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一、选择题
1.(2021·河南平舆·七年级期末)意大利商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写道:“城市如此美丽,布置如此巧妙,我们竟不能用语言描述它了。”这里说的“城市”是
A.长安
B.洛阳
C.元大都
D.临安
2.(2021·河南伊川·七年级期末)今天生活中常见的邮政特快专递、菜鸟驿站等物流方式,早在元朝时已出现与此类似的雏形。下列文物能为此提供佐证的是( )
A.东罗马金币 B.西夏符牌 C.急递铺令牌 D.锦衣卫印
3.(2021·河南滑县·七年级期末)据统计,我国从西汉、东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直至五代,共出书二万三千多部,二十七万多卷,而宋代出书则达一万一千部,十二万四千多卷,相当于历代出书总数的将近一半。引起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中外文化交流的活跃 B.造纸术的改进和推广
C.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D.印刷术的革新和进步
4.(2021·河南永城·七年级期末)“大师西去悲难禁,毕昇功德世长流。”功德“指的是
A.造纸术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指南针
5.(2021·河南唐河·七年级期末)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朝代是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6.(2021·河南长垣·七年级期末)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宋朝“创新和文化繁盛”表现的是
A. B.
C. D.
7.(2021·河南新野·七年级期末)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2020年,建成北斗三号系统,向全球提供服务。自中国人将其发明的指南针奉献给全世界以来,“中国”一词再次与“导航”连在一起。下列成就和“指南针”出现在同时代的有
①造纸术②火药③活字印刷术④交子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2021·河南镇平·七年级期末)唐宋以前,中国图书只有手抄本,同一种图书的复本相当少。但唐宋以后市面上的图书数量逐渐增多,图书出版业慢慢兴盛起来。导致这一变化最重要的原因是
A.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市民文化生活丰富
D.印刷技术的发展
9.(2021·河南南阳·七年级期末)“排版时,先在一块铁板上放置松香、蜡、纸灰,再框一铁框。框内排满单字后,用火烤化松香和蜡,并用平板压平字面。冷却后固定成一版……”材料描述的发明是
A.造纸术 B.雕版印刷术 C.火药 D.活字印刷术
10.(2021·河南新野·七年级期末)《中国诗词大会》嘉宾王立群教授在谈到李白与苏轼说,技术优势是宋代诗人群体的学问胜于唐代的重要原因。这里的“技术优势”指的是
A.意市夜市兴盛
B.印刷术的发展
C.经济重心南移
D.民族政权并立
11.(2021·河南息县·七年级期末)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用胶泥刻字……火烧令坚。……一版印刷,一版已自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材料反映的科技成就是
A.蔡伦改进造纸术 B.华佗制成“麻沸散”
C.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D.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12.(2021·河南睢县·七年级期末)某学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网络搜集到下面这样一组图片,进行探究性学习,你认为他们的探究主题是
泥活字版 司南(模型) 元代火铳 日本书籍封面
A.秦汉时期灿烂的科技成就 B.影响世界的中华文明
C.古代中日两国的频繁交流 D.领先世界的中国发明
13.(2021·河南济源·七年级期末)宋朝阳同学搜集了下列三幅图片资料进行探究式学习。他研究的内容是
A.宋代领先世界的科技 B.唐朝繁荣的文学艺术
C.元代发达的对外贸易 D.明清先进的航海技术
14.(2021·河南通许·七年级期末)宋代的印刷技术有了新的突破,活字印刷术问世。它的发明者是
A.蔡伦 B.张衡 C.毕昇 D.沈括
15.(2021·河南太康·七年级期末)有学者认为:“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经济、文化繁盛期。”此时的“创新和经济、文化繁盛”主要表现为( )
①发明了造纸术 ②诞生了交子 ③活字印刷术问世 ④罗盘用于航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2021·河南西平·七年级期末)培根说“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材料强调了“三种发明”
A.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B.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C.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D.对中国的发展影响巨大
17.(2021·河南·淮阳第一高级中学七年级期末)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B.《天工开物》的问世
C.火药的发明 D.《农政全书》的成书
18.(2021·河南社旗·七年级期末)著名历史学家漆侠先生曾指出:“在两宋统治的三百年中,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居于世界的最前列,是当时最为先进、最为文明的国家。”他提出这个观点的理由有
①文化昌盛,人才辈出②废除宰相,专制顶峰③科技领先,宋词兴盛④经济繁荣,重心南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9.(2021·河南新乡·七年级期末)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材料中的“三种发明"依次是( )
A.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 B.印刷术、火药、地动仪
C.印刷术、火药、造纸术 D.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20.(2021·河南舞钢·七年级期末)有西方学者曾说:“直至18世纪中叶,在中国刊印的书籍比在世界上其余地方所印刷的总数 还要多。”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北宋一项技术的发明和普及。这项技术是
