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重点中学*沃学联盟*2022届高三(上)期中联考
语 文 试 卷
考试时间:11月 11日上午9:00―11:30 命题人: 审题人: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文艺精品是一个时代文化创造力的重要成果,它滋润人们的心灵世界。当今时代, 数字技术推动社会生活发生深刻变革,重新塑造着文艺的创意创作、生产消费、传播接受和鉴赏评论,为文艺精品的诞生创造了全新的环境和条件。
数字时代的来临,赋予传统文艺精品新的呈现形式,让我们在数字化情景下与之
再次相逢,并获得全新的审美体验。比如,前段时间,央视老版四大名著改编电视剧
以弹幕版形式亮相视频网站,在年轻观众中引发了观剧热潮。视频网站、弹幕观剧的
加入为数字时代文艺精品传播提供了范例。再如近年来持续开展的舞台艺术优秀剧目
网络展演,让荣获“文华大奖”“梅花奖”等重要奖项的优秀之作以及各剧种的保留剧目,借助网络平台赢得更加广泛的受众。更不用说,“数字敦煌”“云端国博”等项目为民族艺术瑰宝插上数字化的翅膀;各地美术馆举办的网络美术展书法展,无不展示着传统文艺精品在数字化时代的持久生命力。一言以蔽之,真正的精品不会过时,数字技术赋予文艺精品更多样的打开方式,为大众走近文艺精品搭建新的桥梁。
数字时代特有的技术和艺术手段、传播和欣赏方式、审美和接受心理,更孕育和
催生着新的文艺精品。文艺精品之精,在于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文艺创
作者的重要使命在于以时代的方式捕捉、表现和丰富属于自己时代的美。数字时代的
文艺精品应符合这个时代的技术特性,更应契合这个时代的美学要求,从形式到内容
全方位反映和呈现社会生活,遵循当代语言语法,彰显时代精神气质,让人领略到人
类文明行进到数字时代的新风景。
新媒介属性成为这个时代文艺精品最明显的特征之一。网络文学是新媒介推动下
产生并迅速崛起的文艺新类型。最新资料显示,我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4.67亿,形成了20余个大类型,200余种小分类。文学之外,短视频、竖屏剧、互动剧等视频新品类层出不穷,沉浸式新媒体艺术展屡成“网红”,“数字舞台剧”等时有新作。而全息影像、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也为数字时代文艺创作提供无限可能。虚拟歌手、虚拟演员越来越为人们所熟悉,人机共演的银幕、人机共舞的舞台正在出现,这些文艺现象虽然还有些稚嫩,但充满生气和新机,必将成为孕育文艺精品的沃土。
技术进步必然带来美学变革。数字技术在带给人新奇审美感受的同时,也给数字
时代文艺精品的产生准备着美学基础。央视春晚节目《蜀绣》,把全息投影技术运用于
舞美,令人耳目一新。数字技术赋能舞台美术,使之更富表现力和感染力,为舞台美
学提供了新经验。同样,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影视作品画面更加清晰精致、音响效
果更加立体震撼、视觉特效更加逼真华丽;相比于演员表演、实景拍摄等而言,影视
后期制作的地位也得到大幅提升,极大丰富了影视艺术的内容和手法,拓展了美学空
间。而依托数字平台观看造型艺术作品时,我们可以自由放大某个局部,也可以任意
缩小整幅作品,同样推动着欣赏趣味和审美诉求的变化。总而言之,在“逼真感”“即时感”“互动感”“沉浸感”等数字时代耳熟能详、亲身体验的新感受背后,是一种喷薄欲出的新美学。
*沃学联盟*2022届高三(上)期中联考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
数字时代的文艺创作应该跟上艺术观念和审美追求前进的步伐。在充分发挥新媒
介新技术优势的同时,把数字技术所给予人们的独特感受,变成艺术灵感和创意,融
入作品内部,体现到叙事逻辑、情节冲突、人物塑造、场景营构等各个方面,将奉献
出受众喜闻乐见、又具有长久价值的精品力作。
(选自胡一峰《新技术与新美学造就新精品》)
材料二:
90年代末期互联网兴起,改变了印刷媒体的主导地位,也使得文艺生产的形态发生了变化。
一方面传统文艺逐渐数字化,如文学变成网络文学、胶片电影变成数字电影;另
一方面网络也产生了数字化的文艺产品,如网络游戏、二次元文化等,这使得网络评
论的形态和功能发生了转变。因为互联网平台的交互性和社交化,网民不仅成为网络
文艺生产的主体,所谓“用户生产内容”,而且消费者的点赞、评论也介入到网络文化生产的内部。
网络文艺评论具有这样几个特征:其一,批评参与到网络文艺创作中,如网络文
学的更新,会受到消费者对剧情、人物的讨论,网络写作为了产生更大的用户粘性,
会在乎评论者的意见;其二,受众粉丝化,用户的点赞、刷流量和打分会对文化产品
的市场效应产生影响,如电影上映初期的网络口碑对后续票房非常重要;其三,网络
评论带有非职业化、非专业化的特征,容易形成极化效应,个别极端言论会被放大和
