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运算律
第六单元 第4课时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学习目标
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抽象概括能力。
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探索乘法分配律,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能用字母表示出乘法分配律。
情境导入
用简便方法计算,并说说各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16×15×2
25×(37×4)
=16×(15×2)
=16 ×30
=480
= 25×(4×37)
=(25 ×4)×37
=100 ×37
=3700
乘法结合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情境导入
四、五年级一共要领多少根跳绳?
四年级有6个班。
五年级有4个班。
每个班领24根跳绳。
情境导入
先算出四、五年级一共有多少个班,再用班级总数乘每个班领的跳绳根数。
方法一:
每个班领的跳绳根数相同。
(6+4)×24
=10×24
=240(根)
讲授新课
先算出四年级和五年级各领多少根跳绳,再把两个年级领的跳绳根数的数量相加。
6×24+4×24
=144+96
=240(根)
方法二:
讲授新课
写几组这样的算式,算一算,再和同学说说有什么发现。
每组两个算式中的三个数相同,计算结果也相同。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数,上面的规律可以写成:
(a + b)× c = a × c + b × c
这就是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乘法分配律
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乘数,上面的规律可以写成:
(a+b)×c =a×c+b×c
讲授新课
1. 横着看,在得数相同的算式后面画“√”。
(28+16)×7 28×7+16×7
15×39+45×39 (15+45)×39
74×(20+1) 74×20+74
40×50+50×90 40×(50+90)
√
√
√
×
当堂练习
2.用简便方法计算。
67×25+13×25
=25×(67+13)
=25×80
=2000
20×(15+24)
=20×15+20×24
=300+480
=780
当堂练习
3.用简便方法计算:
=3333×3×2222+3333×3334
=3333×6666+3333×3334
=3333×(6666+3334)
=3333×10000
=33330000
9999×2222+3333×3334
当堂练习
问题:根据题意,你能列式计算吗?说一说你这样计算的理由。
(75+45)×60
=120×60
=7200(元)
75和45可以凑整,计算比较简便。
4. 李阿姨购进了60套这种运动服,花了多少钱?
75 ×60 +45×60
=4500×2700
=7200(元)
答:李阿姨花了7200元钱。
当堂练习
当堂练习
(100+5) × 12
35 × 22
24 × 205
(40+4 )× 25
= 100 × 12+5× 12
= 1200+60
= 1260
= 40× 25+4 × 25
= 1000+100
= 1100
5. 用乘法分配律计算下面各题。
= 24 × (200+5)
= 24× 200+24 × 5
= 4800+120
= 4920
= 35 × (20+2)
= 35× 20+35 ×2
= 700+70
= 770
当堂练习
201×26
=(200+1)×26
=200×26+26
=5200+26
=5226
99×74+74
=(99+1)×74
=100×74
=7400
6.用简便方法计算。
当堂练习
7.工厂生产了一批钢笔,一共装了15箱,每箱45盒,每盒6支。这批钢笔一共有多少支?
6×45×15
=(6×15)×45
=4050(支)
答:这批钢笔一共有4050支。
当堂小结
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这就是乘法分配律。
课后作业
练习册32页。
同学们,下课啦~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