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明朝的灭亡期末试题选编(含解析)2020-2021学年河南省各地下学期七年级历史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期末试题选编(含解析)2020-2021学年河南省各地下学期七年级历史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10 21:25: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17明朝的灭亡
一、选择题
1.(2021·河南柘城·七年级期末)李自成的“均田免赋”口号是针对明末以下哪些情况提出的
①土地高度集中
②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
③赋税沉重
④物价昂贵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2021·河南方城·七年级期末)明朝末年流行着这样的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该歌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陈胜、吴广起义 B.岳飞抗金 C.文天祥抗元 D.李自成起义
3.(2021·河南淅川·七年级期末)明朝末年,朝政腐败,社会动荡不安。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其中,李自成领导的队伍不断壮大,这和他进入中原后提出的哪一个口号有密切的关系
A.等贵贱 B.均田免赋 C.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D.有田同耕
4.(2021·河南方城·七年级期末)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方法是理清历史发展线索,以下朝代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隋、唐、五代十国、元、宋、明、清
B.隋、五代十国、唐、宋、元、明、清
C.隋、唐宋、五代十国、元、明、清
D.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
5.(2021·河南罗山·七年级期末)下列口号与明末农民起义相关的是( )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尊王攘夷
C.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D.均田免赋
6.(2021·河南西华·七年级期末)1643年,李自成率军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李自成之所以能够顺利建立政权,其主要原因有
①提出“均田免赋”口号,得到人民拥护
②严明的军纪
③起义军英勇作战
④清兵入关灭亡明朝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7.(2021·河南中牟·七年级期末)明朝末年流行的歌谣中说“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此处的“闯王”是
A.陈胜
B.岳飞
C.李自成
D.吴三桂
8.(2021·河南巩义·七年级期末)明朝末年,政治腐败日益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当时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饥民遍野,官府不顾民众死活,催征如故。以上描述反映了明末农民起义发生的
A.原因 B.经过 C.结果 D.影响
9.(2021·河南西峡·七年级期末)关于下面两幅图片,解读正确的是( )
A.图一反映了明朝国力的强盛 B.图二反映了农民起义对社会经济的破坏
C.两幅图都反映了明朝灭亡的原因 D.两幅图反映了明朝丰富的社会生活
10.(2021·河南济源·七年级期末)1644年4月,百万大军在李自成的统一指挥下,不到两天就攻入北京城,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军推翻。下列各项与明朝灭亡关系最密切的是
A.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B.明朝土地兼并严重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
11.(2021·河南叶县·七年级期末)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②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③攻占北京,推翻明朝
④山海关大战
A.①③②④
B.④②①③
C.①④②③
D.①②③④
12.(2021·河南息县·七年级期末)土地和赋税是农民普遍关注的问题。“均田免赋”口号是下列哪次农民起义中提出的
A.陈胜、吴广起义 B.黄巾起义 C.李自成起义 D.黄巢起义
13.(2021·河南确山·七年级期末)推翻明王朝统治的农民起义是
A.李自成起义 B.陈胜、吴广起义
C.张角起义 D.黄巢起义
14.(2021·河南通许·七年级期末)率领起义军推翻明朝统治,人称“闯王”的农民起义领袖是
A.李渊 B.成吉思汗 C.李自成 D.朱元璋
15.(2021·河南西华·七年级期末)以下关于明朝后期政治腐败主要表现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B.土地兼并严重
C.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 D.明末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
16.(2021·河南郏县·七年级期末)明末农民起义可以说是“天灾人祸”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的“人祸”是指
①政治腐败②财政危机③陕北大旱④加派赋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2021·河南社旗·七年级期末)将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②清兵入关
③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满洲 ④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A.④②①③ B.①②④③ C.④③①② D.④①③②
18.(2021·河南洛宁·七年级期末)明朝从1368年建立,到1644年灭亡,经历276年。其灭亡的标志是
A.明末农民起义爆发 B.李自成率农民军攻占北京
C.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D.清军入山海关
19.(2021·河南伊川·七年级期末)他是清王朝的奠基者,通满语和汉语,喜读《三国演义》。他二十五岁时起兵,横扫白山黑水,统一女真各部;他戎马倥偬数十载,多次大败明军,严重威胁明朝北部,成为威震北中国的一代铁血汗王。他是( )
A.铁木真 B.阿骨打 C.努尔哈赤 D.皇太极
20.(2021·河南伊川·七年级期末)某同学在探究明朝历史时,收集了下面三幅绘画作品。从所收集的作品看,他探究的主题是( )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局部 《流民图》局部 李自成像
A.明朝统治者的生活 B.明朝百姓的生活
C.明朝英雄人物故事 D.明朝灭亡的原因
21.(2021·河南社旗·七年级期末)“土地和赋税”问题是历代农民普遍关注的问题。那么,“均田免粮”口号是在下列哪次农民起义中提出的( )
A.李自成农民起义 B.隋末农民大起义
C.元末农民大起义 D.黄巢起义
22.(2021·河南郏县·七年级期末)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了政权,定国号为
A.前金 B.后金 C.大金 D.清
23.(2021·河南商城·七年级期末)下列关于满洲兴起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满洲是由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发展而来的
B.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C.1635年,努尔哈赤改族名为满洲
D.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24.(2021·河南偃师·七年级期末)推翻明朝的起义军提出的口号是( )
A.平均财产 B.均田免赋 C.平均田地 D.均田免役
二、综合题
25.(2021·河南·七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旧唐书 李密列传》中描写了隋末的社会状况:“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
材料二 这是唐宋民变中,历时最久、波及范围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但由于长期流动作战,没有稳定的后方,缺乏经济上的保障和群众基础,故而很难持久下去,起义军最后失败。
材料三 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平买平卖”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人们传唱着“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的民谣。……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农民战争中的主力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2)材料二所描述的“农民起义”是哪次起义?该起义对唐朝的影响如何?
