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5.1《谏太宗十思疏》课件(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5.1《谏太宗十思疏》课件(3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6.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10 09:37: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语言建构与应用:通过诵读文本,理清文本实词虚词
思维发展与提升:梳理文本,理清文本脉络
审美鉴赏与创造:了解本文的论证方法,理解比喻论证与正反论证
文化传承与理解:感悟“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品格
学习重点:了解本文的论证方法,理解比喻论证与正反论证
学习难点:感悟“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品格
魏徵,580年~643年,字玄成。隋唐时期巨鹿人,唐朝政治家,封郑国公,谥文贞,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
从善则有誉,改过则无咎。——《贞观政要·卷四·教戒太子诸王》
以欲从人者昌,以人乐己者亡。——《贞观政要·卷六·论俭约》
立身成败,在于所染——《贞观政要·卷十·论慎终》
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亲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活俭朴,颇有作为。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在贞观初年,他借鉴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边防巩固,内外无事,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在贞观十一年(637)的三月到七月,“频上四疏,以陈得失”,《谏太宗十思疏》就是其中第二疏,因此也称“论时政第二疏”。唐太宗看了猛然警醒,写了《答魏征手诏》,表示从谏改过。这篇文章被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贞观十三年,魏征又上《十渐不克终疏》,直指太宗十个方面行为不如初期谨慎,被太宗书于屏风之上。
疏,分条陈事,上奏章。《汉书·贾谊传》:“ 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 唐·杜甫《秋兴》诗之三:“ 匡衡抗疏功名薄, 刘向传经心事达”下情上达叫做疏上,疏是疏通的意思。也是自汉朝始创的文体,实际上即是奏的一类。唐宋到清代都有这一文体。后世又以奏疏为群臣论谏的总名。但私人书信中也有用疏的名称的,如陶渊明《与子俨等疏》。
七国以前,皆称“上书”。秦始皇改书为奏,成为人臣上书于君主的一种专用文书。
臣 闻 求 木之长者, 必 固 其 根 本;欲 流之远者,
臣听说,想要树长得好,一定要使它的根扎得稳固;想要水流得远,
必 浚 其 泉源;思 国之安者, 必 积其 德 义。
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德行和道义。
使动
疏通
源不深而 望 流 之远,根不 固 而 求 木 之 长,
源不深却希望水流得远,根不稳固却想要树木长得好,
德 不 厚而 思 国之 理,臣 虽 下 愚, 知 其 不 可。
德行不深厚却想使国家安定,我虽然很愚昧无知,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而 况 于 明 哲 乎!人君 当 神 器之重, 居 域 中 之 大。
更何况您这样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帝王的重权,处在天地间重要的地位上
谦辞
掌握
将 崇 极天之 峻,永保 无疆之休。 不 念 居 安 思 危,
将推崇皇权的高峻,永保无穷的福禄。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
安定
明智的人
天地间
推崇
喜庆
戒 奢 以 俭,德 不 处 其 厚,情 不 胜其欲
戒奢侈,行节俭,德行不能保持深厚,性情不能控制欲望
斯 亦 伐 根 以求 木 茂, 塞 源 而 欲 流 长 者 也。
这就如同砍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水流得更远啊。

凡 百 元 首, 承 天 景 命
历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
莫 不 殷 忧 而 道 著
没有一个不是(创业之初)在深深的忧虑中而德行显著,
所有的
功 成 而 德 衰, 有 善始者 实 繁, 能 克终者盖寡。
但大功告成之后却德行衰微的。开头做得好的确实很多,能保持的大概很少
大概

没有
深深的
显著
岂 取 之 易 而 守 之 难 乎?昔 取 之 而 有 余
难道是取得天下容易而守住天下就很困难吗?过去夺取天下时德行有余
今 守 之 而 不 足, 何 也?夫在 殷 忧
现在守卫天下却德行不足,这是为什么呢?处在深重的忧虑之中,
难道
必 竭 诚以 待 下; 既 得 志, 则 纵 情 以 傲 物。
一定能竭尽诚心来对待臣民;已经实现志愿,就会放纵自己性情,看不起人
大概
夺取
实现
放纵
进而
竭 诚 则 胡越 为 一 体, 傲 物 则 骨 肉 为 行 路。
竭尽诚心,胡越之人也将同心同德;傲视别人,至亲骨肉也将成不相干路人
虽 董 之 以 严 刑, 振 之 以 威怒, 终 苟 免
即使用严酷的刑罚来督察人民,用盛怒来威吓人民,他们最终苟且免于刑罚
南北方少数民族
而 不 怀 仁, 貌 恭 而不 心 服。
但是并不会怀念国君的仁德。表面上恭顺,内心里却不服气。
不相干的路人
督察
同“震”
怨 不在 大, 可 畏 惟 人; 载 舟
怨恨不在于大小,可畏惧的是百姓心怀怨恨;他们像水一样能够负载船只
覆 舟, 所 宜 深 慎; 奔 车 朽 索,其可忽乎!