引发围观效应;其四,评论的形态也不只是文字,而是弹幕、鬼畜、短视频、表情包
等更加多元化的萌言萌语,这符合网络交流的习惯。
网络文艺作品与网络评论之间密切的互动性和社交性,使得消费网络文化会产生
更强的参与感。
(选自张慧瑜《数字时代的文艺评论》)
材料三:
现代科技和现代传媒彻底改变了文学的生态,但它们不是使文学式微,而是使文
学插上了科学的翅膀,开始了更有力、更高的飞翔。文学的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作
家的职业感也许没有从前那么强了,但创作出具有社会反响的作品的作家,具有广泛
的名誉和影响力。许多电影电视剧也因为改编自文学作品而产生广泛影响,这些改编
作品既来自传统的文学书籍,也来自网络上的各种小说。在中国,很多人用文学人口
这个概念来分析当今的文学态势。传统意义上的作家,网络文学写作者,文学杂志、
报纸、出版社的编辑,文学网站的从业者,作家协会等组织的工作者等等,如果把广
大的文学阅读者也计算在其中,那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手机用户中愿意进行文
学式阅读、尝试进行文学类写作的人空前增加,这才是20年前想都不敢想的情形。一些从前与写作毫无关联、怯于用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人,慢慢地加入了写作的队伍直至显露出创作的才能。
(选自阎晶明《数字时代的文学新生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数字敦煌”“云端国博”等项目展示着传统文艺精品的持久生命力,说明数字技术赋予传统文 艺精品新的呈现形式。当今时代的数字技术可以赋予传统文艺精品更多的呈现形式、传播方
式,使之更契合当代人的审美和接受心理。
B.数字时代,新技术应成为文艺创作内容和手法的推手,实现艺术观念和审美追求的变革。网 络文学作为新媒介推动下崛起的文艺新类型,用户规模大,品类丰富多样,因善于融合新技
*沃学联盟*2022届高三(上)期中联考语文试卷第2页(共8页)
术,充满生气和新机。
C.在新媒介的推动下,人机共演、人机共舞等会促进网络文学精品的产生。作为传统文艺精品 的央视老版四大名著剧集在年轻观众中引发了观剧热潮,视频网站和弹幕观剧的加入是其主
要原因。
D.受现代科技和传媒的影响,怯于文字表达的人也可以慢慢显露出写作的才能。将数字技术赋 予人们的独特感受转化成艺术灵感和创意融入作品内容是可以打造出受众喜闻乐见的精品
力作的。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作者以四大名著改编电视剧为例,证明数字时代赋予了传统文艺精品新的呈现形式。 B.材料二采用总分式结构,重点阐述了互联网产生之后文艺生产的形态所发生的变化。
C.材料三围绕“现代科技和现代传媒彻底改变了文学的生态”展开论述,逻辑清晰,层次分明。
D.材料三中“式微”“想都不敢想”“文学态势”等,体现了语言的典雅、学术化特点。
3.下列案例,不能体现材料二阐述的网络文艺评论特征的一项是(3分)
A.《流浪地球》上映后,有观众因片中存在常识性错误而认为它是“中国科幻片之耻”。
B.电影《长津湖》上映初期就收获了观众良好的口碑,使得后续票房持续增高。
C.不少网友在手机APP上听到歌词“要是能重来”后,纷纷弹出了弹幕“我要选李白”。
D.武侠小说家金庸在《明报》上连载长篇小说时,会根据读者的意见修改故事情节。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思路。(4分)
5、数字时代如何诞生新的文艺精品?请结合材料简析。(6分)
(二) 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两段材料文字,完成6~9题。
材料一:
渡 船
刘帆
马老四独自坐在船头发呆。
渡口的小卖部门前,大半个树荫下,坐着一群人,这是一伙要过江的人,也是马
老四的渡客。过渡的人,不管知道不知道,大家都习惯喊他“老四”。
马老四有个规矩,不到点不开船。因此,买了票的这伙人,就在岸上树底下拖条
板凳歇着。三三两两,也没个队形,惯了,这些渡客,马老四有的闭着眼睛,听声音也能听出来谁是谁。
渡客们肆无忌惮地谈论一个话题,在马老四看来,可能是一种痛。马老四的儿子
指着岸上的一帮人说:“爹,他们在谈论架桥的事,吴乡长上次过江也说过,这么宽的江,得有一座桥。”
如果是不知好歹的人,跟马老四说“架桥”的事,或许,马老四会生气。然而,现
在说话的是儿子,还有儿媳妇也在船上,马老四心头的气,堵得慌,他看了一眼儿子:
“是啊,架桥,做不了水上人家,你就上岸,老马家还有几亩薄田,饿不着。”或许,是担心儿子听不懂,马老四故意抬高了八度声音,冲着青衣江吼道。然后背转身,朝
岸上一声吆喝:“开船喽——”
*沃学联盟*2022届高三(上)期中联考语文试卷第3页(共8页)
这马老四,今儿个怎么回事?离开船时间还有半个钟呢!
