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6张PPT)
你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
现代汉语中用“文明”来翻译英文中civilization词,通常是指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与所谓的“野蛮”相对而言。
——王震中《文明起源之比较》
历史学领域的文明内涵,是一个综合指标,泛指原始社会之后的漫长历史阶段。文明与原始相对应,意味文明社会较原始社会有巨大的社会进步。
——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你如何理解“文明”一词?
“文明”泛指原始社会之后的漫长历史阶段。“文明”与“野蛮”相对应,“文明”通常被看成是标志着人类脱离“野蛮”状态的技术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是社会巨大进步的状态。
技术进步(主要是农耕、制陶和冶金技术的出现)、文字的形成、城市的出现、阶级产生和早期国家是文明史的主要书写内容。
“文明”产生的标准是什么?
第一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1、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
2、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课程目标
重点:认识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
难点:早期人类文明产生的条件及各文明古国发展不同特点形 成的历史原因与影响。
重点难点
第一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第一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1.
人类文明的产生(纵向探究产生和发展历程)
2.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横向对比不同文明的特征)
Contents
第一部分:人类文明的产生
采集狩猎逐水草而居原始社会的生活方式生产力低集体生产产品公有我们今天所吃的食物,几乎全是选择性栽培的结果。……农民创造出经过驯化而更符合人类需要的新突变体。我们所认识的玉米、乳牛和鸡,并不出现在大自然中,若无人类介入,它们现在根本不会存在。……它(农牧)是我们所知道的文明的根基。
——【美】汤姆·斯坦迪奇《舌尖上的历史》
农业革命
采集狩猎
农耕畜牧
阿尔及利亚塔西利-恩-阿耶洞穴壁画
印尼苏拉威西岛壁画
对大自然的索取
对大自然的改造
移居
定居
人类由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
采集
渔猎
农耕
畜牧
劳动生产率提高
社会分工
阶级
国家
文字
走向定居
城市
剩余
产品
矛盾
记事
管理
生产力
文明
私有制
人类文明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根因)
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
认识:
1.“定居既不是靠狩猎和捕鱼的运气,也不是靠野果的零星收获。”人类定居生活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农业生产的出现 B.农业科技的进步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传统思维的更新
A
2.“人们学会了驯化动植物,从而完成了农业革命。……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新的社会制度相互作用,引起一个连锁反应,最终导致文明的出现。”对材料理解最全面的是( )
A.农业革命的完成和发展导致了文明的出现
B.生产力的发展是文明产生的主要原因
C.社会制度的变化引发了文明的出现
D.文明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共同作用的结果
D
第二部分: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Q1:人类最初的文明在什么时间出现在哪些地方?
Q2:这些文明具有哪些异同点?
Q3:你能从中得出人类早期文明的何种特点?
40°N
20°N
自主学习
古希腊文明
约公元前2千纪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约公元前3500年左右
古埃及文明
约公元前3500年左右
古印度文明
约公元前3千纪
中国文明
约公元前2070年
地理位置:基本上都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区,北纬三十度附近,气候条件适合人类生存和居住
地理环境:多临近大河流域,水源充足,土地肥沃,阳光充沛,适合农业发展
大 河文 明
海洋文 明
文明早期发展的特点:各文明之间相对孤立,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
两河流域
——古西亚文明
两河流域——古西亚文明
公元前9000年
农业和畜牧业发端
公元前4500年
苏美尔人迁至两河流域,从事农业生产
公元前3500年
产生了最初的文明
公元前2900年
苏美尔地区出现城市
公元前18世纪
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两河流域,创立君主专制制度
原文刻在一段高2.25米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故又名“石柱法”。
上端是汉谟拉比王站在太阳和正义之神沙马什面前接受象征王权的权标的浮雕;
下端是用阿卡德楔形文字刻写的法典铭文,共282条。
《汉谟拉比法典》
汉
谟
拉
比
太阳神
权杖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君权神授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1.如果被盗窃的牛、羊、驴或者是猪属于寺庙或者皇室,盗窃者将偿付三十倍的赔偿;如果它们属于国王的公民,盗窃者将作出十倍赔偿;如果窃贼无力赔偿,将以死抵罪。
保护私有财产
以下材料节选自《汉谟拉比法典》,请概括其主要内容
2.窝藏他人奴隶并且被抓获者将被处以死刑
