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城县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开学考试
地理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选择性必修1第三章至第五章、选择性必修2、选择性必修3、世界概况。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为世界四种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印度教的发源地及其扩散路线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代表佛教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下列建筑和甲所属文化区的标志性建筑一致的是
A. B.
C. D.
图2为某大洋海底地形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与甲处海底地貌成因相似的是
A.东非大裂谷 B.喜马拉雅山脉 C.马里亚纳海沟 D.冰岛海底裂谷
4.若①②③④为海底火山,则其岩浆来源以及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甲①②③④ B.乙①②③④ C.甲④③②① D.乙④③②①
露点是指在水汽含量和气压都不改变的条件下,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到饱和时的温度,露点与气温的差值可以表示空气中的水汽距离饱和的程度。图3示意2021年11月16日21时我国部分地区主要气象要素分布,甲地为控制该地天气系统的中心,未来几小时,该天气系统将经过②地继续向东南方向移动。据此完成5~7题。
5.21时后,①~④地中最容易出现阴雨天气的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6.受该天气系统的影响,甲地
A.晴空万里 B.狂风暴雪 C.沙尘弥漫 D.阴雨霏霏
7.未来几小时,②地风向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A.由东北风转为西南风 B.由东南风转为西北风
C.由西南风转为东北风 D.由西北风转为东南风
地处陕北黄土高原的某县区,位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交界处附近,多年平均降水量466mm,理论年蒸发量为891mm。自20世纪木以来,该县在荒山坡地营造水土保持林,树种有油松、刺槐、山杏和沙林,受自然条件和植被生长习性影响,四种防护林的分布存在空间差异。表1示意四种防护林分布特征(坡向一般以正北方向记作,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所得角度为坡向角度)。据此完成8~9题。
表1
分布特征
海拔/m 坡向范围/°
刺槐 1410~1510 0°~20°150°~62;82°~95°;277°~360°
山杏 1446~1553 0°~100°;1280°~360°
油松 1380~1452 0°~100°
沙棘 1366-~1562 0°~74°;281°~360°
8.四种防护林在135°~225°坡向范围内几乎都没有分布,最可能是因为该坡向范围内
A.降水量少 B.蒸发量大 C.土层薄 D.坡度大
9.多年观测显示,曾经作为先锋树种的沙棘分布范围不断缩小,逐渐被油松等其他乔木取代,由此可反映当地
A.水土流失加剧 B.生态环境改善 C.物种间竞争减弱 D.光热条件改善
打坝淤地是指在水土流失地区各级沟道中,以拦泥蓄水为目的而修建的坝工建筑物,其拦泥淤形成的地叫坝地。打坝淤地是黄土丘陵沟坚区治理水土流失的传统手段。陕西省延安市黄土丘陵沟壑区通过治沟造地,探索出了一条治理水土流失的新路子。治沟造地通过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灌排工程、道路修建,促进农村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由小农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调查显示,实施治沟造地后沟谷区常住人口下降约60%。图4为黄土丘陵沟壑区某地治沟造地后的景观示意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与传统的打坝淤地相比,治沟造地
A.侧重于采用生物措施 B.增加了农田管理难度
C.优化了农村劳动力结构 D.提高了耕地质量
11.实施治沟造地后,沟谷区常住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人居环境趋于恶化 B.政府政策的推动
C.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D.农村基础设施的优化
图5为我国十个省级行政区耕地和水资源配备示意图。据此完成12~13题。
12.图示十个省级行政区中,上海、天津水资源占比少的主要原因是
A.面积较小 B.降水较少 C.耗水量大 D.蒸发量大
13.我国耕地资源的主要特点是
A.北方地区优等地集中 B.南方地区耕地少主要受地形的影响
C.水土资源匹配较合理 D.新增耕地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
观测发现,过去10年里,全球气候变暖使北极海冰面积减少近一半,目前只剩下约350万平方千米。研究发现,北极地区变暖速度明显快于全球变暖速度,这一现象被称为“极地放大效应”,然而“极地放大效应”在南极地区却不明显。据此完成14~15题。
14.与南极地区相比,北极地区变暖速度更快的主要原因是
A.南极地区地面辐射更强,地面散失的热量更多
B.南极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多大风天气,增温不明显
C.北极地区海冰融化多,减弱了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D.北极地区臭氧空洞变大,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弱
15.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可能有
A全球降水普遍增多 B.北冰洋航道通航时间缩短
C.北极地区极光现象明显增多 D.欧洲和北美洲极端天气增多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天鹅湖位于澳大利亚东南海岸,悉尼以南212km处。目前,天鹅湖面积为4.5km2,最大水深约5m,主要由洞溪和茶树溪汇入,并通过狭窄孔道与太平洋相连。天鹅湖形成与演化受到陆地和海洋相互作用的影响。有人建议,在孔道伸向天鹅湖的内侧修筑导流坝以改善天鹅湖的水环境。图6示意末次间冰期天鹅湖水域的沉积分布,图7示意目前天鹅湖的等深线分布。
