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和复习:解决有多余条件的问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中解决多余条件的问题的复习。《标准》在课程的总目标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此,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学生在复习和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用多种方法收集和选取有效信息,能用关键词和转化等方法分析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生能根据问题情境用加法进行对减法的检验,增强应用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解答含多余信息和求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
难点:灵活运用找关键词和转化等方法分析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学过有多余条件的问题,对于解决这样的问题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没有形成系统的方法,总结出精辟的关键方法。基于此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五、教学准备
学习单、PPT课件、关键词条、磁力扣、彩粉笔
六、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我们复习和整理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大家做题又对又快,作业得小红花的同学越来越多,我们来看看小林、小丽和小东的作业评比情况。
【设计意图】吸引学生兴趣,既是承接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也引入了要复习的内容。
探究新知
1.搜集信息
(1)同学们自由读题,然后说一说你知道了哪些信息?你是怎样知道的?
(2)从图中通过数一数或看文字的方法都可以搜集信息。
(3)为了方便接下来的学习,你能把他们得到的小红花的数量写在他们名字的左边吗?
(4)我们知道了三位同学获得小红花的数量,那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从情境图中通过数一数或看文字等方法搜集信息,同时把这种方法板书出来,一方面是为学生掌握方法铺垫,另一方面为后面的思维导图的简单渗透打下基础。
解决问题
有效信息
要想解决“小丽比小林多得了几朵花”的问题,你需要知道哪些条件?那么还有一个条件“小东得了10朵小红花”该怎么办?
【设计意图】能从问题出发确定有效信息,排除多余条件。
列算式
根据刚才的分析,请你列出算式,写在学习单第一题的横线上。
(找1名学生说出算式)你们同意吗?
你是怎样想到用减法计算的?有什么好方法?
(根据学生说的方法板书)
【设计意图】不断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能用画图、转化、分析等学生习惯和喜欢的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检查
解答正确吗?你有什么好方法来检查?
小结:用小丽和小林同样多的9朵花,加上她比小林多出来的3朵,就是小丽的12朵花。“用加算减”是帮助我们检查的好方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加法进行减法的检验,逼格建立解决这类数量关系的问题的数学模型。组织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并了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些条件可能是多余的。检查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另一方面,养成这样的好习惯也是为学生系统的学习数学打下基础。
口答
检查正确,口答。
少几
刚才我们解决了“小丽比小林多得了几朵?”的问题,根据这个减法算式,换一种问法,你还可以怎样问?写在2题的横线上。
小结:小林比小丽少得了几朵,就是小丽比小林多得了几朵,意思是一样的。(板书)
【设计意图】解题中用换一种说法的方式进行转化,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并体现转化思想的价值。
提问题
根据所给的信息,你还能提出一个谁比谁多几,或少几的问题并解答吗?同学们写在学习单上。(展示)
(根据展示的学生作品)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还可以怎样问?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既是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深化,也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会思考,会表达。
七、拓展延伸
1.出示折纸船,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问题是什么?
2.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知道什么?为什么不用“其中黄色的有6只”这个条件?
3.请你列式计算
4.怎样检查?
5.你还能提出用减法解决的问题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提出一个用减法解决的问题,是想让他们能认真观察题中的信息,再找到相关的信息,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什么样的问题才能用减法解决。
八、总结
1.这节课我们先复习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想和同学们分享?
2.下节课,我们接着复习和整理这单元的其他知识。
九、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