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学年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8.4常见的盐 同步课时练(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学年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8.4常见的盐 同步课时练(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5.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3-11 09:51:46

文档简介

8.4 常见的盐
一、单选题
1.(2021·辽宁阜新·中考真题)下列有关碳酸氢钠叙述正确的是
A.碳酸氢钠俗称苏打 B.碳酸氢钠属于碱
C.碳酸氢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D.碳酸氢钠的化学式为Na2HCO3
2.(2021·江苏扬州·中考真题)氯化钠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氯化钠是常见的食品调味剂 B.氯化钠可用于生产氯气、烧碱
C.蒸发海水即可获得纯净的氯化钠固体 D.氯化钠可用于腌制食品
3.(2021·河南中考真题)侯德榜是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氏制碱法中的“碱”是指纯碱,其化学式为( )
A.Na2CO3 B.NaHCO3
C.NaOH D.NaCl
4.下列物质的名称和主要成分不一致的是( )
A.纯碱是碳酸氢钠 B.石灰浆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
C.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 D.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
5.(2021·吉林中考真题)下列对物质用途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用生石灰作发热剂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用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 D.碳酸氢钠用于焙制糕点
6.(2021·广西中考真题)某化工厂废水池中的溶液是无色透明的,用pH试纸检测废液,废液pH=3,则废液中存在物质合理的一组是( )
A.ZnCl2、KNO3、KMnO4 B.K2SO4、Al(NO3)3、BaCl2
C.Na2CO3、NaNO3、KCl D.Na2SO4、KNO3、MgCl2
7.(2021·黑龙江齐齐哈尔市·中考真题)下列各组离子在pH=13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K+、、Na+、H+ B.、K+、C1-、
C.Na+、Ba2+、Fe3+、 D.Na+、Mg2+、Al3+、C1-
8. 下列有关物质的俗名、化学式、类别及常见用途的说法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选项 俗名 化学式 类别 常见用途
A 生石灰 NaOH 碱 作建筑材料
B 石灰石 CaO 氧化物 作食品干燥剂
C 小苏打 NaHCO3 盐 治疗胃酸过多
D 纯碱 Na2CO3 碱 玻璃,洗涤剂的生产
9.(2021·四川眉山市·中考真题)某溶液可能含有盐酸、硫酸、硝酸钾、氯化铜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其组成,向一定质量的该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加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生成的沉淀一定有氢氧化铜,可能有硫酸钡
B.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过量,共发生了三个化学反应
C.该溶液一定含有盐酸、氯化铜,可能含有硝酸钾
D.到达b点时所消耗氢氧化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34.2g
9.在水溶液中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
A.硝酸钾 B.氢氧化钠
C.碳酸钠 D.醋酸
10.(2021·湖北中考真题)现有一杯含有三种溶质的无色溶液,下列对该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猜测,合理的是( )
A.H2SO4、NaOH、NaCl B.KNO3、NaCl、CuSO4
C.AgNO3、NaCl、HCl D.H2SO4、Na2SO4、KNO3
11.学习了物质分类与转化规律后,某同学绘制了部分物质间相互反应的关系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相邻两类物质的反应,其中不能用于制取ZnCl2的是(  )
① B.②
C.③ D.④
12.(2021·湖南岳阳市·中考真题)如图为Fe元素的化合价和物质类别的二维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C的化学式为Fe(OH)3 B.物质E的化学式为FeSO4
C.物质A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质B D.物质A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物质D
13.(2021·内蒙古赤峰·中考真题)向盐酸和氯化铜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点溶液中的pH<7
B.bc段(不含b、c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c点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D.整个变化过程中氯离子的数目没有改变
14.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亚硝酸钠用于烹调 B.盐酸用于金属表面除锈
C.碳酸氢钠用于焙制糕点 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15.(2021·江苏徐州·中考真题)A、B、C三种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中都含有同一种金属元素,它们之间的一步反应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未标出)。其中,A是氯化钠,在工业上通过电解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来生产B和氯气(Cl2)等;C俗称纯碱,C的溶液与石灰水反应可制取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海水里含量最多的物质是A
