;在对于战争的认识和反映民间疾苦方面更为深刻。表现出以现实主义为主要倾向。
岑诗想象丰富,反映边塞生活面更为广阔。诗有奇气,热情奔放、急促高亢,笔法多变换,表现出浪漫主义的主要倾向。
在创作方法上,高适诗多夹叙夹议,直抒胸臆,相比之下,写得比较朴素,摆脱了唐初绮靡艳丽的诗风,在豪迈奔放的感情中有苍凉悲壮之音。
岑参的诗则长于描写,多寓情于景。更善于运用夸张和比喻,色彩绚烂,富于瑰丽雄奇之笔 。
最后,在接受文学遗产的影响方面,高诗直追汉魏的特点比较显明,岑诗则较多地汲取和融会了六朝以来诗歌的成就。
王世贞说:"岑气骨不如达夫遒上,而婉缛过之"(《艺苑卮言》卷四)
这种差别,正与二人在接受传统影响方面的差异有关。
小结
总的说来,高岑各具特色,"一时不易上下"。就诗歌的思想价值而言,高胜于岑;而从艺术上看,则岑的创造性要比高突出,这主要表现在想象丰富,充满奇情异采,更富有艺术个性方面。
岑参《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岸旁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蒸沙烁石然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
四、七绝圣手王昌龄
高岑诗的差异
王昌龄:(约698-756)字少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曾任江宁丞,故称“王江宁”;又被贬为龙标尉,也称为“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美誉。
“旗亭画壁”的著名故事。唐薛用弱《集异记》曰:开元中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齐名,共诣旗亭赏酒,忽有伶官十数人,妙妓四辈登楼会宴,奏乐,昌龄等私相约曰:“我辈各擅诗名,不自定甲乙,今观诸伶所讴诗,入歌词多者,则为优矣。” 俄一伶开唱“寒雨连江夜入吴”,昌龄引手画壁曰:“一绝句。”寻又一伶讴“开箧泪沾臆”,适引手画壁曰:“一绝句。”又一伶讴曰:“奉帚平明金殿开。”昌龄又引手画壁曰:“二绝句。”之涣自以得名既久,谓二人曰:“此辈潦倒乐官耳。”指诸妓中最佳者曰:“此子所唱,如非吾诗,即终身不敢与子争衡矣。”因欢笑俟之,须臾,双环发声。则“黄河远上白云间”。之涣即撅揄二子曰:“田舍奴,我岂妄哉。
高岑诗的差异
清代沈德潜在编选《唐诗别裁》时,曾经集明清诸多诗论家关于七绝的压卷之说:
李攀龙举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王世贞举王翰的《凉州词》为压卷;王渔阳则举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王昌龄的《长信秋词》、王之涣的《凉州词》同为压卷;在盛唐“四王一李”的六篇“压卷之作”中,王昌龄独占两篇,重演了“旗亭画壁”的开心之举,不愧是“七绝圣手”。
高岑诗的差异
一、边塞诗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在艺术上,作者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四句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清初人黄生评《出塞》说:中晚绝句涉议论便不佳,此诗亦涉议论而未尝不佳。此何以故 风度胜故,气味胜故。"
高岑诗的差异
闻一多:“王昌龄的诗,在文学史上值得大书特书”,“就艺术而言,唐诗造诣最高的作品,当推王昌龄、王之涣、李白诸人的七绝”。 其一: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其五: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高岑诗的差异
一、边塞诗
王昌龄的边塞诗,在反映边塞生活的广阔场景、揭示征戍者复杂的内心世界以及诗歌风格的悲壮慷慨等方面,与高岑有相似之处。但也有明显的不同:
高质直,王含蓄;高多采用歌行体,王多采用七绝形式。岑参长于写景,诗中多极力描绘塞上的奇诡壮丽风光;而王昌龄诗中,则往往使边塞景物成为抒发感情的一种衬托或刻画人物的一个背景。
二、妇女诗:
除了边塞诗以外,王昌龄反映妇女生活的诗篇,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较高的艺术价值。 如《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高岑诗的差异
《长信秋词》
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孟迟的《长信宫》和这首诗极其相似:
君恩已尽欲何归?犹有残香在舞衣。
自恨身轻不如燕,春来还绕御帘飞。
3、在赠答送别、羁旅行役和述怀咏志等题材中,王昌龄也有名篇。如《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高岑诗的差异
只有李白的七言绝句可以与王昌龄并称:
“龙标、陇西真七绝当家,足称联璧”
——王世贞《诗评》引焦兹语
“七言绝句,王江宁与太白争胜毫厘,俱是神品”
——胡震亨《唐音癸签》引王世贞语
清人叶燮《原诗》:
“七言绝句,古今推李白、王昌龄。李俊爽,王含蓄。两人辞、调、意俱不同,各有至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