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综合应用.
2.根据不等式组的解集求字母的取值范围.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对比、思考等数学活动过程,体会化归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
【情感态度】
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灵活运用.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1.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3.你能用什么方法确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教学说明】通过对上节课的知识的复习,为继续探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作铺垫.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归纳结论】通过此处的讨论探索,期望学生能实现无师自通.先自主探究解题步骤,后具体解题.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A.m=2 B.m>2
C.m<2 D.m≥2
解,则a的取值范围是 ( )
A.a<1
B.a≤1
C.1
D.a≥1
则k的取值范围是 .
解是正数,且x的值小于y的值.
(1)求a的范围;
(2)化简|8a+11|-|10a+1|.
是否存在整数解?如果存在请求出它的解;如果不存在要说明理由.
【教学说明】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借助数轴表示解集,从而使学生更直观地掌握不等式组的解集.本组题目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作适当的引导.
【答案】1.D 2.A 3.B
∴ a=2,b=-1.∴ a+b=1.
6.解:(1)根据题意,得
∴ 8+11>0,10a+1<0.
∴ |8+11|-|10a+1|
=8a+11-[-(10a+1)]
=18a+12.
7.解:解不等式①,得:x<2,
解不等式②,得:x≥-3,
解不等式③,得:x≥-2.
在数轴上分别表示不等式①、②、③的解集:
∴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2≤x<2.
∴原不等式组的整数解为:-2、-1、0、1.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
课后作业
1.布置作业:教材第65页“练习”.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五、教学反思
我在本课的设计上突出了以学生为主,强调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通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使学生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综合应用,根据不等式组的解集求字母的取值范围,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问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8.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例题的讲解,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认识
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审题,根据具体信息列出不等式组.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曾经利用方程(组)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在本章我们又学习了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其实,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也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一个人的头发大约有10万根到20 万根,每根头发每天大约生长 0.32 mm.小颖的头发现在大约有10 cm长,那么大约经过多长时间,她的头发才能生长到16 cm到 28 cm?
分析:这个问题中的不等关系是16 cm ≤小颖若干天后的头发长度≤ 28 cm.小颖现在的头发长度为 10 cm,每根头发每天大约生长0.32mm,如果设经过 x天小颖的头发可以生长到 16 cm 到 28 cm 之间,那么她 x天后的头发长度为(100+0.32x)mm.于是,可得
160 ≤100+0.32 x≤280.
解这个不等式组,得187.5 ≤x≤562.5.
因此,大约需要188天到563天,小颖的头发才能生长到16cm到28cm.
【教学说明】通过一个学生熟悉的问题情景引入新课,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对本节课的内容作一个铺垫.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例1 用若干辆载重量为8 t的汽车运 一批货物, 若每辆汽车只装4 t,则剩下20 t 货物;若每辆汽车装满8 t,则最后一辆汽车不满也不空.请你算一算:有多少辆汽车运这批货物?
分析:这个问题中的不等关系是:货物的总质量<全部汽车载重量之和,货物的总质量>减少1辆后剩余汽车的载重量之和.
解:设有x辆汽车,那么这批货物共有(4x+20)t.于是,可得
解这个不等式组,得5即有6辆汽车运这批货物.
例2 一堆玩具分给若干个小朋友,若每人分2件,则剩余3件;若前面每人分3件,则最后一个人得到的玩具数不足2件.求小朋友的人数与玩具数.
解:设小朋友的人数为x,则玩具数为(2x+3)件,根据题意,得
解不等式组,得4<x≤6
因为x是整数,所以x=5,6,则2x+3为13,15.
因此,当有5个小朋友时,玩具数为13个;当有 6个小朋友时,玩具数为15个.
例3 某园林部门决定利用现有的349盆甲种花卉和295盆乙种花卉搭配A、B两种园艺造型共50个,摆放在迎宾大道两侧.已知搭配一个A种造型需甲种花卉8盆,乙种花卉4盆;搭配一个B种造型需甲种花卉5盆,乙种花卉9盆.
(1)某校九年级某班课外活动小组承接了这个园艺造型搭配方案的设计,问符合题意的搭配方案有几种?请你帮助设计出来;
(2)若搭配一个A种造型的成本是200元,搭配一个B种造型的成本是360元,试说明(1)中哪种方案成本最低,最低成本是多少元?
