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盛唐气象期末试题选编(含解析)2020-2021学年河南省各地下学期七年级历史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盛唐气象期末试题选编(含解析)2020-2021学年河南省各地下学期七年级历史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10 21:35: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盛唐气象
一、选择题
1.(2021·河南中牟·七年级期末)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创新。唐朝时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2.(2021·河南新野·七年级期末)对于下图所示工具,《土贵要予赋水轮》中这样描述:“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一轮十筒挹(yì汲取舀)且注,循环上下无时了。”材料中“物”的作用是
A.灌溉 B.耕地 C.鼓风 D.播种
3.(2021·河南宛城·七年级期末)唐朝时期陶瓷业高度发达,其中下图所示器物因造型精美,色彩亮丽,被誉为世界陶瓷工艺的珍品。它是
A.越窑青瓷
B.邢窑白瓷
C.唐三彩
D.彩陶
4.(2021·河南沈丘·七年级期末)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拥有了不少创造发明。下图是唐朝时期改进和创制的两种工具,它们是(  )
①曲辕犁②直辕犁③水排④筒车⑤翻车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⑤
5.(2021·河南西平·七年级期末)“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的这首诗直接反映了唐朝开元年间(  )
A.政治清明 B.经济繁荣 C.民族团结 D.文化昌盛
6.(2021·河南唐河·七年级期末)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与以下示意图中①相关的史实是
A.实施推恩令,罢黜百家 B.开凿运河,创立科举
C.曲辕犁简车,工具革新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7.(2021·河南睢县·七年级期末)中国是世界陶瓷大国。唐朝最具代表性的世界陶瓷工艺珍品是
A. B.
C. D.
8.(2021·河南·七年级期末)诗歌能够反映现实生活。杜甫在“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中描述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A. B.
C. D.
9.(2021·河南唐河·七年级期末)如图所示为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工具,“形似纺车,四周缚以竹筒,依靠水力旋转,转动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昼夜不息,并能把低水引用到高地灌溉”。它的主要用途是(  )
A.交通运输 B.纸张印刷 C.农业灌溉 D.纺织生产
10.(2021·河南商城·七年级期末)农具的改进及广泛应用,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如图所示曲辕犁最早出现的朝代是( )
A.隋朝 B.唐朝 C.汉朝 D.西晋
11.(2021·河南鹿邑·七年级期末)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地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物。”这种提水工具叫 ( )
A.翻车 B.水排 C.筒车 D.耧车
12.(2021·河南·淮阳第一高级中学七年级期末)下列文物能直接印证唐朝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代秘色瓷 西安出土的唐代金器 唐三彩骑驼乐舞俑
A.中外交流活跃 B.文化教育昌盛
C.手工业的高超 D.社会风气开放
13.(2021·河南邓州·七年级期末)历史图片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图可以用来研究
A.江南地区开发过程 B.北朝民族交融状况
C.隋朝大运河的开通 D.唐朝社会繁盛景象
14.(2021·河南西峡·七年级期末)下图是唐三彩骑驼乐舞俑。驼背上是一个汉人和三个深目高鼻的胡人(西域人)组成的乐舞队。一人表演胡舞,其余的在演奏胡乐乐器。该文物可以获取的唐朝时期历史信息不包括
A.手工业发展水平高 B.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C.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D.文化艺术繁荣多彩
15.(2021·河南中原·七年级期末)下列文物能直接印证唐朝( )
A.中外交流活跃 B.文化教育昌盛 C.手工业的高超 D.社会风气开放
16.(2021·河南偃师·七年级期末)历史学习要善于抓住特征和主题。如果你要完成一篇关于隋唐时期的历史小论文,你可以确定的最合适的论文主题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B.民族政权分立与经济重心南移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7.(2021·河南巩义·七年级期末)唐朝闻名中外的陶瓷制品是( )
A.青瓷 B.白瓷 C.青花瓷 D.唐三彩
18.(2021·河南汝南·七年级期末)某同学在学习唐朝史时,列表如下,此表说明当时
A.繁荣的社会经济 B.融洽的民族关系 C.开放的社会风气 D.多彩的文学艺术
19.(2021·河南洛宁·七年级期末)某博物馆举行“梦回唐朝”文物展,下列文物可以入展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021·河南巩义·七年级期末)贞观十五年,吐蕃的一位赞普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题中的“赞普”和“公主”指的是
A.尺带珠丹和文成公主
