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宁一高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开学考试
化学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分卷I
一、单选题(共20小题,每小题3.0分,共30分)
1.室温下,往0.1 mol·L-1的氨水中滴入酚酞溶液时,溶液将呈现粉红色。现采取下列措施,滴有酚酞的氨水溶液颜色不会变浅的是( )
A. 往溶液中滴入稀硫酸 B. 往溶液中加入NH4Cl晶体
C. 把溶液加热至沸腾 D. 往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
2.已知25 ℃时,AgCl的溶度积Ksp=1.8×10-1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向饱和AgCl水溶液中加入盐酸,Ksp值变大
B. AgNO3溶液与NaCl溶液混合后的溶液中,一定有c(Ag+)=c(Cl-)
C. 温度一定时,当溶液中c(Ag+)·c(Cl-)=Ksp时,此溶液中必有AgCl的沉淀析出
D.Ksp(AgI)3.在25℃时,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下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反应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50%
B. 反应可表示为X(g)+3Y(g)2Z(g),其平衡常数为1600
C. 增大压强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D. 改变温度可以改变此反应的平衡常数
4.硫化羰(OCS)存在于许多种植物中,杀虫效果显著。它与CO2、CS2互为等电子体,已知CO键的键能为745 kJ·mol-1,有关硫化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子中有2个σ键和1个π键
B. 可推测CS键的键能大于745 kJ·mol-1
C. OCS中碳原子是采用sp2杂化方式成键的
D. 分解温度CS2、OCS、CO2依次由低到高
5.下列离子的VSEPR模型与其立体构型一致的是( )
A. SO B. ClO C. NO D. ClO
6.下列有关化学键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肯定不存在离子键
B. 所有物质中都存在化学键
C. 已知乙炔的结构式为H—C≡C—H,则乙炔分子中存在2个σ键(C—H)和3个π键(C≡C)
D. 乙烷分子中只存在σ键,即6个C—H键和1个C—C键都为σ键,不存在π键
7.下列分子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的是( )
A. NH3 B. BCl3 C. NCl3 D. C2H2
8.常温下将a1mol·L-1、b1mL的CH3COOH溶液和a2mol·L-1、b2mL的NaOH溶液混合,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如果a1=a2,b1=b2,则混合溶液中c(CH3COO-)=c(Na+)
B. 如果混合溶液的pH=7,则混合溶液中c(CH3COO-)=c(Na+)
C. 如果a1·b1=a2·b2,则混合溶液的pH>7
D. 如果a1=a2,且混合溶液的pH<7,则b1>b2
9.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还原性:As3->S2->Cl- B. 热稳定性:HCl>AsH3>HBr
C. 原子半径:As>Cl>P D. 酸性:H3AsO4>H2SO4>H3PO4
10.X与Y两元素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X元素的阳离子半径大于Y元素的阳离子半径,Y与Z两元素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Z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Y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则X、Y、Z的原子序数( )
A. X>Y>Z B. Y>X>Z C. Z>X>Y D. Z>Y>X
11.以下有关元素性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①Na、K、Rb,②N、P、As,③O、S、Se,④Na、P、O元素的电负性依次递增的是④
B. 下列原子中,①1s22s22p63s23p1,②1s22s22p63s23p2,③1s22s22p63s23p3,④1s22s22p63s23p4对应的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元素是④
C. 某元素的逐级电离能(kJ·mol-1)分别为738、1 451、7 733、10 540、13 630、17 995、21 703,该元素可能在第三周期ⅡA族
D. 以下原子中,①1s22s22p63s23p2,②1s22s22p3,③1s22s22p2,④1s22s22p63s23p4半径最大的是①
12.一定量的盐酸跟过量的铁粉反应时,为了减缓反应速率,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适量的( )
①NaOH(固体) ②H2O ③HCl ④CH3COONa(固体)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13.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内因是( )
①温度 ②压强 ③催化剂 ④浓度 ⑤反应物本身的性质
A. ①②③④⑤ B. ⑤ C. ①④ D. ①②③④
14.pH=3的两种一元酸HX和HY溶液,分别取50 mL加入足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收集到H2的体积分别为V(HX)和V(HY),若V(HX)>V(HY),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HX可能是强酸 B. HY一定是强酸
C. HX的酸性强于HY的酸性 D. 反应开始时二者生成H2的速率相等
15.已知强酸稀溶液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时放出的热量是57.3 kJ,下列反应放热为57.3 kJ的是( )
A. 含1 mol H2SO4的稀硫酸与足量稀NaOH溶液反应
B. 稀盐酸与稀氨水反应生成1 mol H2O
C. 稀盐酸与稀Ba(OH)2溶液反应生成1 mol H2O
D. 稀NaOH溶液与95%浓硫酸反应生成1 mol H2O
16.一定条件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SO2和一定量的O2,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进行到4 min时,测得n(SO2)=0.4 mol,若反应进行到前2 min末时,容器中n(SO2)为( )
A. 1.6 mol B. 1.2 mol C. 大于1.6 mol D. 小于1.2 mol
17.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测量要求的是( )
A. 用托盘天平称量25.21 g氯化钠 B. 用10 mL量筒量取7.50 mL稀硫酸
C. 用25 mL滴定管量取14.86 mL溶液 D. 用广泛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为4.2
18.在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不能说明可逆反应H2(g)+I2(g)2HI(g)已经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 HI的生成速率与HI的分解速率相等
