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亭镇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试卷
班级 座号 姓名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1-12每题2分;13-16每题4分,共40分。)
1.下列各项中,可以看作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 )
A.喝牛奶,进入胃中
B.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
C.口服抗菌药物
D.肌肉注射青霉素
2.毛细血管壁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 )
①血液和组织液 ②血浆和组织液 ③淋巴和血浆 ④淋巴和组织液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细胞外液理化特性的三个主要方面
B.人体血浆蛋白的合成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C.外界环境的变化较小,内环境的稳态就不会遭到破坏
D.人在寒冷环境中出现寒战现象表明内环境稳态已失调
4.下列关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可以协助机体维持体温
B.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C.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D.下丘脑损伤可导致身体平衡失调
5.人在激动时,往往心跳加快、血压上升、胃肠蠕动减慢。对此的合理解释是( )
A.交感神经兴奋性较强
B.副交感神经兴奋性较强
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均强
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均弱
6.下图是神经系统的组成概念图,叙述正确的是( )
A.②是大脑 B.③能调节呼吸、血压等生命活动
C.④是神经胶质细胞 D.⑤具有接受信息、传出信息的功能
7.反射是机体在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如图所示为某反射活动的反射弧,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反射弧的五个组成部分都能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
B.该图可代表缩手反射和膝跳反射的反射弧
C.若切断A处,刺激F处,D仍能完成反射活动
D.刺激D处兴奋会经ABCF传至E
8.如图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和传导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与图示相符的是( )
A.图中兴奋部位是B和C
B.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局部电流方向
C.图中兴奋传导方向是C→A→B
D.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一致
9.研究表明甘氨酸能使处于静息状态的突触后膜上Cl-通道开放,如图为两个神经元之间局部结构的放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甘氨酸作为神经递质可使突触后膜膜外电位由正变负
B.该过程能体现细胞膜具有完成细胞内信息交流的功能
C.静息状态时神经细胞膜主要对K+具有通透性,造成K+内流
D.甘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相关受体结合导致Cl-通道开启
10.如图表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b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对Na+通透性减小
B.③表示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
C.在a中发生的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需要消耗能量
D.兴奋在b神经元上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反
11.下列事例一定能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调控作用的是( )
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
B.多次训练形成条件反射
C.大脑皮层H区受损,导致听觉性失语症
D.意识丧失的病人不能控制排尿,意识恢复后可控制排尿
12.肺牵张反射能调节呼气和吸气。吸气时肺扩张,当肺内气量达一定容积时,肺牵张感受器兴奋,抑制吸气中枢兴奋,吸气转为呼气。呼气时肺缩小,感受器兴奋下降,吸气中枢再次兴奋,呼气停止转而吸气。下列关于肺牵张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灰质 B.具有负反馈调节机制
C.受大脑皮层一定程度的调控 D.可防止剧烈运动时对肺造成损伤
13.兴奋型神经递质多巴胺参与奖赏、学习、情绪等大脑功能的调控,毒品可卡因能对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下图是突触间隙中的可卡因作用于多巴胺转运体后干扰人脑兴奋传递的示意图(箭头越粗表示转运速率越快,反之则慢)。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多巴胺通过多巴胺转运体的协助释放到突触间隙中
B.多巴胺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其对Na+的通透性增强
C.多巴胺发挥作用后被多巴胺转运体回收到突触小体
D.可卡因阻碍多巴胺回收,使大脑有关中枢持续兴奋
14.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某小组利用患狂犬病的兔的脊髓提取物进行下列实验:将新鲜的提取物注射到正常兔甲体内,甲患病;用干燥了14天的提取物注射到正常兔乙体内,乙不患病;一段时间后,再向乙注射新鲜的提取物,乙不患病。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兔感染狂犬病毒后,脊髓中的细胞内和细胞外液均含有狂犬病毒
B.干燥了14天的提取物中的病毒失去了作为抗原的特性,不再致病