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深切戒慎;奔驰的马车却用朽烂的绳索,怎么可忽视?
君人 者, 诚 能 见 可 欲 则思 知足 以 自 戒
身为国君的人,如果真的能见到自己贪图的东西就想到知足来警戒自己;
将 有 作 则 思 知 止 以 安 人; 念 高 危 则 思 谦冲
将要兴建什么就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宁;想到帝位高而险,就要不忘谦虚
而 自 牧, 惧 满 溢 则 思 江海 下 百 川
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江海处于百川之下却能容纳百川
宾前
建造
使动
谦虚

乐 盘游则 思 三驱 以 为 度,忧 懈怠 则 思 慎 始 而 敬 终。
喜爱田猎就想到网开一面,捕杀有度;担心懈怠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
虑 雍 蔽则 思 虚心以纳 下
担心耳目被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
考虑到可能出现谗佞之人就想到端正自身,贬斥奸邪;
游乐
省略
想 馋 邪则思 正 身 以 黜 恶
恩所加 则 思 无 因 喜以 谬 赏
施加恩泽,就要考虑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
罚所及 则 思 无 因 怒 而 滥 刑。
动用刑罚,就要想到不要因为一时发怒而滥施刑罚。
全面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发扬光大《尚书》所讲的九种美德
不恰当的奖赏
总 此 十 思, 宏 兹 九 德,
发扬光大
简 能 而 任 之,择 善 而 从 之
选拔有才能的人而加以任用,挑选好的意见而加以采纳,
则 智 者 尽 其 谋, 勇 者 竭 其 力
那么有智慧的人就能充分贡献他的谋略,勇敢的人就能完全使出他的力量
仁德的人就能广布他的仁爱,诚信的人就能献出他的忠诚
仁 者 播 其 惠, 信 者 效 其 忠
散播
文 武 争 驰, 在 君 无 事, 可以尽 豫 游 之乐,
文臣武将争逐效力,对君主来说便没有大事烦扰,可以尽情享受出游快乐
可以 养 松、 乔 之 寿, 鸣 琴 垂 拱,
可以颐养赤松子和王子乔那样长的年寿,弹着琴、垂着手就能治理好天下
不用说什么百姓就会被教化。何必自己耗费精神、苦苦思索,
不 言 而 化。 何必 劳 神 苦 思
代 下 司 职, 役 聪 明 之 耳 目
代替臣下管理职事,役使自己灵敏的耳、明亮的眼
亏 无 为 之 大 道 哉!
亏损顺其自然就能治理好天下的大道呢!
