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总复习
第九单元 第2课时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学习目标
在复习的过程中学习整理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能灵活运用这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掌握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法。
通过复习,使学生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正确进行计算。
情境导入
开机键
关机键
消除键
运算符号键区
等号键
数字键区
显示屏
1.认识计算器
用计算器计算
情境导入
2.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
用计算器计算两步式题时,先确定计算的顺序,当运算顺序与书写顺序不一致时,要根据运算顺序分步操作,不要忘记将计算器清屏归“0”后再进行下一步计算。
讲授新课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a+b=b+a
a+b+c=a+(b+c)
a×b=b×a
a×b×c=a×(b×c)
(a+b)×c=a×c+b×c
2.运算律
讲授新课
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可以写成:
b
a
+
a + b =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1.加法交换律
讲授新课
2.加法结合律:
(a + b )+ c = a +( b + c )
三个数相加,改变运算顺序,和不变
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加数,可以写成:
讲授新课
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乘数,可以写成:
b
a
×
a × b =
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
3.乘法交换律
讲授新课
(a × b)× c = × ( × )
4.乘法结合律
如果用字母 a、b、c 分别表示三个乘数,
可以写成:
三个数相乘,改变运算顺序,积不变!
a
b
c
讲授新课
5.乘法分配律:
如果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乘这个数,再相加。
(a + b)×c =a×c +b×c
a×c +b×c =(a+b) ×c
用字母表示是:
讲授新课
(教科书第107~109页)
1. 用计算器计算。
1620÷36×24
=45×24
=1080
=321 163
=158
321 7824÷48
当堂练习
2. 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38+175+62
36×25
=(38+62)+175
=100+175
=275
=4×25×9
=100×9
=900
当堂练习
201×34
=(200+1)×34
=200×34+34
=6834
13×25×4
=13×(25×4)
=13×100
=1300
3. 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当堂练习
4. 实验小学用水缸收集雨水,
用来浇花、浇树和打扫卫生。
(1)一场大雨后,全校21个容量是394升的水
缸都装满了水。一共收集到雨水多少升?
394×21=8274(升)
答:一共收集到雨水8274升。
当堂练习
(2)大扫除时,平均每个教室用水102升,37个
教室共用水多少升?(先估计,再计算)
102×37=3774(升)
答:37个教室共用水3774升。
当堂练习
(3)剩下的雨水用来浇草坪,平均每平方米需
用水5升,还能浇多少平方米草坪。
(8274 3774)÷5 =900(平方米)
答:还能浇900平方米草坪。
当堂练习
5.怎样简算就怎样算。
38+175+62
=(38+62)+175
=100+175
=275
32×25
=8×(4×25)
=8×100
=800
201×23
=200×23+23
=4600+23
=4623
27×25×4
=27×(25×4)
=27×100
=2700
54+29+46
=(54+46)+29
=100+29
=129(米)
答:苗圃一周的篱笆长129米。
6.周长是多少?
当堂练习
当堂小结
1.用计算器计算
2.运算律
课后作业
练习册39页。
同学们,下课啦~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