C.甲接受注射后,体内能产生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D.乙接受第二次注射后,体内抗体产生的速度比第一次注射后快
15.下列有关糖代谢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胰岛素促进④、⑤、⑥、⑦等过程
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
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
D.②过程可发生在肌肉、肝脏细胞中
16.下图为人体体液免疫过程的示意图。当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a、b、c、d四种免疫细胞中,能迅速增殖分化的是( )
A.a B.B C.c D.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7.(12分)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Ⅴ表示直接参与的几种系统或器官,①②③④⑤表示相关物质,甲、乙、丙表示三种液体,A、B表示相关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丙三种液体共同组成了人体细胞生活的 ,
图中Ⅳ是指 系统;若A过程受阻,会引起 (症状)。(2)③中的 (物质)对Ⅲ的活动有调节作用,最终能使乙的pH稳定在一定范围内。
(3)若图中的细胞为肝细胞,则其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填“甲”“乙”或“丙”),大多数物质②从体外最终进入肝细胞并被利用至少需要穿过
层磷脂分子层。
18.(10分)下图为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示意图,其中字母a,b、c表示人体内的三种内分泌腺,数字①②③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a表示______,其分泌的激素②的名称是______。若人的饮食中长期缺碘,则其______(填字母)会增生肿大。
(2)据图分析,激素______(填数字)的含量增加时,会抑制其他两种内分泌腺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属于______。
19.(8分)下图为中枢神经系统和神经元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 ]”中填序号,横线上填文字)。
(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包括[ ]
和[ ] 两部分。
(2)图中①、②依次表示 、 。
(3)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 [ ] ;大量饮酒后呼吸急促与 [ ] 功能有关;能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的部位是[ ] 。
20.(18分)下图1是当A接受一定强度刺激后引起F收缩的过程示意图。图2为图1中D结构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2的结构名称是 ,结构②的名称是 。
(2)用针刺A时,引起F收缩的现象叫 。针刺A时,产生痛觉的部位是 。若针刺A只能感到疼痛,F却不能收缩的原因可能是 。
(3)将麻醉药物分别放在B处和E处,然后用针刺A,请判断产生的效果。放在B处: ,放在E处: 。
(4)如果在图2中①和②的间隙处注射乙酰胆碱,②处发生的变化是 (填“兴奋”或“抑制”),原因是乙酰胆碱引起结构② 的变化。
21.(12分)如图所示为某种免疫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b细胞为 ,溶酶体分解抗原的过程在免疫学上属于 免疫。
(2)d细胞为 ,在机体中该细胞可由 增殖分化而来。
(3)若用大剂量的X射线杀死c细胞,对机体免疫会造成什么影响?
。
(4)由该抗原刺激机体产生以上免疫过程的同时,还刺激机体产生其他特异性免疫,即 。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1-12每题2分;13-16每题4分,共40分。)
1-12.D C A D A D A B D C D A
13-16.A B A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7.(12分,每空2分)
【答案】(1)内环境 泌尿 组织水肿 (2)CO2 (3)丙 22
18.(10分,每空2分)
(1) 垂体 促甲状腺激素 b
(2) ③ 反馈调节
19.(8分)
答案: (1) 神经元 ③树突 ④轴突 (2) 细胞体 细胞核 (3)⑨大脑皮层 ⑧脑干 ⑩小脑
20.(18分)
【答案】 (1)突触 突触后膜
(2)反射 大脑皮层 E处受损或者F处损伤
(3)无痛觉,F处无反应(肌肉不收缩) 有痛觉,F处无反应(肌肉不收缩)
(4)兴奋 膜电位
21.(12分)
【答案】(1)抗原呈递细胞 ; 非特异性
(2)细胞毒性T细胞 ; 细胞毒性T细胞或记忆T细胞
(3)c细胞被杀死,细胞免疫丧失,体液免疫能力下降
(4)体液免疫
【解析】b细胞是抗原呈递细胞。溶酶体中有多种水解酶,能水解多种抗原,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细胞能与靶细胞接触,使靶细胞裂解,因此是细胞毒性T细胞。c细胞是辅助性T细胞,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有重要作用,辅助性T细胞死亡,细胞免疫丧失,体液免疫能力下降。在该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图中所示细胞免疫过程时,抗原进入靶细胞之前也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
2021年秋季枫亭中学高二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解析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1-12每题2分;13-16每题4分,共40分。)
1.下列各项中,可以看作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 )
A.喝牛奶,进入胃中
B.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
C.口服抗菌药物
D.肌肉注射青霉素
【答案】D
【解析】内环境指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淋巴和组织液。A、B、C三项所述均不是进入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肌肉注射青霉素,主要是将青霉素注射到肌肉组织液中,故D正确。