B.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C.尺带珠丹和金城公主
D.松赞干布和金城公主
21.(2021·河南太康·七年级期末)下面材料共同说明了唐代
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太宗为“天可汗”641年文成公主入藏嫁给吐蕃的松赞干布 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
A.社会风气开放 B.对外交往活跃 C.经济生产繁荣 D.民族关系和睦
22.(2021·河南洛宁·七年级期末)“和而不同”是和谐哲学的精情,是处理民族关系所遵循的条重要准则。现阶段更应坚持“和而不同”的哲学观,着力协调发展民族文化,以促进民族关系和谐发展。下面体现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的史实是
①唐太宗被尊为“天可汗”
②玄奘西行
③鉴真东渡
④文成公主入藏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④
23.(2021·河南通许·七年级期末)布达拉宫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而来的唐朝公主建造的。这位密切了唐蕃关系的唐朝公主是
A.文成公主 B.金城公主 C.李清照 D.武则天
24.(2021·河南舞钢·七年级期末)下图画作描绘了贞观十四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请求和亲,唐太宗欣然应允的故事。这一事件的影响是
A.加强了汉藏两地的和平友好交往 B.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管辖权
C.加强了唐政府对新疆地区的管辖 D.消除了唐政府和边疆地区的矛盾
25.(2021·河南西平·七年级期末)如下图反映的是( )
A.唐蕃会盟 B.玄奘西行
C.金城公主入藏 D.文成公主入藏
26.(2021·河南长垣·七年级期末)唐代,边将中胡人后裔者比比皆是,李光弼、仆固怀恩、哥舒翰都是胡人;越南人姜公辅可任宰相,日本人晁衡可服务朝廷,高丽人高仙芝可为将。这些现象可以佐证唐代( )
A.民族融合出现高潮 B.中央政权潜伏着危机
C.唐朝的统治政治清明 D.社会发展具有开放性
27.(2021·河南汝南·七年级期末)据统计,唐朝宰相共有369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士为24人,占6%。这在历代汉人建立的王朝中是较为罕见的。这说明唐朝
A.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B.避免了民族间的战争
C.控制了少数民族 D.商业贸易发展
28.(2021·河南浉河·七年级期末)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繁荣与开放的时期,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下列历史事件能体现唐朝这一主题的是
A.玄奘西行天竺 B.鉴真东渡日本
C.文成公主入藏 D.册封达赖和班禅
29.(2021·河南邓州·七年级期末)大唐王朝近300年间,任用外国人做官不计其数,长安城更是中西文化荟萃之地、各族文化交融的国际大都市。这体现出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是
A.封闭、保守 B.民族交融、中西贯通
C.完全模仿北方少数民族 D.完全模仿周边国家
30.(2021·河南滑县·七年级期末)盛唐时期的李白,其诗歌飘逸洒脱,充满想象,极富感染;处于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的杜甫,其诗耿沉郁悲怆、淳朴厚重。由此可知,导致二人创作风格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所受教育不同 B.仕途发展不同 C.社会时代不同 D.社会阶级不同
31.(2021·河南社旗·七年级期末)大体来看,唐朝诗歌前期气势雄放,唐中期大多体现一种孤独寂寞的心境,唐后期主要呈现出婉约含蓄的风格。这说明( )
A.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 B.唐朝诗人的文化水平不断降低
C.唐诗风格与唐朝历史走向息息相关 D.唐朝科举制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32.(2021·河南柘城·七年级期末)唐代有一位诗人,他的诗反映了动荡时代人民的苦难,表现了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被称为“诗史”,这位诗人是
A.屈原 B.杜甫 C.李白 D.白居易
33.(2021·河南济源·七年级期末)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期间许多诗歌作品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反映出诗人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材料表明
A.战争推动文学发展 B.历史变迁影响文学创作
C.唐朝诗歌繁荣发展 D.皇帝好恶决定诗歌创作
34.(2021·河南沈丘·七年级期末)“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郭沫若先生为唐代一位著名诗人题写的一副对联,他称颂的人物是(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李商隐
35.(2021·河南·七年级期末)有学者认为,安史之乱如神奇的魔法棒,硬生生地将唐诗分为前后截然不同的两段,并烙上清晰的印迹:安史之乱前唐诗以豪放、浪漫的色彩引人注目,安史之乱后则代之以沉郁悲壮的情调。对这一评论理解正确的是
A.社会变迁影响唐诗创作 B.盛唐气象推动唐诗演变
C.唐诗全景再现社会真实 D.安史之乱导致唐诗衰微
36.(2021·河南新乡·七年级期末)“有的唐诗歌颂祖国大好河山;有的揭露封建社会黑暗;有的抒发离愁别恨;有的描绘田园山水、边疆风光;有的倾诉个人抱负遭遇;有的一展宏图大志……”材料旨在说明唐诗
A.数量众多 B.题材广泛 C.形式新颖 D.名家辈出
37.(2021·河南西峡·七年级期末)“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郭沫若先生为唐代一位著名诗人题写的对联,他称颂的诗人是
A. B.
C. D.
