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7跳水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7跳水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10 18:58: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 17 跳水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模仿(mó) 放肆 (shì) 撕开(sī)
B.桅杆(wéi) 瞄准(miáo) 咧(liē)嘴
C.一艘(sōu) 吓唬 (hǔ) 龇牙 (zī)
D.桅杆(gān) 模样(mú) 钻来钻去(zuān)
2.“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句话说明(  )
A.孩子太喜欢那顶帽子了。
B.孩子特别勇敢,一点儿也不害怕。
C.孩子的处境太危险了。
3.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点点的风吹草动,都会令他们心惊胆战,惶惶不可终日。
B.老人胸有成竹,站在马路中间拼命挥手,那辆面包车才刹住,司机吓得面色煞白。
C.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D.一说起钓鱼,小强就表现得兴致勃勃。
4.下列句子语意明确,表达正确的一句是( )
A.顿时立刻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
B.蟋蟀的出名虽然由于它的唱歌,但是由于它的住宅。
C.我穿上老虎皮和老虎头,紧张地等候在后台的上场口。
D.巫婆在河里扑腾了几下就沉下去了。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一天校园里风平浪静,同学们都在树荫下看书。
B.一只猴子果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
C.游乐场里,小明不但不听妈妈的话,所以把小朋友打哭了。
D.我心惊胆战地走在摇摇晃晃的索桥上。
二、填空题
6.读拼音,写词语。
1. yì sōu( )帆船正在海面上háng xíng( ),水手们有的在 chuán cāng( )里休息,有的则坐在甲板上欣赏 h i ōu( )的飞行。
2.表弟个性活泼,瞧:他正龇牙liě zu ( )地假装 xià hu( )别人,dòu( )得大家哈哈大笑。
3.一到假期,我和小伙伴们就可以 fàng sì( )地玩耍,或者用 yú gōu( )钓鱼,或者坐在牛背上大声地说笑,有时还拿小石子在河里打水漂。
三、语言表达
7.按要求完成句子。
1.猴子把孩子的帽子挂在桅杆的顶端。(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躺在海面上,细浪在我耳边回响着。(改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植树造林,绿化祖国,这种好事难道我们不应该去做?(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口语交际。
据天气预报,明天晴间多云,最高气温38℃。请想象并描写第二天的天气情况,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你逃不了!”孩子( )追赶( )喊。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地做着怪样。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 )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 )没有命了。( )他走到横木头上拿到了帽子,( )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地发起抖来。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他刚喊出“三”,孩子就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9.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0.用“ ”划出描写孩子处于危险处境的句子。这情景,你可以用“ 、 ”等成语来形容。
11.船长看到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他是怎么做的?这个办法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你觉着船长是个怎样的人?如果当时你也在现场,你还有哪些方法来救孩子?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与理解。
跳 水(节选)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3.用小标题概括这两段文字的大意:_____。
14.文中画“____”的句子运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
15.如果孩子没有跳水,父亲会不会开枪?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你认为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多选)(  )
A.临危不惧 B.急中生智 C.急躁独断 D.当机立断
17.此时此刻,你想对船长的儿子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放肆(sì)
B.咧(liě)嘴
C.吓唬(hu)
2.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要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放开了绳子和桅杆、摇摇晃晃”来帮助理解。
3.B
【解析】

4.D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项语意重复,“顿时”与“立刻”语意重复,去掉其中一个即可。
B项关联词使用错误,本题分句之间为递进关系,不能使用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虽然……但是……”,可改为:蟋蟀的出名不仅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
C项搭配不当,“老虎头”不能被“穿上”,可改为:我穿上老虎皮,戴上老虎头,紧张地等候在后台的上场口。
5.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病句的理解和辨析。
A.本句中“风平浪静”指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比喻平静无事,不能用来形容校园,可以换成“安静”。
B.本句中副词使用错误,可以把“果然”删去。
C.本句中关联词使用错误,“不但”不能和“所以”搭配,可以将“所以”改为“而且”。
6. 一艘 航行 船舱 海鸥 咧嘴 吓唬 逗 放肆 鱼钩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主要利用拼音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书写时要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书写“艘、舱、咧、嘴、唬、肆”时笔画容易写错,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航、舱、鸥、逗、肆、钩”易写成同音别字,要加以区分。
7. 孩子的帽子被猴子挂在了桅杆的顶端。 我躺在海面上,细浪在我耳边轻轻地吟唱。 植树造林,绿化祖国,这种好事我们应该去做。
【解析】

8.今天,人们终于体会到什么叫酷热难耐了。大街上的柏油路在太阳的炙烤下变得软软的,走在上面仿佛踩在橡皮泥上;街边的梧桐树叶在阳光下也耷拉下了脑袋,没有了精神。整个街道成了一个大蒸笼,路上的行人大汗淋漓地疾步走过……
【解析】
【详解】
围绕高温“38℃”,联系生活体验,想象夏日里炎热的场景,抓住有代表性的景物来表现炎热的特点即可。答案仅供参考。
9.一边 一边 只要 就 即使 也
10.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头上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千钧一发 十万火急
11.让孩子跳入水中。好处①孩子在这危急关头,跳进海里,还有生存的希望,如果掉到甲板上就会摔得粉身碎骨②借助枪的威胁使孩子服从命令尽快跳水,避免了孩子一慌张就会摔到甲板上的可能。
12.思维敏捷、考虑全面、遇事情不慌张、爱护孩子。
方法一在甲板上铺上厚厚的棉被让孩子跳,方法二是水手们手挽手站在甲板上接着。
方法一铺棉被,既费时又不一定与孩子下的位置一致;方法二用人接因距离太远,冲击力过大也不一定安全,所以比较之后还是船长的办法,既节省了时间又很安全。
【解析】
9.
