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0张PPT)
李商隐
锦瑟
导入新课
当盛唐的繁华落下帷幕,中唐又以其匆匆的步伐走过。曾经空前绝后的大唐王朝到了日薄西山的时候,李白登仙而去,杜甫困顿而逝,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的身影也渐渐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末世的余音里,李商隐走来了,这位晚唐的才子,旷世的情种,为大唐的黄昏添上了一道绚丽的晚霞。
学习目标
1、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及诗歌风格。
2、品味诗歌意境,领会诗歌之美。
3、学习艺术表现手法,了解诗歌的艺术风格。
4、鉴赏《锦瑟》哀怨的基调,迷离的意境,清丽的语言。
名句积累
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4、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5、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作家介绍
李商隐(813-约858),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怀中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在晚唐诗坛上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与李白、李贺合称“三李”。现存《李义山诗集》。《唐诗三百首》中,有他的22首诗,在数量上位列第四。
招黑体质
他生活在日趋衰败的晚唐,对黑暗政治表现出强烈的不满;力图革新,但因受牛李党争的影响,被人排挤,终身潦倒。李商隐在诗歌创作上继承了唐代浪漫主义精神和严谨、深沉、雄浑的语言特点,同时又融合了齐梁诗歌绮丽浓艳的色彩,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流派。但也有语言晦涩、用典生僻的缺陷。
李商隐诗歌现存600多首,有《李义山诗集》《樊南文集》,代表作有《锦瑟》《无题》《夜雨寄北》《贾生》《马嵬》等。咏史诗托古讽今,反映晚唐政治主张;咏物诗排遣心中烦闷,独创无题诗,描写爱情生活,具有朦胧的特点,旨意神秘。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辞藻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典丽精工。李商隐的诗歌回环曲折,长于表达个人忧伤的情绪及情感。尤长于七言律绝,被称为“义山体”。
李商隐的诗具有三方面的特点:
①朦胧美:情感朦胧,含蓄深邃。
②意象美:意象绚丽神秘。
③情感美:情致婉曲,缠绵悱恻。
创作风格
从古代或现代的诗文中常常看到以“无题”为题的诗文,他们看似没有标题,实则诗人表达的感情更加的强烈、深刻。无题胜有题,之所以用“无题“作题目,是因为作者不便于或不想直接用题目来显露诗歌的主旨。这样的诗,往往寄托着作者难言的隐痛,莫名的情思,苦涩的情怀,执著的追求等。无题诗有五言无题诗、七言无题诗等。古代无题诗代表人物是李商隐。古人张采田曾说“无题诗格,创自玉溪,且此体只能施之七律,方可婉转动情。”张采田准确地概括了无题诗的形式与表达的情感。无题诗古人的代表非李商隐莫属,李商隐的无题诗在《全唐诗》中共收入了十六首,另外,还有许多诗以篇首或句中二字标题,如《锦瑟》、《为有》、《碧城》等。
无题诗
李商隐是一位古典时期的“先锋派”诗人,他的艺术尝试和创新是独特的,对后世影响很大,王安石对他推崇之至。也许,正是李商隐诗歌中表现出的这种意蕴深厚的朦胧美,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晚唐时,朝廷黑暗,以牛僧孺和李德裕为首的两派官僚争斗激烈,这就是史家所谓的“牛李党争”。李商隐17岁以白衣身份入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的幕府,直到25岁离开。令狐楚是牛党中坚,地位显赫,宪宗时曾位至宰相。开成二年冬,令狐楚死,李商隐失去依靠,于是转投泾原节度使王茂元门下谋食,得王赏识,并成了王的东床快婿。当时,王被视为李德裕一党,李商隐转投王茂元,牛党认为是“背恩”之举,触犯了朋党戒律,因而对他横加打击。开成三年,李商隐应考“博学鸿辞科”,原本已被录取,但牛党从中作梗,复审时李商隐被除去名字。
背景资料
这次意外打击,使李商隐对朋党斗争深怀恐惧,曾感叹“莫近弹棋局,中心最不平”。李商隐一生仕宦失意,主要是受了党争的牵累他对此既满怀悲愤,又心中畏忌。因此,他有时即使对时事有看法,对自身遭遇有想法,也不敢在诗中直言明说,怕因此而再罹灾祸,而是采取“无题”诗的形式,以比兴、象征、暗喻等手法委婉表达。这首《锦瑟》虽然旨意朦胧,笔调含蓄,但显然有所寄托。清黄书灿《唐诗笺注》说:“此义山年登五十,追溯平生而作也。”可予认同。
背景资料
读诗歌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梁启超曾说“义山的《锦瑟》《马嵬》《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一句一句地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
解诗题
这首《锦瑟》,题目依《诗经》旧例取自首句二字,实际上也可视作“无题”诗,是一首广为传诵的诗歌。
瑟,乐器名,有五十根弦,音节繁复;
锦瑟,雕饰华美的瑟。
《汉书·郊祀志》:“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
这首诗题为《锦瑟》,写的是不是锦瑟呢?写的是什么?