众人不情不愿的,一个个从树荫底下钻出来,拎着包,挑着担,牵着小孩,乖乖
上船。
马老四如今的汽船,虽然比不得电视上海洋里漂浮的豪华游轮,但就在这青衣江,
却也是十分地显摆了。比起马老四之前的木帆船,起码,在这往来两岸的渡客眼里的船,在这青衣江,上下游几十里远近,也就他的船最好了。所以,众渡客都喜欢往他的船扎堆。马老四脸上的笑容,据说从新船抵达青衣江那天起,就明显地挂.在脸上。
过江从之前的五角到一元,再到今天的五元,说老实话,也没见到几个渡客感到不满。
马老四的腰包日渐鼓.起来。这条船能够载多少人,往返摆渡多少趟,整条航线全
由他说了算。按理说,赚得也差不多了,停渡也可以,毕竟年纪摆在那里,脸上被江风吹、日头晒,人黝黑,更显老些。
渡船的航线,是马老四开辟的。不对,航线是马老四家族很久很久以前,在这青
衣江上用一条船劈波斩浪开出来的,就是通俗讲的,水上通道。
马老四家族选择青衣江这一段宽阔江面摆渡,是有考量的。青衣江蜿蜒流长,多
狭窄江段,这样的地方,往往波涛汹涌,只有这宽阔水面,水路虽然远了点,但是水流平缓,摆渡才比较安全。特别是之前的渡船是木船,为避免狂风骇浪,降低风险,
保证人和船的安全,自然是平缓江段适宜。
一年三百多天,马老四的船几乎没有看到停渡的。或许,这也由不得马老四,毕
竟,青衣江两岸,走亲、采买的渡客们三三两两地过江,特别是往返的学生伢子,上
学没少渡过,哪天停歇过?这使得马老四一家,上岸的机会就很少。采买油盐酱醋茶和肉蛋蔬菜等,小贩们会送到江边来,不甚宽阔的码头,不晓得何时开始繁盛,开圩
建市,两岸同出一辙。不同的是,马老四陆上安家的这一头,圩市是农历三、六、九,
对岸是二、五、八,两岸物资集散,有所差别,往来互市,才有流通,或许就是这个
理。
马老四心中的烦恼,又显然不在两岸的圩日不同。刚才儿子的话,勾起马老四心
中的不快,是因为传言有板有眼。原来计划架桥,桥址是选择在狭窄江段,为的是缩
短里程,减少不必要的投资。但是,上个月,乡长从这里过河,在船上说可能在马老四这一处航道建桥,马老四听说后,对桥址就特别敏感。
“架桥”是这么说,却眼见一直没动工。马老四曾质疑这是要断自已的活路。如此
有针对性的设想,马老四不是傻子,随时在盘算上岸过日子的时间,那一天真的来临,马老四的劲道也就没有了。
马老四正准备开船,岸上突然传来呼声:“等一等!”马老四停下来,朝岸上摆手。岸上的人终于在起航前上了船。
马老四喊儿子开船,自己跑到船尾。
“乡长!”马老四喊道。
“老四啊,我还是喜欢坐这渡船。”
“嗯……乡长啊,我想通了,架桥好,桥通路宽,汽车一溜就过去了……”
乡长好像没听到,径直走到船头,“那年我上学,就是坐着它走,上岸的!渡船怎 么啦?渡人上岸,好啊!听说你儿子将来要去‘渡人’,做教书先生,那更好啊……”
(选自《小小说月刊》,2021年第3期)
*沃学联盟*2022届高三(上)期中联考语文试卷第4页(共8页)
链接材料:
他力图将传统文化和生活韵致重新演绎,注入觉悟、觉醒等内心梦幻与灵动,抒
写唯美、极致、婉转、情愫、曲奇、哲理、经验等等,在生活与现实的经度和纬度上,
借助小小说描摹宽广的世界、美好的时光、永恒的灵魂、历史的脚印等等,空间挥洒、
故事悸动、人物鲜活,对人生有启迪有默默无声的建言,在历史与现实之间通过讲述
留下梦幻印痕,展现不同的生活况味和矛盾冲突,关注人生、情感和当下生活状态,
具有较深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节选自杨晓敏《刘帆小小说简论》)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篇写马老四“独自坐在船头发呆”,“发呆”写出了他心事沉重,“独自”写出了他内心的
想法不被人注意,与后文的“一群人”形成了对照。
B.作者写渡客们谈论架桥话题时用到了成语“肆无忌惮”,既表现出渡客们内心的冷漠,也从马
老四的角度写出了他内心对这一话题的反感。
C.小说结尾有关“渡人”的对话发人深省。马老四的“渡人”是将人送到对岸,儿子将来的“渡人”
是教书育人,这也升华了小说的主题。
D.小说体现了“链接材料”中“展现不同的生活况味和矛盾冲突,关注人生、情感和当下生活状
态”,其中“矛盾冲突”主要体现于马老四的内心冲突。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善于运用多种叙述方式。按事件发生顺序展开时,不断交代航船与渡口的来历,这属于
插叙。
B.作者善于描摹人物的心理,尤其是对马老四内心世界的展示,使得小说带有了浓浓的抒情意
味。
C.小说综合运用了描写、记叙等表达方式,暗示着作者对传统生活方式和古老文明的反思。
D.小说语言通俗,用词精准,“挂”“鼓”等动词写出人物愉悦的心情,从而与现在的烦恼形成反差。 8.小说题为“渡船”,作者为什么要详写青衣江两岸圩市?为什么要提及两岸圩市的差别?(4分)
9.杨晓敏评论刘帆小小说时提到了“觉醒”一词,你认为《渡船》中有没有写到人物的“觉醒”?请具体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李泌,字长源,魏八柱国弼六世孙,七岁知为文。尝赋诗讥诮杨国忠、安禄山等, 国忠疾之,诏斥置蕲春郡。
肃宗即位灵武,泌谒见,陈天下所以成败事,愿以客从。始,军中谋帅,皆属建
宁王,泌密白帝曰:“建宁王诚贤,然广平冢嗣.,有君人量,岂使为吴太伯[注]乎 ”帝曰: (
.