B.物质B的固体必须密封保存
C.用石蕊试液或稀硝酸均不能将A、C的溶液区分开来
D.图示中物质之间的转化反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
16.(2021·湖南湘西·中考真题)晾晒海水获得的粗盐中含有可溶性杂质MgCl2、CaCl2等。现要除去粗盐溶液中的MgCl2和CaCl2,需先依次加入足量的a和b,过滤后再加c。则a、b、c分别是( )
A.Na2CO3 稀盐酸NaOH B.K2CO3NaOH稀盐酸
C.NaOHNa2CO3稀盐酸 D.KOH稀盐酸Na2CO3
17.三瓶无标签的无色溶液,只知道它们分别是稀盐酸、BaCl2溶液和KNO3溶液中的各一种。下列四种试液中,能将三种无色溶液一次鉴别开来的是( )
A.NaC1溶液 B.稀硫酸
C.Na2CO3溶液 D.AgNO3溶液
18.(2021·湖北荆州市·中考真题)物质X和Ba(OH)2在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可能为氯化铁 B.X只能为硫酸
C.Y可以为氢氧化铜 D.Y不一定是水
19.(2021·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考真题)某公司生产的融雪剂由NaCl、CaCl2、Na2CO3和CuSO4中的一种或两种物质组成。小洁同学将该融雪剂加水溶解,得到无色溶液,向该溶液中加入K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由此可知,该融雪剂的组成可能是( )
A.CuSO4 NaCl B.Na2CO3 NaCl
C.CaCl2 NaCl D.CuSO4 CaCl2
20.(2021·山东泰安·中考真题)海水是一种重要资源,利用海水可制取镁等物质,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进行实验:
分析该流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操作Ⅰ,操作Ⅲ都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
B.固体B是Mg(OH)2,试剂X是盐酸
C.加入NaOH溶液应过量,其目的是使MgCl2完全反应
D.处理等量海水,若将NaOH溶液换成石灰乳,既能节约成本又能提高镁的产量
二、填空题
21.厨房里有两瓶白色固体,分别为食盐(NaCl) 和纯碱(Na2CO3)。
(1)可用于腌制肉类和蔬菜,使食物不易腐败的是_____。
(2)为鉴别这两种物质,某同学取少量白色固体,进行如下实验。
方案一:分别滴加少量食醋,有气泡产生的是_____。
方案二:加水溶解,分别滴加_____溶液,有沉淀产生的是纯碱。
22.(2021·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碳酸氢钠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盐,化学小组对其进行了探究。
(1)NaHCO3可称为钠盐或碳酸氢盐,它是由Na+和_______(填离子符号)构成,医疗上能用于治疗胃酸(含有盐酸)过多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提出问题)实验室中如何制取少量 NaHCO3
(查阅资料)
材料一:候氏制碱的原理:;

材料二:研究发现,NaHCO3溶于水时吸收热量,Na2CO3溶于水时放出热量。
(实验制备)根据候氏制碱原理设计如题图-1所示装置制取NaHCO3。
反应结束后,将试管中的混合物过滤,洗涤,低温烘干得白色固体。
(2)烧杯中冰水的作用是_______。
(3)能进一步确认该白色固体是NaHCO3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须用到的仪器和药品:试管、温度计、水)。
(4)题图-2中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在60℃后无数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
(性质探究)
常温下,取一定量的 NaHCO3溶液于烧杯中,插入pH传感器,向烧杯中持续滴加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当溶液的pH变为6.68时开始有无色气体产生。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随时间变化如题图-3所示。
(查阅资料)
材料三:NaHCO3溶于水后,少量的HCO3-能同时发生如下变化:
变化①:;
变化②:。
材料四:溶液的酸碱性与溶液中H+和OH-数目的相对大小有关。常温下,当单位体积溶液中OH-的数目大于H+的数目时,溶液的pH>7,反之pH<7;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的H数目越大溶液的pH越小。
(交流反思)
(5)NaHCO3溶液显_______(填“酸”“碱”或“中”)性结合材料三、四从微观角度说明原因:_______。
(6)根据本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填字母)。
a pH<6.68时生成的无色气体为CO2
b 从0-30s,单位体积溶液中H+数目不断增大
c 不能用CaCl2溶液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
23.(2021·湖南岳阳市·中考真题)“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NaC1O)是一种常用的环境消毒剂,某同学用粗盐(含CaCl2、MgCl2、Na2SO4、泥沙等杂质)制“84”消毒液的流程如下:
(1)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
(2)溶液E中加入适量稀盐酸的目的______。
(3)NaCl溶液通电时生成Cl2(黄绿色气体)、H2和NaOH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NaClO溶液能与空气中的CO2反应而变质,所以“84”消毒液应______储存。
24. 某兴趣小组在探究金属化学性质时,做了如图甲、乙所示的两次实验。
(1)甲实验中滤渣的成分是______,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2)乙实验中滤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______(填离子符号)。
复分解反应是我们学过的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之一,学习时应注意将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深刻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请你认真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钠溶液混合________。
