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乌鸦喝水 【年级】一年级
【教材分析】
《乌鸦喝水》是一篇优秀的寓言故事。课文讲的是一只聪明的乌鸦就地取材,想办法喝到小瓶子里的水的故事。全文内容生动有趣,通俗简洁,适合儿童朗读和讲述。学习本文不仅要学习一些生字和新词,更要引导学生感悟到乌鸦的聪明能干,从中受到启发。
【学情分析】
这篇童话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而正确流利地朗读,并从中丰富语文积累,感悟到乌鸦的聪明,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仍然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中应突出以读为主,以读促思的方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发现。
【教学目标】
1.认识“乌、鸦”等9个生字,会写“可、石”等6个字。能用“渐渐”一词说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引导学生认识乌鸦的聪明能干,明白遇到问题时,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逐步养成积极动脑的良好品格。
【教学重难点】
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认识到乌鸦的聪明能干,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
1.课件
2.生字卡片、小水瓶、小石子等有关材料。
3.小动物(乌鸦)的头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谜语导入“虽然一身黑,聪明心灵美。捉虫喂妈妈,叼石喝到水。”打一动物?(乌鸦)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个关于乌鸦的童话故事《乌鸦喝水》。
2.学生跟着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从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二、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划出不认识的字,并标出自然段。
三、检查学生生字学习情况。
1.认识“乌、鸦、渴、喝、瓶、许、办、法、渐”九个生字。
(1)出示卡片“乌、鸦”,让学生认识生字。采用借助拼音读,小老师教读等方式进行。识记时采用熟字“减一减、加一加”的方式识记,并请两位学生上台采用游戏(儿歌:我是乌,我是鸦,合在一起是乌鸦,千万别读成鸟鸦。)的方式识记,并把生字贴到黑板上。
(2)出示卡片“渴、喝”,让学生认识生字。采用借助拼音读,去掉拼音读,小老师教读的方式进行。请两位学生上台采用游戏(儿歌:有口喝,有水渴,口渴要喝水,喝渴要牢记。)的方式识记,并把生字贴到黑板上。
(3)出示卡片“办、法”,让学生认识生字。采用借助拼音读,去掉拼音读的方式进行。识记生字采用熟字“加一加”的方法进行,并请两位学生上台采用游戏(儿歌:我是办,我是法,合在一起想办法。想办法要动脑,又出力来又出汗,所以办字有两点。)的方式识记,并把生字贴到黑板上。
(4)出示卡片“瓶”,拼读,让学生观察字形,左边“并”字,右边“瓦”字,合起来是“瓶”,出示实物(瓶子),帮助学生记忆,并把生字贴到黑板上。
(5)出示卡片“石”,翘舌音,以前学过的“右”字的撇不出头就是“石”,出示实物(石子),帮助学生记忆,并把生字贴到黑板上。
(6)“渐”,拼读,请小朋友们观察字形,左中右结构,注意中间“车”字最后一笔是“提”,不是“横”,组词:渐渐,并把生字贴到黑板上。
2.齐读这九个生字。
3.刚才小朋友们认识了九个生字,现在考考你们,谁是火眼金睛,能把这些字宝宝辨别出来:“乌—鸟 鸦—鸭 喝—渴 石—右 办—力 瓶—拼 法—渐”。
4.齐读词语。
设计意图:新课标在识字教学中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的要求。我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起不同层次儿童识字的兴趣,不断激发学生体验识字的乐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识字,主动识字。
5.齐读课文。
四、学习课文
1.刚才小朋友们认真地读了一遍课文,现在我们来听听录音。
2.学习第一自然段,采用个别读、范读、齐读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小乌鸦找水的艰辛和口渴难耐以及喝不到水的焦急心情。
3.大胆猜想,动手实验,学习第二、第三自然段。
过渡:乌鸦找到了水,可是因为瓶子里水不多,瓶口太小,喝不着水。它是怎么做的呢?
(1)学习第二自然段,采用个别读、齐读的方式进行。
过渡:乌鸦看见瓶子旁边有许多小石子,它是怎样利用小石子喝到水的?
(2)学习第三自然段,学生自读,同桌讨论:乌鸦是怎样利用许多小石子喝到水的呢?