38.(2021·河南罗山·七年级期末)“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诗词中描写的应该是:
A.杜康 B.陆羽 C.李白 D.吴道子
39.(2021·河南商城·七年级期末)某电视台正在播放历史纪录片《唐朝的文化成就》。以下解说词不适合在片中出现的是( )
A.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
B.李白被后人尊为“诗仙”
C.颜真卿的字方折峻丽,笔力险劲
D.吴道子的画落笔雄劲,风格奔放
二、综合题
40.(2021·河南睢县·七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谓侍臣日∶“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
材料二∶唐朝人口统计表
材料三∶ (下图)
材料四∶唐朝对外交往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都城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在位时的哪些治国思想?
(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人口发展呈现出怎样的趋势?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唐朝人口发展呈现出这种趋势与哪两个盛世有关?
(3)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请依据材料三的图一和图二,分别写出灌溉、耕作工具的名称。
(4)根据以上材料,请你概括唐朝时期社会特点。
41.(2021·河南方城·七年级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 《步辇图》
材料三 唐贞观十七年,一位大臣病逝。唐太宗非常难过,他流着泪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1)材料一说明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问题?由此,他在经济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中描绘的是哪个少数民族向唐王朝求婚的场景?图中所示历史事件体现了当时的统治者怎样的民族政策?
(3)材料三反映出唐太宗怎样的治国理念?
(4)综上,唐太宗的哪些治国理念值得后人传承与发展?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为“秧马”、②为“筒车”、③为“耧车”、④为“曲辕犁”。唐朝在农业方面,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因此,②④是唐朝时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C项正确;秧马是宋朝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使用的一种拔秧工具,耧车是西汉出现的新型播种工具,均与题干“唐朝”不符,因此,排除含有①或③的ABD项。故选C项。
2.A
【详解】
由图示以及“一轮十筒挹(yì汲取舀)且注,循环上下无时了”,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物为筒车,这是利用湍急的水流转动车轮,使装在车轮上的水筒,自动戽水,提上岸来进行灌溉,所以A项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本题答案为A。
3.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唐三彩兵马俑造型精美,色彩亮丽,被誉为世界陶瓷工艺的珍品。故选C。
4.A
【详解】
曲辕犁是唐朝时期在江东地区发明的用于耕地的工具,筒车是唐朝时期发明的灌溉工具,都属于农业生产工具,为唐朝农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①④项符合题意;直辕犁是汉朝时期发明,②排除;③水排是东汉时期的鼓风冶铁的工具,排除; ⑤翻车在唐朝之前已经存在,排除。所以A符合题意,BCD排除。故选择A。
5.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统治前期,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出现了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的这首诗直接反映了唐朝开元年间经济繁荣的景象。故B符合题意;政治清明、民族团结、文化昌盛与杜甫的诗不符,故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6.C
【详解】
根据示意图可知,示意图中①位于隋朝和五代十国之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同年,在太原起兵反隋的贵族李渊,进入长安,建立唐朝。唐朝灭亡后,我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因此,示意图中①是指唐朝。唐朝在农业方面,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故C项正确;汉武帝实施推恩令,罢黜百家,与题干“示意图中①(唐朝)”不符,排除A项;隋朝开凿了大运河,创立了科举制度,与题干“示意图中①(唐朝)”不符,排除B项;东汉末年,出现了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与题干“示意图中①(唐朝)”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7.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唐三彩是中国唐代的艺术精华,充分显示了盛唐时期的精神面貌和艺术水平,也是中国艺术品的精髓所在,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民族特色,是文明中外的的陶瓷工艺珍品,所以C项符合题意;而ABD三项均不是唐朝最具代表性的世界陶瓷工艺珍品,排除。故选C。
8.C
【详解】
材料“连筒灌小园”是对灌溉工具筒车的描述,C正确;A是秧马,是种植水稻时,用于插秧和拔秧的工具,A排除;B是曲辕犁,排除;D是耧车,排除。故选C。