A.造纸术 B.火药 C.活字印刷术 D.指南针
21.(2021·河南叶县·七年级期末)下列我国古代的著名战役中,有可能使用过火药武器的是(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郾城之战
22.(2021·河南镇平·七年级期末)《金史》记载:“声如雷震,热力达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材料描述的是
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B.指南针用于航海 C.火药武器用于战争 D.造纸术得到改进
23.(2021·河南长垣·七年级期末)中国最美的天梯烟花从地上延伸到天空中长达500余米,在空中绽放了60秒钟,…该烟花的出现得益于( )
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B.指南针的发明
C.火药的应用 D.造纸术的应用
24.(2021·河南平舆·七年级期末)《金史》中有“其声如雷……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又飞火枪…”的战争场景描绘,下列对此解释不正确的是
A.战争场面激烈 B.火药已应用于军事战争
C.火药的使用导致元朝统一了全国 D.火药威力巨大
25.(2021·河南息县·七年级期末)火药武器在战争中的出现,标志着军事史上将发生一系列变革。中国在很早就出现了用火药来推进的武器装备。下列人物中最有可能使用火药武器的是
A.蒙恬 B.霍去病 C.李世民 D.岳飞
二、综合题
26.(2021·河南西峡·七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思想家培根指……这三种东西曾经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字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派别,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材料二 宋元时期,我国海外贸易极为兴盛。精美的丝调和瓷器是对外贸易的主要出口物品。古代中国外销的瓷器以昌南镇生产的最为有名,有人把瓷器直接称为“昌南”,就是China逐渐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材料三 在黏土做的一个个小方块上刻出单字,再用火烧硬,成为陶字。排版时,在铁板上放置一个铁枢,将陶字排满铁框为一版。一版印刷的同时,可以排另一版,效率很高,印究一版后,陶字拆下可再用。
(1)材料一中“这三种东西”指的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话概括它们的作用。
(2)材料二中瓷器是中华文明的象征,请说出中国的瓷都在哪里。
(3)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一项重大发明 它的发明者是谁 根据材料三指出此项发明有哪些优点。
(4)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7.(2021·河南焦作·七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1001年-1500年世界科技发明数量概况:
材料二:“举世皆知的……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在战争中,最后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地改善。”
——英国哲学家培根《新工具》
(1)依据材料一,公元1001年-1500年,中国科技发明在世界的地位如何?
(2)依据材料二,列举举世皆知的这三种发明,并概括其共同作用?
28.(2021·河南西平·七年级期末)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某中学七年级同学正在筹划“感受宋朝魅力”的主题展览活动,下面是他们已经搜集的素材,请帮他们完善。
①泥活字板 ②宋代瓷器 ③交子 ④罗盘针 ⑤宋代蹴鞠铜镜
⑥苏轼像 ⑦宋代火器 ⑧李清照像 ⑨济南刘家功夫 针铺铜板 ⑩《清明上河图》 中的瓦子
(1)请将以上素材放入合适的场馆中,填写序号即可。
场馆 科技馆 经济馆 都市生活馆 文学馆
素材
(2)请从科技馆中选择一件展品,配上简要的解说词。(需包含两到三个要素)
29.(2021·河南浉河·七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唐时期,人们已使用雕版印刷。 但是雕版印刷费时费料,刻印一部书,往往需要几百甚至上千块雕版。北宋初年,刻印一部《大藏经》用了约13万块雕版,费时12年之久。雕版印刷的缺陷明显制约了文化的发展。
——摘编自部编版七年级历史教科书
材料二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若止(只)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备,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沈括《梦溪笔谈》
材料三 13 世纪时,活字印刷术传入朝鲜,之后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后来经蒙古人的西征等途径传入欧洲。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教科书
(1)根据材料一,指出雕版印刷术的不足及影响。
(2)指出材料二中的发明者;分析该发明与雕版印刷术相比的优点。
(3)根据材料三以及所学知识,说说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与传播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30.(2021·河南商城·七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4世纪,火药从阿拉伯人那里传入西欧,它使整个作战方法发生了变革,这是每一个小学生都知道的。”——恩格斯
材料二: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沈括《梦溪笔谈》
材料三: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萍洲可谈》
(1)在我国,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是在什么时间?它的发明对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
(2)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分别发明于哪一个朝代?它们的发明有何意义?
(3)指南针发明于哪一个朝代?由什么人传到欧洲?