分析:本题的不等关系比较隐蔽,好像与不等式没有什么关系,但仔细分析题意并结合实际可知:A、B两种造型所需甲种花卉不能超过349盆,乙种花卉不能超过295盆,依此便能够建立不等式组求解.
解:(1)设搭建A种园艺造型x个,则搭建B种园艺造型(50-x)个.根据题意得
解不等组得:31≤x≤33
因为x为整数,所以x=31,32,33
所以共有三种方案:①A:31,B:19;②A:32,B:18;
③A:33,B:17
(2)由于搭配一个A种造型比B种成本低,则应该搭配A种33个,B种17个.
成本是:33×200+17×360=12720(元).
【教学说明】用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类似于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同样要经历“审”“设”“找”“列”“解”“答”等几个步骤.其中找出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例4 已知利民服装厂现有A种布料70米,B种布料52米,现计划用这两种布料生产M,N两种型号的时装共80套,已知做一套M型号时装需A种布料0.6米,B种布料0.9米,做一套N型号时装需用A种布料1.1米,B种布料0.4米,若设生产N型号的时装套数为x,用这批布料生产这两种型号的时装有几种方案?
解:生产N型号的时装套数为x时,则生产M型号的时装套数为(80-x),根据题意,得
解不等式组,得40≤x≤44.
因为x是整数,所以x的取值为40,41,42,43,44.因此,生产方案有五种.(1)生产M型40套,N型40套;(2)生产M型39套,N型41套;(3)生产M型38套,N型42套;(4)生产M型37套,N型43套;(5)生产M型36套,N型44套.
【教学说明】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生活化,并能利用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 你能总结用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吗?
【归纳结论】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审:审题,分析题目中已知是什么,求什么,明确各数量之间的关系.(2)设:设适当的未知数.
(3)代:用代数式表示题中的直接量和间接量.
(4)列:依据不等关系列不等式(组).
(5)解: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
(6)答:写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一件商品的成本价是30元,若按原价的八八折销售,至少可获得10%的利润;若按原价的九折销售,可获得不足20%的利润,此商品原价在什么范围内?
2.某市部分地区遭受了罕见的旱灾,“旱灾无情人有情”.某单位给某乡中小学捐赠一批饮用水和蔬菜共320件,其中饮用水比蔬菜多80件.
(1)求饮用水和蔬菜各有多少件?
(2)现计划租用甲、乙两种货车共8辆,一次性将这批饮用水和蔬菜全部运往该乡中小学.已知每辆甲种货车最多可装饮用水40件和蔬菜10件,每辆乙种货车最多可装饮用水和蔬菜各20件,有哪几种方案可供选择?
(3)在(2)的条件下,如果甲种货车每辆需付运费400元,乙种货车每辆需付运费360元.运输部门应选择哪种方案可使运费最少?最少运费是多少元?
3.“8.3”云南地震后,我市立即组织医护工作人员赶赴云南灾区参加伤员抢救工作. 拟派30名医护人员,携带20件行李(药品、器械),租用甲、乙两种型号的汽车共8辆,日夜兼程赶赴灾区.经了解,甲种汽车每辆最多能载4人和3件行李,乙种汽车每辆最多能载2人和8件行李.
(1)设租用甲种汽车x辆,请你设计所有可能的租车方案;
(2)若甲、乙汽车的租车费用每辆分别为8000元、6000元,请你选择最省钱的租车方案.
4.某学校组织八年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若单独租用35座客车若干辆,则刚好坐满;
若单独租用55座客车,则可以少租一辆,且余45个空座位.
(1)求该校八年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人数;
(2)已知35座客车的租金为每辆320元,55座客车的租金为每辆400元.根据租车资金不超过1500元的预算,学校决定同时租用这两种客车共4辆(可以坐不满).请你计算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所需车辆的租金.
【教学说明】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提高.
【答案】1.解:设这件商品原价为x元,根据题意可得:
解得:37.5≤x<40.
答:此商品的原价在37.5元(包括37.5元)至40元范围内.
所以饮用水和蔬菜分别为200件和120件.
(2)设租用甲种货车m辆,则租用乙种货车(8-m)辆.
解得2≤m≤4.
又因为m为整数,所以m=2或3或4.所以安排甲、乙两种货车时有3种方案:
方案①:安排甲车2辆,乙车6辆;
方案②:安排甲车3辆,乙车5辆;
方案③:安排甲车4辆,乙车4辆.
