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 19、偶 戏
类型 综合·探索 课时 1课时 教学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们了解偶戏的来源、种类,了解偶戏是怎样一种艺术形式。
学生情况: 六年级阶段,正是学生模仿成人表现自我的年龄段,偶戏制作和表演也正是他们所感兴趣的。成功调动他们探究偶戏的兴趣,是这节课的关键所在。
教学方式、手段: 1.通过图片欣赏、视频回放等引导学生对偶戏的探究兴趣;
2.营造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氛围,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和想象活动,在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等过程中完成本课的学习;
3. 引导学生联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关注偶戏的娱乐性和实用性;
4. 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5. 强调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和保护方法。 教师准备:播放偶戏图文、影像的设备,自制偶戏道具等。 学生准备:偶戏的制作材料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偶戏相关的图文、影像赏析,了解中国偶戏的历史发展,流派风格及种类等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在了解不同种类偶戏的同时,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现。
过程与方法目标: 尝试绘画、粘贴、拼接、穿插等各种技法的运用,体现偶戏特有的美,感受小舞台大世界的空间美。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偶戏人物道具,并尝试自编自演偶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不同地区、不同风格民间戏剧文化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激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小组合作与个人分工相结合来制作偶戏人物道具,共同分享制作与表演的乐趣。 教学难点:偶戏人物的头部制作及偶戏人物道具的操作与表演。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请两名同学带着布袋偶(老虎)(老鼠)进行表演: 表演时注意模仿动物的表情、神色、动作、语言等特点。 (两位同学的精彩表演博得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也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表演者1:我的名字叫老虎 表演者2:我的名字叫做老鼠 交流:他们的表演怎么样? 生:生动有趣,幽默搞笑
二、板题揭示学习内容 1、师小结:他们这样的表演的叫做——偶戏 板题:19 偶戏 交流:偶戏表演需要哪些条呢?
说和动 2、他们表演的偶戏比较简单、随性,大家想看真正的偶戏表演吗? 下面我们来看一段真正的偶戏表演: 播放视频波爷之辰河木偶戏《樊梨花》选段 在欣赏的过程之中交流: 这段偶戏看了有什么样的感受? 需要哪些条件? 是怎么表演的呢? (引导大家仔细观察,找出答案)
3、再次将先前同学们表演的布偶拿出来让大家对照视频中的偶戏比较有何不同? 舞台靠着一个棍子支撑布偶的叫做“杖头偶” 而这种套在手上的像一个袋子一样叫做“布袋偶” 板书:布袋偶的种类(杖头偶、布袋偶) 来看看其他的杖头偶、布袋偶 PPT播放其它各种形式的杖头偶、布袋偶(开阔学生眼界)
4、偶戏当中除了这两种偶外还有: 播放:提线偶(观察PPT)提线偶是如何进行表演的 师拿出之前做好的提线偶在班级进行表演,并且讲解提线偶是如何制作、如何工作的 皮影戏(简介):什么是皮影戏?怎么进行表演的呢?
小结:PPT播放 皮影戏的历史 偶戏在中国古代又叫傀儡戏,三国时就开始有用偶人进行杂技表演。隋代开始有人用偶人进行表演故事。偶戏艺术始于元代,兴盛于明代,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三、制作指导: 1、 皮影戏是怎么制作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在灯光照射下用隔亮布进行演戏,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2、杖头偶是怎么制作的呢?(PPT播放如何制作杖头偶) 过渡:看到这里,大家一定想自己也来制作一个偶戏玩玩吧?今天我么就来制作一个简单的套在手指上的偶叫做——指偶 3、师出示自己制作的指偶——王后、小女孩 制作指导:因为是要表演,所有偶需要面部表情,同学们可以选择人物或是动物作为表现对象,在适当的位置画出五官。
师示范: 1、取出大小适宜的白色纸张或是彩纸,进行适当的裁剪,能够套在手上或是指甲上。
2、将纸进行折叠,用胶水粘贴
3、在正面画上自己喜欢的人物或是动物面部,要求有创意,新颖
4、师示范制作 师套着自己刚做好的指偶进行表演:我是国宝级的动物,受到全世界人们的喜爱,我特别爱吃竹子
四、生进行制作,师进行巡视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问题: 1、面部特征不突出 2、创意有所欠缺 正对问题及时对全班同学进行指导
五、偶戏表演 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指偶上台来表演,大家欣赏: 此环节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锻炼大家的胆量,也看到了许多优秀的富有创意的作品 六、拓展: 随着时代的更新,社会的发展,偶戏也在发展, 这是纸浆偶(PPT简介) 《西游记》偶戏表演 葫芦偶 偶戏风靡世界,看看异国他乡有趣的偶戏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