锦瑟
思华年
这种写法
托物起兴
诗歌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请找出诗句中的两个字加以概括。
惘然
无端、一弦一柱、可待、只是、已
迷惘、茫然
诗眼
思华年
情感之眼
内容之眼
惘然
锦瑟五十弦,弦柱思华年。
此情成追忆,当时已惘然。
岁月流逝之后,听着锦瑟之曲,追忆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精美的瑟为什么竟有五十根弦,一弦一柱都叫我追忆青春年华。此时此景为什么要现在才追忆,只因为当时心中只是一片茫然。
品意境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庄周梦蝶:梦见自己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不知周之梦为蝴蝶?还是蝴蝶之梦为庄周。
望帝托鹃: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哀声妻妾悲伤,动人心腑,名为杜鹃。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晓梦:破晓以前的梦,多短而迷离,因为天很快就要亮了,人马上就要醒了。
迷:迷恋、迷失……当他梦为蝴蝶的时候,是多么美丽、多姿多彩,所以他已经完全沉溺、迷恋于这种美好的境界。明明那么真实的眼前景,怎么就成了不真实的了,那些曾经有过的情感难道就不曾存在过么。
春心:①伤春之心,比喻对所失去的美好事物的怀念。②相思,望帝生的时候相思,死了以后把相思之情托于杜鹃,生不能已,死也相随。
我曾像庄周梦蝶一样,沉迷在美好的境界中,最终只能像望帝那样,把自己伤春的心事,寄托给哀鸣的杜鹃!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生命中那些美好的事物是那么让人迷恋又令人茫然,直教人生死相随!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颔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艺术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用典
庄周梦蝶:梦见自己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不知周之梦为蝴蝶?还是蝴蝶之梦为庄周。
望帝托鹃: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哀声妻妾悲伤,动人心腑,名为杜鹃。
人生如梦,往事如烟
万分牵挂,凄凉悲慨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明月之下,沧海鲛人泣下了滴滴眼泪化为颗颗珍珠,蓝田日光和暖,玉石升起缕缕青烟。
鲛人泣泪:“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费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
暖玉生烟:蓝田,著名玉石产地。相传宝玉埋在地下,上空会出现烟云,阳光下见得分明。表示美好愿望终如蓝田之烟云,可望而不可即。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这两句分别营造出怎么的意境?传递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沧海、明月、明珠、泪珠:这一连串凭借联想交融起的意象,营造出一种阔大而寂寥的意境;用“鲛人泣泪”喻自己凄楚孤寂之境,传递出孤寂、怅惘的情绪。作者联想到自己的半生年华,正如“沧海遗珠”般可悲可叹。
蓝田日暖玉生烟:蓝田山上阳光普照而玉气迷蒙,高远、美丽、温暖,可以说这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但它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营造了朦胧而温暖的妙境,传递出一种美好的事物不能常在的怅惘,寄寓了诗人悲伤嗟悼之情。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我热爱美好,可是所有的美好又似乎都和悲哀相连。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些感情难道是等到追忆才有吗?在事情发生的当时就已经感到惘然若失了。
最后以感叹作结,“此情可待成追忆”表明作者到老还是很珍视这份“感情”的,无需“追忆”,分明已然在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言当时身处其境,已是凄迷难辨,而今思之,更是如水中之月,镜中之花。全诗就在这种无限怅惘的情绪中结束,余音袅袅,言有尽而意不止。