31.(2021·河南郏县·七年级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毫不夸张地说, 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高文兵《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材料二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浩如烟海,诗词文赋争相辉映,璀璨夺目。随着古代历史的发展,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也发生着变化,大体上由诗、词转变到曲再到小说,也就是我们 常说的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
材料三 中国古代重大科技成果在世界重大科技成果中所占比例表
(1)根据材料一,写出战国时期思想领域“熠熠生辉”局面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该局面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发生如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举一项11-16世纪中国“引领着全世界”的科技发明,并概括其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
32.(2021·河南洛宁·七年级期末)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曾评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五代十国时期,南方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两宋时期,南方的水利灌溉事业大大超过北方。……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1159-1179 年,南方人口由1600多万增加到2900多万。
——岳麓版《中国历史》
材料二见下图
材料三它们改变了世界的历史:第一项发明是在文字交流方面,第二项发明是在进行战争方面,而第三项则是在辨别方位方面。……就对人类的巨大影响和力量而言,没有哪一个王国、哪一个宗教或者哲学能够与这三大发明相比。
——弗朗西斯培根《新工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经济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试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
(2)宋代文化繁荣,请写出材料乙绘画作品的名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哪三大发明领先世界?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科技文化繁荣的原因,
33.(2021·河南潢川·七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北宋年间……我国四大发明中的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就是在这一时期产生和发扬的……北宋的这三大发明可以说具有世界性的意义。
(1)材料一是对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样子的描述,这一纸币被称为什么 该纸币出现在什么时候的什么地方 分析纸币出现的原因。
(2)材料二中的“瓦舍”是什么样的场所 分析这一场所出现的原因。
(3)材料三中“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谁 “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与应用各有什么意义
34.(2021·河南偃师·七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
大流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窦娥冤》
材料二:培根曾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材料三:如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其更有生命力和影响力?中央电视台以诗词知识竞赛为主的《中国诗词大会》火爆荧屏,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这档节目创造性地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实现了诗词娱乐化,体现了国人精神中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呼唤和眷恋。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依次写出我国唐、宋、元时期主要的文学形式。
(2)材料二中培根所说的三种发明分别是什么?请选择其中一种发明,谈谈其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作用。
(3)除材料三中的方法以外,你还能想出哪些让优秀传统文化更有生命力和影响力?试举一例。
35.(2021·河南舞钢·七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在他的著作《新工具》第1卷第13章中写道:“举世 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上,最后 是在航海方面,而因此又引发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材料二“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一个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 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
(1)据培根的评述,从材料一中选取任意两项中国古代发明,说一说它们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 出的贡献。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列举“创新”在都市生活和商业贸易方面的代表性成就。
(3)综合上述探究及所学知识,宋代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
36.(2021·河南伊川·七年级期末)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北宋)朱或在1119年写成《萍洲可谈》一书,书中写到“舟师(指船上的技术人员)识地理,夜则观星,昼(白天)则观日(太),阴晦(指阴天)则观指南针。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下)
材料三 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发展的高峰时期。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和混战的局面。那时经济发展,城市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元朝实现了全国性的统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两大因素的结合,使宋元文化突飞猛进,涌现出一批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反映了那个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
——《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
请回答:
(1)材料一所示仪器的名称是什么?写出其功能。该仪器至迟发明于什么时候?
(2)材料二是世界航海史上使用指南针航海的最早记录。合所学知识,概括并举例说明指南针用于航海的作用。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科技发展的要素有哪些?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37.(2021·河南邓州·七年级期末)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蔡伦改进造纸术后,为人们提供了便宜、轻便的书写材料。中国的造纸术首先传到亚洲东部的越南、朝鲜、日本等国,后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15-17世纪,造纸术又横渡大西洋,传入美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分别代表了我国古代的哪三大发明?
图一: ;
图二: ;
图三: ;
(2)我们用手转动图二中的“勺子”,当“勺子”停下来时,勺柄所指的是什么方向?图二所示的发明对宋朝有何重大意义?
(3)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项伟大发明?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哪两项发明直接便利了人类文化的继承、积累和传播?
(4)“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那么以上两个材料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自信”(“四个自信”指的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理念的哪一自信?
38.(2021·河南·淮阳第一高级中学七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是一个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时代。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公元960年宋代兴起,中国好像进入了现代,一种物质文化由此展开。 货币之流通,较前普及……火焰器之使用,航海用之指南针……船只使用不漏水舱壁等,都于宋代出现。”
材料二 秦汉时期,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经济重心在北方,形成了长安和洛阳为中心的经济圈和文化圈。 到了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百分之八十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和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南宋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同时,湖南、江西、福建和两广地区也得到很大开发。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是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时代”的突出表现。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的重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39.(2021·河南确山·七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宋元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较大发展。中国的航海家除了使用指南之外,也初步掌握了潮汛、信风、气象的规律。当时,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宋代的海 路形成了多条航线,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 湾及东非海岸。
(1)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图一所示司南与图二所示陶俑所持罗盘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分析材料一中发明的历史意义。
(3)宋代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高峰,请另举一例说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现象产 生的原因。
(4)综合以上探究,概括科技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40.(2021·河南唐河·七年级期末)唐宋科技文化领先于世界,是中华艺术的瑰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宋词回眸】
材料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材料二(如图)
(1)认真阅读上面两则材料,然后说出他是谁?从他的词中你感受这位作者的词风如何?