9.C
【详解】
根据“形似纺车……把低水引用到高地灌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唐朝发明的筒车,主要用于土地灌溉,用于农业生产。C项正确;ABD与题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10.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得,曲辕犁最早出现于唐代,相较于在此之前的犁,曲辕犁犁架变小变轻,而且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节省人力和畜力,是农业技术的巨大发展,B项正确;隋朝是唐朝之前的朝代,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汉朝是在唐朝之前的朝代,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曲辕犁不可能出现在西晋,排除D项。故选B项。
11.C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唐朝的农业工具。上述材料描述的是唐朝发明的筒车,筒车是和翻车相类似的提水机具。这是利用湍急的水流转动车轮,使装在车轮上的水筒,自动戽水,提上岸来进行灌溉。故选C。
12.C
【详解】
依据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唐代秘色瓷、唐代金器、唐三彩骑驼乐舞俑表现了唐朝的手工业发展到很高水平,C项正确;图片的瓷器、金器和唐三彩与中外交流、文化教育、社会风气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
13.D
【详解】
根据图片,由“东市”、“西市”,可知是唐朝都城长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都长安的城市规划井然有序,城中有东、西两市,是主要的商业区,这里商铺林立;城内所建100多个坊,是居民区,居住人口达百万。因此图片可以用来研究唐朝社会繁盛景象。选项D符合题意;江南地区开发,与图片信息没有联系,A排除;北朝民族交融,与图片史实不符,B排除;隋朝大运河与图片内容不符,C排除。故选D。
14.B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图片唐三彩骑驼载乐舞俑反映不出唐朝农业方面的信息,B项正确;图片唐三彩体现了唐朝的手工业中制瓷业的发展状况,A项说法正确,与题意不符,排除;乐舞俑中的“西域人”体现了唐朝开放的社会局面,C项说法正确,与题意不符,排除;驼背上“乐舞队”体现了唐朝艺术的繁荣状况,D项说法正确,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B项。
15.C
【详解】
唐代秘色瓷、唐三彩等是唐朝的艺术珍品,反映了唐朝制瓷业发展的高超水平。唐代金器反映唐朝的金器制作水平的高超,这都体现了唐朝手工制作水平高,故C符合题意;材料无关中外交流、文化教育和社会风气,排除ABD。故选C。
16.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是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C符合题意;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是在秦汉时期,A排除;民族政权分立与经济重心南移发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B排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发生在明清时期,D排除。故选择C。
17.D
【分析】
【详解】
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其中唐三彩造型美观,釉色绚丽,是闻名世界的陶瓷珍品,故选D;ABC都是瓷器,排除。
18.A
【详解】
据表格信息可知,唐朝时期无论是农业、手工业还是商业都表现突出,如农业生产工具曲辕犁、筒车,手工业中 的青瓷和唐三彩,长安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等,这说明唐朝时期社会经济繁荣,A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经济发展中的表现,未涉及“民族关系”“社会风气”“文学艺术”等,故B、C、D排除。
19.A
【详解】
根据图片可知,①公元640年(贞观十四年) ,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通聘,《步辇图》所绘就是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体现了唐朝与吐蕃的关系,符合题意;②《弈棋仕女图》体现了唐朝社会比较开放,充满活力的特点,符合题意;③体现了唐朝手工业的繁荣,符合题意;④开元通宝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时期的货币,符合题意,①②③④说法正确,故选A项;B项缺少④,故排除B项;C项缺少②,故排除C项;D项缺少①,故排除D项。
20.B
【详解】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唐朝统治采取了开明的政策,注意发展与边疆各族的关系,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在唐与吐蕃的关系上采取了和亲政策,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后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1.D
【详解】
题干中的三个事情都属于唐代民族关系和睦的一些史实,D正确;题干没有涉及社会风气、经济生产,排除AC;北方和西北地区、西藏、渤海国都属于民族关系,不属于对外交往,排除B。故选D。
22.D
【详解】
本题考查唐朝的民族关系,知道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都属于对外交往,不属于民族关系。所以体现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的史实是①唐太宗被尊为“天可汗”、 ④文成公主入藏,①④正确,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23.A