)
“广平为太子,何假元帅 ”泌曰:“使元帅有功,陛下不以为储副,得耶 ”帝从之。初,帝在东宫,李林甫数构谮,势危甚,及即位,怨之,欲掘家焚骨。泌以天子而念宿嫌,示天下不广,使胁从之徒得释言于贼。帝不悦。对曰:“上皇春秋高,闻陛下录故怨,将内惭不怿。万有一感疾,是陛下以天下之广不能安亲也。”帝感悟。因从容问破贼期,对曰:“贼掠金帛子女,悉送范阳,有苟得心,渠能定中国邪 华人为之用者独周挚高尚等数人余皆胁制偷合至天下大计非所知也不出二年无寇矣陛下无欲速”崔圆以泌亲信,
*沃学联盟*2022届高三(上)期中联考语文试卷第5页(共8页)
疾之,泌隐衡山。
德宗在奉天,召赴行在。时李怀光叛,岁又蝗旱,议者欲赦怀光。帝博问群臣,
泌破一桐叶附使以进,曰:“陛下与怀光,君臣之分不可复合,如此叶矣。”由是不赦.。
贞元三年,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初,张延赏减天下吏员,泌请复之,曰“今户口虽耗,而事多承平十倍。陛下欲省州县则可,而吏员不可减。所谓省官者,去其冗员,非常员也。”又条奏:“左右赞善三十员,其二十员可罢。如旧制,诸王未出阁,官属皆不除。”德宗悦。是时,州刺史月奉至千缗.,而京官禄寡薄,自方镇[注]入八座[注],
至谓罢权。泌以为外太重,内太轻,乃请随官闲剧,普增其奉,时以为宜。
赞曰:泌之为人也,异哉!其谋事近忠,其轻去近高,其自全近智,卒而建上宰,近立功立名者。
(节选自《新唐书 李泌传》)
[注]吴太伯:姬姓,其父为周部落首领古公亶父,太伯虽排行老大,但其父欲传位
于三弟季历及其子姬昌,太伯遂避让,迁居江东。方镇:拥有兵权而管理一方的长官,
文中指节度使。八座:一般用作尚书或高级官员的代称,文中指京官。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华人为之用者/独周挚/高尚等数人/余皆胁制偷合/至天下大计/非所知也/不出二年/无寇矣/陛
下无欲速/
B.华人为之用者/独周挚/高尚等/数人余皆胁制偷合/至天下大计/非所知也/不出二年/无寇矣/陛
下无欲速/
C.华人为之用者/独周挚/高尚等/数人余皆胁制/偷合至天下大计/非所知也/不出二年/无寇矣/陛
下无欲速/
D.华人为之用者/独周挚/高尚等数人/余皆胁制/偷合至天下大计/非所知也/不出二年/无寇矣/陛
下无欲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冢嗣,指嫡长子,也指王位继承人。文中的“储副”和“东宫”都是后一个意思。
B.赦,免除或减轻刑罚,皇帝的诏令。大赦是赦免的一种,旧时指皇帝免除刑罚。
C.出阁,指皇子出就封国,也指公主出嫁,今多指女子出嫁。在文中是指皇子出任官职。 D.缗,穿铜钱的绳子,又指成串的铜钱,每串一千文,文中“月奉至千缗”指俸禄丰厚。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泌疾恶如仇,因写诗讽刺杨国忠、安禄山,被贬到了蕲春郡;他也善于保全自我,崔圆忌
恨他是肃宗的亲信,他就离开官场,隐居衡山。
B.肃宗认为太子没有必要再以元帅之位加身,李泌却认为如果让建宁王为元帅,一旦建立了军
功,必然会危及太子的地位,造成政局不稳。
C.肃宗怨恨李林甫,打算掘墓焚尸来泄恨,李泌劝他不要在意一己旧怨,因为这会显得气量狭
窄,让那些胁从之徒更有理由投奔叛贼。
D.叛乱加上天灾,参议者议论纷纷,请求皇帝赦免李怀光,李泌撕破一枚桐叶依附使者进见,
提醒皇帝君臣关系一旦破裂很难再恢复如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泌谒见,陈天下所以成败事,愿以客从。(4分)
(2)其谋事近忠,其轻去近高,其自全近智,卒而建上宰,近立功立名者。(4分)
14.贞元三年,李泌对于吏治改革有哪些建议 请简要分析。(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鹧鸪天
黄庭坚[注]
原序:座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之。
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注﹞。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
[注]黄庭坚于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被贬涪州,后移戎州安置,流徙蜀地五年余。这首词作于戎
州。倒著冠:倒戴着冠帽。桓温与孟嘉共游,风吹嘉帽落地,嘉竟未察觉。后世以此典形容文士风流倜傥。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首词为宴席间酬唱之作,笔墨简洁清逸,言语浅近旨意深远,善于运用动作细节刻画人物。 B.“风前横笛斜吹雨”中的风雨与苏轼《定风波》“也无风雨也无晴”中的风雨意蕴相同。
C.晋朝孟嘉以“落帽”为风流,黄庭坚翻出新意,落帽后又倒着戴上,尽显其不拘形迹之状。