【元曲掠影】
(2)图一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戏剧家,你知道他是谁吗?图二是他的一部经典著作的插图,请写出这部著作的名称。
【科技领先】
(3)结合图三思考我国出现的哪项技术取代了图中的印刷技术?
(4)图四是北宋时期发明的指南针,此项发明有何作用?
41.(2021·河南长垣·七年级期末)读图识史,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摘编自[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1)请对材料一中图1所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依据图2及所学知识概括长安城布局特点。
(2)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了宋代经济发展中的哪一重要表现?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项宋代科技发展的主要表现。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271年(13世纪)意大利人马可 波罗从威尼斯出发,前往中国,1275年到达中国元朝的首都大都(元世祖忽必烈在位),在中国的元朝做官多年,后从海路回到意大利。口述由其狱友代写的《马可 波罗行记》描绘了元朝大都的繁华景象。据“城市如此美丽,布置如此巧妙,我们竟不能用语言描述它了。”可知,题干这里说的“城市”是元大都。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2.C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元朝为加强同各地的联系,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在驿道上设置了许多“急递铺”,这对巩固政权、维护中央集权统治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且加强了各地区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保障了人们的旅途畅通和旅行安全。因此今天生活中常见的邮政特快专递、菜鸟驿站等物流方式,早在元朝时已出现与此类似的雏形,所以C项符合题意;而ABD三项均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故选C。
3.D
【详解】
根据材料“我国从西汉、东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直至五代,共出书二万三千多部,二十七万多卷,而宋代出书则达一万一千部,十二万四千多卷,相当于历代出书总数的将近一半。”,分析可知:宋代出书量剧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宋代出书量剧增的最主要原因是宋代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促进了书籍的印刷和制作,故选项D符合题意;宋代并不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活跃的朝代,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与题干时间不符,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唐朝比宋代更重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并非宋代书籍增多的原因,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4.C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毕昇功德世长流”,由此判断这是歌颂毕昇的功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这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选项C符合题意;而选项ABD与毕昇无关,故选C。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毕昇功德世长流”,这是回答毕昇的发明成就,也就是识记北宋时期,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即可。
5.C
【分析】
【详解】
依据表格内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推断该朝代是宋朝。北宋建立后,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文人阶层膨胀;宋朝的商业空前繁荣,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北宋活字印刷书的发明促进了印刷科技的发展,因此C项符合题意;而ABD三项均与表格信息不符,排除。故选C。
6.D
【分析】
【详解】
西汉时期,我国发明了造纸术,我国人们开始在纸上写字。到东汉时,宦官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为人类文化的保存和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D符合题意;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A排除;交子出现在北宋时期,B排除;北宋时,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事业,C排除。故选择D。
7.B
【详解】
据所学可知,①造纸术是西汉发明的;②火药是在唐朝末年已经出现并用于军事;③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毕升发明;④交子是北宋时期出现在四川地区;结合所学可知北宋沈括在司南的基础上,发明改进了指南针,且用于航海;故B正确;A、C、D排除。
8.D
【详解】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我国隋唐时期发明雕版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北宋时期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D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熟悉印刷技术的发展史实,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9.D
【详解】
根据材料“在排版时,先在一块铁板上放置松香、蜡、纸灰,再框一铁框。框内排满单字后,用火烤化松香和蜡,并用平板压平字面。冷却后固定成一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我国古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它的发明者是毕昇。北宋时期,毕昇用活字排版印刷,这种方法既经济,又省时,D符合题意;ABC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故选择D。
10.B
【详解】
依据课本知识可知,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既经济又省时,提高了印刷速度,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为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故B符合题意;ACD均与题干“技术优势”不符,故选B。
【点睛】
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活字印刷术的相关知识点。
11.D
【详解】
根据题干中的“用胶泥刻字……火烧令坚。……一版印刷,一版已自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可知,北宋的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梦溪笔谈》中记载的“用胶泥刻字”指的是活字印刷术的泥活字,D项正确;题干中没有体现造纸术,排除A项;题干中没有体现麻沸散,排除B项;题干中没有体现雕版印刷,排除C项。故选D项。
12.D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泥活字版、司南(模型)、元代火铳、日本书籍封面都与中国四大发明活字印刷、指南针、火药和造纸术有关,四大发明都是中国领先世界的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史产生巨大的影响力,D项正确;只有造纸术是东汉时期的科技成就,排除A项;题干只涉及造纸术传到日本,促进日本文化发展,活字印刷、司南、和火铳不涉及对世界的影响或中日两国的交流,排除BC项。故选D项。
【点睛】
13.A
【详解】
依据题干“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都是宋朝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做的突出贡献,是宋朝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A项符合题意;材料信息与文学、对外贸易和航海技术无关,排除BCD。
14.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大大提高了印刷速度,促进了文化和教育的发展,选项C符合题意;东汉时期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排除A;张衡发明了地动仪,排除B;沈括著有《梦溪笔谈》,排除D。故选C。