(3)材料三中的“起义军”的领导者是谁?这次起义最终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4)根据以上材料的分析,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感悟?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人民赋税沉重,公元1640年李自成起义军进人河南,针对明朝末期土地高度集中和赋役空前苛重的情况,提出了均田免赋的政治口号,这一口号表达了广大贫苦农民要求获得土地、反对封建剥削的强烈愿望,也标志着中国农民战争已经发展到要求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新水平,获得了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①③符合题意;②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和④物价昂贵与题干的“均田免赋”无关,②④不符合题意;故选D。
2.D
【详解】
李自成是明末农民起义的领袖,在起义的过程中提出“均田免赋”“平买平卖“等口号,民间散布“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的民谣,故D符合题意;秦末发生陈胜、吴广起义,南宋初期岳飞抗金,南宋末年文天祥抗元,排除ABC。故选D。
3.B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末年,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以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队伍不断壮大,选项B符合题意;而选项A等贵贱是南宋农民起义领袖钟相、杨么提出的;选项C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陈胜吴广起义起义的口号;选项D有田同耕是太平天国时期《天朝田亩制度》中提出的,因此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所以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4.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建立于581年、唐建立于581年、五代十国处于唐朝灭亡后、北宋建立于960年、元建立于1271年、明建立于1368年、清建立于1636年。因此朝代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5.D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李自成领导的起义农民提出的“均田免赋”口号,故D符合题意;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陈胜吴广起义的口号,故A不符合题意;尊王攘夷一词源自春秋时代,是齐桓公提出的。故B不符合题意;“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这是东汉灵帝在位期间爆发的黄巾起义军所使用的口号。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6.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 1644年李自成起义军攻入北京城,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明王朝被农民起义推翻了,故含有④的ABD不合题意;明末土地兼并严重,赋税沉重,民不聊生,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因为“均田免粮”符合人民的要求,反映了广大农民对土地的强烈要求和减免赋税的迫切愿望心声,得到人民拥护;又因为起义军严明的军纪、英勇作战,故1643年,李自成率军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故C. ①②③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主要原因”是解题的工业,排除含有④的ABD,注意使用排除法。
7.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明末土地兼并严重,赋税沉重,民不聊生,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均田免赋”的口号的提出,标志着农民起义进入新阶段。“闯王”是李自成,故C符合题意;陈胜、岳飞、吴三桂与题干无关,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8.A
【详解】
依据题干“明朝末年……催征如故。”结合所学知识,题干中描述反映了明末农民起义发生的原因。明朝后期政治腐败,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土地兼并严重,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当时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饥民遍野,官府不顾民众死活,催征如故,激化了阶级矛盾,明末农民起义发生。A选项符合题意;明末农民起义的经过、结果、影响在题干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BCD。故选A。
9.C
【详解】
根据图片及所学可知,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 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尖锐。当时陕西北部带连年大早,庄稼颗粒无收,官府不顾民众死活,催征如故,广大农民纷纷起义,加速了明朝的灭亡,C项正确;图一反映了明朝政治腐败,排除A项;图二反映了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排除B项;两幅图反映了明朝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排除D项。故选C项。
10.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末年政治腐败,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土地兼并严重,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灾难深重的广大农民再也无法忍受下去,纷纷举行起义,反抗朝廷的统治。在各支农民起义军中,李自成的队伍发展迅速,成为起义的主力军。B项正确;1644年,明朝灭亡以后,正当李自成力图推进全国统一的时候,驻守重镇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军人关,排除A项;郑成功收复台湾,与明朝灭亡没有联系,排除C项;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大金,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11.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自成率领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1644年4月攻占北京,推翻明朝;1644年4月末爆发的山海关之战。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②③④。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2.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均田免赋”是李自成起义的口号,C项正确;陈胜、吴广起义的口号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A项排除;黄巾起义的口号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B项排除;黄巢起义的口号是“天补均平”,D项排除。故选C。
