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六年级数学下册二 比和比例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版六年级数学下册二 比和比例表格式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9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3-11 06:51: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意义,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比画出放大或缩小的图形。通过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2、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体验图形扩大或缩小的过程;掌握图形扩大或缩小的方法;3、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教学难点: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容易混淆;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三角形有一定困难。教具准备:学习单、彩笔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时间安排
一联系生 活引入新 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两张我与我学生的合影,你们来看一看。请你仔细观察,这两张照片的大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形状没变;大小变了。)大小是怎么变的?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个好朋友(方格纸),请你和它一起研究两张照片大小是怎么变化的!10:5=2:18:4=2:1确定是这样吗?长的比是2:1,宽的比也是2:1。像这种情况,我们就说照片2是照片1按照2:1的比扩大后得到的图形。(2:1)同学们,你是怎么理解2:1的?揭示课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参与其中预设:1、图形的基本形状不变2、长、宽变了(怎么变的)3、周长变了4、面积变了(认可,但是本节课不研究)5、2:1的比值是2,所以是放大6、图上距离是2,实际距离是1,所以是放大7、照片1长与宽的比是5:4;照片2长与宽的比也是5:4,(说明基本形状没变)图2的长是图1长的2倍;图2的宽也是图1宽的2倍。这种情况我们就说图2是图1按2 : 1放大后得到的图形。 从生活入手,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引出学习新知的欲望。在过程中能由学生观察、发现就会激起探究的激情,掀起思维的浪花。 5分
二自主探 究团队共 享 出示方格纸学习单展示:正方形边长是6,对吗?长方形的长是12,宽是6,你同意吗?小结:按一定的比放大图形,找边长就成2、按2:1画三角形的图形是难点,先让学生尝试直角三角形放大3、按3:1画任意三角形的放大图形小结:按比放大图形时,形状没变,大小变了。3、看来同学们对于图形的放大已经掌握的很好了,你们想尝试一下按比缩小图形吗?按1:3画出平行四边形的图形。练习按比缩小图形的画法。你同意吗? 自主探究(作图)停下来,想一想,再作图。(独立完成)按2:1画出下面正方形、长方形及三角形的图形。团队合作讨论预设1:比例尺 2:1,所以是放大预设2:比值 2,所以是放大预设3:长和宽同时放大相同的倍数预设4:图2的边长是图1边长的2倍让学生在画的过程中直角三角形画放大图时,只需找两条直角边即可。引导学生观察斜边是不是苦大了两倍。深化直角三角形画放大图时,只需找两条直角边即可。两人争辩。三角形,不仅要抓底和高,还要抓垂足的位置。画对的同学说明自己的想法及方法!那你为什么错了?哪错了?(形状变了)应注意底、高以及垂足的位置(确定位置关系)。知识迁移注意底、高及垂足的位置。(独立完成)团队交流,你是怎么画的?点名汇报。你们同意吗? 探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知识时,由学生自己寻找需要对比说明的地方,自己探究出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奥秘,有助于学生理解。在争辩中掌握画三角形时的难点,在争辩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有助于学生理解。 25分
三实践应 用拓展延 伸 同学们已经认识了图形的放大与缩小,那你能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把图形放大?又有哪些现象是缩小吗?老师也找到几个:1、有时根据需要,给物体放大,比如:科学课上的实验,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放大了200倍。2、有时根据实际,还需要缩小,比如:北京地铁线路图。看来,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按照需要选择放大或缩小。可见数学与我们的生活联系是多么紧密。 感受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亲近数学,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体会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最后把问题延伸到课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探索,为后期学习做好准备。 8分
四回顾反 思 总结 回顾所学说一说作图时需要注意什么说一说都学到了什么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巩固所学。 2分
板 书设 计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2:1 放大 特点:形状没变,大小变了1:3 缩小 方法:各边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垂足的位置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