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中二年级
所需时间
5课时
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
本单元是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中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内容包括第1课“孔子与老子”、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第3课“汉代的大一统”,第4课“宋明理学”,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思想领域由“百家争鸣”到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的演变历程,学习本单元,可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整体、清晰的认识,特别是将古代思想家的主张放到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分析评价,加深学生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情况的理解,再将之与当今现实思想生活相联系,可使学生体会古代思想文化成果的现实意义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及发展演变历程,古代思想家的主张及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结合社会背景和思想渊源分析古代思想家的主张,使学生认识到一定思想文化是一定社会状况的产物,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概括古代思想家的主张及前后联系,对所学内容进行全面比较、概括和阐释,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儒家思想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形成对传统思想文化批判继承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了解儒家思想,尤其是孔孟学说、董仲舒的新儒学、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等了解儒学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
2 在学习中应注意将儒家思想与现实社会相联系,体会古代思想文化成果的现实意义.
3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著作,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对应课标
l?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2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3?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4?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如何认识孔子的地位?
2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怎样?
3.如何认识儒家思想对当今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
专题划分
专题一:“孔子与老子”、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课时)
专题二:“汉代大一统”、“宋明理学” (2课时)
专题三:“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1课时)
专题一
“孔子与老子”、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先秦时期各主要思想流派的代表人物以及他们的主要思想主张。了解他们的思想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地位。概括归纳诸子百家的思想源流,了解诸子百家思想特点;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概括孔子和老子思想的各个方面及其关系;对孔子和老子思想体系进行正确评价。运用分类法归纳整理并评价诸子的思想;
本专题问题设计
1,先秦诸子有哪些重要思想主张?2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灿烂辉煌以及思想文化在争鸣和碰撞中不断发展的规律是什么?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电脑及相关演示课件
常规资源
文化名人图片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主题资源包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第一课时
活动一:走近孔子
1、提出问题:如何评价孔子的历史地位?他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哪些理念?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进一步理解孔子的主张。
3、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点拨评价。
活动二:走近老子
1、提出问题:老子的思想主张有哪些?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老子的政治思想主张。
3、教师在学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展示课件,点拨评价。
活动三:孔子和老子的主张比较
1、提出问题:两位历史名人主张有何共同之处??
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3、小组展示,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
活动一:了解诸子百家
1、提出问题:为何在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诸子百家各派的主张。
3、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点拨评价。
活动二:认识百家争鸣的影响
1、阅读主题资源,进行材料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百家争鸣的的影响。
3、小组展示,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
1、诸子主要主张基本史实
评价方法:基础知识测试
评价指标:基础知识测试评价量规
2、百家争鸣的影响
评价方法:现场评价
评价指标:观点正确,论据充分,史论结合,能自圆其说
专题二
汉代大一统、宋明理学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主要要求学生掌握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体系的内容,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张。进一步理解理学和儒学的关系。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了解汉代大一统主要背景。
2.探讨大一统对同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影响。
3.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主张及影响
本专题问题设计
董仲舒新儒学体系的内容及影响如何?
理学出现的背景如何?理学家有哪些主张?
如何看待理学和儒学的关系?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电脑及相关演示课件
常规资源
历史名人图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主题资源包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第一课时
活动一:汉代大一统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了解大一统出现的背景原因,
2.学生展示自学成果,教师点拨纠正。
活动二:董仲舒新儒学
1.学生自主梳理课本,弄清楚新儒学出现的背景、内容、影响。
2.小组内交流,纠正,记忆巩固。
2、小组讨论,小组展示,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
活动一:温故,制作百家争鸣思维导图
1.指导学生自主制作“百家争鸣”思维导图,进行知识整理,借助制作思维导图温习百家争鸣;
2.学生制作完毕后,教师提供参考项目,引导学生继续思考、讨论。
活动二: 知新,参考百家争鸣思维导图,制作宋明理学思维导图
1.在活动一的基础上,根据百家争鸣思维导图项目,自主学习宋明理学,制作百家争鸣和宋明理学对比表;
2.学生自主制作完成后,小组内讨论完善;
3.小组展示,相互点评,教师点拨;
4.教师小结,方法指导:比较型题目的一般解决方法。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
1、百家争鸣和宋明理学的基本史实
评价方法:基础知识测试
评价指标:基础知识测试评价量规
2、宋明理学思维导图
评价方法:现场评价
评价指标:思维导图评价量规
3、百家争鸣和宋明理学对比表
评价方法:现场评价
评价指标:项目全面,表述准确,无知识性错误,制作简洁
专题三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所需课时
1课时+课外活动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1,通过专题一、二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本专题的学习是希望同学们能够进一步掌握、并从历史角度、辩证、全面角度看待儒家思想的影响以及呈现的新的时代特色。
2,具体有三项活动:1.归纳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绘制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思维导图;2.借助主题资源包,认识儒家思想的影响与意义,撰写历史小论文;3.利用主题资源包,探究“儒家思想与中国”,制作演示文稿,并向同学展示。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思想,了解明清时期我国思想领域变化的特点;分析明清时期我国思想领域变化的原因及评价。
2,了解明清时期儒家学说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探究专题资源,撰写小论文,制作演示文稿,体验研究性学习的魅力以及信息技术在历史课的应用。
3,概括归纳我国古代在天文学、算学、农学、医药学方面的成就;概括归纳我国古代兴建的举世闻名的工程成就;概括归纳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4,了解我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和对世界的贡献。
本专题问题设计
1、列举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主张,绘制思维导图。
2、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有什么新发展?
3、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对世界产生哪些影响?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电脑及相关软件
常规资源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主题资源包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1、阅读教材;
2、提出问题:归纳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主张,绘制思维导图;
3、学生思考,形成认识,并绘制思维导图;
4、小组交流、展示、点评。
活动二:历史小论文——儒家思想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了什么?
1、课前准备:收集关于儒家学派的史料,探讨儒家思想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了什么,形成小论文;
2、课堂交流,小组内选出小组优秀论文,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活动三:研究性学习——儒家思想与中国
在认识儒家思想影响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对中国的影响
具体活动要求:
1、搜集儒家思想的史料,探究渊源、现状并展望未来;
2、将搜集的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形成自己的观点与认识;
3、小组合作制作ppt课件,展示思维成果;
4、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在组间、班内进行交流;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可评价的学习要素
1、思维导图: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评价方法:现场评价
评价指标:思维导图评价量规
2、历史小论文——儒家思想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了什么?
评价方法: 小组内互评,教师点评
评价指标:历史小论文评价量规
3、研究性学习——儒家思想与中国
评价方法:组间、班内互评,教师点评
评价指标:演示文稿评价量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