15.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活字印刷术是由北宋时的匠人毕异发明的;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罗盘),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因此此时(宋朝)的“创新和经济、文化繁盛”主要表现为②③④。D项正确;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①发明了造纸术,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
16.B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可知,此内容反映的三种发明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依据题干信息“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结合所学可知,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文明的传播、交流和发展;火药的发明,成为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锐利武器;指南针的发明,促进了欧洲航海家远洋航行,故B符合题意;ACD包括不全面,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17.A
【详解】
北宋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后来陆续传播到世界各地。根据“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故A符合题意;《天工开物》的作者是明朝的科学家宋应星,排除B;唐朝,火药已经发明,排除C;《农政全书》的作者是明朝的徐光启,排除D。故选A。
18.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从唐朝中期开始,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时期,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说明经济重心完成南移。因此根据材料可知他提出这个观点的理由有①③④。选项B符合题意;②废除宰相是明朝,清朝时期军机处设立,标志专制到达顶峰,不符合题意,可排除。所以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9.D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首先在学术上的发明是指印刷术的发明,印刷术的发明,加快了文化的传播,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次在战争中的发明是指火药的发明,火药的发明和西传,改变了作战方式,推动了欧洲的社会变革;最后是在航行方面是指指南针的发明,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事业,还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因此材料中的“三种发明"依次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0.C
【详解】
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在中国刊印的书籍比在世界上其余地方所印刷的总数还要多”可知,这一技术与印刷有关,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为近代印刷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故选C项;造纸术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项;火药与印刷无关,故排除B项;指南针与印刷无关,故排除D项。
21.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发明火药,宋元时期火药广泛用于战争。AB项是三国时期的战争,C项是东晋时期的战争,都是在唐朝以前的战争;郾城之战是宋金战争的一次著名战役,故选D。
22.C
【详解】
依据题干“声如雷震,热力达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可知,反映的是火药在军事运用的状况,故C符合题意;ABD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故选择C。
23.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宋元时期,广泛用于战争,烟花的生产首先需要火药,从而使其绽放,因此其得益于火药的应用,所以C项符合题意;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指南针的发明,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纸术的应用,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C。
24.C
【详解】
依据题干材料“声如雷震”“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又飞火枪”,可见描述的是火药武器的威力巨大,火药已应用于军事战争,战争场面惨烈,但材料中没有对火药的使用导致元朝统一了全国的描述,也不符合事实,因此解释不正确的是C,C项符合题意;而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25.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火药是唐朝时发明,到宋朝开始用于军事,所以可能使用火药武器的人应是宋朝及以后的人物,岳飞是南宋人,所以有可能使用火药武器,D项正确;蒙恬是秦朝人,排除A项;霍去病是西汉人,排除B项;李世民是唐朝人,排除C项。故选D项。
26.(1)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北宋时期的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的效率,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宋元时期,火药在军事上广泛应用,传入欧洲后,加速了封建制度的瓦解,指南针在宋朝时已广泛应用于航海,传入欧洲后,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
(2)景德镇。
(3)活字印刷术;毕昇;省时、经济。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发展又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等。
【分析】
(1)
据材料“这三种东西已经改变了世界面貌……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可知,第一种是印刷术,第二种发明是火药,第三种发明是指南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的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的效率,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宋元时期,火药在军事上广泛应用,传入欧洲后,加速了封建制度的瓦解,指南针在宋朝时已广泛应用于航海,传入欧洲后,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
(2)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元时期,瓷器已经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出产的瓷器质地细腻,色泽莹润,后来发展为著名的瓷都。
(3)
根据材料”在粘土做的一个个小方块上刻出单字,再用火烧硬,成为陶字。“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活字印刷术是由北宋时的匠人毕昇发明的,他用胶泥刻字,然后用火烧制,使字模变硬,制版时,在一块四周有 框的铁板上撒上松脂、石蜡和纸灰等,将烧制好的字模在铁板上排成版,用火将铁板中的松脂熔化,将字版压平,这样就可以印书了,印完之后,再将松脂熔化,泥字拆开,然后又可以再次排版,此后,能工巧匠们又发明了木活字;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经济又省时,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4)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发展又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等。
27.(1)中国超过了世界科技发明总量的一半,占57%。
(2)三种发明:指南针,印刷术、火药;作用: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的文明)。
【分析】
(1)
根据材料一“公元1001年-1500年世界科技发明数量概况”可知,中国超过了世界科技发明总量的一半,占57%。
(2)
