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单元基础知识归纳+单元练习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单元基础知识归纳+单元练习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4.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11 06:36:2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 三大改造
1.第一个五年计划
1.第一个五年计划(1)一五计划时间:1953年-1957年底(2)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3)一五期间重工业成就:①鞍山钢铁公司建成投产 ②长春一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③制成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④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4)一五期间交通运输业成就:①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通车
2.三大改造
1).对农业的改造(1)时间:1953年—1956年(2)改造方式: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2).对手工业的改造农业合作化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1)时间:1954年—1956年(2)方式:先是公私合营,1956年初出现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后来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 3).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4).三大改造的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5).三大改造的缺点: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
【难点突破】掌握“一五”计划主要建设成就及其分布
(1)主要建设成就
(2)分布
解读:(1)重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2)工业建设的主要行业集中在交通运输、机械制造、钢铁生产等重工业领域;(3)交通运输业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华中地区;(4)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分布的不合理布局
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在全国人民普选的基础上,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全国人民代表聚集一堂,共商国家大事。(2)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3)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5)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难点突破】理解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从制定过程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颁布之前,广泛征求了人民群众的意见,由全国人民讨论修改并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充分反映了人民的意志和愿望。
2.从内容看,这部宪法明确规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坚持了人民民主专政和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突出了工人阶级和工农联盟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肯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主原则,从法律上肯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方向。
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三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
1.在探索中曲折前进(1)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①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②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2)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3)接着,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表现: 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并竞放高产“卫星”浪潮,鼓吹“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掀起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口号:“以粮为纲”“以钢为纲”;特点:高指标、高估产、“浮夸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表现:将农业生产合作社迅速转变为人民公社,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全国农村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特点:政社合一;“一大二公” (即人民公社规模大、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高。盲目求纯) ;盛行“共产风”;统一分配,吃“大锅饭”。(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加上当时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5)为克服困难局面,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6)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2.“文化大革命”(1)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为此,他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2)1966年夏,“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起来。(3)陈伯达、江青、康生、张春桥等人组成的中央文革小组,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实际指挥部。他们趁机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各地到处出现打、砸、抢事件,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一些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大批各级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民主与法制受到践踏。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4)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迫害,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5)“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在林彪周围形成了一个反革命集团,阴谋策动反革命政变,夺取最高权力。毛泽东、周恩来机智地粉碎了他们的阴谋。1971年9月13日,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6)“文化大革命”中,江青、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等人逐渐勾结起来,进行篡党夺权的阴谋活动。毛泽东多次批评他们,说他们是“四人帮”。(7)1976年9月,毛泽东与世长辞,全国人民无限悲痛。江青反革命集团加紧夺取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阴谋活动。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采取断然措施,将“四人帮”隔离审查,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8)“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它的发动,有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很短,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完全搞清楚,因而在探索中走了弯路。人世间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业,世界历史总是在跌宕起伏的曲折过程中前进的。
【唯物史观】“人类社会历史按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规律向前发展”。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跃进”的认识。
(1)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必须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2)“三农”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四 建设成就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成就 工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大大提高,建成一大批大中型项目,如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
到1965年,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工业布局有了明显改善,原有的沿海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广大内地也新建了不同规模的现代工业。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
交通方面,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水利建设也取得很大成绩;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国防尖端技术取得了巨大进展