D.“身健在,且加餐”两句,写诗人只愿好好吃饭,身体长健,轻松的话语表达了愉悦的心情。
16.词中多次写到菊花,菊花与词人有何关联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荀子在《劝学》中指出借助外力的重要性“ ”,即使不善于走路,也能到达千里之外;
“ ”,即使不会游水,也能横渡江河。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作者认为不必为离别泪洒衣襟的原因是“ ,
________________”。
(3)猿鸣之声,似哭似号,闻之令人伤心。古诗文中诗人常借“猿”声抒发心中的哀怨、凄怆之情,
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万物皆可①“被雪糕”。今夏,颜值颇高的文创雪糕仪态万方地站在潮流前面,网友大呼: “坐
不住了!”社交平台晒“雪糕配风景”的照片 。
大多数消费者青睐文创雪糕还是图它的意义和颜值。植物类雪糕有如百花盛开,生机勃勃;
建筑类雪糕雕梁画栋,精细到一砖一瓦;西湖传说等文化类雪糕成双成对,放一起还能拼成图案,可谓________。点燃文创雪糕出圈最后一把火的是三星堆博物馆在今年 5月推出的②“娃娃头”雪糕,“青铜味”“出土味”的设定脱颖而出。厚重的历史与新生的文化携手同行,雪糕让③ “文创”的
概念变得更鲜活,算得上 。
雪糕的创新形式让景区文化迅速植入不同年龄段人群中,让历史眉目生动,更加亲切温暖。
创意是文创产品的立足之本,盲目跟风,简单复刻,只图暂时获益,这种④“聪明”之举终究不是生存之道。只有融入更多的文化元素,接榫当下社会潮流,安全健康、价格适中,“接地气”而非__________,文创产品才能经得起考验,长红不衰。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蔚然成风 别出心裁 出奇制胜 秀而不实
B.风靡一时 别具只眼 守正出奇 秀而不实
C.风靡一时 别出心裁 守正出奇 华而不实
D.蔚然成风 别具只眼 出奇制胜 华而不实
*沃学联盟*2022届高三(上)期中联考语文试卷第7页(共8页)
19.文中①--④五处引号的用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①“被雪糕”表特殊含义 B.②“娃娃头”表特定称谓
C.③“文创”表特定称谓 D.④“聪明”表反语
20.文中划波浪线句子如改为“创意是文创产品的立足之本,我们不能只图暂时获益就拼命简单复刻、盲目跟风,这种不聪明的做法终究不是生存之道。”表达效果有何不同?试简要分析。 (5分) ( )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2021年7月,中国航天员在空间站首次完成出舱活动。( )机械臂相当于空间站
的左膀左臂,主要用来完成载荷搬运、大范围转移等任务,能够辅助对接实验舱和核心舱。
作为我国首个可长期在太空轨道运行的机械臂,空间站核心舱机械臂肩部设置了
3 个关节、肘部设置了 1 个关节、腕部设置了3 个关节,一共 7 个关节。 ① ,就如 同人的手臂一般,具有 7个自由度的活动能力。 ② ,机械臂能够实现自身前后左右任意角度与位置的抓取和操作,为航天员顺利开展出舱任务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为扩大任务触及范围, ③ 。机械臂的肩部与腕部各安了一个末端执行器,配合
各关节的联合运动,从而实现在舱体上的爬行转移。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机动灵活的机械臂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为这次出舱活动取得成功发挥了巨大作用。 B.航天员和机械臂是这次出舱活动的两大亮点,他们出色的表现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
C.这次出舱活动,很多人发现不仅航天员的表现可圈可点,机械臂也发挥了巨大作用。
D.在这次出舱活动中,机动灵活的机械臂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了很多人关注的对象。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89年前,刘长春只身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空手而归,国人失落难受;37年前,许
海峰一枪实现中国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国人将其奉为英雄;13年前,中国举办奥运会,金牌数达到世界第一,国人自信空前高涨;5 年前的里约奥运会,金牌数大幅下滑,国内舆论哗然。
如今,2021年东京奥运会,杨倩获得奧运首金,国人献上诚挚的祝福;许昕和刘