2.毛细血管壁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 )
①血液和组织液 ②血浆和组织液 ③淋巴和血浆 ④淋巴和组织液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答案】C
【解析】由于毛细血管壁细胞里面与血浆接触,外面与组织液接触,因此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直接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内与淋巴液直接接触,外与组织液直接接触,因此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细胞外液理化特性的三个主要方面
B.人体血浆蛋白的合成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C.外界环境的变化较小,内环境的稳态就不会遭到破坏
D.人在寒冷环境中出现寒战现象表明内环境稳态已失调
【答案】A
【解析】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这三个主要方面,A正确;人体血浆蛋白的合成过程发生在细胞中,不发生在内环境中,B错误;外界环境的变化较小,内环境的稳态也有可能会遭到破坏,C错误;人在寒冷环境中出现寒战现象属于体温调节过程,这可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因此该现象不属于内环境稳定失调,D错误。
4.下列关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可以协助机体维持体温
B.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C.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D.下丘脑损伤可导致身体平衡失调
【答案】D
【解析】下丘脑是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等,下丘脑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小脑能够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5.人在激动时,往往心跳加快、血压上升、胃肠蠕动减慢。对此的合理解释是( )
A.交感神经兴奋性较强
B.副交感神经兴奋性较强
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均强
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均弱
【答案】A
【解析】交感神经兴奋,可以使心跳加快、血压上升、胃肠蠕动减慢;副交感神经兴奋,作用与之相反,A项正确。
6.下图是神经系统的组成概念图,叙述正确的是( )
A.②是大脑 B.③能调节呼吸、血压等生命活动
C.④是神经胶质细胞 D.⑤具有接受信息、传出信息的功能
【答案】D
【解析】②是脑,③是大脑,A错误;脑干中有许多能够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呼吸中枢和心血管运动中枢等,B错误;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可见④是神经细胞,C错误;⑤是突起,具有接受信息、传出信息的功能,D正确。
7.反射是机体在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如图所示为某反射活动的反射弧,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反射弧的五个组成部分都能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
B.该图可代表缩手反射和膝跳反射的反射弧
C.若切断A处,刺激F处,D仍能完成反射活动
D.刺激D处兴奋会经ABCF传至E
【答案】 A
【解析】A、反射弧的五个组成部分都是神经元的部分结构,都能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 A正确;B、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只有两个神经元组成,没有中间神经元,故该图不能表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但可以表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B错误;C、反射必须依赖于反射弧的结构完整性,切断A处,反射弧结构不完整,刺激F处, D仍能做出反应,但不能称之为反射,C错误; E是感受器,D是效应器,刺激E处兴奋会经ABCF传至D,D错误。
8.如图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和传导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与图示相符的是( )
A.图中兴奋部位是B和C
B.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局部电流方向
C.图中兴奋传导方向是C→A→B
D.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一致
【答案】B
【解析】兴奋部位的膜电位是内正外负,因此图中兴奋部位是A,A错误;电流方向:从正电荷流向负电荷,因此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局部电流方向,B正确;图中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即由A→B和A→C,C错误;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D错误。
9.研究表明甘氨酸能使处于静息状态的突触后膜上Cl-通道开放,如图为两个神经元之间局部结构的放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甘氨酸作为神经递质可使突触后膜膜外电位由正变负
B.该过程能体现细胞膜具有完成细胞内信息交流的功能
C.静息状态时神经细胞膜主要对K+具有通透性,造成K+内流
D.甘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相关受体结合导致Cl-通道开启
【答案】D
【解析】从图中信息可知,甘氨酸释放到突触间隙后,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可导致Cl-通道开启,致使膜内负电位进一步降低,膜外依然为正电位,A项错误、D项正确。兴奋传递可体现细胞膜具有完成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B项错误。静息状态时,神经细胞膜主要对K+具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C项错误。