意义 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模范人物 大庆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建设成就 成就 1967年6月,我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1970年4月,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认识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但仍然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但这一切决不是“文化大革命”的成果,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会取得大得多的成就
五 王进喜 雷锋 邓稼先 焦裕禄
王进喜 (1)王进喜,甘肃玉门人。在石油大会战时期,王进喜率领钻井队不分昼夜的连续苦战,打出了大庆油田的第一口油井(2)王进喜被赞誉为“铁人”,以王进喜为代表的工人阶级的艰苦创业精神,被誉为“铁人精神
雷锋 (1)“解放军好战士”雷锋是为人民服务的楷模,在平凡的岗位上,以“甘当螺丝钉”的精神,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1963年3月,毛主席亲笔写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雷锋精神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推动了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
邓稼先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的成功研制和爆破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的“两弹元勋”
焦裕禄 (1)焦裕禄在任任河南省兰考县委书记期间,组织治理内涝、风沙、盐碱三害(2)身患癌症后仍然坚持工作,被誉为“党的好干部”“县委书记的榜样”,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一座精神丰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一、单选题
建立起自己独立的现代工业体系,是中国人寻求了一个多世纪的梦想。为实现这一“梦想”,新中国于1953年开始(  )
A. 实行土地改革 B. 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 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一五”计划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最主要的特点是()
A. 优先发展重工业,相应发展其他行业
B. 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并举
C. 发展生产与提高生活水平兼顾
D. 重视文化教育事业和法制建设
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的,实现“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美好愿望的建设成就是(  )
A. 鹰厦铁路 B. 宝成铁路 C. 川藏公路 D. 武汉长江大桥
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工业投资比例为58%,交通运输为19.2%,水利农林为7.6%,文教卫生为7.4%,其他为7.8%。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比例约为1:7.9。这反映出“一五计划”期间(  )
A. 农轻重比例协调 B.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C. 重点培养建设人才 D. 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
民主政治着手抓,一九五四制《宪法》,两个“坚持”定方向,人民掌权治国家。“一九五四制《宪法》”的会议是
A.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 一届全国人大 D. 中共八大
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提出“人民来制定宪法”的思想:劳动人民参与立宪,把他们认为应该如何管理国家的意见集中起来,上升为国家意志。实践毛泽东这一思想的会议是(  )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七大”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起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 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54年9月,王爷爷作为一名人民代表到北京参加一次全国性的重要会议。他亲历的活动是( )
A. 听取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B. 决定《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C. 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D. 表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如图是张老师上课时的板书设计。请你根据内容为其拟定一个最适当的标题(  )
A. 土地改造 B. 三大改造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三大改造的实质()
A. 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B. 个体手工业者互助合作
C. 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D. 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剥削加以限制
小明同学准备写一篇小论文,并在网上搜集了诸如“社会主义公有制”“赎买政策”“合作社”“公私合营”等方面的材料。据此判断,这篇论文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 过渡时期 B. 政权巩固
C. 三大改造 D. 十年“文化大革命”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他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一“基本国情”开始于()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D.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如图为1956年我国公私经济成分比重表。这表明,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  )
A.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B. 生产资料完全实现公有制
C.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 工业化建设成就显著
中共八大成为中国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主要因为它( )
A. 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B. 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C. 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D. 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956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当时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中共八大提出这一主要任务的依据是()
A. 巩固新中国政权的需要 B. 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
C.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要求 D. “左”倾思想的指导
新中国成立后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党所犯严重错误主要有三:经济建设急于求成;所有制结构急于求纯;阶级斗争扩大化。这些错误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损失。其中“所有制结构急于求纯”是指()
A. “大跃进” B.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文化大革命 D.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标语口号体现了时代特色。在有些旧墙上我们还能看到“以阶级斗争为纲”“以钢为纲”“以粮为纲”等标语口号。其中“以钢为纲”反映的是(  )
A. “一五计划” B. “三大改造
C. “大跃进”运动 D. “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中,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惨遭批斗,失去人身自由。这突出表明文革期间(  )
A. 民主与法制肆意践踏 B. 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C. 教育科学遭到严重摧残 D. 外交事业取得成就
“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A.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 毛泽东批评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
C. 四五运动
D.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习近平总书记赞扬道: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习总书记赞扬的这位英雄模范人物是(  )
A. 王进喜 B. 焦裕禄 C. 雷锋 D. 邱少云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在开发大庆油田的会战中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了井喷,被誉为“铁人”的是(  )
A. 雷锋 B. 王进喜 C. 焦裕禄 D. 邓稼先
春生的奶奶给春生讲过去的事情, “很久很久以前,那个时候啊, 大家都很穷。我们穿的衣是用洋布做的,我们用的火柴叫洋火,我们点灯用的煤油叫洋油”我们结束洋油时代, 实现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是在( )
A. 1963年 B. 1964年 C. 1965年 D. 1966年
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鲜明的历史印记,1956年~1966年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时期,下列哪一选项全面反映了这一历史阶段的特征()
A. 遭到建国来最严重的挫折和失误
B. 社会主义经济高速发展
C.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D. 正确与失误、成就和挫折错综交织
二、材料解析题
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 “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看待我这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说的内容出自哪部法律文件?在新中国建立初期,这部法律文件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2)材料二的法律文件是在哪一年的哪次会议上制定的?