诗雯与金牌失之交臂,网友们鼓励他们“你们表现很好了,你们永远是中国的骄傲”;有些运动健儿没有获得奖牌,网友们喊话“赛场上你的样子真帅”;无论别国对手实力如何,网友一样把赛场的精彩捧上热搜。如今的观众,眼中不再只是金牌和输赢,“运动真美,输赢都美”引发了国民的超高共鸣。
以上材料对你有怎样的启示?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沃学联盟*2022届高三(上)期中联考语文试卷第8页(共8页)湖北省重点中学*沃学联盟*2022 届高三(上)期中联考
语文参考答案
答案解析:
1.答案:B “因善于融合新技术”错误。依据材料一“文学之外,短视频、竖屏剧、互动剧
等视频新品类层出不穷,沉浸式新媒体艺术展屡成‘网红’,‘数字舞台剧’等时有新作。而全
息影像、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也为数字时代文艺创作提供无限可能”,“善于融合新技术”不是网络
文学的特点。
2.答案:D “想都不敢想”是语言通俗的特点。
3.答案:D 不属于现代传媒
4.材料一先阐述了数字技术对文艺精品的影响,然后从数字技术赋予传统艺术新的呈现形式
和数字技术产生新的文艺精品两个角度阐述这个影响;接着第四段围绕后一个角度继续探讨文艺
精品的新媒介属性,进而带来美学变革;最后阐述新技术如何促进艺术精品的产生。(数字技术对
文艺精品的影响<“影响”答“创造了全新的环境和条件”也可以给分>1 分;新的呈现形式、新的
文艺精品两个角度的影响 1分;新媒介属性 1分;促进文艺精品产生的措施 1分)
5.(1)从文艺创作者层面。数字时代的文艺创作应更新艺术观念,提升审美眼光,遵循当代
的语言语法,催生新的文艺精品。例如有些票房电影。
(2)从技术层面。借助数字技术新手段,使传统文艺精品通过视频网站、弹幕观剧、全息影
像、人工智能等形式推陈出新。例如四大名著弹幕版。
(3)从受众者层面。借助网络评论、用户点赞、打分、刷流量等充分调动受众者参与的积极
性,让网络文艺批评参与到网络文艺创作中来,扩大文学人口的基数,扩充写作队伍,使新的文
艺精品诞生成为可能。例如网络游戏改编的电影等。
答案不一定要答出这几个角度,从这几个方面回答即可,其余答案言之成理可以酌情给分。
6.B“肆无忌惮”表现“渡客们内心的冷漠”理解错误,“肆无忌惮”主要是马老四角度的感
受。
7.C 应该是对现代文明的建设发展与传统生活方式、古老文明的相处方式的思考。
8.(4 分)
①小说题为“渡船”,而作者详细写两岸的圩市,两者表面上无关,实际上与渡船的命运存亡
以及马老四的人生走向密切相关。②作者写两岸圩市差别是为了写马老四的烦恼,一是这种差别
给马老四带来烦恼(“烦恼又显然不在两岸圩日的不同”暗示曾经圩日不同给马老四家生活带来不
便的烦恼),二是这种烦恼在架桥传言影响下又进一步增强了,(现在的烦恼是传言要架桥,圩市
将不复存在)直接触及文章主旨。。(4 分,每点 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给分)
9.(6 分)
有写到,小说中的“觉醒”主要体现在马老四和乡长身上。(2 分)
①对于马老四来说,他的“觉醒”表现在他意识到现代文明的不可抵挡,于是克服内心的烦
恼与愤懑,接受了现实,最终同意架桥。(2 分)
②对于乡长来说,他的“觉醒”表现在他意识到了传统生活方式和古老文明的价值,体现了
现代文明和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必要存在。(2 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给分)
10.A 解析:“余”做“皆胁制偷合”的主语,且“独周挚、高尚等数人”结构完整,排除 B、C
项。“胁制偷合”都是“余”的谓语,不能断开,排除 D 项。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
11.B 解析:皇帝的诏令是“敕”念 chì;本字“赦”念 shè,国家权力机关免除或减轻刑罚。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12.D 解析:“依附使者进见”错,应该是“李泌把撕破的桐树树叶交付使者进呈德宗”。考查“附”
字的准确理解。
[命题意图]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与观点的能力。
13.答案:(1)李泌拜见肃宗后,陈述了天下成败之事的原因,希望以宾客身份跟随。(关键词
“谒”“所以”“以”(后一个)各 1 分,句意 1分)
(2)他谋事算得上忠诚,轻易舍弃官职算得上高尚,自我保全算得上机智,最后做了宰相,算得
上立功立名的人。(关键词“近”,“轻去”“建”各 1 分,句意 1分。“近”可以译为“接近、近于”
等)
[命题意图]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14.答案:(1)恢复原有吏员编制。(2)裁减冗员。(3)按官职的闲忙加俸禄,减小京官和地方