②碳酸钠溶液和稀硫酸溶液反应_________。
③硝酸银溶液和稀盐酸反应_________。
(2)你想过上述复分解反应为什么能够发生吗?这是因为在这反应物中含有一些“特殊”的阴、阳离子,它们能相互结合,如①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Ba2+和SO42-,而C1-和Na+,则是“旁观者”,并没有参加反应,请你分析上述②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________和________。
(3)根据你的想象,在下图右边的容器中画出体现NaOH溶液和稀HCI反应生成物的示意图:_______
26. 钡餐透视检查胃病时,让患者口服硫酸钡,但若误服碳酸钡就会中毒,已知可溶性钡盐有毒,上述中毒的原因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误服碳酸钡后可立即用泻盐(硫酸镁)来解毒,原因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三、计算题
27. 某碳酸钠样品中含少量氯化钠,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通过实验来测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他们取6g该样品,配制成溶液,再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呈中性),测得加入氯化钙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步骤,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如果反应开始前,向烧杯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在整个测定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8.4 常见的盐
一、单选题
1.(2021·辽宁阜新·中考真题)下列有关碳酸氢钠叙述正确的是
A.碳酸氢钠俗称苏打 B.碳酸氢钠属于碱
C.碳酸氢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D.碳酸氢钠的化学式为Na2HCO3
【答案】C
【解析】A、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A错误。B、碳酸氢钠是由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B错误。C、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C正确。D、碳酸氢钠的化学式为NaHCO3,D错误。故选C。
2.(2021·江苏扬州·中考真题)氯化钠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氯化钠是常见的食品调味剂 B.氯化钠可用于生产氯气、烧碱
C.蒸发海水即可获得纯净的氯化钠固体 D.氯化钠可用于腌制食品
【答案】C
【解析】A、氯化钠是食盐的主要成分,可用作调味剂,选项正确;B、氯化钠中有氯元素和钠元素,可用于生产氯气和烧碱氢氧化钠,选项正确;C、海水中除了有水和氯化钠以外还含有其他的盐,例如氯化镁、氯化钾等,故蒸发海水不能得到纯净的氯化钠固体,选项错误;D、氯化钠可用于调味品和腌制食品,选项正确。故选C。
3.(2021·河南中考真题)侯德榜是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氏制碱法中的“碱”是指纯碱,其化学式为( )
A.Na2CO3 B.NaHCO3
C.NaOH D.NaCl
【答案】A
【解析】NaHCO3俗称小苏打,NaOH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NaCl是是食盐的主要成分。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化学式是:Na2CO3。故选A。
4.下列物质的名称和主要成分不一致的是( )
A.纯碱是碳酸氢钠 B.石灰浆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
C.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 D.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
【答案】A
【解析】A、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符合题意;B、石灰浆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不合题意;C、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不合题意;D、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不合题意。故选A。
5.(2021·吉林中考真题)下列对物质用途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用生石灰作发热剂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用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 D.碳酸氢钠用于焙制糕点
【答案】C
【解析】A、生石灰与水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故可用作发热剂,A正确;B、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升华时会吸收热量的热,故用于人工降雨,B正确;C、氢氧化钠碱性太强,不适合治疗胃酸过多,C错误;D、碳酸氢钠与酸反应中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故可用于焙制糕点,D正确;故选C。
6.(2021·广西中考真题)某化工厂废水池中的溶液是无色透明的,用pH试纸检测废液,废液pH=3,则废液中存在物质合理的一组是( )
A.ZnCl2、KNO3、KMnO4 B.K2SO4、Al(NO3)3、BaCl2
C.Na2CO3、NaNO3、KCl D.Na2SO4、KNO3、MgCl2
【答案】D
【解析】A、溶液中含有KMnO4,含有高锰酸钾的溶液是紫色的,此选项错误;B、K2SO4能与BaCl2反应生成BaSO4白色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此选项错误;C、Na2CO3能与H+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气体,Na2CO3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此选项错误;D、Na2SO4、KNO3、MgCl2三者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是无色透明的,此选项正确。故选D。