(1)简述与目前相比,末次间冰期天鹅湖水域水文特征的差异。(6分)
(2)推测末次间冰期天鹅湖“Y”形沟槽形成的地质作用,并说明理由。(3分)
(3)你是否赞成在天鹅湖修筑导流坝?请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4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1519年9月20日,麦哲伦的船队从西班牙出发,于1522年9月6日返回西班牙,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图8示意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
(1)甲、乙两处沿岸地区气候类型相同,说出该气候类型的特征,并分析其成因的差异。(6分)
(2)船队途经丙地时,发现逆风逆水,推测其季节并说明原因。(5分)
(3)指出丙地沿岸地区土著居民的人种,并描述其人种特征。(3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本班光伏产业园位于埃及阿斯旺尼罗河西岸北部35km处,是埃及首个由中国企业承建并参与融资的光伏发电项目。本班光伏产业园于2018年4月开工建设,现已全面投产。图9为本班光伏产业园的位置示意图。
(1)描述埃及城市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原因。(6分)
(2)评价本班光伏产业园发展光伏发电的条件。(4分)
(3)说明本班光伏产业园的建设对中埃双方的积极影响。(4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西川地区(直罗镇、张家湾镇、张村驿镇)地处延安,洛河、葫芦河绕川而过,早在隋唐时期,直罗大米就被列为贡品,因此得名“直罗贡米”。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西川水稻面积曾超过万亩(1亩≈666.7平方米),村民收入稳定。1996年7月31日,一场百年不遇的洪灾,使西川的水田全部改成了旱田,村民开始种植玉米,以水稻种植为主的产业结构瞬间被打破,多数村庄因灾致贫。2016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倡导下,稻田面积不断增加。在直罗镇小河子村5亩水稻试验示范基地,有21个试验品种,随处可见的夜光防虫灯、诱虫板守卫着秧苗,而稻护鱼、鸭(鱼)养稻的生态循环系统让鸭、鱼、稻共生,更为稻田增添了生机。近年来,从传统育秧、小拱棚、温室拱棚到早稻试验,每一次变革都让水稻种植更便捷、更高产、更优质。第三产业的加持,不仅让“直罗贡米”声名鹊起,还让西川成了名副其实的“塞上小江南”。
(1)分析西川地区发展水稻种植的有利条件。(4分)
(2)简述20世纪末,西川地区的水田全部改成了早田的原因。(4分)
(3)为促进西川地区成为名副其实的“塞上小江南”,请提出合理的建议。(6分)
地理参考答案
1.D 2.B 3.C 4.D 5.C 6.A 7.D 8.B 9.B 10.D 11.C 12.A 13.B 14.C 15.D
16.(1)末次间冰期,海水直接通过大开口灌入天鹅湖水域,水域盐度高;湖海相连,受径流影响减弱,水位季节变化小;受潮汐直接影响,水位日变化大;气候更温暖,水温更高。(答出三点,6分)
(2)主要作用:落潮流的侵蚀。(1分)
理由:下游较宽,上游逐渐变窄,说明“Y”形沟槽是流速较快的落潮流向海流动过程中逐渐侵蚀松软的沉积物形成的。(2分)
(3)观点:赞同。理由:束窄涨潮流,提高涨潮流流速,提高湖水自净能力;增强潮流冲刷能力,减轻湖泊淤塞;避免湖泊向沼泽湿地退化。(答出两点,4分)
[或观点:不赞同。理由:束窄涨潮流,提高涨潮流流速,加剧海水倒灌,导致湖泊盐度升高;打破原有水盐平衡状态,耐盐碱能力较弱的生物难以生存;增强潮流冲刷能力,破坏潮滩底栖生物的生存环境。(答出两点,
4分)]
17.(1)气候特征:全年高温多雨。(2分)
气候成因的差异:甲处位于低纬度大陆东侧,东南信风带来海洋湿润气流,受高原边缘地形抬升影响,多地形雨,加之有沿岸暖流流经,增温增湿;乙地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高温多雨。(4分)
(2)季节:南半球冬季。(1分)原因:该地地处南纬30°~40°,南半球冬季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北移,此处受西风带控制,海水向东流,与船队行驶方向相反。(4分)
(3)人种:黑色人种。(1分)人种特征:肤色黝黑,头发黑,呈波浪或鬈曲,鼻子宽扁,凸唇,唇厚,胡子和体毛较少。(2分)
18.(1)分布特点:埃及城市大多分布于尼罗河沿岸及沿海地区(地中海沿岸、红海沿岸)。(2分)原因:埃及地区气候干旱,尼罗河沿岸淡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沿海地区气候温和湿润,适合人类居住,海运条件好,经济发达。(4分)
(2)有利条件:太阳能资源丰富;土地面积广,地价较低;有来自中方的资金和技术支持。(答出两点,2分)
不利条件:基础设施条件较差;距离城市较远,劳动力不足。(2分)
(3)对中国:带动国内与光伏发电和工程建设相关产业的发展;拓展国内光伏产业在埃及地区的市场,提高经济收入;扩大中方在当地的国际影响力。(答出两点,2分)
对埃及:增加就业,增加收入;带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缓解埃及能源短缺状况;扩大清洁能源比重。(答出两点,2分)
19.(1)西川地处山脉腹地,地势较平坦,土壤肥沃;洛河、葫芦河绕川而过,灌溉水源充足;夏季气温较高,降水丰
富,雨热同期,利于水稻生长;当地人口较多,劳动力丰富;发展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答出四点,4分)
(2)洪灾使整个西川的稻田渠坝遭到严重破坏,灌溉系统被冲毁,经济水平较低,重修渠系的代价巨大;传统的水稻种植方式劳动强度大;旱地种植玉米经济效益更高,粮食价格持续偏低。(答出两点,4分)
(3)增加科研投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改变传统生产方式,提高机械化水平;构建良性的农业生态循环系统,保证水稻的质量;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利用互联网,开辟全新的销售模式。(答出三点,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