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限时训练卷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咀嚼(jǔ) 名讳(huì) 奄奄一息(ān)
B.掂量(diān) 蘸水(zhàn) 契诃夫(kē)
C.荣膺(yīng) 腻歪(nì) 吹毛求疵(cī)
D.绽裂(zhàn) 颓唐(tuí) 滑稽可笑(jí)
2. 下列句子中存在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他身后跟着一个火红色头发的巡警,端着一个筛子,盛满了没收来的醋栗。
B.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辨的神气。
C.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着一派森气。
D.孔乙己刚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上写字,见我毫不热心,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
3. 恰当地嵌入书名、地名、人名是写对联的技巧之一。孙伏园悼念鲁迅先生的挽联,就巧妙地嵌入了鲁迅先生的作品名称和主编的刊物名称,意中有意,感人至深。在下面对联的横线处,依次填写作品名称或刊物名称,与原联相符的一项是( )
踏_______________,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_______________;
痛_______________,叹而已,十月噩耗,万众_______________。
提示:《呐喊》《彷徨》《野草》《而已集》《热风》《十月》《毁灭》是鲁迅先生的作品(含译作);《莽原》《奔流》是鲁迅先生主编的刊物。
A.毁灭 彷徨 莽原 呐喊
B.莽原 呐喊 毁灭 彷徨
C.莽原 彷徨 毁灭 呐喊
D.毁灭 呐喊 莽原 彷徨
4. 下面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辞官归里的宋濂从家乡到应天府朝见朱元璋,他的同乡晚辈马君则来拜见他,他便写了这篇《送东阳马生序》,本文的“序”是“书序”的意思。
B.小说以叙述故事情节为中心,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C.科举考试中的乡试一般在秋天举行,所以称“秋闱”,因正是桂花开放的时节,故金榜题名也称“折桂”。
D.《孔乙己》《故乡》和《藤野先生》里的“我”都是指作者鲁迅自己。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经过近二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
B.能否杜绝餐桌上的浪费,关键在于人们的正确认识和自觉行为。
C. “扶贫楷模”王新法同志的感人事迹被报道后,在全社会迅速引发了巨大反映。
D.由于连降大雨,近期到南塔公园散步的人比以前减少了一倍。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在上小学之前,就开始半懂不懂地读遍了哥哥们的藏书。
B.奶奶们都爱唠唠叨叨,可在教育孩子尤其是学龄前幼儿时,最忌讳的就是唠叨。
C.科学家研究表明,过去的50年地球在持续变暖,全球变暖是不屑置辩的事实。
D.听到自己的谎言被专家当面揭穿,这个骗子立刻显出颓唐不安的神色。
7.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著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B.明代长篇小说《镜花缘》,与《西游记》《封神榜》《聊斋志异》都带有浓厚神话色彩。
C.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先后创作了多部名人传记,其中“巨人三传”又被成为“三大英雄传”。
D.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8.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即将结束,语文课上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制作班级青春纪念册,请根据情境完成下面实践活动。
(1)请你为班级青春纪念册取一个有特色的名字(含一种修辞),并解释其含义。
答:
(2)每位同学都要在纪念册上留言,请你在下面几个话题中任选一个,在留言册上写下你对同
学的祝福(必须引用名言)。
君子自强不息 天下家国 友谊长存
我选择的话题:
我的留言:
(3)下面这段文字是几个同学在课间的聊天对话,你觉得他们讨论的主题是什么 如果你在场,你的观点是什么 你不同于他们的理由有哪些呢
小明:马上就要毕业了,想想就有点伤感,还是不要举办毕业聚会了。
小红:是啊!现在复习时间这么紧张,搞毕业聚会多浪费时间啊。
小丽:三年就快过去了、难道大家就这么散了吗
讨论的主题:
我的观点:
理由:
二、阅读理解
(一)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9.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句中“盛”与“稀”前后对比,突出南山下的土地的荒芜,侧面写出诗人的灰心丧气。
B.三、四句写一早就去除草,直到黄昏月出才扛着锄头回家。截取两个片段,归纳一天劳动的辛苦。
C.五、六句承上而来,描绘了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夕露沾衣的画面,写出了诗人垦荒劳动的艰辛。
D.最后两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卒章显志,表达出诗人的心愿。
10.诗中“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
(二)强项令
①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桴鼓不鸣董少平。”
②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后特征为洛阳令( )
(2)大言数主之失( )
(3)使宣叩头谢主( )
(4)臧亡匿死( )
12.下列句子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A.以刀画地 B.宣悉以班诸吏
C.葬以大夫礼 D.以宣尝试为二千石
13.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将何以理天下乎?