7.(2021·黑龙江齐齐哈尔市·中考真题)下列各组离子在pH=13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K+、、Na+、H+ B.、K+、C1-、
C.Na+、Ba2+、Fe3+、 D.Na+、Mg2+、Al3+、C1-
【答案】B
【解析】A、pH=13的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不共存,A错误。B、各种离子不能生成气体沉淀或水,可以共存,B正确。C、铁离子溶液中黄色,C错误。D、pH=13的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和镁离子不共存,D错误。故选:B。
8. 下列有关物质的俗名、化学式、类别及常见用途的说法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选项 俗名 化学式 类别 常见用途
A 生石灰 NaOH 碱 作建筑材料
B 石灰石 CaO 氧化物 作食品干燥剂
C 小苏打 NaHCO3 盐 治疗胃酸过多
D 纯碱 Na2CO3 碱 玻璃,洗涤剂的生产
【答案】C
【解析】A、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化学式为CaO,属于氧化物,可用作食品干燥剂,不符合题意;B、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化学式为CaCO3,属于盐,可用作建筑材料,不符合题意;C、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化学式为NaHCO3,属于盐,能与盐酸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符合题意;D、纯碱是碳酸钠的俗名,化学式为Na2CO3,纯碱不是碱,属于盐,溶液呈碱性,可用于玻璃,洗涤剂的生产,不符合题意。故选C。
9.(2021·四川眉山市·中考真题)某溶液可能含有盐酸、硫酸、硝酸钾、氯化铜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其组成,向一定质量的该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加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生成的沉淀一定有氢氧化铜,可能有硫酸钡
B.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过量,共发生了三个化学反应
C.该溶液一定含有盐酸、氯化铜,可能含有硝酸钾
D.到达b点时所消耗氢氧化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34.2g
【答案】C
【解析】曲线起点不是从0点出发,而是从a点出发,说明0-a段没有沉淀产生,则滴加的氢氧化钡与酸反应,且不可能是硫酸,因为硫酸钡不溶于酸,所以该溶液一定含有盐酸,一定没有硫酸,a-b段有沉淀生成,则溶液中一定有氯化铜,氢氧化钡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但无法证明是否有硝酸钾;A、由分析可知,反应过程生成的沉淀一定有氢氧化铜,不可能有硫酸钡,选项说法不正确;B、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过量,发生的反应有氢氧化钡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钡,共发生了两个化学反应,选项说法不正确;C、由分析可知,该溶液一定含有盐酸、氯化铜,一定没有硫酸,可能含有硝酸钾,选项说法正确;D、到达 b 点时产生的沉淀质量为9.8g,设与氯化铜反应的氢氧化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与氯化铜反应的氢氧化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34.2g,但还有与盐酸反应的氢氧化钡,所以到达 b 点时所消耗氢氧化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必然大于34.2g,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C。
9.在水溶液中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
A.硝酸钾 B.氢氧化钠
C.碳酸钠 D.醋酸
【答案】A
【解析】A、硝酸钾和其它物质相互交换成分,得到的是钾盐和硝酸盐,钾盐和硝酸盐均易溶于水,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B、氢氧化钠能与稀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C、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D、氢氧化钠能与醋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醋酸钠和水,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A。
10.(2021·湖北中考真题)现有一杯含有三种溶质的无色溶液,下列对该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猜测,合理的是( )
A.H2SO4、NaOH、NaCl B.KNO3、NaCl、CuSO4
C.AgNO3、NaCl、HCl D.H2SO4、Na2SO4、KNO3
【答案】D
【解析】A、H2SO4和NaOH会发生中和反应,不可能同时存在,A选项错误;B、题干中说的是无色溶液,而硫酸铜溶液却是蓝色的,B选项错误;C、AgNO3和NaCl或HCl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不可能同时存在,C选项错误;D、三种物质均为无色且不相互反应,能共存,D选项正确。故选D。
11.学习了物质分类与转化规律后,某同学绘制了部分物质间相互反应的关系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相邻两类物质的反应,其中不能用于制取ZnCl2的是(  )
