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中一年级
所需时间
课时(每周2课时,共3课时)
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经历了战争年代的暴风骤雨,中国终于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生的人民政权的制订了第一部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显示了新中国强大的生命力。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向世人昭示:在中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使广大民主人士积极参政议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使少数民族自己能够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事务。但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文革”不仅给国家的现代化进程造成巨大影响,而且严重破坏了国家的民主和法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中央拨乱反正,加快了民主法制建设的步伐,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方针,并从基层开始进行民主选举。
民主法治建设进程促进了祖国的统一大业,中共中央制定了“一国两制”的方针,使香港澳门顺利回归,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百年耻辱,并为台湾回归祖国提供了范例。“无论黄昏的树影有多长,它总和树根连在一起。”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将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新起点。
本单元的学习可分为两个专题。专题一,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专题二,祖国的统一大业。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推动了祖国的统一大业,祖国的统一又必将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政治。
学习方式主要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为主,辅助于辩论会、小论文写作等,加强历史知识与社会现实问题的联系。
预期的学习成果主要包括落实本主题单元的基础知识,整体把握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历程,认识新中国成立、1954年宪法、民主法治建设、祖国统一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历史与现实意义,学习过程中注意让学生搜集资料、形成辩论稿、论文等形成文本文件,达到认识新知的目的。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4)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4、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4、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对应课标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4、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4、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专题划分
专题一: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 ( 2 课时)
专题二:祖国统一 ( 1 课时)
专题一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三大政治制度,构建起了我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它上承上一课题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下启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地位突出。
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包括新中国政治建设的历程和历史意义。重要活动包括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情景模拟、小组讨论、巩固练习等,以此激发兴趣,提高能力。学习成果包括识记新中国政治建设的主要史实,学会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方法,理解新中国政治建设的历史意义,培养历史地、辩证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本专题问题设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有何历史意义?
1954年宪法的性质和意义各是怎样的?
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是哪三大制度?它们的建立有何意义?
“文革”对民主法治建设造成了哪些破坏?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新时期民主法治建设的成就有哪些?
基层民主选举包括哪些内容?它的出台有什么重大意义?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历史专业网站,学生搜集的资料
常规资源
教材、学案、教辅资料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新时期法制建设的最新成果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 新中国成立的史实
播放毛泽东主席在开国大典上的讲话录音,并通过多媒体展示图文材料,然后让学生谈感受。最后思考讨论问题:新中国的成立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学生分组讨论,推荐代表发言。
(思考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关系,体会新中国成立的自豪感,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活动二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规定
教师展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然后让学生对号入座,填写出哪一职权归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填出字母所代表的重大事件。
(通过动手填一填提高归纳概括及动手能力。)
活动三 “文革”对民主法治的破坏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文革”时期的图文资料。
学生通过“文革”时期的图文资料,认识到“文革”对民主法治的破坏,从而认识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通过创设情景、角色体验,让学生走近历史,理解历史。)
活动四 基层民主选举
播放基层民主选举的现场视频。思考:基层民主选举对民主法治建设有什么样的意义?
学生分组讨论,推荐代表发言。
活动五 信息反馈与总结
教师展示案例。思考:案例当中有几处错误?你能帮助修正吗?
学生找出错误并改正。
(通过我来纠错,验收教学效果,实现信息及时反馈,强化记忆。)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评价的学习要素:
1.能否掌握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历程和历史意义等基础知识。
2.能否学会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和评价历史问题的方法。
3.能否认真完成学习任务,积极参加小组活动。
4.能否明确陈述观点,并用史实加以说明。
评价方法:
教师评价,学生结合小组活动评价量规进行自评互评,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