4.根据皇家税法,如果欠债者无力偿还债务,则必须利用小麦或者芝麻来代替
3.挖去别人眼睛的人也要被挖出眼睛
打断别人骨头的人也要被打断骨头
维护奴隶制
同态复仇法
规定债务关系
内容丰富全面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等,必须遭到同样损害;但如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一点钱财。这说明该法典具有
A. 等级性 B. 公平性 C. 随意性 D. 民主性
《汉谟拉比法典》实质是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法律。
《吉尔伽美什》史诗
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
记录了史前大洪水和方舟传说
楔形文字铭文
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苏美尔人用楔形文字表示的数字1-59
两河流域文化
尼罗河流域
——古埃及文明
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
埃及东接红海和阿拉伯大沙漠,南界非洲内陆的原始丛林,西接撒哈拉大沙漠,北濒地中海,四周都有天然的屏障。
埃及的气候炎热又干燥,经常都是晴空丽日,雨量非常稀少。
而尼罗河发源于赤道附近的非洲内陆。上游之地在夏季所降的沛雨,造成尼罗河的定期泛滥,有利于古埃及的农业生产发展,也提供了连通上下埃及的交通条件。
“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希罗多德《历史》
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文明兴起
公元前3100年左右上埃及的国王美尼斯统一了整个埃及,建立专制王朝
其朝代延续并更迭长达三千年之久,一直到公元前30年罗马征服埃及第三十二王朝(托勒密王朝)
埃及的历史是漫长的,历史学家为了研究之便,将埃及历史的诸多王朝归并为以下几个时期:
古王国时期(约BC3100-BC2181)第一中间期(约BC2181-BC2000)中王国时期(约BC2000-BC1750)第二中间期(约BC1750-BC1570)新王国时期(约BC1570-BC1085)
从公元前14世纪中期直至公元前13世纪初年,埃及和赫梯不断地进行战争,但双方都没有决定性的胜负。
公元前671年,埃及在亚述人的刀锋下丧失了独立。在这以后,作为古代文明发源地的埃及便是“早为东家奴,夕作西家仆”,受着任人宰割之苦。
公元前525年,埃及被波斯人所征服。
公元前332年,埃及被马其顿人所征服。后来埃及虽然在托勒密王朝的统治下曾经一度恢复过昔日繁荣,但到了公元前30年,埃及又成了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
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
埃及社会等级图
埃及最高统治者称“法老”,是神在人间的代表,掌握着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最重要的权力
胡夫金字塔内部的直角三角形厅室,各边之比为3:4:5,体现了勾股定理的数值。底部周长如果除以其高度的两倍,得到的商为3.14159,这就是圆周率。
金字塔作为埃及法老的陵墓,不仅体现了法老的至上权威,而且证明了埃及人在建筑和数学方面都达到了较高水平
在公元前3000年代,古埃及人根据对尼罗河河水上涨的长期观察,制定出一种方便的历法。他们把每年一度的尼罗河泛滥日(大约在6月15日,潮头在孟菲斯)定为一年之开始,这一天在下埃及天狼星和太阳恰恰同时相遇在地平线上。智慧的埃及人还根据尼罗河河水的涨落和作物生长的规律,将一年分为泛滥、播种和收割3个季节,每一季节为4个月,共12个月,每月30天。年末余下5天称“闰日”,作为节日,如此全年共365天。
古埃及太阳历的制定对后世其他国家产生了积极影响,公元前46年,罗马统帅盖约·儒略·恺撒在埃及天文学家索西琴尼的帮助下,对罗马的历法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修改,形成了著名的“儒略历” 又译为“朱里亚历” 。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组织科学工作者继续努力,按哥白尼日心学说重新修订,形成了“格里历”。它在世界普遍应用, 我国解放之后把它称之为“公历” 。
太阳历
古埃及文明的名片
◎《亡灵书》残片 莎草纸质,有31行用黑色墨汁书写的祭司体象形文字
埃及象形文字
史料
实证
莎草纸在干燥的环境
下可以千年不腐
3.大河文明诞生于大江、大河流域,这些区域灌溉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适宜人类生存,利于农作物培植和生长,能够满足人们生存的基本需要,故农业往往很发达。世界上几个古老的文明发祥于
①尼罗河流域 ②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
③印度河 ④亚马孙河流域 ⑤黄河流域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④⑤
4.古代西亚有过辉煌的文化成就。下列成就中,属于西亚人创造的有
①建造宏伟壮观的金字塔 ②创作史诗《吉尔伽美什》
③颁布《汉谟拉比法典》 ④制定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6.《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倘自由民损毁任何自由民之眼,则应毁其眼”“倘自由民损毁自由民之奴隶之眼,则应赔偿其买价之一半”。这两项规定意在
A.保护自由民的财产 B.确保城邦民主制度
C.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D.压制低种姓的成员
5.“西亚是小麦、大麦的故乡,其种植发生在九千年前;东亚则有粟、黍、水稻、蚕桑,中国北方黄河流域的粟米、南方长江流域的水稻栽培,距今都有上万年的历史;美洲在公元前七千年就培育了土豆、玉米、红薯等。”据此可知,人类文明的产生
①呈现多元特征 ②起源时间完全一致
③基本独立发展 ④都分布在大河流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印度河、恒河流域
——古印度文明
印度河流域
自然条件:
一面围山,三面环海
雨水丰沛、植被茂盛
印度河、恒河流域——古印度文明
恒河流域