(2)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
14.文章①②两段分别表现了“强项令”怎样的性格品质?这两段在写法上有何不同?
(三)独腿人生
朋友住在城南一幢别墅里,与闹市区有一段距离,下公交车之后,若步行,紧走慢赶,至少也要40分钟。眼看约定的时间到了,我顺手招了一辆人力三轮车。
朋友曾在电话中告知:若坐三轮,只需3元。为保险起见,我上车前还是问了价。“5元。”见我犹豫,车夫开导我说:“出租车起步价就是6元呢。”这个账我当然会算,可5元再加1元,就是3元的两倍,这个账我同样会算。“这不是讹人嘛。”我举目张望,希望再有一辆三轮车来。车夫说:“上来吧,就收你3元。”
车夫一面蹬车,一面以柔和的语气对我说:“我要5元其实没多收你的。”“人家已经告诉我,只要3元呢。”“如果在前一个站,就只收3元。你以后来这里,就在前一站下车。”他穿着人力三轮车车夫统一的黄马甲,剪得齐齐整整的头发已经花白,至少有55岁的年纪。
车行一小段路程,我总觉得有点儿不大对劲,上好的马路,车身却微微颠簸,而且,车轮不是滑行向前,而是向前一冲,片刻地停顿之后,再向前一冲。我正觉奇怪,突然发现蹬车的人只有一条腿!右腿上一截黄黄的裤管,挽一个疙瘩,悬在空中,随车轮向前“冲”的频率前后晃荡着。他的左腿用力地蹬着踏板,臀部时时脱离坐垫,身子向左倾斜,以便把所有的力量都用在左腿上。从他左腿并不肥大的裤管随风摆动的情形,我猜想他唯一的好腿一定瘦得可怜。
我的喉咙有些发干,心里被一种奇怪的惆怅甚至悲凉的情绪纠缠着,笼罩着。我想对他说,不要再蹬了,我走路去。我当然会一分不少地给他钱,可我又怕自己的做法显得矫情,玷污了一种圣洁的东西。
前面是上坡路。我说:“这里不好骑,我下车,我们把车推过去。”他急忙制止:“没关系,没关系,这点儿坡都骑不上去,我咋个挣生活啊?”言毕,快乐地笑了两声,身子便弓了起来,加快了蹬踏的频率。他的独腿顽强地与后退的力量抗争着,车轮发出“吱吱”的尖叫,车身摇摇晃晃,极不情愿地向前扭动。车夫黝黑的后颈上高高绷起一股筋来,头使劲地向前耸。他是在跟自己较劲,与命运抗争!
坡总算爬上去了,车夫重重地喘着粗气。不知怎的,我心里的惆怅和悲凉竟然了无踪影。在我面前的,无疑是一个强者,他把路扔在了后面,把坡扔在了后面,为自己“挣”来了坦荡而快乐的生活。
待他喘息稍定,我说:“你真不容易啊!”他自豪地说:“这算啥呢!今年初,我一口气蹬过八十多里,而且带的是两个人!”