过渡:小石子放进瓶子里就能喝到水吗?我们要亲自实践,才能得到答案。
(3)请学生上台实验,其他学生认真观察:乌鸦是怎样把小石子放进瓶子里,水又是怎样升高的?(一个一个;渐渐)
(4)请小朋友用“渐渐”说一句话。
(5)有感情地齐读第三段。
4.现在你最想对乌鸦说些什么?(乌鸦很聪明;乌鸦很执着。乌鸦遇到困难能开动脑筋等。)提问两个小朋友。
板书:聪明 不怕困难 想办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多读,从读中感悟乌鸦找水的艰辛和口渴难耐以及喝不到水的焦急心情,通过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观察能力,并让学生体会乌鸦的聪明及不怕困难的精神。
五、有感情朗读课文。
六、指导学生书写“可 石 办 法 找 许”六个生字。
1.首先,请小朋友们观察课件中的生字的部件,再观察生字的笔顺,老师范写生字。
2.小朋友们在作业纸上描一描,再写一写。
3、学生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写写生字。
4.学生评价。
设计意图:采用课件吸引学生,让学生观察每个生字的部件及笔顺,掌握每个生字的写法。
七、作业:(任选两个)
1.讨论:瓶子旁边要是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用“渐渐”写一句话。
4.回去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设计意图:每个学生都是鲜活的个体,他们的学习基础、知识水平、爱好与特长各不相同,有时我们在布置作业时,不仅要考虑他们的知识差异,还要考虑他们的兴趣与爱好,让他们以自己擅长的方式来完成作业,这样既保证了作业的质量,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就是针对学情,关注作业差异。
附:板书设计
19乌鸦喝水
聪明 不怕困难 想办法
【教学反思】
19 乌鸦喝水
【姓名】 杨辉兰 【单位】兴义市坪东小学
【摘要】
首先让学生采用熟字加一加、减一减、加减混合、儿歌、讲故事等方法帮助学生识记生字,其次指导学生朗读课文,采用个别读、范读、齐读等方式进行,并让学生动手实验,体会小乌鸦的聪明、不怕困难,会动脑筋想办法。最后,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采用观察课件如何书写生字,注意间架结构及笔顺 ,教师范写,学生描一描,写一写。
【关键词】
识字 朗读 写字
【正文】
《乌鸦喝水》是一篇经典、有趣的童话故事,通俗易懂,以“ 喝水”为线索,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乌鸦机灵、智慧的形象,说明任何事情只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就能克服困难。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文中插图形象鲜艳。
本文共三小节,一个课时完成。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教学目标是:1、知识和能力:认识“乌、鸦”等九个生字。会写“办、法”等六个字。2、过程和方法: 通过正确、流利地朗读,探究式地学习,理解课文。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遇事要开动脑筋,利用现有的条件解决问题。我个人认为在实际操作中,我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有三点:1、步骤清晰。(读准字音——记字形——朗读课文——习字写字)。 2、课堂上渗透识字方法(做游戏(儿歌),加一加、减一减,加减混合等许多方法来解决生字。)。 3、注意主动识字的愿望和能力,用已有的方法识字。(自己说记字方法、组词、说句子)。
在读准生字读音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们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再个别读,小老师教读等方式进行。这样,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全班交流,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一堂新课的导语设计是至关重要的,所谓“万事开头难”,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驾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通过桥梁,师生的心拉近了。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谜语激趣导入,如此激趣导入新课,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同时孩子又重温了乌鸦对妈妈的孝敬。联想到品德与生活中“小乌鸦爱妈妈”的儿歌,也便使孩子在轻松的猜谜活动中感受到老师更像一个共同学习的伙伴。又通过打招呼拉近孩子与乌鸦的距离,仿佛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同时也使孩子学习礼貌、热情地与人打招呼。
学习过程是学生主体在具有主观意志作用下亲自实践的过程,我在课堂中创设了学生主动参与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机会,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文中二、三自然段写乌鸦想办法喝着水,传统的教学通常是教师演示,让学生理解喝着水的过程,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为了让学生尝试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我设计了让学生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动手做实验,研究乌鸦喝着水的过程。学生实验完成后,不禁发出:“呦,水真的升高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这时,讲解是多余的,通过实验,学生主动悟出了乌鸦是怎么喝着水的。由于设计的实践活动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读一读课文、做一做实验、说一说实验过程中兴趣盎然地学习语文,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但是在教学中出现不少问题和不足:第一,巩固生字的形式、时间太多,用时太多,导致最后的拓展没能完成。第二,学生的朗读不多,形式太少。第三,在指导学生描红,习字的指导中,还不够严格,因为低年级的写字教学一定要严格把关,注意汉字的间架结构,把字写正确,工整。第四,教学语言不够精炼,衔接不够自然,板书设计不够精美。
【难忘瞬间】
跟岗学员在向阳小学进行教学研讨
跟岗学员之间进行教学研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