【详解】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故A符合题意;唐中宗时期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排除B;李清照是南宋著名的词人,排除C;武则天是唐高宗之后的女皇帝,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是唐太宗时期,排除D。故选A。
24.A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禄东攒到长安请求和亲后,唐太宗使文成公主入藏和亲,文成公主入藏后加强了汉藏两地的和平友好交往,故选A;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管辖权是在元朝,排除B;材料是加强了汉藏之间的交往,不是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排除C;“消除了……矛盾”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D。故选A。
25.D
【分析】
【详解】
该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取材于唐贞观年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事件,描绘了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因而《步辇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文成公主入藏,D正确;唐蕃会盟发生在唐穆宗时期,A排除;玄奘西行天竺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B排除;唐中宗时期送金城公主入藏,C排除。故选D。
26.D
【分析】
【详解】
从材料可知,唐代中央政府不仅重用少数民族将领,对外国有用人才也能给予重用,这反映出唐代社会的包容性,体现了社会发展具有开放性,故D正确;A、B、C与题意不符排除。综上答案D。
27.A
【详解】
据材料可知,唐朝宰相中,少数民族人士占比在“历代汉人建立的王朝中是较为罕见的”,这说明唐朝的民族政策较开明,A正确;据所学可知,民族间战争与“丞相”的民族关系不大,B错误;材料未体现对少数民族的控制,C错误;材料未涉及“商业贸易”,D错误。
28.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体现了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C项正确;玄奘西行天竺,鉴真东渡日本属于唐朝对外交流的相关史实,排除A、B项;册封达赖和班禅属于清朝的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
29.B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任用外国人做官不计其数,长安城更是中西文化荟萃之地、各族文化交融的国际大都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都城长安,人口百万,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唐朝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民族交融、中西贯通。选项B符合题意;封闭、保守,与唐朝史实不符,A排除;完全模仿北方少数民族、完全模仿周边国家,不符合唐朝史实,CD排除。故选B。
30.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李白的诗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表现出藐视权贵、超凡脱俗的风骨。他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因此享有“诗仙”的赞誉。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复杂、动荡的历史时代,被后人称为“诗史”。他的诗,有的气魄雄浑,有的沉郁悲怆,语言淳朴厚重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人们称他为“诗圣”。李白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杜甫的诗淳朴厚重,抒发悲愤凄婉之情。导致二人创作风格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社会时代不同。选项C符合题意;AB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C。
31.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唐朝前期,开放强盛,唐朝中期,由盛转衰,唐朝后期,逐渐衰亡,反映在诗歌上,就形成了唐朝诗歌前期气势雄放、唐中期大多体现一种孤独寂寞的心境、唐后期主要呈现出婉约含蓄的风格,这说明,唐诗风格与唐朝历史走向息息相关,故C符合题意;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这是说唐代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故A不符合题意;唐朝诗人的文化水平不断降低,不符合史实,故B不符合题意;唐朝科举制促进了诗歌的繁荣,这是说科举制和诗歌的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32.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故B符合题意;屈原创立骚体,故A不符合题意;李白是诗仙,故C不符合题意;白居易是诗魔,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本题以诗史为切入点,考查杜甫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掌握,杜甫是诗圣,李白是诗仙,白居易是诗魔。
33.B
【详解】