他说:“有两个外国人来成都,想坐人力车沿二环路走一趟,看看成都的风景。别人的车他们不坐,偏要坐我的车。他们一定以为我会半路出丑,没想到,嘿,我这条独腿为咱们成都人争了气,为中国人争了气!下了车,那两个外国人流了眼泪,说的什么话我不懂,但我想,他们一定不会说我是孬种。”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既心酸,又豪迈,是那种近乎悲壮的自豪的情感。
我很想打听一下他的那条腿是怎么失去的,可终于没有问。事实上,这已经无关紧要了。他已经断了一条腿,而那条独腿支撑起了他的人生和尊严,这就足够了。
离别墅大门百十米远的距离,车夫突然刹了车。“你下来吧。”他说。
我下了车,给他5元钱。他坚决不收,“讲好的价,怎么能变呢?你这叫我以后咋个在世上混啊?”我没勉强,收回了他找给的2元钱。
我正要离去时,他不好意思地说:“往别墅里去的人,至少应该坐出租车啊……我怕被你朋友看见……”我天生是不大流泪的人,但此时我的眼泪流了下来。
“谢谢。”我轻声地说。“谢谢您!”车夫郑重地说。
议完事,朋友留我吃饭,我坚决拒绝了。我徒步走过了那段没有公交车的路程,我从来没有与自己的两条腿这般亲近过,从来没有觉得自己的两条腿这般有力过。
15.简要梳理“我”对车夫情感变化的过程,在下面横线处填恰当的词语。
怀疑→①___________→高兴→自豪→②___________
16.小说让车夫自述拉两个外国人的故事,有何作用?
17.作者按一定层次塑造“车夫”这一形象,请参照①的句式,用“挣”或“争”概括另外两个层次。
①作为残疾人,自食其力,为家庭挣生活。
②
③
18.车夫与孔乙己的命运截然不同,请说明造成这种不同的社会原因。
三、作文
19.在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其一,按要求作文。
(一)请以“记忆深处”为题,写一篇600字的文章。
(二)“一带一路”的倡议是推动亚、非、欧经济发展的纽带,挑灯备考时家人递上的那杯浓浓的奶茶是亲情的纽带,沮丧时老师的鼓励、跌倒时同学的搀扶、陌生人善意的微笑、风雨中的那把小伞……这些都是联系真情的纽带。
请以“纽带”为话题,写一篇600字的文章。
答案:
一、
C
2. B
3. B
4. C
5. B
6. B
7. D
8.(1)(示例)青春如梦,岁月如花,
含义:回首初中三年的生活,我们的青春年华就像梦一样美丽,我们在一起度过的岁月如同花朵一半绚烂。
(2)(示例1)君子自强不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愿同学们能凭借自强不息的韧劲成为时代的强者!
(示例2)天下家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大丈夫当放眼世界,胸怀天下。愿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努力拼搏,为国尽责!
(示例3)友谊长存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愿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
(3)(示例)讨论的主题;初三毕业,班级应不应该举办毕业聚会。
我的观点:我认为,初三毕业,班级应该举行毕业聚会,最好在中考考试结束后举行。
理由:毕业聚会是对初中三年学习生活的总结和纪念,同学们可以再一次馔听老师的教海,回忆过往的时光,畅想未来的生活;毕业聚会会让同学们感受到温暖、幸福和同学之间深厚的情谊。这些记忆将成为同学们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理由合理且不与题目中其他几个同学的理由重复即可,要至少写出两点理由)
二、
9. A
10. 指诗人隐居躬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愿。
11. (1) 特别征召
(2) 列举
(3) 认错
(4) 同“藏”,隐藏
12. D
13. (1) 将拿什么来治理天下呢?
(2) 只看见布做的被子覆盖着尸体,(董宣的)妻子和儿女相对而哭。
14. 第一段表现了董宣秉公执法,不畏权贵的性格品质;第二段表现了董宣廉洁的性格品质。第一段详写,第二段略写。(或者:第一段以正面描写为主或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第二段以侧面描写为主)
15.①同情 ②感动(使用其他词语,意思对亦可)
16.①“我”对车夫以前的事一无所知,运用车夫自述的方式使故事更真实、情节更紧凑。②这个故事上升到了城市与国家的层面,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主题更深刻。
17.②作为强者,克服困难,为自己“挣”坦荡而快乐的生活。③作为中国人,不在外国人面前出丑,为城市、为国家争气。
18.孔乙己:①受到科举制度的毒害和摧残;②受到社会权贵和普通民众的歧视和嘲笑。人力车夫:①社会制度保障残疾人的劳动权利;②得到社会各界的关爱和尊重。
三、
19. 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