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教案(pdf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教案(pdf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10 11:41: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0■00HH9
5语下(教案)·RJ
第二单元
5.草船借箭
【教学目标】
说,一直到说清楚,符合要求。(班上百分之八十的学
1.会认、会写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生能说清楚)
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
第二课时
原因。
、导入
3.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学习分清事情的前因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这个故事,知道了诸葛亮用
后果。
怎样巧妙的方式来“造出”了十万支箭。如周瑜说:
4.惊叹诸葛亮的才智过人、神机妙算,感受诸葛
“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亮以大局为重的优秀品质。
回忆“神机妙算”的意思:神、妙:形容高明;机、
【教学重点】
算:指推测。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在本文,诸葛
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引导学生领悟诸葛亮的神
亮的什么计策是巧妙的?哪些机智是惊人的?(回忆
机妙算。
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好,那么我们换个词:诸葛亮“足智多谋”,我真比
引导学生透过周瑜要诸葛亮造箭的现象看到他
不上他。这样换行不行?
因妒忌而欲陷害诸葛亮的险恶用心,分清事情的前因
(可能有结果。如果有结果,就是:足智多谋,没
后果。
有高明、神奇、巧妙的意思,表现一个人的聪明才智的
【教学课时】
程度不如神机妙算高。如果学生有结果,那就顺着学
2课时
生的结果往下进行:好,那么,我们来研究一下,作者
【教学过程】
是如何把这种高明、神奇、巧妙的程度写出来的。
第一课时
如果没结果:好,我们来看看,作者是如何把“神
一、导入新课
机妙算”的特点表现出来的,看看换了到底行不行。)
本文跟我们学过的其他课文不一样,除了小说内
二、研读本文相互照应的特点,体会其对表现人物的
容是古代故事,文章一些言语也还带有古代的文言文
作用,体会诸葛亮计谋的“神妙”所在
的痕迹,我们先来认真读懂这些带有文言色彩的
1.请同学们读课文,用笔勾画出疑惑的地方,标
文字。
上序号,再用不同颜色的笔勾画出疑惑解开了的地
二、检查预习
方,标上同样的序号,看看我们能够找出多少这样的
1.认读生词,纠正易错读音。(强调“擂鼓助威”
地方。
的“擂”字读音,区分多音字)
2.学生自己读书,做对应性勾画。
2.让学生介绍自己课下了解到的课文中写古代
3.学生相互交流。(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
官职、器物词语的意思。在学生不能介绍清楚的情况
也可以采用独立思考的方式)
下,教师介绍“丞相、都督”,顺便向学生交代清楚“三
相关要点:
国魏、蜀、吴、曹操的丞相、诸葛亮这个丞相、周瑜这个
(1)周瑜要诸葛亮造箭,诸葛亮答应,并且说只要
都督”的官职和他们之间的关系。
三天,还立了军令状(为什么答应人们都做不了的事
3.请学生介绍自己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情?而且立了军令状,能完成吗?为诸葛亮担忧)。
的情况,结合对“才干、妒忌”词语的理解,介绍小说第
结果:草船借箭,借来了十万多支。
四十五回周瑜设计杀曹操水军头领被诸葛亮看破而
(2)诸葛亮不用造箭的材料,只要船只、草把、军
生妒忌之心,要陷害诸葛亮的缘由,结合理解“神机妙
士,能够造箭吗?(莫名其妙)到“草船借箭”的时候才
算”的字面意思,帮助学生理解本文写周瑜要害诸葛
明白。
亮,最终未得逞,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前因后果。
(3)鲁肃是周瑜的人,诸葛亮不让鲁肃告诉周喻
4.检查读书情况,帮助分段读课文,指导学生把
准备船只、草把、军士的事情。(万一告诉了怎么办?)
课文读通顺。
鲁肃果然“没提”
三、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4)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白天都没动静。诸葛
介绍自已对课文的了解:草船借箭讲了怎样的故
亮不用作准备。(因为开始我们并不知道他要“草船
事?(要求抓住主要情节来介绍)
借箭”)到了出发时才明白,诸葛亮要等大雾。
指导学生抓住课文中“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的目
(5)到曹营阵前擂鼓呐喊,(曹兵出来怎么办?才
的(前因)、诸葛亮的应对、诸葛亮的做法及其做法的
二十条船,六百多个军土啊,鲁肃提出了担忧),诸葛
特点、结果(包括周瑜最后的长叹)”,用简单明了的话
亮断定曹操不敢出来,(真的吗?)曹操果然没出来,只
把主要情节、做法的主要特征介绍清楚。
是射箭。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注意提出来:为什么到
指导要点:看看学生是否把上面的要点介绍清
这里不明白了,困惑了,甚至担忧了?
楚,语言是否简练。针对存在的问题,让学生跟重复
4.讨论:诸葛亮为什么对所有事情都“胸有成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