根据材料“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期间许多诗歌作品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反映出诗人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材料说明了诗人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创作的作品也就反映了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即:历史变迁影响文学创作。故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答案为B。
34.B
【详解】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郭沫若为称颂杜甫而写的对联。杜甫是唐朝现实主义诗人,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他的诗感情真挚,笔触细腻,风格雄浑,语言精练凝重,有的气魄雄浑,有的沉郁悲怆,表现了高超的艺术技巧,被后人尊为“诗圣”,B符合题意;ACD项与“诗中圣哲”不符,排除。故选择B。
35.A
【详解】
材料“安史之乱前唐诗以豪放、浪漫的色彩引人注目,安史之乱后则代之以沉郁悲壮的情调”体现的社会环境对文学创作风格产生巨大影响,A正确;BD说法片面,排除;文学创作具有加工成分,C说法错误。故选A。
36.B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唐诗涉及“祖国大好河山、揭露封建社会黑暗、离愁别恨”等,可见,唐诗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故B符合题意;ACD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选择B。
37.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善于描写当时历史实况,反映唐代由盛转衰的现况,“世 上疮痍、民间疾苦”对应杜诗风格,D项正确;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世 上疮痍”“民间疾苦”与浪漫主义不符,排除A项;白居易诗歌以“通俗易懂”见长,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李商隐诗歌“多托物寄情,擅长比兴手法”,少有民间疾苦之类的诗,排除C项。故选D项。
38.C
【详解】
根据材料“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并结合所学可知,诗词中描写的应该是李白。这是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描绘李白的诗句,C项正确;杜康、陆羽、吴道子与材料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
39.C
【详解】
唐朝书法家颜真卿的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欧阳询的字方折峻丽,笔力险劲,C表述错误,符合题意;ABD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40.(1) 知人善任;广纳贤才等。
(2)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3)简车和曲辕犁。
(4)繁荣与开放。(只答繁荣或只答开放不得分)
【详解】
(1) 由材料“唯在得人”可归纳为知人善任;由材料“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可归纳为广纳贤才。
(2)由材料“1900万人”“4531万人”等信息可知,当时人口发展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结合所学可从唐朝的盛世入手分析,其分别是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3)结合所学可知,第一张图片反映的农业灌溉工具简车,图二反映的是农业生产工具曲辕犁。
(4)由材料三中“唐朝对外交往活跃”“都城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的描述及材料二中的人口增长可知,唐朝时期社会的特点是繁荣与开放。
41.(1)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2)吐蕃族;开明的民族政策
(3)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4)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不断自我完善。要处理好民族关系。要治理好国家就必须爱惜百姓。
【详解】
(1)根据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指的是太宗认识到了黎民百姓的安居乐业对于巩固统治的重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认识到了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由此,他在经济上采取了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措施,减轻人民的负担,从而赢得民心,赢得天下。
(2)根据材料二《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情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因此描绘的是吐蕃族向唐王朝求婚的场景;图中所示历史事件体现了当时的统治者开明的民族政策。
(3)根据材料三“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在位20多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魏征死后,唐太宗痛惜失去一面可以知得失的 “镜子”。因此材料反映出唐太宗虚心纳谏,从善如流的治国理念。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的治国理念值得后人传承与发展,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不断自我完善;要处理好民族关系;要治理好国家就必须爱惜百姓。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