诗歌内容
(首联)锦瑟牵情,惋惜伤感。
(颔联)往事如梦,惆怅迷惘。
(颈联)对月而泣,悲伤嗟悼。
(尾联)追忆此情,无可奈何。
诗的情感:
追忆华年的迷惘与感伤。
知诗人,悟主旨
李商隐的犹豫一生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李商隐生活的年代是李唐王朝江河日下,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的晚唐前期。社会病态纷呈,矛盾重重。
少年时代
他出生于一个小官宦之家。少年丧父,他协助母亲千里迢迢带着父亲的灵柩回归故里。弱小孤男,撑持门面,佣书饭舂,备尝艰辛。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求学为官
家境困厄,不废学业,16岁即以文章知名于文士之间,先得白居易赏识,再得令(líng)狐楚知遇,对其培植奖掖。后参加科考,步入官场。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婚后遭谗
在恩师令狐楚的丧事后不久,李商隐应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聘请,去泾州作他的幕僚。王茂元欣赏其才华,以女妻之。然而夫妻恩爱情笃,却给仕途带来厄运,这桩婚姻将其拖入了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李商隐的尴尬处境在于:王茂元与李德裕交好,被视为“李党”的成员;而令狐楚父子属于“牛党”。因此,李商隐的行为就被很轻易地被解读为对刚刚去世的老师和恩主的背叛,致使终生处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说不清,道不明,受尽夹板气。虽苦苦挣扎,也无法摆脱人际关系这张无形的罗网,牛党主持朝政后,他最受冷遇和排斥,致使他“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坎坷情路
李商隐在爱情生活方面也屡遭不幸。青年时期他先后与道士宋华阳、洛阳商人之女柳枝相爱,均以悲剧告终。与王茂元之女王氏结婚后,夫妻感情甚笃,然而幸福生活不过10余年,妻子因病亡故。王氏死后,义山在梓州幕府时,府主同情他鳏居清苦,要把才貌双全的年轻乐妓张懿仙赐配给他。当时义山正值中年,丧妻逾岁,续弦亦在情理之中,但义山因思念亡妻而婉言谢绝,独居至死。
悼亡说
“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
(《房中曲》)
这首诗写于妻子去世后一年,诗人回到家,只见锦瑟不见人,睹物思人,感叹无情之物却长命于有情之人。
根据《房中曲》的暗示,有人认为,《锦瑟》就是一首“悼亡诗”。
政治说
政治上,少年得志,但在牛李党争中缺最终难得重用美好的怀抱却终无实现的机会。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等我建立了显赫的功绩,而后归隐江湖。
——《安定城楼》
自伤说
李商隐的一生有爱情生活,有政治生活,有艺术追求,且这首诗又写于诗人即将走到生命尽头之时,所以有人认为这首诗是他对自己一生的总括。且在《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中曾说“锦瑟惊弦破梦频”,锦瑟之声频频惊醒美梦,大约有“黄粱梦觉”之情。
音乐说(咏物说)
整首诗讲的是演奏锦瑟的意境。“锦瑟无端五十弦”,开端引出所引所咏之物,“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是写瑟音的美妙,而“此情可待成追忆”则写在琴声中表现的感情。
艺术说
李商隐在诗歌艺术上却有极高的造诣,唐以后历代都有不同的诗派对李商隐诗歌有不同的接受、传承。所以,有人认为这首诗纯粹是李商隐展现其艺术创作主张的作品。
戴叔伦言:“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
“情种从《锦瑟》中痛感情爱,诗家从《锦瑟》中深得诗心,不平者从《锦瑟》中共鸣牢骚,久旅不归者吟《锦瑟》而思乡垂泪,这都是赏家与作者的合作成果。”
-王蒙
赏写法
构思新奇
开头写锦瑟诉说“一弦一柱思华年”思至殷切,思之缠绵。声声诉述思念之切。结尾句“当时惘然”“追忆此情”,使悲欢离合之情更令人断肠。可见作者构思之精巧。
朦胧美
诗人用“庄生”梦中的浪漫神奇想象,把人人带入美好的梦幻景象,令人神往;又用“望帝”把心托给“杜鹃”仿佛置身于“杜鹃啼血”的氛围中,更感受到离别后的思念之深。梦中的朦胧美如一幅画,雾也朦胧,水也朦胧,美人鱼落泪在阳光下闪光,仿佛燃烧出缕缕青烟,冉冉飘拂。
学写作
请从你所认为的这首诗主旨的角度出发,试用现代诗演绎这首《锦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