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一、选择题
1.(2021·河南唐河·七年级期末)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养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 )
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地削弱 B.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局面
C.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D.宋辽双方形成了团结友好的局面
2.(2021·河南焦作·七年级期末)对以下时间轴解读正确的是
A.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B.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
C.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D.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
3.(2021·河南鹿邑·七年级期末)北宋与辽、西夏和议中的共同内容是( )
A.辽、西夏向宋称臣 B.北宋割地求和
C.互相禁止边境贸易 D.北宋送给辽、西夏“岁币”
4.(2021·河南滑县·七年级期末)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识干戈”。双方在边界开设贸易场所——“榷场”,官府和商人在此用各种商品进行交换,互通有无。这说明
A.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B.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C.辽国的军事力量得到了极大提高 D.南方安定的社会为发展提供条件
5.(2021·河南叶县·七年级期末)用一句话来概括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关系,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战争频繁,冲突不断 B.和平共处,共同发展
C.时战时和,以和为主 D.闭关锁国,互不往来
6.(2021·河南宛城·七年级期末)“尽管澶渊之盟常给人以‘城下之盟’的印象,但基本内容还是平等的,北宋并没有丢太大的面子。……且和平实现以后,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辽朝亦可借此获得其必需物品,因而对双方都是划算的。”材料主要说明“澶渊之盟” ( )
A.是一个完全平等的盟约 B.使宋辽出现了和平交流的局面
C.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D.完全消除了宋辽间的民族隔阂
7.(2021·河南息县·七年级期末)文物是解读历史的密码,观察下列图片中的货币样式,结合这一时期的历史,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北宋的手工业技术稳定发展 B.北宋与契丹、西夏的边界贸易兴旺
C.北宋从事海外贸易 D.各个民族政权之间交流互鉴
8.(2021·河南济源·七年级期末)图中的货币分别为契丹货币和西夏货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契丹和西夏
A.铸造的钱币都使用汉字
B.是同一民族建立的政权
C.都与中原文化联系密切
D.在同一区域先后建立政权
9.(2021·河南焦作·七年级期末)如图契丹、西夏货币的出土共同反映了( )
A.契丹、西夏经济发展超过中原
B.少数民族都使用中原的货币
C.少数民族受中原文明影响较大
D.商人在契丹、西夏地位很高
10.(2021·河南确山·七年级期末)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在评价某协定时说到:“从历史的后端看来,这1005年的协定有它的作用。这‘岁币’只占宋朝政府收入之一小部分,可以当作是给比较穷困的邻邦——契丹人的一种援助,以弥补双方贸易之赤字,这种为和平付出之代价无疑要比战费来得低廉。”据此可知,他评价的是
A.宋金和议 B.宋夏和议 C.澶渊之盟 D.《尼布楚条约》
11.(2021·河南太康·七年级期末)澶渊之盟后,辽宋长达一百多年和平相处的对峙政局形成,改变了长期作战带来的财力、物力的巨大消耗,使人民能安居乐业。这反映出澶渊之盟
A.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B.维持了辽宋长久的和平局面
C.加剧了辽与北宋的冲突 D.不利于双方边境贸易的发展
12.(2021·河南·淮阳第一高级中学七年级期末)契丹首领阿保机多用汉人,汉人教之以隶书之半增损之,作文字数千,以代刻木之约。西夏国大臣野利仁荣根据党项人长期生产劳动和使用语言的特点,模仿汉字的笔画创造了西夏文字。材料表明( )
A.契丹和西夏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 B.北宋、辽和西夏对峙的局面结束
C.对外交流空前活跃加快文化进步 D.活字印刷术的应用加快文化传播
13.(2021·河南通许·七年级期末)下列事件使辽宋之间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的是( )
A.安史之乱 B.陈桥兵变 C.澶渊之盟 D.鉴真东渡
14.(2021·河南巩义·七年级期末)下图中的契丹文字、西夏文字与汉字很相似,是仿照汉字创造的。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契丹文字 西夏买牛契约
A.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B.礼乐文明的确立
C.汉唐盛世文化的出现 D.农牧文化的交融
15.(2021·河南伊川·七年级期末)某班同学为研究“宋元时期的民族关系”,找到以下绘画作品,其中与课题探究关系最密切的是( )
A. 《敕勒川狩猎图》 B.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C. 《契丹人引马图》 D.《河南禹州歌舞散月壁画》
16.(2021·河南新蔡·七年级期末)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一下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关系( )
A.战争频繁 B.双方和平共处 C.时战时和 D.互不来往,闭关锁国
17.(2021·河南中牟·七年级期末)西夏是由党项族建立的政权。下图为两件西夏文物:买牛契约、西夏符牌。其中所反映出的共同信息是西夏仿效唐宋
A.订立官制 B.订立军制和法律
C.创制文字 D.鼓励垦荒
18.(2021·河南偃师·七年级期末)宋夏和约签订以后,双方在边境开设贸易场所,称为“榷场”。官府和商人用各种商品在此交换,互通有无。边境贸易的往来( )
A.削弱了北宋的军事力量 B.加重了北宋政府的财政负担
C.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D.使南方社会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19.(2021·河南新乡·七年级期末)下表是唐宋时期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部分),其中②处应填的是
政权名称 辽(契丹) 西夏 大金
民族 契丹族 党项族 女真族
建立者 ① ② ③
A.松赞干布 B.耶律阿保机 C.元昊 D.完颜阿骨打
二、综合题
20.(2021·河南西华·七年级期末)识读下面的图片:
请回答:
(1)图中A政权是谁建立的?此人是通过什么方式登上皇帝宝 座的?