根据材料二“举世皆知的……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可知,举世皆知的三种发明:指南针,印刷术、火药;关于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方面回答。
【点睛】
28.(1)
场馆 科技馆 经济馆 都市生活馆 文学馆
素材 ①④⑦ ②③⑨ ⑤⑩ ⑥⑧
(2)示例:我选择泥活字版这件展品。展品展现了活字印刷术,北宋匠人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省时省力又经济,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分析】
【详解】
(1)根据图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泥活字板④罗盘针⑦宋代火器是科技发明,属于科技成就,应该放在科技馆;②宋代瓷器③交子⑨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铜板属于经济方面成就,应该放在经济馆;⑤宋代蹴鞠铜镜中蹴鞠是足球运动、⑩《清明上河图》中的瓦子是娱乐场所,属于都市生活,因而应该放在都市生活馆;⑥苏轼像、⑧李清照像是文学家的画像,因而应该放在文学馆。因此填写科技馆①④⑦;经济馆②③⑨;都市生活馆⑤⑩;文学馆⑥⑧。
(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例如根据材料,选择泥活字版这件展品。展品展现了活字印刷术,北宋匠人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省时省力又经济,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9.(1)雕版印刷费时费料(或时间和材料成本高);影响:明显制约了文化的发展。
(2)毕昇;省工(省力或省时)或成本较低(节省了费用)。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
(3)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详解】
(1)根据材料一“但是雕版印刷费时费料,刻印一部书,往往需要几百甚至上千块雕版。北宋初年,刻印一部《大藏经》用了约13万块雕版,费时12年之久”可知,雕版印刷术的不足是费时费料(或时间和材料成本高)。
据材料“雕版印刷的缺陷明显制约了文化的发展”可知,雕版印刷明显制约了文化的发展。
(2)根据材料“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及所学可知,材料中的发明是活字印刷术,其发明者是毕昇。
根据材料“……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备,更互用之,瞬息可就”可知,活字印刷术与雕版印刷术相比省工(省力或省时)或成本较低(节省了费用),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
(3)依据材料“13世纪时,活字印刷术传入朝鲜之后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后来经蒙古人的西征等途径传入欧洲。”可知,活字印刷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30.(1)唐朝末年;影响:对欧洲的火箭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变革。
(2)雕版印刷始于唐朝;活字印刷始于北宋;意义: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3)北宋;阿拉伯人。
【分析】
(1)
据材料一“在14世纪,火药从阿拉伯人那里传入西欧,它使整个作战方法发生了变革,这是每一个小学生都知道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我国,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是在唐朝末年,宋元时期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火药传入欧洲,对欧洲的火箭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资产阶级战胜骑士阶层的锐利武器,推动了欧洲社会变革。
(2)
据材料二“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分别发明于唐朝和北宋,它们的发明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3)
据材料三“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指南针发明于北宋,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点睛】
31.(1)百家争鸣。首先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探讨自然、社会和人性,提出各种治国方略和政治思想,直接促成了思想的空前繁荣;再者,百家争鸣中形成的大胆思考、自由讨论的学术风气,有力地促进了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的发展。
(2)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
(3)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指南针,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举一例即可)
【详解】
(1)根据“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战国时期思想领域“熠熠生辉”局面是百家争鸣。之所以说该局面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首先是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探讨自然、社会和人性,提出各种治国方略和政治思想,直接促成了思想的空前繁荣;再者,百家争鸣中形成的大胆思考、自由讨论的学术风气,有力地促进了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的发展。
(2)根据从材料二内容可知,中国古代文学的主流表达形式的变化是越来越通俗化,越来越能迎合市民阶层的需要。原因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和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有关。
(3)11-16世纪中国“引领着全世界”的科技发明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有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等。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举其中一例即可。
32.(1)变化:宋代经济重心南移。 原因: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技术;南方社会相对安定;南方统治者的重视;南方各族人民之间加强交流,共同开发;南方自然环境优越等。(答对两点即可)
(2)《清明上河图》。
(3)活字印刷术、火药广泛用于军事、指南针用于航海。(顺序不能乱)
(4)宋代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前朝科技文化打下的基础;统治者对文化的重视;政局相对稳定;城市的发展,市民队伍的扩大;科学家们的努力 等。(答对两点即可,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
(1)南宋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依据材料一“南方的水利灌溉事业大大超过北方。……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1159-1179 年,南方人口由1600多万增加到2900多万”可得出:宋代经济重心南移;依据所学可知,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是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技术、南方社会相对安定、南方统治者的重视、南方各族人民之间加强交流,共同开发以及南方自然环境优越等。
(2)依据材料二绘画的风格和内容可知是北宋时期张择端绘制的《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东京边河沿岸的风情。
(3)依据材料一“第一项发明是在文字交流方面,第二项发明是在进行战争方面,而第三项则是在辨别方位方面。”可知,北宋时期成型的三大发明分别是活字印刷术、火药广泛用于军事以及指南针用于航海。
(4)依据材料一、二和三可知,科技文化繁荣的原因是宋代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前朝科技文化打下的基础,统治者对文化的重视,政局相对稳定;城市的发展,市民队伍的扩大以及科学家们的努力等。
33.(1)交子。北宋时期的四川地区。原因:商贸的繁荣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但长期以来市场上流通的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