(3) 依据所学知识,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两部法律文件确立的我国的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
(4)材料三中的“我”指的是谁?此案反映了当时出现什么严重状况?
(5)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我国的条件下,用和平的方法,即用说服教育的方法,不但可以改变个体的所有制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而且可以改变资本主义所有制为社会主义所有制。过去几个月来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大大超过了人们的意料。过去有些人怕社会主义这一关难过,现在看来,这一关也还是容易过的。
--毛泽东《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1956年1月)请回答:
(1) 材料中的“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于哪一年?主要内容是什么?它的目的是什么?
(2) 我国是使用怎样“和平的方法”“改变个体的所有制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和“改变资本主义所有制为社会主义所有制”的?
(3)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回首几十年来共和国不平凡的复兴之路,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考。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
(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根据材料一分析,改变当时经济状况的途径是什么?为此我国政府编制了什么计划?
材料二 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表
年份 项目 粮 棉 钢 煤
1952年 总产量 1.64亿吨 130.4万吨 135万吨 0.66亿吨
比1949年增长 36% 193% 754% 105%
1957年 总产量 1.95亿吨 164万吨 535万吨 1.3亿吨
比1952年增长 19% 26% 296% 97%
(2)分析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比1952年增长的原因。
材料三

(3)图1的报道是否真实,请说明理由。图2中经济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
(4)从上述曲折的经济发展历程中,可以得出哪些教训?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1953年制定并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就是发展重工业。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本题主要考查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1953年制定并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就是发展重工业。
2.【答案】A
【解析】
A.从1953年~1957年底,进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所以,选项A正确。
B.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并存,是指三大改造,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所以,选项B错误。
C.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所以,选项C错误。
D.改革开放后,重视文化教育事业和法制建设。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所以,选项D错误。
故选A。
3.【答案】D
【解析】据题干”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可知,1953年-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实现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本题考查一五计划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
4.【答案】B
【解析】由题干“工业投资比例为58%,交通运输为19.2%,水利农林为7.6%,文教卫生为7.4%,其他为7.8%。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比例约为1:7.9。”可以看出,“一五”计划,我国重点投资工业,占比58%,在“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约为1:7.9”可以看出,重工业是投资比重大,重点发展重工业。B符合题意。
5.【答案】C
【解析】略
6.【答案】C
【解析】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结合题干描述“人民来制定宪法”“把他们认为应该如何管理国家的意见集中起来,上升为国家意志”可知,该宪法是第一部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即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推测该会议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故选C。
7.【答案】D
【解析】D.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人民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力。故D正确。
ABC.三项所述均不符合题干主旨。
故选D。
8.【答案】D
【解析】D.1954年9月,王爷爷作为 -名人民代表,到北京参加一次全国性的重要会议。他亲历的活动是表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充分表达了人民的意志。故D正确。
ABC.分别出现在1945年、1949年、1953年。排除ABC。
故选D。
9.【答案】B
【解析】三大改造的对象是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农业、手工业走合作化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从此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标题应为三大改造。
10.【答案】C
【解析】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采用的是建立生产合作社的方式进行的,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用的是公私合营的方式。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而三大改造的实质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C符合题意。
ABD.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个体手工业者互助合作、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剥削加以限制三项是三大改造的方式而非实质,故排除。
故选C。
11.【答案】C
【解析】C.由题干“社会主义公有制”“赎买政策”“合作社”“公私合营”可知,这反映的是三大改造,我国对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采用建立生产合作社的方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实行公私合营及赎买政策。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故C正确。