B. HI的生成速率与H2的生成速率之比是2∶1
C. 单位时间内一个H-H键断裂的同时有两个H-I键形成
D. 单位时间里断裂2nmol HI的同时生成nmol I2
19.下图为铜锌原电池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锌片逐渐溶解
B. 烧杯中溶液逐渐呈蓝色
C. 电子由铜片通过导线流向锌片
D. 锌为正极,铜为负极
20.把FeCl3溶液蒸干,灼烧,最后得到的固体产物是( )
A. 无水FeCl3 B. Fe(OH)3 C. FeO D. Fe2O3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40分)
21.实验室常用邻苯二甲酸氢钾(KHC8H4O4)来标定NaOH溶液的浓度,反应如下:
KHC8H4O4+NaOH===KNaC8H4O4+H2O,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呈酸性,滴定到达终点时,溶液的pH约为9.1。
(1)为标定NaOH溶液的浓度,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邻苯二甲酸氢钾(KHC8H4O4)加入250 mL锥形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溶解,应选用________作指示剂,到达终点时溶液由________色变为________色,且半分钟不褪色。
(2)在测定NaOH溶液浓度时,有下列操作:①向溶液中加入1~2滴指示剂; ②向锥形瓶中加20 mL~30 mL蒸馏水溶解; ③用NaOH溶液滴定到终点,半分钟不褪色;④重复以上操作; ⑤准确称量0.400 0 g~0.600 0 g邻苯二甲酸氢钾加入250 mL锥形瓶中; ⑥根据两次实验数据计算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
以上各步操作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
(3)上述操作中,将邻苯二甲酸氢钾直接放在锥形瓶中溶解,对实验是否有影响?________。
(4)滴定前,用蒸馏水洗净碱式滴定管,然后加待测定的NaOH溶液滴定,此操作使实验结果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5)现准确称取KHC8H4O4(相对分子质量为204.2)晶体两份各为0.510 5 g,分别溶于水后加入指示剂,用NaOH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OH溶液体积平均为20.00 mL,则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22.X、Y、Z、M、Q、R是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相关信息如下表:
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请写出Q元素基态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X、Y、Z、M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3)R元素可形成R2+和R3+,其中较稳定的是R3+,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含Z元素的焰火显黄色,主要与________有关。
(5)M元素原子的逐级电离能越来越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与M元素成“对角线规则”关系的某短周期元素T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具有两性,写出该两性物质与Z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已知T元素和Q元素的电负性分别为1.5和3.0,则它们形成的化合物是__________________(填“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
23.下列曲线分别表示元素的某种性质与核电荷数的关系(Z为核电荷数,Y为元素的有关性质)。
(1)把与下面元素有关性质相符的曲线标号填入相应的空格中:
①第ⅡA族元素的价电子数________。
②第三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________。
③F-、Na+、Mg2+、Al3+的离子半径________。
(2)元素X、Y、Z、M、N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3∶4;M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电子层数之比为4∶3;N-、Z+、X+的半径逐渐减小;化合物XN常温下为气体。据此回答:
①X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名称),Y为__________________(元素符号),Z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N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M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①H2(g)+O2(g)===H2O(l) ΔH=-285.8 kJ·mol-1
②H2(g)+O2(g)===H2O(g) ΔH=-241.8 kJ·mol-1
③C(s)+O2(g)===CO(g) ΔH=-110.5 kJ·mol-1
④C(s)+O2(g)===CO2(g) ΔH=-393.5 kJ·mol-1
回答下列问题:
(1)表示H2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示C不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示H2、C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H2的燃烧热ΔH为________,C的燃烧热ΔH为________。
(2)燃烧1 g H2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
(3)已知CO的燃烧热为283.0 kJ·mol-1,现有CO、H2和CO2组成的混合气体116.8 L(标准状况),完全燃烧后放出总能量为867.9 kJ,且生成18 g液态水,则混合气体中H2为________L,CO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___(精确至小数点后2位)。
答案
1.D 2.D 3.C 4.D 5.B 6.D 7.B 8.A 9.A 10.D 11.B 12.D 13.B 14.D 15.C 16.D 17.C 18.D 19.A 20.D
21.(1)酚酞 无 浅红
(2)⑤②①③④⑥
(3)无影响
(4)偏小
(5)0.125 0 mol·L-1
22.(1)
(2)O(3)Fe3+的价层电子排布为3d5,处于d能级半充满状态,能量低,结构稳定
(4)电子跃迁
(5)因为随着电子逐个失去,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数越来越多,再失去电子需要克服的电性吸引越来越大,消耗能量越来越多
(6)Be(OH)2+2NaOH===Na2BeO2+2H2O 共价化合物
23.(1)①b ②c ③a
(2)①氢 O ②HClO4 ③SiO2
24.(1)①② ③ ① ④ -285.8 kJ·mol-1
-393.5 kJ·mol-1
(2)142.9 kJ (3)22.4 3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