(2)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原因: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3)毕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指南针的应用,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同用一色纸印造,印文用屋木人物,铺户押字,各自隐密题号,朱墨间错,以为私记”是对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样子的描述,这一纸币被称为交子。商贸的繁荣也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但长期以来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早在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商业十分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2)根据材料“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的“瓦舍”是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的场所,叫作“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其出现的原因是由于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城市不断发展;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根本原因);市民文化生活的丰富。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指南针的应用,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34.(1)唐诗、宋词、元曲。
(2)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经济、省时,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火药:揭开了世界军事史上热兵器时代的序幕,使作战方式发生重大变革,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3)例如,举办师生书画展,用笔墨丹青的形式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举行经典朗诵、经典阅读比赛;撰写手抄报﹑出黑板报等。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作品一是李白的诗歌《望庐山爆布》,李白是唐朝时期著名的诗人,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作品二是北宋词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是北宋著名的词人,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唐朝时已出现,经过五代到两宋,词得到了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作品三是元朝剧作家关汉卿的《窦娥冤》,关汉卿是元朝最优秀的剧作家,元朝时期,戏曲空前发达,其中以杂剧最为突出。
(2)根据材料二“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培根说的三种发明分别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经济、省时,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印刷术传入欧洲后,大量的书籍、文学作品被印刷出来,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欧洲,对欧洲资产阶级打败封建贵族起了一定的作用;指南针传入欧洲,为后来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其更有活力、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方法很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和方式组织教育活动。例如,学校定期举办师生书画展,用笔墨丹青的形式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定期举行经典朗诵、经典阅读比赛;安排学生撰写手抄报、出黑板报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35.(1)印刷术的出现促进了文化传播,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火药火器传入 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变革;指南 针应用于航海,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2)都市生活:“瓦子”和“勾栏”的出现;商业贸易:纸币“交子”的出现
(3)宋朝商业繁荣,都市生活繁华,科技发达
【详解】
(1)根据材料一“举世 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可知,中国古代的发明有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据所学知识可知,活字印刷术的出现,降低了制书成本,加快了图书的普及和文化的传播;火药的使用,改变了作战方式,促使冷兵器向热兵器转变,加速了世界史的发展进程;指南针在航海交通上普遍使用,大大促进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郑和下西洋和西欧航海家开辟新航路提供了重要条件。
(2)根据所学知识,在宋朝在都市生活和商业贸易方面出现了许多新的“代名词”,都市生活:“瓦子”和“勾栏”的出现;商业贸易:纸币“交子”的出现。
(3)本小题相对较灵活,综合以上材料可得,宋朝经济的发展,商业的繁荣,科技发达等角度去说,言之有理即可。
36.(1)司南。辨别方向。战国时期
(2)可以使人们在茫茫大海上辨别方向,促进了我国航海事业的发展。
(3)经济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国家统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4)本科技发展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国家的统一,经济的繁荣有利于科技的发展。
【详解】
(1)第一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所示仪器是司南。第二问,司南是中国古代辨别方向用的一种仪器。第三问,战国时期,我国人民已经利用磁石的指极性制成了“司南”。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尽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指南针可以使人们在茫茫大海上辨别方向,促进了我国航海事业的发展。
(3)根据材料三的内容“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和混战的局面。那时经济发展,城市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元朝实现了全国性的统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两大因素的结合,使宋元文化突飞猛进,涌现出一批著名的科学家和文学家、艺术家,反映了那个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可以看出,宋元科技发展的因素有:经济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国家统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等等。
(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科技发展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国家的统一,经济的繁荣有利于科技的发展等等。
37.(1)图一:活字印刷术(或印刷术);图二:指南针;图三:火药。
(2)南方;为航海创造了条件(或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兴盛)。
(3) 造纸术。造纸术、印刷术。
(4)文化自信
【详解】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泥活字板,代表了我国古代的活字印刷术;图二是中国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代表了我国古代的指南针;图三:火药。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二是中国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当我们用手转动图二中的“勺子”,当“勺子”停下来时,勺柄所指的方向是南方。图二所示的发明是指南针,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为航海创造了条件,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兴盛。