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解析】A、①为酸碱反应,氢氧化锌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水,可以制得氯化锌,A不符合题意;B、②为酸与金属反应,锌的金属活动性强于氢,所以锌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可以制得氯化锌,B不符合题意;C、③为碱与盐的反应,碱为氢氧化锌,本身不易溶于,不能与盐反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氯化锌,因此C符合题意;D、④盐与金属反应,锌金属活动性强于铜,锌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锌和铜,可以制得氯化锌,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2.(2021·湖南岳阳市·中考真题)如图为Fe元素的化合价和物质类别的二维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C的化学式为Fe(OH)3 B.物质E的化学式为FeSO4
C.物质A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质B D.物质A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物质D
【答案】B
【解析】A、物质C横坐标为氢氧化物,纵坐标铁元素化合价为+2,氢氧根化合价为-1,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为零,则其化学式为Fe(OH)2,错误;B、物质E横坐标为硫酸盐,硫酸根化合价为-2,则化学式为FeSO4,正确;C、物质A中铁元素化合价为0,是铁单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物质B中铁元素化合价为+3,其氧化物化学式为Fe2O3,错误;D、物质A铁单质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物质硫酸亚铁,而D中铁元素化合价为+3,错误。故选B。
13.(2021·内蒙古赤峰·中考真题)向盐酸和氯化铜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点溶液中的pH<7
B.bc段(不含b、c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c点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D.整个变化过程中氯离子的数目没有改变
【答案】C
【解析】向盐酸和氯化铜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待盐酸完全反应后,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氯化钠。A、a点时,稀盐酸还未完全反应,溶液中的pH<7,不符合题意;B、bc段发生的反应为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氯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不符合题意;C、c点时,氯化铜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符合题意;D、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化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氯化钠,氯离子的数目没有改变,不符合题意。故选C。
14.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亚硝酸钠用于烹调 B.盐酸用于金属表面除锈
C.碳酸氢钠用于焙制糕点 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答案】A
【解析】A、亚硝酸钠有毒,不能用于烹调食物,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B、盐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所以盐酸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碳酸氢钠受热会分解产生二氧化碳,且能与酸性物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碳酸氢钠可用于培制糕点,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熟石灰是一种碱,能与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反应,因此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
15.(2021·江苏徐州·中考真题)A、B、C三种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中都含有同一种金属元素,它们之间的一步反应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未标出)。其中,A是氯化钠,在工业上通过电解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来生产B和氯气(Cl2)等;C俗称纯碱,C的溶液与石灰水反应可制取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海水里含量最多的物质是A
B.物质B的固体必须密封保存
C.用石蕊试液或稀硝酸均不能将A、C的溶液区分开来
D.图示中物质之间的转化反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
【答案】B
【解析】A、B、C三种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中都含有同一种金属元素,A是氯化钠,故它们均含钠元素,在工业上通过电解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来生产B和氯气(Cl2)等;C俗称纯碱,可推出C为碳酸钠,C的溶液与石灰水反应可制取B,可推出B为氢氧化钠。A、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不是氯化钠,是水,不符合题意;
B、物质B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收水分,且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故应密封保存,符合题意;C、A是氯化钠,C是碳酸钠,氯化钠显中性,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碳酸钠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氯化钠和稀硝酸不反应,碳酸钠能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二氧化碳和水,产生气泡,故用石蕊试液或稀硝酸均能将A、C的溶液区分开来,不符合题意;D、氯化钠和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氯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属于复分解反应,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属于复分解反应,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2021·湖南湘西·中考真题)晾晒海水获得的粗盐中含有可溶性杂质MgCl2、CaCl2等。现要除去粗盐溶液中的MgCl2和CaCl2,需先依次加入足量的a和b,过滤后再加c。则a、b、c分别是( )
