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教学目标】
1.标出中古时期非洲、美洲主要国家的地图位置,了解其大致时间,培养时空观念;
2.阅读教材和史料,多角度把握古代非洲与美洲的特点;
3.史料引入,尝试解释有关文明概况出现的原因与联系;
4.概述中古时期主要大洲社会发展状况,认识世界文明的多元面貌,涵养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古代黑非洲与美洲的社会发展状况。
2.初步探讨各文明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非洲(英文:Africa),全称阿非利加洲,是世界第二大洲,有"高原大陆"之称。非洲是世界古人类和古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公元前4000年便有最早的文字记载。非洲北部的埃及是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
自1415年葡萄牙占领休达,欧洲列强开始进行对非洲殖民统治,约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达到巅峰,约有95%非洲领土遭到列强瓜分,资源长期遭到掠夺。1947年后殖民地陆续独立,而非洲独立年(1960年)则象征非洲脱离列强统治,非洲殖民时代结束。
在地理上习惯分为北非、东非、西非、中非和南非五个地区,共56个国家和地区。
一、古代非洲文明
(1)地位:
四、古代非洲文明
1、非洲文明的开创者—班图人
非洲是古代农业一个重要的发源地。
(2)成就:
①居民人种:
班图人,主要是黑色人种
②农业:
③畜牧业:
培育出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重要农作物;
驯养了牛,引进了绵羊和山羊等;
④冶铁业:
掌握了冶铁技术。
④活动范围:
班图人逐渐扩展到撒哈拉以南地区,
到11世纪,班图人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
农业、畜牧业和冶铁技术也传播到非洲大部分地区。
2.东非地区
(1)阿克苏姆
①兴起:公元前后,在今埃塞俄比亚地区兴起
②鼎盛: 4世纪,地区奴隶制强国
桑给巴尔
蒙巴萨
(2)东非沿海地区
摩加迪沙
10—15世纪:
c.伊斯兰教的传入
a.使用奴隶;
b.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
c.对外贸易发达;
d.城市繁荣。
①产生条件:
a.农业的进步;
b.环印度洋贸易的发展;
②经济状况:
印度波斯中国
非洲
瓷器、纺织品
黄金、象牙和奴隶
阿拉伯商人
四、古代非洲文明
8—15世纪,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国家先后兴起。这些国家拥有丰富的黄金资源,出口象牙和奴隶,买进马、布匹和盐。
廷巴克图遗址
四、古代非洲文明
3.西非地区
(1)概况
征服加纳后,进一步扩张,逐步把塞内加尔河和尼日尔河流域纳入版图,成为西非最强大的国家;城市和文化相当繁荣。廷巴克图成为西非重要的文化中心。
(2)马里
攻灭马里,确立西非的霸主地位;16世纪达于极盛;16世纪末,因遭遇外来入侵而逐渐衰落。
(3)桑海
大津巴布韦是古津巴布韦国家都城的遗址,由石块垒砌而成。
11世纪末,班图人建立了津巴布韦国家。
14—15世纪,进入鼎盛,包括今南非的部分地区都被纳入其统治之下。
四、古代非洲文明
4、南非
①建立:
②鼎盛:
古代非洲文明是丰富多彩、斑驳陆离的。对于古代非洲文明的主要特点主要有以下两点认识:
观点1:历史上,非洲与欧亚大陆隔绝的程度十分严重。这一与世隔绝至今仍是非洲大陆发展中的一个首要而又持久的因素。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观点2:与通常的看法相反,在欧洲扩张之前的时期中,非洲绝不是与世隔绝的,自7世纪以来,外部联系和内部关系开始增多。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上述两种观点,你同意哪一个?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史料史证能力训练
同意观点1(非洲文明是封闭的):