官俸禄的差距。(每点 1 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
[参考译文]
李泌,字长源,是西魏八柱国李弼的第六代孙,七岁时就能写文章。李泌曾经写诗
讥笑讽刺杨国忠、安禄山等人,杨国忠憎恨他,下令将他贬到蕲春郡。
肃宗在灵武即位,李泌拜见肃宗后,陈述了天下成败之事的原因,希望以宾客身份
跟随。起初,军中商议立元帅,很多人看好建宁王,李泌密奏肃宗:“建宁王确实贤良,
但广平王是您的嫡长子,具有国君的器度,难道让他成为吴太伯吗 ”肃宗说:“广平王
是太子,何必需要做元帅呢 ”李泌说“如果元帅有功,皇上不让元帅当太子,能行吗 ”
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当初,肃宗为太子时,李林甫多次用谗言陷害他,形势很危急,到
他即位后,他非常怨恨李林甫,打算掘墓焚尸来泄恨。李泌认为身为天子而念念不忘旧
怨,等于向天下显示自己的气量狭窄,使那些胁从之徒更有理由投奔叛贼。肃宗很不高
兴。李泌回答说:“太上皇年岁已高,听到陛下心里惦记旧怨,会内心惭愧不高兴。万
一病倒,这就是陛下据有广大的天下却使亲人不得安身了。”肃宗受触动,明白过来。皇
帝偶然询问打败安禄山的时间,李泌回答:“贼兵抢掠了金银织锦、男女百姓,全送到了
范阳,仅有苟合之人的贪得之心,他能统治中国吗 为他效力的汉族人只有周挚、高尚
等几个人,其他人都是被威逼胁迫的苟合之人,至于天下大计,不是他们所能知道的。
不出两年,就没有贼寇了,陛下不要想着迅速击败叛贼。”崔圆因为李泌深受肃宗亲近信
任,非常忌恨,李泌到衡山隐居。
德宗在奉天时,将李泌召到行宫。当时李怀光叛变,这年又遭蝗灾、干旱,参议者希
望德宗赦免李怀光。德宗广问群臣,李泌撕破一片桐树叶交付使者进呈德宗,并奏道“皇
上与李怀光,君臣的名份不能再复合,就似这片树叶一样。”因此德宗不再赦免李怀光。
贞元三年,他被授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当初,张延赏裁减全国的吏员,李泌
奏请恢复旧制,说:“现在,人口虽然减少了,但公事却比太平时期的十倍还多。陛下想
要裁减州县当然可以,但吏员名额不能减少。所谓裁减官员,是裁去那些多余的人员,
不是那些正常编制的人员。”李泌又分条陈奏:“左右赞善有三十个,其中二十个可以取
消。按照旧制,诸王在没有出宫任职之前,都不委任属吏。”德宗很高兴。当时,一个
州刺史每月薪俸高达千缗,但在京官员的薪俸却很低,节度使被调到京城来做官,竟被
称作失权。李泌认为外官俸禄过厚,在京官员的俸禄太少,便请求按照官职的闲忙,普
遍增加薪俸,人们都认为很合适。
赞说:李泌的为人,真优秀啊!他谋事算得上忠诚,轻易舍弃官职算得上高尚,自我
保全算得上机智,最后做了宰相,算得上立功立名的人。
材料分析:诗歌阅读部分选取的是宋代黄庭坚的词。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代表,此时虽遭贬
谪,却身怀傲骨,不屈于世俗,词中人物形象鲜明。该词艺术手法纯熟,适合学生阅读欣赏,能较深入
地考查学生理解和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15.答案:D 解析:D 项,“愉悦的心情”错,表达的是抑郁难平的愤懑情绪。B 项,两句“风雨”
意蕴都既指自然风雨,又指人生风雨、政治风雨的意蕴,意蕴相同。C 项,孟嘉落帽"形容才子名
士的风雅洒脱﹑才思敏捷。此处黄庭坚写出酒后的浪漫举动和醉中狂态,头上插花倒戴帽,都是
不入时的狂放行为,是为“翻出新意”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的综合鉴赏能力。
16.答案:(1)菊花与词人的人格精神相似,是词人内在品格的一种物化。菊花在秋季绽放,与
在春夏绽放的百花不同,不流于俗;(2)词人醉酒簪花,反戴冠帽,歌舞清欢,举动狂放,足见其洒脱
不羁和对世俗的挑战。菊花不畏严寒,傲霜而开;(3)词人于风雨中“横笛斜吹”,白发暮年依然身
健加餐、冷眼看世,正是老而弥坚、不畏坎坷、坚韧不屈的人格体现。(每点 2分)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鉴赏诗歌人物形象和物象的能力。
17.答案:(1)假舆马者 假舟楫者
(2)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3)示例一: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示例二: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示例三: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每空 1分)
[命题意图]考查对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识记能力。