ABD.三项所述题干无体现。
故选C。
12.【答案】C
【解析】略
13.【答案】D
【解析】略
14.【答案】A
【解析】A.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A正确。
B.本项表述绝对化,并不是完全实现公有制,故B错误。
C.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故C错误。
D.题干没有体现出该内容,故D错误。故选A。
15.【答案】B
【解析】略
16.【答案】B解析】略
17.【答案】B
【解析】略
18.【答案】C
【解析】大炼钢铁运动出现在大跃进运动中。由于党和人民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1958年发动的“大跃进”运动,主要以大炼钢铁和“人民公社化”为中心,导致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标志的“左”倾错误泛滥。
故选C。
19.【答案】A
【解析】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惨遭批斗,失去人身自由,被迫害致死,成为了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这突出表明“文化大革命”使民主法制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
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大革命的危害。理解文革期间对民主与法制肆意践踏的史实。
掌握文化大革命的危害及刘少奇的冤案。培养学生记忆分析能力。
20.【答案】D
【解析】
D.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五 一六”通知),它成为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标志。1976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即四人帮),文化大革命结束。故D正确。
ABC.均不是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故排除ABC。
故选D。
21.【答案】B
【解析】习总书记赞扬的是焦裕禄。焦裕禄在任中共河南省兰考县县委书记时,兰考县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粮食产量降到历史最低水平。他带领全县干部和群众,同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使兰考贫困面貌大为改观,他身患癌症,仍然坚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人民称颂他是“党的好干部”,“县委书记的好榜样”。
故选B。
22.【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其中,王进喜在开发大庆油田的会战中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了井喷,被誉为“铁人”,故B符合题意;雷锋是解放军好战士,焦裕禄是党的好干部,邓稼先是两弹元勋,故ACD均不符合题意。
本题考查王进喜,知道被誉为“铁人”的是王进喜。
本题考查王进喜,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2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65年, 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故选C。
2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1956年的中共“八大”是正确的探索。 1958年党中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由于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等原因,1958年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是我们党所犯严重“左”倾错误。1961年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恢复发展生产,取得一定成效。由此,这段时期的历史特征是正确与失误、成就和挫折错综交织。故选D。
25.【答案】(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临时宪法的作用。
(2)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刘少奇民主和法制遭到破坏。
(5)民主与法制建设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当家作主、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解析】(1)本题考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大会通过了《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2)本题考查的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3)本题考查两部法律文件确立的我国的政治制度,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的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本题考查文化大革命,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文化大革命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国家主席刘少奇被批斗和迫害致死,说明了“文革”中民主与法制受到严重践踏。
(5)本题考查对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认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民主与法制是社会和谐的保证,民主与法制建设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当家作主、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各种社会保障制度促进了社会和谐的发展。
26.【答案】【小题1】1953年;内容: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目的: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
【小题2】农业、手工业:建立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资本主义工商业:通过赎买等多种方式进行改造,后来出现全行业公私合营势头。
【小题3】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7.【答案】(1)经济状况: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途径:优先发展重工业。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
(2)我国编制并执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国进行了三大改造。
(3)不真实。因为当时出现了“大跃进”运动,“左”倾错误泛滥,浮夸风盛行。图2中经济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文化大革命”的破坏。
(4)经济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不能超越生产力水平,不能盲目调整生产关系,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必须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