10.如图表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b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对Na+通透性减小
B.③表示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
C.在a中发生的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需要消耗能量
D.兴奋在b神经元上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反
【答案】C
【解析】A、突触后膜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对Na+通透性增大,A错误;B、③是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 B错误;C、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到突触小体时,突触小体释放神经递质,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该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C正确;D、当兴奋沿b神经元传导时,其膜内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D错误。故选:C。
11.下列事例一定能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调控作用的是( )
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
B.多次训练形成条件反射
C.大脑皮层H区受损,导致听觉性失语症
D.意识丧失的病人不能控制排尿,意识恢复后可控制排尿
【答案】D
【解析】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是低级的神经活动,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不能说明高级中枢能够控制低级中枢,A不符合题意;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不一定有低级中枢的参与(如谈虎色变),不一定能说明高级中枢能够控制低级中枢,B不符合题意;大脑皮层H区受损伤,导致听觉性失语症,仅与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语言中枢有关,C不符合题意;排尿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高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所以意识丧失后不能控制排尿,意识恢复后能够控制排尿,说明脊髓的活动受大脑皮层控制,D符合题意。
12.肺牵张反射能调节呼气和吸气。吸气时肺扩张,当肺内气量达一定容积时,肺牵张感受器兴奋,抑制吸气中枢兴奋,吸气转为呼气。呼气时肺缩小,感受器兴奋下降,吸气中枢再次兴奋,呼气停止转而吸气。下列关于肺牵张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灰质 B.具有负反馈调节机制
C.受大脑皮层一定程度的调控 D.可防止剧烈运动时对肺造成损伤
【答案】A
【解析】肺牵张反射是非条件反射,脊髓损伤(如高位截瘫)的病人呼吸正常,因此呼吸中枢位于脑干而不位于脊髓,A错误;从题干信息中分析可知,吸气与呼气能维持稳态,具有负反馈调节机制,B正确;大脑皮层可参与闭气过程,说明大脑皮层对该反射有一定的调控作用,C正确;肺牵张反射能调节呼气和吸气可以防止剧烈运动时肺过度扩张,有利于肺的保护,D正确。
13.兴奋型神经递质多巴胺参与奖赏、学习、情绪等大脑功能的调控,毒品可卡因能对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伤。下图是突触间隙中的可卡因作用于多巴胺转运体后干扰人脑兴奋传递的示意图(箭头越粗表示转运速率越快,反之则慢)。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多巴胺通过多巴胺转运体的协助释放到突触间隙中
B.多巴胺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其对Na+的通透性增强
C.多巴胺发挥作用后被多巴胺转运体回收到突触小体
D.可卡因阻碍多巴胺回收,使大脑有关中枢持续兴奋
【答案】A
【解析】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突触小泡利用膜的流动性,通过胞吐的方式将多巴胺释放到突触间隙中去,A错误。多巴胺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其对Na+的通透性增强,B正确。多巴胺发挥作用后被多巴胺转运体回收到突触小体,C正确。可卡因与突触前膜多巴胺转运载体结合,阻止多巴胺回收入细胞,使大脑有关中枢持续兴奋,D正确。
14.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某小组利用患狂犬病的兔的脊髓提取物进行下列实验:将新鲜的提取物注射到正常兔甲体内,甲患病;用干燥了14天的提取物注射到正常兔乙体内,乙不患病;一段时间后,再向乙注射新鲜的提取物,乙不患病。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兔感染狂犬病毒后,脊髓中的细胞内和细胞外液均含有狂犬病毒
B.干燥了14天的提取物中的病毒失去了作为抗原的特性,不再致病
C.甲接受注射后,体内能产生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D.乙接受第二次注射后,体内抗体产生的速度比第一次注射后快
【答案】B
【解析】兔感染狂犬病毒后,病毒通过体液进入细胞,因此脊髓中的细胞内和细胞外液均含有狂犬病毒,A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干燥了14天的提取物中的病毒失去了致病性,但是仍然具有抗原的特性,B错误;注射新鲜的提取物后,甲体内既发生了非特异性免疫,也发生了特异性免疫,C正确;由于第一次注射时产生了记忆细胞,因此乙接受第二次注射后,体内抗体产生的速度比第一次注射后快,D正确。
15.下列有关糖代谢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胰岛素促进④、⑤、⑥、⑦等过程
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
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