A.Na2CO3 稀盐酸NaOH B.K2CO3NaOH稀盐酸
C.NaOHNa2CO3稀盐酸 D.KOH稀盐酸Na2CO3
【答案】C
【解析】先将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将镁离子沉淀;再将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转化为沉淀,完全反应后,再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故选C。
17.三瓶无标签的无色溶液,只知道它们分别是稀盐酸、BaCl2溶液和KNO3溶液中的各一种。下列四种试液中,能将三种无色溶液一次鉴别开来的是( )
A.NaC1溶液 B.稀硫酸
C.Na2CO3溶液 D.AgNO3溶液
【答案】C
【解析】A、氯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氯化钡和硝酸钾均不反应,不能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不能鉴别,故A项错误;B、稀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与稀盐酸、硝酸钾溶液均不能反应而无明显现象,不能鉴别,故B项错误;C、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与氯化钡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与硝酸钾不反应,分别在三种待测溶液中滴加适量碳酸钠溶液,产生气泡的是盐酸,产生白色沉淀的氯化钡,无明显现象的是硝酸钾,现象各不相同,可以鉴别,故C项正确;D、稀盐酸、氯化钡均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不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不能鉴别,故D项错误;故选C。
18.(2021·湖北荆州市·中考真题)物质X和Ba(OH)2在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可能为氯化铁 B.X只能为硫酸
C.Y可以为氢氧化铜 D.Y不一定是水
【答案】D
【解析】A、根据生成物中有硫酸钡生成,故X中一定含有硫酸根,该说法错误;B、反应生成硫酸钡,X可以为硫酸也可以是可硫酸钠、硫酸钾等化合物,故该说法错误;C、因为生成的Y为可溶性物质,而氢氧化铜在水中不溶解,则不可能为氢氧化铜,故说法错误;D、若X是硫酸,则生成的Y为水,若X是硫酸钠、硫酸钾等化合物,则生成的Y是碱,故Y不一定是水,说法正确;故选择D。
19.(2021·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考真题)某公司生产的融雪剂由NaCl、CaCl2、Na2CO3和CuSO4中的一种或两种物质组成。小洁同学将该融雪剂加水溶解,得到无色溶液,向该溶液中加入K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由此可知,该融雪剂的组成可能是( )
A.CuSO4 NaCl B.Na2CO3 NaCl
C.CaCl2 NaCl D.CuSO4 CaCl2
【答案】C
【解析】小洁同学将该融雪剂加水溶解,得到无色溶液,故融雪剂中一定不含硫酸铜,碳酸钾和氯化钙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向该溶液中加入K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一定有氯化钙。A、由分析可知,一定不含硫酸铜,A错误。B、由分析可知一定含氯化钙,B错误 。C、由分析可知,一定含有氯化钙,一定不含硫酸铜,C正确。D、由分析可知,一定不含硫酸铜,D错误。故选C。
20.(2021·山东泰安·中考真题)海水是一种重要资源,利用海水可制取镁等物质,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进行实验:
分析该流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操作Ⅰ,操作Ⅲ都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
B.固体B是Mg(OH)2,试剂X是盐酸
C.加入NaOH溶液应过量,其目的是使MgCl2完全反应
D.处理等量海水,若将NaOH溶液换成石灰乳,既能节约成本又能提高镁的产量
【答案】D
【解析】A、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蒸发可以将溶液中的固体结晶出来,所以操作Ⅰ是过滤,操作Ⅲ是蒸发,都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故A正确;B、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固体B是Mg(OH)2,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试剂X是盐酸,故B正确;C、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加入NaOH溶液应过量,其目的是使MgCl2完全反应,故C正确;D、无论氯化镁与氢氧化钠反应,还是与氢氧化钙反应,根据反应前后镁元素质量守恒,只要参加反应的氯化镁质量相等,最终生成的氢氧化镁的质量一定相等,但是使用氢氧化钙比氢氧化钠节约成本,故D错误。故选D。
二、填空题
21.厨房里有两瓶白色固体,分别为食盐(NaCl) 和纯碱(Na2CO3)。
(1)可用于腌制肉类和蔬菜,使食物不易腐败的是_____。
(2)为鉴别这两种物质,某同学取少量白色固体,进行如下实验。
方案一:分别滴加少量食醋,有气泡产生的是_____。
方案二:加水溶解,分别滴加_____溶液,有沉淀产生的是纯碱。
【答案】 食盐 碳酸钠 氯化钙(合理即可)
【解析】(1)可用于腌制肉类和蔬菜,使食物不易腐败的是食盐,故填:食盐。(2)方案一:碳酸钠和醋酸生成二氧化碳,分别滴加少量食醋,有气泡产生的是碳酸钠,故填:碳酸钠。方案二:碳酸钠和氯化钙溶液生成碳酸钙沉淀,加水溶解,分别滴加氯化钙溶液,有沉淀产生的是纯碱,故填:氯化钙。
22.(2021·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碳酸氢钠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盐,化学小组对其进行了探究。