(2)11世纪前期,少数民族首领元昊建立的政权在图中A、B、 C、D中的哪一处?此人是如何学习中原文化的?
(3)图中A政权和图中B政权达成的和议称作什么?图中A政权与图中C政权达成和议的内容有哪些?
(4)请用一句话说说图中A政权和图中B、C两个政权的关系?
21.(2021·河南鹿邑·七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会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入蕃。弄赞率其兵次(到达)柏海,亲迎于河源。”
材料二: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历史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反映的时代特征。这一时代特征下的民族关系如何?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根据题干“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养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可知,这说明澶渊之盟后送料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ABD的内容,排除。故选C。
2.D
【详解】
学根据时间轴解读可知,材料反映各政权之间既有战争又有和平,各个政权也出现了不同的变化,各民族政权并立与力量消长,D正确;北宋建立后,与西夏和辽是并立的政权,双方之间为了争夺领土发生战争,后来签订和议,维持了百余年的和平状态,排除A;1127-960=167,所以北宋存在了167年,排除B;辽和南宋不是并立的政权,排除C。故选D。
3.D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澶州之战后,宋辽议和,辽撤兵,宋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宋夏订立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故D正确;辽、西夏向宋称臣,不符合史实,故A错误;北宋割地求和,不符合史实,故B错误;互相禁止边境贸易,与史实不符,故C错误;故选D。
4.A
【详解】
根据材料“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识干戈”“官府和商人在此用各种商品进行交换,互通有无”可知,澶渊之盟后,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经济往来频繁,A符合题意;宋辽双方当初没有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B排除;材料没有涉及辽国的军事力量得到了极大提高,C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南方安定的社会为发展提供条件,D排除。故选择A。
5.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004年辽、北宋澶州之战,1005年澶渊之盟,宋辽达成一百多年的友好局面;1044年西夏与宋和议,双方友好,北宋与辽、西夏之间时战时和,以和为主。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004年辽、北宋澶州之战,1005年澶渊之盟,宋辽达成一百多年的友好局面;1044年西夏与宋和议,双方友好,北宋与辽、西夏之间时战时和,以和为主。
6.B
【详解】
根据“但基本内容还是平等的,北宋并没有丢太大的面子。……且和平实现以后,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和所学可得出,“澶渊之盟”是宋辽双方均势的体现,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故B项正确;辽宋议和,辽军撤回,宋给辽岁币,此盟约并不完全平等,排除A项;C项不是材料的重点,材料强调的是和平局面的形成,排除C项;D项表述太绝对,排除D项。故选B。
7.D
【详解】
根据图片“北宋钱币、契丹钱币、西夏钱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钱币、契丹货币、西夏货币都是圆形方孔钱,说明契丹货币、西夏货币都模仿了中原(北宋)钱币的样式,北宋与辽、西夏民族政权并立。北宋与辽、西夏政权之间有战有和,民族之间交流始终没有中断过。可见,契丹货币、西夏货币、北宋货币体现了各个民族政权之间交流互鉴,故D正确;根据材料无法得出“北宋的手工业技术稳定发展,北宋与契丹、西夏的边界贸易兴旺,北宋从事海外贸易”的结论,排除ABC。故选D。
8.C
【详解】
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契丹货币和西夏货币都是仿照中原汉族王朝的圆形方孔铜钱铸造的,这说明契丹和西夏都与中原文化联系密切。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9.C
【详解】
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契丹货币和西夏货币都是仿照中原汉族王朝的圆形方孔铜钱铸造的,这说明契丹和西夏都与中原文化联系密切,少数民族受中原文明影响较大,C项正确;仅从货币无法判断契丹、西夏经济发展超过中原,也无法说明商人在契丹、西夏地位很高,排除A、D项;少数民族使用的货币是仿制中原货币,使用的不是中原货币,排除B项;故选C项。
10.C
【详解】
据题干“1005年的协定”“宋朝政府”“契丹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和辽澶州之战后于1005年议和,签订盟约,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故C项符合题意;A项宋金和议发生在1142年,与题意不符;B项宋夏和议与题干中“契丹人”不符;D项《尼布楚条约》是1689年中俄签订的,与题意不符;故选C。
11.B
【详解】
依据题干“辽宋长达一百多年和平相处的对峙政局形成,改变了长期作战带来的财力、物力的巨大消耗,使人民能安居乐业”,可见澶渊之盟维持了辽宋长久的和平局面,有利于双方人民的和平相处,B正确;题干没有涉及澶渊之盟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A排除;题干反映的是澶渊之盟后辽宋之间形成长期和平相处的局面,不是加剧了双方的冲突,C排除;澶渊之盟后辽宋维持长久的和平局面,有利于双方边境贸易的发展,D排除。故选B。