13.A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明末李自成起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接着,李自成挥师北上,直抵北京。1644年4月,百万大军在李自成的统治指挥下,对北京城发起猛烈进攻,不到两天就攻进城内,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276年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了。A正确;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统治,B排除;张角起义加速东汉政权的瓦解,C排除; 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D排除;故选A。
14.C
【详解】
明朝末年农民起义的领袖是李自成,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1644 年,攻进北京城内,末帝崇祯自益。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被农民起义推翻。故C符合题意;李渊是唐朝的建立者,排除A;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政权,排除B;朱元璋是明朝的建立者,排除D。故选C。
15.D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明末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属于自然灾害,不是政治腐败的表现,D项说法符合题意,D项正确;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土地兼并严重财政危机深重和朝廷不断加派赋税都是明代政治腐败的表现,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16.B
【分析】
【详解】
据所学可知“人祸”是指由于人为的原因而造成的灾难,而政治腐败是人为因素造成,故①正确;明朝时期郑和七次下西洋,导致明朝国力衰弱,是明朝财政危机的原因之一,②正确;陕北大旱是自然灾害,③排除;加派赋税是政府因素,也是人为因素,④正确;B项正确;排除A 、C、D 项。故选B项。
17.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皇帝,改国号清;1644年,清军入关;1635年,皇太极改女真族为满洲;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正确的顺序是④③①②,C项正确;ABD项排列顺序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
18.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44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进北京城,崇祯帝在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276(1368年-1644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了。选项B符合题意;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异常尖锐,1627年明末农民起义爆发,与题干内容不符,A排除;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次年1636改国号为清,C排除;1644年,明朝灭亡以后,正当李自成力图推进全国统一的时候,驻守重镇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军人关,D排除。故选B。
19.C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他是努尔哈赤。明朝后期,活动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不断发展壮大。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努尔哈赤率军与明朝交战,接连取胜,使明朝的北部受到严重威胁,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成吉思汗(铁木真)统一了蒙古各部,排除;B项1115年阿骨打建立的大金政权,排除;D项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儿子,建国号大清,排除。故选C。
20.D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图片“《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可知,明末政治腐败,统治者贪图享乐,“《流民图》”说明农民生活艰难,被迫流亡,“李自成像”说明爆发了农民起义,因此从所收集的作品看,他探究的主题是明朝灭亡的原因,所以D项符合题意;而ABC三项均反映的内容不全面,排除。故选D。
21.A
【详解】
明末李自成农民军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即把土地分给农民、取消封建赋役剥削,深得民心,最终推翻了明王朝,A项正确;隋末农民大起义、元末农民大起义、唐末黄巢起义并没有提出这一口号,排除BCD项。故选A项。
22.C
【详解】
据所学可知,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了政权,定国号为“大金”,史称“后金”,C项正确;A项的称呼历史上不存在,排除A项;历史上称努尔哈赤建立的“大金”为“后金”,是源于1115年女真族完颜部阿骨打建立的奴隶制国家“大金”而言,排除B项;“清”是皇太极即位后更改的国号,排除D项。故选C项。
23.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故C正确;明朝后期,活动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不断发展壮大,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努尔哈赤率军与明朝交战,接连取胜,使明朝的北部受到严重威胁,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位,继续进攻明朝,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清 ,故ABD说法正确,与题意不符,排除。综上答案C。
24.B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明朝末年农民起义的领袖李自成提出的口号是均田免赋。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故选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25.(1)根本原因:隋朝的暴政。
(2)黄巢起义。影响: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3)李自成。成果:1644年,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不久灭亡明朝。
(4)身为统治者要体察民情,减轻赋税;统治者要顺应民心,国家才能长治久安;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
(1)原因:根据材料“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和所学知识可知,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隋炀帝的暴政。
(2)起义及影响:根据材料“ 这是唐宋民变中,历时最久、波及范围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可以判断出这是唐朝末年的黄巢起义,这次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3)领导者及结果:材料“均田免赋”“平买平卖”是明末李自成起义的口号,这次起义的成果是1644年,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不久灭亡明朝。
(4)感悟: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如身为统治者要体察民情,减轻赋税;统治者要顺应民心,国家才能长治久安;等等。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