(1)NaHCO3可称为钠盐或碳酸氢盐,它是由Na+和_______(填离子符号)构成,医疗上能用于治疗胃酸(含有盐酸)过多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提出问题)实验室中如何制取少量 NaHCO3
(查阅资料)
材料一:候氏制碱的原理:;

材料二:研究发现,NaHCO3溶于水时吸收热量,Na2CO3溶于水时放出热量。
(实验制备)根据候氏制碱原理设计如题图-1所示装置制取NaHCO3。
反应结束后,将试管中的混合物过滤,洗涤,低温烘干得白色固体。
(2)烧杯中冰水的作用是_______。
(3)能进一步确认该白色固体是NaHCO3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须用到的仪器和药品:试管、温度计、水)。
(4)题图-2中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在60℃后无数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
(性质探究)
常温下,取一定量的 NaHCO3溶液于烧杯中,插入pH传感器,向烧杯中持续滴加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当溶液的pH变为6.68时开始有无色气体产生。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随时间变化如题图-3所示。
(查阅资料)
材料三:NaHCO3溶于水后,少量的HCO3-能同时发生如下变化:
变化①:;
变化②:。
材料四:溶液的酸碱性与溶液中H+和OH-数目的相对大小有关。常温下,当单位体积溶液中OH-的数目大于H+的数目时,溶液的pH>7,反之pH<7;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的H数目越大溶液的pH越小。
(交流反思)
(5)NaHCO3溶液显_______(填“酸”“碱”或“中”)性结合材料三、四从微观角度说明原因:_______。
(6)根据本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填字母)。
a pH<6.68时生成的无色气体为CO2
b 从0-30s,单位体积溶液中H+数目不断增大
c 不能用CaCl2溶液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
【答案】 降低NaHCO3的溶解度以利于其结晶析出 取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用温度计测量所得溶液温度,若低于室温则该白色固体为NaHCO3 60℃时溶液中的 NaHCO3受热分解 碱 NaHCO3溶于水后,发生变化①的HCO3-数目比发生变化②的多,导致单位体积溶液中OH-的数目比H+的数目多 c
【解析】(1)碳酸氢钠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构成的,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填: ;。(2)分析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碳酸氢钠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冰水可以降低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有利于析出晶体。故填:降低NaHCO3的溶解度以利于其结晶析出。(3)NaHCO3溶于水时吸收热量,而Na2CO3溶于水时放出热量。故可以取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用温度计测量所得溶液温度,若低于室温则该白色固体为NaHCO3。(4)碳酸氢钠受热容易分解,发生反应,故填:60℃时溶液中的 NaHCO3受热分解。(5)分析图像可知,碳酸氢钠溶液的 pH>7,溶液显碱性,说明此时单位体积溶液中OH-的数目大于H+的数目,即NaHCO3溶于水后,发生变化①的HCO3-数目比发生变化②的多,导致单位体积溶液中OH-的数目比H+的数目多。故填:碱;NaHCO3溶于水后,发生变化①的HCO3-数目比发生变化②的多,导致单位体积溶液中OH-的数目比H+的数目多。(6)a. pH<6.68时说明溶液中含有一定量的氢离子,氢离子会与碳酸氢根离子反应生成生成无色的CO2气体,此选项表述正确;b.分析图像可知从0-30s的过程中,pH逐渐减小。已知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的H数目越大溶液的pH越小。故该过程中,单位体积溶液中H+数目不断增大,此选项表述正确;c.已知常温下,向 NaHCO3溶液中持续滴加CaCl2溶液时,有白色沉淀生成,当溶液的pH变为6.68时开始有无色气体产生;向碳酸钠溶液中持续滴加氯化钙溶液时,只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故可以利用氯化钙溶液来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此选项表述错误。
故选c。
23.(2021·湖南岳阳市·中考真题)“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NaC1O)是一种常用的环境消毒剂,某同学用粗盐(含CaCl2、MgCl2、Na2SO4、泥沙等杂质)制“84”消毒液的流程如下:
(1)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
(2)溶液E中加入适量稀盐酸的目的______。
(3)NaCl溶液通电时生成Cl2(黄绿色气体)、H2和NaOH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NaClO溶液能与空气中的CO2反应而变质,所以“84”消毒液应______储存。
【答案】(1)过滤 (2)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碳酸钠 (3) (4)密封
【解析】(1)操作①是分离固液的操作,为过滤。(2)加入过量氢氧化钠和氯化镁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加入过量氯化钡和硫酸钠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加入过量碳酸钠和氯化钙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和氯化钡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得到溶液E中含有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E中加入适量稀盐酸的目的和氢氧化钠、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碳酸钠杂质。(3)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NaCl溶液通电时生成Cl2(黄绿色气体)、H2和NaOH,则反应物中还有水,故化学方程式为。