公元前3000年左右,印度文明最初诞生于印度河流域的大平原上。随着铁器时代的来临,生产工具的进步,雨水丰沛、植被茂盛的恒河流域逐步得到开发,成为印度历史的中心舞台。到公元前6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国家。
种姓制度
1.出身决定等级
2.职业固定世袭
3.禁止通婚
4.法律地位不平等
5.宗教权利有别
6.宣扬来世和轮回
婆罗门:宗教祭祀
刹帝利:军政特权
吠舍:普通劳动者
首陀罗
供养以上三个等级
口
手
腿
脚
婆罗门教把原人身体部位比作四个种姓
不可接触者 :“贱民”
种姓制度
1947年印度脱离殖民体系独立后,种姓制度的法律地位正式被废除,各种种姓分类与歧视被视为非法,然而在实际社会运作与生活上,其仍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
尽管现在的印度已经废除种姓制度,但3000多年的历史根源在印度很多地区还无法清除,情况仍是相当严重。这种思想在人们的脑海里是根深蒂固的。阶层的固化使得低等级出身的人难以获得公平的机会,从而造成日益严重的贫富差距。
材料1:“各种姓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对立,一部分人认为另外一部分人”污秽“而不愿同他们接触,而不可接触者内部也分成许多相互排斥的集团。因此,在印度教种姓中培养起来的是具有分离性的世界观。
——尚会鹏 《种姓与印度教社会》
材料2:种姓社会的本质是分离而不是凝聚,这种分离性不仅仅表现在种姓自身不断分裂,印度教徒把外来者视为”不净“而加以排斥,这种等级主义态度影响了民族的同化和融合,是今日印度民族和教派众多、民族矛盾和教派矛盾异常尖锐的文化心理根源。
——尚会鹏 《种姓与印度教社会》
印度从古至今很难形成统一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认同
佛教
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觉者",又称如来。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解脱。
相传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原名悉达多·乔达摩,是喜马拉雅山南麓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释迦牟尼这个名字是旁人对他的尊称:释迦是族名,牟尼之意为仁,合起来的意思便是释迦族中的仁德之人。他大概生于公元前563年,卒于公元前483年,约与我国孔子同时。释迦牟尼自幼生长在宫禁中,享受着王者的豪华。但是,他目睹社会上种姓之间的不平等,感到人世间生、老、病、死的哀惨,内心非常悲痛。他决心抛弃他的王位和家庭,以求得到精神上的解脱。于公元前6到5世纪左右,创立佛教。
佛教主张众生平等,抨击种姓制度的等级体系,赢得了大批信众,对种姓制度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印度两大史诗
阿拉伯数字与十进位制
窣堵坡(塔,埋葬佛教圣者的遗骨)
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
——古希腊文明
古希腊文明
希腊在古代不是一个国家的名称,而是希腊人对他们所生活地区的通称。其地理范围包括今天的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半岛西岸。
海洋文明的典范:古希腊文明
(1)文明的演进:
希腊地理环境有什么特征?
古希腊
A.地处亚非欧要冲
B.山岭沟壑,少平原
C.三面环海,多港湾
D.地中海气候,夏季多雨,冬季干热
海洋文明的典范:古希腊文明
山多平原少山岭沟壑,陆地隔绝
农耕经济不发达;人地矛盾
气候温和宜人
葡萄、橄榄,手工业商业发达
环海港湾多
便于航海
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
不利于建立统一和集权的帝国,
形成了小国寡民的城邦
亚非欧三洲要冲
利于吸收
亚非文明,
繁荣的文化
平等自由的思想;
开放探索的民族。
有利于公民政治
政治
思想
文化
经济
【城邦制度】城邦是指古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他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其周边的村社构成。城邦居民的主体是拥有政治参与权的本邦成年男性公民集体。
城邦特征:小国寡民,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斯巴达:实行少数人的寡头政治
独裁统治、军国主义
雅典卫城遗址、
斯巴达雕像
雅典:多数公民的民主政治
希腊政治
雅典的民主政治
雅典的兴起:公元前8世纪
雅典的鼎盛:公元前6世纪,成为著名的奴隶制共和国
公元前6世纪初
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
梭伦改革
奠定雅典民主政治基础
公元前6世纪末
克利斯提尼改革
促进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
公元前5世纪
伯利克里主政
雅典民主进入“黄金时代”
项目 梭伦 克利斯提尼 伯利克里
打破血缘关系
公民大会
四(五)百人议事会
陪审法庭 其他规定
十将军委员会,陶片放逐法
发放工资、津贴
建立
财产等级制
十部落轮流执政
商定城邦重大事务
划分十个地域部落
所有成年男性
职权继续扩大
最高权力机关
前三个等级参加
职能进一步扩大
各部落30岁以上男性公民抽签产生
废除债奴制
以民主方式反对民主的敌人
也称“贝壳放逐法”。在每年召开的公民大会上,雅典公民把威胁民主者的名字刻在陶片或者贝壳上,投入会场的陶缸中。如某人得票超过6000,就将被判流放国外10年。
陶片放逐法
法律至上
权力制约
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直接民主,体现了主权在民的特点;公民达到一定年龄均可参加并有发言权和表决权,集体决策。
五百人议事会—间接民主;选出一部分人去参加会议,轮流执政,体现了轮番而治的特点。
陪审法庭是最高司法机关,抽签选出陪审员、计时员等,体现了轮番而治的特点。
陶片放逐法—是维护民主政治的有力武器
雅典民主政治:直接民主、主权在民、轮番执政
评价雅典民主政治
积极意义:
雅典民主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促进雅典文化广泛深入发展。
《荷马史诗》
埃斯库罗斯
(“悲剧之父”)
阿里斯托芬
(“喜剧之父”)
希罗多德
(西方“历史之父”)
修昔底德