材料分析:语言文字运用 I 选取了富有生活趣味的新闻热点从小小的网红文创雪糕入手,引导
学生关注社会现象中值得思考的传统文化焕发新生的问题,启迪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同时考
查学生运用语文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8.答案:C 解析:蔚然成风:形容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风气(多指好的)。风靡
一时:形容某一种事物在一个时期内非常流行。结合语境看,晒照片是在一个时期内流行,故选“风
靡一时”。别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别具只眼:另有一种独到的见解。结合语境看,主语不是
指人的见解,故选“别出心裁”。守正出奇:指恪守正道,出奇制胜。出奇制胜:用奇兵或奇计战胜敌
人,泛指用对方意想不到的方法取得胜利。结合语境看,既有历史的继承又有文化的创新,故选“守
正出奇”。华而不实: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秀而不实:比喻才能出众,但终无所成。语境不是形
容人的才能,故选“华而不实”。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
19.答案 C:表强调(“文创”一次前面已经出现过,此处再次使用表示突出强调。)本题考查学
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作用的能力。
①处,万物皆可“被雪糕”,“被雪糕”指万物可以做成各种形状的雪糕,引号表特殊含义。
②处, 处,“娃娃头”雪糕,“娃娃头”是指做成娃娃头部形状的雪糕,具有特定的形象,引
号表特定称谓。
③处,雪糕让“文创”的概念变得更鲜活,“文创”指“文化创新”,引号表强调;
④处,这种“聪明”之举终究不是生存之道,此处的“聪明”并非是褒义,结合前文“盲目
跟风,简单复刻,只图暂时获益”可知,引号表反语。
(每点 1 分)
[命题意图]考查标点符号用法。
20.
①从句间逻辑看,“盲目跟风,简单复刻,只图暂时获益”是承接关系,符合事理逻辑。
②从句式看,原句采用短句形式语势更强,节奏明快,短促有力。
③从修辞手法看,原句“聪明”使用反语,讽刺力度更大,表意更鲜明。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句子修辞的能力。
21.答案:D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本段文字话题是机械臂。括号中的句子上承“2021 年 7 月中国航天员在空间站首次完成出舱
活动”,下启“机械臂相当于空间站的左膀左臂”,所以所填写语句的前半部分应是“这次出舱活
动”,后半部分应陈述“机械臂”,这就可排除 AB。
C 项“航天员的表现可圈可点”的内容本文段没涉及,故可排除 C。
22.①每个关节对应 1 个自由度。(上文有分叙机械臂的 7 个关节,下文有如同人的手臂具有
7 个自由度的活动能力。)
②通过各个关节的旋转。(下文有任意角度的抓取和操作。)
③机械臂还具备“爬行”功能。(文末有实现爬行转移)
23.[材料分析]:本题是一道关于社会热点东京奥运会的材料作文。材料中梳理的是
我国民众对奥运会金牌数的心理变化过程,由一开始的想靠金牌数来证明自已,到现在
能心态平和地接受金牌数,享受体育带来的活力和竞技的魅力。该材料旨在引导学生认
识到中国民众体育素养的提升,领略体育之美,培养体育精神。
[写作指导]较以往的奥运会,在东京奥运会上,国人的心态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以前
我们迫切想赢,寄希望于拿金牌来增加底气;现在我们不再把夺金当作唯一关注的目标,
而是更多地关注赛事本身,享受体育带来的活力和竞技的魅力。我们尊重每一位运动员
的付出,当我们开始享受奥运的过程,才更接近奥运精神的本真。当我们停下对“赢”
的执着,反而收获了更多的美:赛场上的运动之美,美在运动员蓬勃的生命力所体现的
线条之美、舒展之美、力量之美;运动之上的精神之美,美在不曾有一刻放弃、坚持到
最后和绝地反击的强韧姿态;全世界人民联合起来的和谐竞技之美,这是一种放弃争端
和平共处的人类独特精神之美。
[立意参考]:输赢之外,别有境界。奥运没有终点,金牌不是目的。运动真美,输赢都
美。欣赏奥运之美,感受奧运之魂。回归体育初心,传扬奥运精神。以体育之名联结世
界,欣赏奥运的真正魅力。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要求,运用联系、发展、辩证的思维,观察、分析、
思考、领悟问题,进而根据材料要求写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