本题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需要填写关联词的句子之间的关系,再选择正确的关联词填空。
“追赶”“喊”并列关系,可以填入“一边……一边”。
“失足”是“没有命了”的条件,填入条件关系关联词“只要……就”。
假设“他走到横木头上拿到了帽子”,结果“难以回转身来”,填入假设关系关联词“即使……也”。
10.
本题考查对文本信息的提取和理解能力。
“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下文写了甲板上的水手被吓呆的原因:孩子遭遇险境。“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头上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遭遇险境可以用千钧一发、十万火急、危在旦夕、火烧眉毛等词语形容。
11.
本题考查对文本信息的理解能力。
文中“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
可以看出,船长用枪逼迫孩子向海里跳。
前文已经提到,孩子摔到甲板上就会没命,而跳到海里却有可能生还,所以好处①孩子跳海有可能生还,不然掉到甲板上必死无疑。船长用枪瞄准孩子是为了吓唬孩子,让他服从命令尽快跳水,避免摔到甲板上的可能。
12.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以及开放性延展题。开放性题目答案不唯一,只要理由合理即可。
前文已经提到,孩子摔到甲板上就会没命,而跳到海里却有可能生还,所以船长已经考虑到的,体现了船长遇事情不慌张、思维敏捷、考虑全面的特点;因为海面风平浪静,所以孩子落水后的危险降低了很多,体现了船长遇事情不慌张、思维敏捷、考虑全面的特点;水手们的水性很好,孩子被救起的可能性很大,也是在船长的考虑范围之内的,体现了船长遇事情不慌张、思维敏捷、考虑全面的特点。而这一切思考都是由船长爱护孩子这个基础引发的,所以船长是一个思维敏捷、考虑全面、遇事情不慌张、爱护孩子的人。
13.孩子得救了
14. 比喻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孩子落水的速度快。
15.船长不会真的开枪。他说开枪只是为了吓唬孩子,让孩子尽快跳入海里,因为这是拯救孩子最好的方法。
16.ABD
17.你为了赢回一点儿面子,险些付出生命的代价!今后做事一定要想想后果呀!
【解析】
13.
本题考查拟定标题。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炼标题。
文段主要通过描写船长拿抢逼孩子跳水,从而使孩子获救的故事。故可以以“孩子得救了”“小孩跳水”等为小标题。
14.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结合不同修辞的特点进行分析即可。
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孩子比作炮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孩子落水的速度快。
15.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前后文进行分析。
结合文章内容可知,船长拿枪是为了吓唬孩子,让孩子跳进水里,目的是救孩子,所以就算孩子没有跳水,父亲也不会开枪。据此整理出答案即可。
16.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结合人物描写和事件分析即可。
文章的的父亲,能在孩子遇到危险时不慌不忙,想到让孩子跳水的方法救孩子,可以知道,这是一位临危不惧、急中生智、当机立断的父亲。
17.
本题考查学生表达能力,结合文章内容主旨谈,言之成理即可。
结合文章可知,文章主要写了孩子为了面子爬上桅杆,后来在父亲的帮助下脱险的故事。围绕此展开即可。如:你的做法实在太危险了,不能为了面子不顾一切啊!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