一、通假字
(1)振之以威怒
“振”同“震”,威吓
二、一词多义
1.固
必固其根本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稳固
形容词,牢固,稳固
副词,本来
二、一词多义
2.终
能克终者盖寡
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动词,保持到底
名词,最后
3.而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简能而任之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连词,表转折
连词,表顺承
连词,表递进
连词,表并列
二、一词多义
4.其
必固其根本
失其所与,不知
吾其还也
其皆出于此乎
代词,它的
代词,自己的
5.而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虽董之以严刑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
连词,表目的,来
介词,用
介词,把
语气词,表祈使,还是
语气词,表揣测,大概
三、古今异义
(1)必固其根本
古义:树根。 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2)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古义:帝王。 今义:国家的最高领导人。
(3)纵情以傲物
古义:放纵感情,含贬义。 今义:尽情。
(4)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古义:路人。 今义:走路。
三、古今异义
(5)三驱以为度
古义:把……当作。 今义:认为。
(6)何必劳神苦思
古义:为什么一定。 今义:用于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
四、词类活用
(1)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名词用作动词,居于……之下
(2)貌恭而不心服
名词作状语,表面上;名词作状语,内心里
(3)人君当神器之重
形容词用作名词,重任、重权
(4)居域中之大
形容词用作名词,重位
(5)想谗邪
形容词用作名词,邪恶的小人
(6)则思正身以黜恶
形容词用作名词,奸恶的小人
(7)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形容词用作名词,有才能的人;形容词用作名词,好的意见
(8)居安思危
形容词用作名词,安逸的环境;形容词用作名词,危险的可能
(9)必固其根本
使动用法,使……牢固
(10)知止以安人
使动用法,使……安宁
四、词类活用
(11)正身以黜恶
使动用法,使……端正
(12)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意动用法,以……为乐,喜欢
(13)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意动用法,以……为忧,担心
五、特殊句式
(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判断句,……也,表判断
(2)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判断句,直接表判断
(3)则思三驱以为度
省略句,省略“以”的宾语“之”
(4)终苟免而不怀仁
省略句,句首省略主语“民众”
(5)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状语后置句,状语“以严刑”“以威怒”后置,正常语序为“虽以严刑董之,以威怒振之”
(6)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固定句式,“岂……乎”意为“难道是……吗”
【任务一】梳理文本内容
1.整体感知文本,以“思”为中心,梳理文本脉络
【任务一】梳理文本内容
2.研读第一段,作者是如何论证“人君”应当“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
求木长
固根本
欲流远
浚泉源
思国安
积德义
正反比喻类比
源不深
流不远
根不固
木不长
德不厚
国不理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反面论证
结论:本段分为三层,第一层正面比喻类比;第二层反面比喻论证;第三层反面论证,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观点。
【任务一】梳理文本内容
3.研读第二段,本段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作者是如何论证的?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善始者繁克终者寡
殷忧
竭诚
胡越一体
纵情
傲物
骨肉行路
取之易
守之难
结论:本段通过对比论证,说明了殷忧、竭诚进而道著,纵情、傲物进而德衰的道理,得出了“以民为本”的核心理念。
对比论证
【任务一】梳理文本内容
4.研读第三段,分别归纳概括十思的内容。
见可欲
知足以自戒
将有作
知止以安人
念高危
谦冲而自牧
惧满溢
江海下百川
乐盘游
三驱以为度
戒奢侈
正心修身
忧懈怠
慎始而敬终
正己安人
戒焦躁
戒自满
戒放纵
戒懈怠
个人
【任务一】梳理文本内容
4.研读第三段,分别归纳概括十思的内容。
虚雍蔽
虚心以纳下
想谗邪
正身以黜恶
恩所加
无因喜以谬赏
罚所及
无因怒而滥刑
兼听则明
偏听则暗
赏罚分明
治国
结论:本段前部分通过排比的形式,从修身和治国两个角度出发,给出了十条建议。
【任务一】梳理文本内容
5.研读第三段,分析十思的核心内容和意义。
核心内容:居安思危、正己安人,积其德义,已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标。
意义:总此十思,弘弦以德,进而达到“文武并用,垂拱而治”的理想政治境界。
【任务二】分析论证艺术
5.研读文本,你认为魏征为什么能说服唐太宗?
明确:
(1)论证艺术:使用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等论证手法,深入浅出;
(2)语言艺术:姿态合理,言语诚恳;行文骈散结合,既有赋体的整饬,又有散文的灵动;
(3)唐太宗虚心纳谏,魏征直言敢荐,相得益彰。
课后作业
1.完成课时作业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