(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
苏格拉底
(“美德即知识”)
柏拉图
(“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
(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辉煌灿烂的古希腊文化
材料一:直接民主制度唯有在领土狭小的城市国家中才有可能。在这些国家中,乡居的公民进城参加公民大会可以朝出暮归,人们相互间比较熟悉,一国政务比较简单,易于在公民大会中讨论和表决。在领土广阔的国家,这些条件是全不具备的。
——顾准《希腊城邦制度》
材料四:泰米斯托克利为公元前5世纪雅典著名政治家,是希腊联军战胜波斯第三次入侵的关键人物史书记载他曾被陶片放逐。
材料三:美国考古学家在雅典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刻有他名字的陶片190枚,根据字迹辨认却是由14人刻写。
材料二:
哲学家苏格拉底现年70岁,被控犯有 “不敬国神”,“教坏青年”的罪行而送交审判。在法庭上,苏格拉底用哲学观点为自己辩护,加迪根本听不懂是什么意思,但他听见苏格拉底竟然说:“像他这样目不识丁的人没有资格参加审判!被激怒了的加迪决定举手投他有罪,可能大多数人也有这样的想法,结果表决以360票通过了对苏格拉底的死刑判决。
苏格拉底之死
案例分析:苏格拉底之死
局限性:
雅典民主是一种直接民主制,是小国寡民的产物;
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引起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
民主范围狭隘,广大妇女、外邦人和奴隶没有民主权利,是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民主。
评价雅典民主政治
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专政,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区 域 代表文明 形成前提 实行制度 文化成就
两河流域 苏美尔文明 古巴比伦文明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君主专制制度;《汉谟拉比法典》 楔形文字、《吉尔伽美什》史诗、洪水和方舟传说、60进位制、战车和车轮
尼罗河流域 古埃及文明 尼罗河为农业和交通提供便利 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法老至上的权威 神话和文学故事、象形文字、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建筑和数学、莎草纸
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古印度文明 印度河流域平原广阔;恒河流域生产工具的进步,雨水丰沛、植被茂盛 种姓制度 佛教;《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世界上著名的史诗;在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领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
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 克里特文明 迈锡尼文明 古希腊文明 巴尔干半岛南部多山少平原,陆上交通不便,不利于地区性大国的兴起 城邦制度 世界文学瑰宝、希罗多德、修昔底德、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君 主 专 制
民主政治
小结:世界文明的多元性
7.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促使古希腊民主政治出现的因素不包括
A.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 B.较发达的海外贸易和商业
C.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 D.城邦制度的形成
8.伯利克里说:“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公民掌握。”这里的“公民”是指
A.雅典成年男子 B.雅典妇女 C.外邦人 D.奴隶
9.人类最初的文明分别出现在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这些文明的共同特点是( )
A.都有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 B.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C.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帝国 D.都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体制
探究:古代文明多元的原因
10.海洋文明与大河文明在政治体制方面呈现出“民主与专制”的明显差别,形成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
A.思想观念
B.经济活动方式不同
C.地域位置差别
D.人口数量不同
B
海洋文明
大河文明
岛屿、山恋叠嶂
商贸发达
民主
平原
农业国
专制
地理环境是影响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
地理环境
决定因素或
唯一因素
≠
历史条件、社会环境、经济状况、文化传统、民族特性以及宗教信仰等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世界文明
“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我们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习近平总书记
家国
情怀
本课逻辑思维
文明的产
生和发展
人类文明的产生
人类文明的起源
文明产生的标志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古西亚文明
古埃及文明
古印度文明
古希腊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