D.②过程可发生在肌肉、肝脏细胞中
【答案】A
【解析】胰岛A细胞产生胰高血糖素,它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能促进②③过程;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即④、⑤、⑥、⑦过程,同时抑制②、③过程。
16.下图为人体体液免疫过程的示意图。当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a、b、c、d四种免疫细胞中,能迅速增殖分化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依据体液免疫过程可知,a为辅助性T细胞,b为B细胞,c为浆细胞,d为记忆B细胞,当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记忆B细胞可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7.(12分)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Ⅴ表示直接参与的几种系统或器官,①②③④⑤表示相关物质,甲、乙、丙表示三种液体,A、B表示相关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丙三种液体共同组成了人体细胞生活的 ,图中Ⅳ是指 系统;若A过程受阻,会引起 (症状)。
(2)③中的 (物质)对Ⅲ的活动有调节作用,最终能使乙的pH稳定在一定范围内。
(3)若图中的细胞为肝细胞,则其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填“甲”“乙”或“丙”),大多数物质②从体外最终进入肝细胞并被利用至少需要穿过 层磷脂分子层。
【答案】(1)内环境 泌尿 组织水肿 (2)CO2 (3)丙 22
【解析】(1)图中甲表示淋巴液,乙表示血浆,丙表示组织液,三种细胞外液共同组成了人体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据图可知,图中的Ⅳ可以将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排出体外,且有B(重吸收)过程,所以Ⅳ是指泌尿系统;A表示淋巴循环,若A过程受阻,会引起组织水肿。(2)③表示由呼吸系统Ⅲ排出的代谢废物,其中的CO2对呼吸系统Ⅲ的活动有调节作用,最终能使乙的pH稳定在一定范围内。(3)若图中的细胞为肝细胞,则其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丙(组织液)。物质②表示O2,大多数物质②从体外最终进入肝细胞并被利用,要依次穿过以下结构:在肺泡处进行气体交换时要穿过2层肺泡壁细胞膜、2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1层红细胞膜,共5层细胞膜;在组织细胞处进行气体交换时,依次通过1层红细胞膜、2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1层肝细胞膜和2层线粒体膜,共6层生物膜,因此大多数物质②从体外最终进入肝细胞并被利用至少需要穿过11层生物膜,即22层磷脂分子层。
18.(10分)下图为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示意图,其中字母a,b、c表示人体内的三种内分泌腺,数字①②③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a表示______,其分泌的激素②的名称是______。若人的饮食中长期缺碘,则其______(填字母)会增生肿大。
(2)据图分析,激素______(填数字)的含量增加时,会抑制其他两种内分泌腺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属于______。
(1) 垂体 促甲状腺激素 b
(2) ③ 反馈调节
19.(8分)下图为中枢神经系统和神经元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 ]”中填序号,横线上填文字)。
(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包括[ ]________ 和[ ]________ 两部分。
(2)图中①、②、⑥依次表示 、 、 。
(3)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 [ ] ;大量饮酒后呼吸急促与 [ ]
功能有关;能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的部位是 。
答案: (1) 神经元 ③树突 ④轴突 (2) 细胞体 细胞核 (3)⑨大脑皮层 ⑧脑干 ⑩小脑
20.(18分)下图1是当A接受一定强度刺激后引起F收缩的过程示意图。图2为图1中D结构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2的结构名称是 ,结构②的名称是 。
(2)用针刺A时,引起F收缩的现象叫 。针刺A时,产生痛觉的部位是 。若针刺A只能感到疼痛,F却不能收缩的原因可能是 。
(3)将麻醉药物分别放在B处和E处,然后用针刺A,请判断产生的效果。放在B处: ,放在E处: 。
(4)如果在图2中①和②的间隙处注射乙酰胆碱,②处发生的变化是 (填“兴奋”或“抑制”),原因是乙酰胆碱引起结构② 的变化。
【答案】 (1)突触 突触后膜
(2)反射 大脑皮层 E处受损或者F处损伤
(3)无痛觉,F处无反应(肌肉不收缩) 有痛觉,F处无反应(肌肉不收缩)
(4)兴奋 膜电位
21.(12分)如图所示为某种免疫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b细胞为 ,溶酶体分解抗原的过程在免疫学上属于 免疫。
(2)d细胞为 ,在机体中该细胞可由 增殖分化而来。
(3)若用大剂量的X射线杀死c细胞,对机体免疫会造成什么影响?
。
(4)由该抗原刺激机体产生以上免疫过程的同时,还刺激机体产生其他特异性免疫,即 。
【答案】(1)抗原呈递细胞 ; 非特异性
(2)细胞毒性T细胞 ; 细胞毒性T细胞或记忆T细胞
(3)c细胞被杀死,细胞免疫丧失,体液免疫能力下降
(4)体液免疫
【解析】b细胞是抗原呈递细胞。溶酶体中有多种水解酶,能水解多种抗原,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细胞能与靶细胞接触,使靶细胞裂解,因此是细胞毒性T细胞。c细胞是辅助性T细胞,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有重要作用,辅助性T细胞死亡,细胞免疫丧失,体液免疫能力下降。在该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图中所示细胞免疫过程时,抗原进入靶细胞之前也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