(3)根据材料二的“蔡伦改进造纸术后,为人们提供了便宜、轻便的书写材料。中国的造纸术首先传到亚洲东部的越南、朝鲜、日本等国,后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造纸术。在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造纸术、印刷术直接便利了人类文化的继承、积累和传播。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这属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所以两个材料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自信”理念的文化自信。
【点睛】
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识图,识别图片与四大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有关。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了解司南指示方向的原理,识记指南针的影响。解答第三问的关键是认识造纸术、印刷术直接便利了人类文化的继承、积累和传播。解答第四问需要认识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属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印证了文化自信理念。
38.(1)货币流通普及;火药使用;指南针用于航海;造船技术先进。
(2)变化:经济重心南移。原因:南方自然条件相对优越;南方社会比较安定;北方人大量南迁,增加了南方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3)打破了“市”和“坊”的空间界限;经营时间不再受到限制,出现了夜市;出现了瓦子和勾栏。
【详解】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是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时代”的突出表现,据“货币之流通,较前普及”可得出货币流通普及;据“……火焰器之使用,航海用之指南针……”可得出火药使用、指南针用于航海;据“船只使用不漏水舱壁等”可得出造船技术先进。
(2)根据材料二可知秦汉时期,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经济重心在北方,而到了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百分之八十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和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湖南、江西、福建和两广地区也得到很大开发”,可知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的重大变化是经济重心南移。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变化的原因,从自然条件因素看,南方开发较晚,自然条件相对优越;从社会环境因素看,南方社会相对安定;从劳动力、生产技术角度看,由于北方战乱频繁,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不仅增加了南方劳动力,而且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商业发展的特点,对比唐代长安城和北宋东京城的布局,可知北宋东京城多了“夜市”“瓦肆”等,可知北宋城市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如商铺随街开设,打破了“市”和“坊”的空间界限,早市、夜市昼夜相接;随着市民阶层的壮大,城市娱乐活动丰富多彩,出现了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瓦肆)以及瓦子中专供演出的场所勾栏。
39.(1)图片二中的罗盘是对材料一中司南的改进与创新。
(2)指南针的发明促进了航海技术的发展,为海外贸易的繁荣提供了技术条件。
(3)示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原因:宋代经济繁荣促进科技文化发展;宋代注重文教事业,科举制发展,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的局面
(4)经济发展推动科技进步,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详解】
(1)根据图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人们利用天然磁石制成“司南”,这是最早的定向工具;战国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因此图片二中的罗盘是对材料一中司南的改进与创新。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事业,还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指南针的发明促进了航海技术的发展,为海外贸易的繁荣提供了技术条件。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泥活字),因为宋代经济繁荣促进科技文化发展;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的局面。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技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经济发展也能够促进科技发展,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就越能为科技发展提供更多资金和更好物质条件,就越能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于是,经济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其科技往往也比较发达。
40.(1)苏轼;他的词豪迈飘逸(答出豪迈即可)
(2)关汉卿。《窦娥冤》
(3)活字印刷术。
(4)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详解】
(1)第一问:根据“大江东去,浪淘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部作品是《赤壁怀古》,它的作者是苏轼。因此该人物是苏轼。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轼是豪放派词人,他的词风豪迈而飘逸,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收到引人入胜、激发情感的艺术效果。
(2)第一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一人物是关汉卿。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二是《窦娥冤》的插图。因此作品名是《窦娥冤》。
(3)第一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三是雕版印刷品《金刚经》。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代替了雕版印刷品。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指南针一经发明就快速应用到航海上,传播到海外后,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41.(1)唐三彩:反映了唐朝的陶瓷工艺发达;骆驼反映了唐朝的交通工具之一;骆驼所载人物奏乐反映了唐朝文化艺术的繁荣;图片中人物的装扮,体现了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唐长安城:布局严整对称;居民区和商业区有严格的界限;东西两市为主要的商业区。
(2)造船业发达;商业繁荣;
(3)主要表现∶活字印刷术发明;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火药运用到军事领域。(任意两项即可)
【详解】
(1)唐三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三彩是工艺珍品,反映了唐朝的陶瓷工艺发达;其塑造的人骑骆驼的场景,说明骆驼是唐朝的交通工具之一;骆驼所载人物奏乐的场景反映了唐朝文化艺术的繁荣;人物的装扮体现了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唐长安城:根据图示中唐长安城的宫城、皇城及市场分布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长安城布局严整对称、居民区和商业区有严格界限、东西两市为主要商业区等方面布局特点。
(2)根据材料中“泉州出土的南宋海船”及图3中海船外形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宋代造船业发达;根据材料中“宋代货郎图”及图4中货郎卖货的场景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商业繁荣。
(3)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从两宋时期活字印刷术发明、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火药运用到军事领域等方面进行列举即可。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