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归纳
执教者:
授课地点:
授课班级:初一(11)班
学情分析:
学生的年龄特点: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初一学生,他们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形象思维相对比较成熟,逻辑思维需要加强。
学生知识特点:学生刚刚学过用字母表示数,代数的思想已经建立但还不够成熟。本阅读材料正是发展其代数思想的很好载体。
教学内容分析:
《归纳》是国标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七年级数学第三章83页阅读内容,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的第一篇阅读材料,如何指导学生阅读这些内容,如何为学生的后续学习积累方法,提供技术支持,这是本人选取这份材料的初衷,也是一种尝试。本节课要求学生通过探索在三角形内部取点、连线,探索分成小三角形的个数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归纳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探索活动,用文字语言、表格、代数式来表示规律,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培养学生运用符号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是很有必要的。这节课的学习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整个课堂力图体现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交流能力。
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探索,归纳,进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并能将自己发现的规律正确转化为用代数式表示。
(2)在发现规律,验证规律过程中,不断的增强观察、分析、猜想、归纳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规律的探索过程,体会用代数式来表达规律的简洁性和必要性,并初步体会何时适用用归纳来研究问题。
(2在独立思考、讨论、合作探究过程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感受用代数式表达规律的简洁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
(2)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培养创新意识
(3)发展辩证的思想。
教学重点:探索、归纳规律,利用代数式表示规律
教学难点:(1)如何发现规律,如何用代数式表示规律
(2)用归纳的思想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
教学流程图:
(
课后活动
熟练运用
) (
交流归纳
总结提高
) (
积累经验,指导实践(问题三)
) (
课前预习
初步感知
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
讨论交流,回报方案(问题一)
分组活动,合作探究(问题二)
)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预习课本p83页的阅读材料。
二、情境引入
学生观看视频 “朝有破絮云,午后雷雨临”
人们通过长期的观察,探索,归纳总结出这样一条谚语,在数学里,我们也常用这样的方法探索规律。
三、探索 活动
活动一:三角形内部取点分割小三角形
问题:三角形有3个顶点,如果在它的内部再取100个点,并连接每两点之间的线段,那么原三角形被分割成若干个一这103个点中的任意3个为顶点的小三角形,共能剪出多少个小三角形?(课件展示问题)
步骤:1、学生根据预习回答问题的答案,并由此引导学生交流探索规律的过程。
2、学生交流,上台展示图形(取1个点,2个点,3个点的情况)讲解方法填写表格.教师帮助总结取点画图,数三角形的方法.2个点,3个点时分共线与不共线两种情况,若不共线取点时可取在一个小三角形内部或取在小三角形边上。
3、学生猜想取4个点,5个点的情况,课件演示这两种情形下的图形及其结果,并填写表格
4、引导学生从图形、数字两方面进行分析,猜想,总结规律。
三角形内加入点的个数 图形 剪出的小三角形个数
1 3
2 5
3 7
4 9
5
… … …
n 2n+1
5、师生总结解决上面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给出归纳定义:象这样,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分析,从特殊到一般地探索这类现象规律(提出猜想)的思想方法称为归纳。
活动二:尝试用归纳的方法探索、解决问题二
问题:1+3+5+7+9+……2009(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1+3=4=2
1+3+5=9=3
1+3+5+7=16=4
1+3+5+7+9=25=5
1+3+5+7+9+……2009=1005
步骤1、讨论交流,研讨解决问题的策略。
2、引导学生对等式的特征进行观察,分析。
3、通过猜想,归纳出结论,并最终找出答案。
活动三:你准行
问题:在平面内有50条直线,最多有多少个交点?
步骤1、学生交流将用什么方法研究问题。
2、引导学生对关键词“最多”作出合理的解释。
3、学生讲解,演示,总结归纳出规律。
直线条数 交点个数(最多)
2 1
3 3=1+2
4 6=1+2+3
5 10=1+2+3+4
……
n 1+2+3+……+(2n-1)
当n=50时
1+2+3……+49=1225
答:在平面内有50条直线,最多有1225个交点.
四、说明:猜想有时是正确的,有时是错误的。(例守株待兔的故事等)
五、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你能告诉老师你都有哪些收获吗
六、作业:
P84 数学活动:正方体涂色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设计了两种类型的探索规律的问题,即数字规律题与图形规律题共3个问题,问题一是图形规律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发现规律,能用代数式将这种规律表示出来。并总结用归纳的思想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步骤。问题二是数字题,让学生通过分析研究用归纳的思想解决这个问题。在学生掌握了归纳的思想方法后再用问题三进行巩固练习。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自主研究——交流讨论——结果展示——纠错创新”的顺序进行教学。自主研究:课前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问题,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或发现问题,暴露知识上的不足之处。交流讨论:学生4人一个小组,对每个问题进行交流,研讨解决问题的策略;课堂展示:让学生自己在展示台上讲解解决问题的方法及结论。纠错创新:学生可对展示同学的答案进行错误纠正或提出不同的解法。这样的设计,很好的训练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合作交流意识,并使语言表述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让问题的解决更加彻底。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有些地方讲解教师语言不够简洁,以后教学中注意语言的精炼,真正将课堂回归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