24. 某兴趣小组在探究金属化学性质时,做了如图甲、乙所示的两次实验。
(1)甲实验中滤渣的成分是______,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2)乙实验中滤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______(填离子符号)。
【答案】 银 Fe2+
【解析】(1)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银、铜强,向含有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铁先与AgNO3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AgNO3反应完,若还有铁粉,铁才能与Cu(NO3)2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滤液中含有硝酸银,则甲实验中滤渣的成分是银;产生白色沉淀,是因为稀盐酸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HCl+AgNO3═HNO3+AgCl↓。(2)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产生气体,银、铜均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则说明滤渣中含有铁,说明铁是过量的,则乙实验中滤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亚铁离子,其离子符号为Fe2+。
复分解反应是我们学过的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之一,学习时应注意将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深刻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请你认真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钠溶液混合________。
②碳酸钠溶液和稀硫酸溶液反应_________。
③硝酸银溶液和稀盐酸反应_________。
(2)你想过上述复分解反应为什么能够发生吗?这是因为在这反应物中含有一些“特殊”的阴、阳离子,它们能相互结合,如①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Ba2+和SO42-,而C1-和Na+,则是“旁观者”,并没有参加反应,请你分析上述②中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是________和________。
(3)根据你的想象,在下图右边的容器中画出体现NaOH溶液和稀HCI反应生成物的示意图:_______
【答案】 Ba(OH)2+Na2SO4=2NaOH+BaSO4↓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AgNO3+HCl=AgCl↓+HNO3
【解析】(1)氧化钡溶液与硫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硫酸钡沉淀,化学方程式为:
,碳酸钠溶液和稀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硝酸银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化学方程式为:;(2)②中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则、H+实际参加反应;(3)NaOH溶液和稀HCl反应,实际是OH-和H+反应,Na+和Cl-不参加反应,所以示意图为:

26. 钡餐透视检查胃病时,让患者口服硫酸钡,但若误服碳酸钡就会中毒,已知可溶性钡盐有毒,上述中毒的原因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误服碳酸钡后可立即用泻盐(硫酸镁)来解毒,原因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答案】 (1). BaCO3+2HCl=BaCl2+H2O+CO2↑ (2). MgSO4+BaCl2=BaSO4↓+MgCl2
【解析】碳酸钡不溶于水,但碳酸钡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了可溶性的氯化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O3+2HCl=BaCl2+H2O+CO2↑,形成有剧毒的可溶性钡盐;
利用氯化钡能与泻盐硫酸镁反应形成不溶性的硫酸钡,而使可溶性钡盐转化为不溶性钡盐,达到解毒的目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SO4+BaCl2=BaSO4↓+MgCl2。
三、计算题
27. 某碳酸钠样品中含少量氯化钠,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通过实验来测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他们取6g该样品,配制成溶液,再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呈中性),测得加入氯化钙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步骤,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如果反应开始前,向烧杯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在整个测定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答案】(1) 88.3%; (2)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有白色沉淀生成
【解析】(1)根据图示,反应中生成的碳酸钙质量为5g。
设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 x。
X=5.3g;
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答: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88.3%;
(2) 如果反应开始前,向烧杯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反应后溶液变为中性,红色变为无色,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故在整个测定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有白色沉淀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