(3)设计方案费用分别为:
①2×400+6×360=2960(元);
②3×400+5×360=3000(元);
③4×400+4×360=3040(元).
所以方案①运费最少,最少运费是2960元.
3.解:(1)设租用甲种汽车x辆,则租用乙种汽车(8-x),则:
∵应为整数,∴ x=7或8,
∴有两种租车方案,分别为:
方案1:租甲种汽车7辆,乙种汽车1辆;
方案2:租甲种汽车8辆,乙种汽车0辆.
(2)租车费用分别为:
方案1: 8000×7+6000×1=62000(元);
方案2:8000×8=64000(元).
∴ 方案1花费最低,所以选择方案1.
4.解:(1)设单独租用35座客车需x辆,由题意得:
35x=55(x-1)-45,
解得:x=5.
∴ 35x=35×5=175(人).
答:该校八年级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人数为175人.
(2)设租35座客车y辆,则租55座客车(4-y)辆,由题意得:
∵y取正整数, ∴y=2,
∴4-y=4-2=2,
∴320×2+400×2=1440(元).
所以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所需车辆的租金为1440元.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生活实际中的问题为导引,让学生自主探究,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种过程和体验正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能够对不等式组的解法和不等式组的运用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能够体会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8.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集的概念.
2.探索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其步骤.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分析,加深对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认识.
【情感态度】
通过数轴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渗透数形结合这一重要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会用数轴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情况.
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教学难点】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1.什么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2.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是什么
3.解下列不等式,并把解集在数轴表示出来.
(1)3x-2>1-x
(2)4+x<2x+16
【教学说明】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有关知识进行复习,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教学作准备.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问题:用每分钟可抽30吨水的抽水机来抽污水管道里积存的污水,估计积存的污水不少于1200吨且不超过1500吨,那么需要多少时间能将污水抽完?
分析:设需要x分钟能将污水抽完,那么总的抽水量为30x吨,由题意可知
在这个实际问题中,未知量x应同时满足这两个不等式,我们把这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得到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分别求这两个不等式的解集,得
在同一数轴上表示出这两个不等式的解集,可知其公共部分是40和50之间的数(包括40和50),记作40≤x≤50.这就是所列不等式组的解集.
所以,需要40到50分钟能将污水抽完.
【归纳结论】不等式组中几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通常可以先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每一个不等式的解集,再求出它们的公共部分,利用数轴可以帮我们得到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探究:设a、b是已知实数,且a>b,在数轴上表示下列不等式组的解集.
你能归纳其规律吗?
【归纳结论】皆大取大,皆小取小,大小小大取中间,大大小小是无解.
【教学说明】教师应尽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完成,教师最后做出总结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不等式组3x-1>28-4x≤0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为( )
2.解集如图所示的不等式组为( )
3.将一筐橘子分给几个儿童,若每人分4个,则剩下9个橘子;若每人分6个,则最后一个孩子分得的橘子将少于3个,则最少有 个儿童, 个橘子.
4.在△ABC中,三边为a、b、c,
(1)如果a=3x,b=4x,c=28,那么x的取值范围是 ;
(2)已知△ABC的周长是12,若b是最大边,则b的取值范围是 ;
(3)|a+b+c|-|b-c-a|-|c-a+b|+|b-a-c|= .
5.解不等式组,并把解集表示在数轴上.
【教学说明】通过练习,检查学生掌握情况,分析易错点及时强调.
【答案】1.A 2.A
3.7, 37
4.(1)4<x<28 (2)4<b<6 (3)2a
5.解:(1)解不等式①,得 x>2
解不等式②,得 x>4
把不等式①和 ②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则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4.
(2)解不等式①,得 x≥8
把不等式①和②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则原不等式组无解.
7.解①得:x≥-7,
解②得:x≤8,
所以不等式组的解集为:-7≤x≤8.
所以不等式组的负整数解为:-7、-6、-5、-4、-3、-2、-1.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
课后作业
1.布置作业:教材第65页“习题8.3”中第1 、2 题.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五、教学反思
教学“不等式组的解集”时,用数形结合的方法,通过借助数轴找出公共部分解出解集,这是最容易理解的方法,也是最适用的方法.用“皆大取大,皆小取小,大小小大取中间,大大小小是无解”求解不等式,我认为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有易于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在解不等式(组)时,一定要通过画数轴,求出不等式的解集,建立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