12.A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由“契丹首领阿保机多用汉人,汉人教之以隶书之半增损之,作文字数千,以代刻木之约”,可知契丹在不断学习汉文化,是典型的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由“西夏国大臣野利仁荣根据党项人长期生产劳动和使用语言的特点,模仿汉字的笔画创造了西夏文字”,可知,西夏明显的是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促进汉文化与西夏文明的交融。因此材料表明契丹和西夏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选项A符合题意;北宋、辽和西夏对峙的局面结束,不符合史实,B排除;北宋、辽和西夏的文明影响,属于民族交融,C排除;活字印刷术的应用加快文化传播,在题干内容中没有体现,D排除。故选A。
13.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宋真宗时,辽进攻北宋,经过作战,达成澶渊之盟,辽宋之间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故C符合题意;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故A不符合题意;陈桥兵变,北宋建立,故B不符合题意;鉴真东渡,加强了中日文化交流,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4.D
【详解】
在中国古代,北宋、辽、西夏曾出现过并立的时期,辽和西夏的统治者在同中原的密切交往中,逐渐受到先进中原文化的影响。契丹文字、西夏文字与汉字很相似,是仿照汉字创造的。契丹是游牧民族,汉族是农耕文明,题干材料反映的农牧文化的交融,故D符合题意;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是春秋战国时期,排除A;礼乐文明的确立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B;汉唐盛世文化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故选D。
15.C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916年,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政权,后契丹改国号为辽。1005年,北宋与辽签订澶渊之盟,规定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岁币,所以与“宋元时期的民族关系”最密切的是C,C项符合题意;A项属于南北朝时期,排除;B项属于五代十国时期,排除;D项反映宋代市民文化,排除。故选C。
16.C
【详解】
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北宋辽、西夏之间是有战有和,以和为主。故AB说法错误,C说法正确;闭关锁国指的是对外政策,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关系是民族关系,故D说法错误。故选C。
17.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创制西夏文字。由“两件西夏文物:买牛契约、西夏符牌”,可知,反映出的共同信息是西夏仿效唐宋创制文字。选项C符合题意;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鼓励垦荒与图片内容不符,ABD可排除。故选C。
18.C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宋夏和约签订以后,双方在边境开设贸易场所,称为‘榷场’。官府和商人用各种商品在此交换,互通有无”结合所学可知,北宋与西夏的交界处开设贸易场所,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加深了各族人民之间的了解,故选C;AB与材料无关,排除;边境贸易往来主要集中在北方,D错误。
19.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因此②处应填的是元昊。选项C符合题意;松赞干布统一西藏,正式建立吐蕃王朝,A排除;耶律阿保机建立辽,B排除;完颜阿骨打建立金,D排除。故选C。
20.(1)赵匡胤。 发动陈桥兵变(在陈桥驿发动兵变)。
(2)C 。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等。
(3)澶渊之盟。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4)有战有和,总体是和平相处。
【详解】
(1)根据图示并结合所学可知,图中A政权是赵匡胤建立的。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了北宋政权。
(2)根据图示并结合所学可知,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在图中C(兴庆府)建立的政权,即西夏政权。结合所学可知,元昊积极学习中原文化,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等。
(3)根据图示并结合所学可知,图中A政权是北宋,图中B政权是辽,双方于1005年订立澶渊之盟,达成和议。根据图示并结合所学可知,图中C政权是西夏,1044年宋与西夏达成和议,其内容是: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图中A政权和图中B、C两个政权的关系,即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是:有战有和,总体是和平相处。
21.(1)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唐蕃关系的发展。
(2)政权分立;民族关系有和有战,以和为主。
【分析】
(1)
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唐蕃关系的发展。
(2)
政权分立;民族关系有和有战,以和为主。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