撒哈拉沙漠与苏德沼泽地使得非洲大陆内部各地区之间的联系较少,相互影响较少;平直的海岸线使得非洲与其他大陆的联系困难,较少受到其他大洲文明的影响,保持独立发展,并持续到近代以来,非洲受到殖民以及殖民者客观上带来的工业文明的影响晚于美洲,导致非洲现代化进程慢于美洲。
同意观点2(非洲文明是开放的):
外部联系:伊斯兰教、基督教传入非洲,影响非洲历史文化发展;10-15世纪东非国家发展环印度洋对外贸易,8-15世纪西非诸帝国控制穿越撒哈拉沙漠的贸易;1324年,曼萨·穆萨带领商队前往麦加朝圣。
内部关系:西非居民班图人扩展到撒哈拉以南地区,7-9世纪成为当地主要居民。
1
【拓展提升】中非交往源远流长
汉武帝
明朝
1971年
新时代
唐朝
元朝
曾遣使前往黎靬(亚历山大城)
汪大渊可能到过今摩洛哥和东非沿海地区,撰写《岛夷志略》
杜环(第一个到非洲并且留下记载的中国人,经历写成《经行记》
郑和曾到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海口,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
中国重返联合国,非洲“黑人兄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帮助多个非洲国家走出贫困
一、非洲古代文明
1
区域 国家 时间 特征
东非 阿克苏姆 公元前后兴起,4世纪进入鼎盛时期 信仰基督教;从事农牧业;国际贸易兴旺
桑给巴尔、蒙巴萨和摩加迪沙等 10-15世纪 广泛使用奴隶,经济上以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
西非 加纳、马里和桑海 8-15世纪 城市和文化相当繁荣;中央集权;对外贸易发达;鼓励文化发展
南非 津巴布韦 11世纪末建立,14-15世纪进入鼎盛时期 石头城
小结:古代非洲文明
1
二、古代美洲文明
1.美洲文明的缔造者——印第安人
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独立培育出马铃薯、玉米、番茄和花生等农作物。
四、古代美洲文明
▲ 美洲文明分布示意图
阿兹特克文明
玛雅文明
印加文明
1.美洲文明的缔造者——印第安人
建立了众多城市国家。氏族首领、贵族和祭司构成了统治阶级;一般氏族成员成为平民。
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制造精美陶器。
城市建筑精美,建造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庙宇。
发明了独特的文字,用复杂的历法纪年,并采用20进位制,也知道“零”的概念。
四、古代美洲文明
2.古代美洲文明的代表
①政治统治
(1)玛雅文明
②农业和手工业
③建筑及艺术
④自然科学
材料一:文明失落是常态,不失落是意外。——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李零
材料二:4世纪至10世纪期间,玛雅文明非常繁荣,但随后便衰落下去了,其原因尚不清楚。可能是由于土壤的肥力耗尽,或疫病流行,也可能是由于反对供养宗教中心及其祭司集团这一负担的农民革命。总之,这些巨大的石头建筑被废弃,被周围的森林所吞没,进几十年才被考古人员发掘出来。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等译《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材料三:也许是整个地区的气候发生了不利于玛雅农业的骤变,杂草疯长,达到难以控制的程度。丛林日益向城市逼近,像沙漠吞噬绿洲一样,毁坏了玛雅人生存的基础,或者是疫病流行,导致人口锐减,损伤了文化的元气,也逼迫幸存者尽快逃离危险的故园。再或者是外部的威胁,如墨西哥中部居民侵犯,致使玛雅人逃难而去,听任自己繁荣是城市中心倾颓…… ——林大雄《玛雅的智慧》
土地肥力耗尽;疫病流行;农民革命;气候变化;
外部威胁
概括玛雅文明失落的原因?
(2)阿兹特克文明
四、古代美洲文明
①政治:
②经济:
经济:经济基础是农业,发明浮动园地,扩大了耕地面积
上层阶级垄断官职,掌握军队;被征服者由原来的部落首领管理,但需向阿兹特克人缴纳贡赋,如粮食、服装、宝石和老鹰等。
1
(2)阿兹特克文明
3.基础设施建设
阿兹特克人国家的都城特诺奇蒂特兰位于特斯科科湖中的岛上,面积约10平方千米,人口20-30万。它有三条堤道与陆地相连,并有引水渠供应全城淡水。为方便交通,渠上架设了多座桥梁。城内最著名的建筑是太阳金字塔。
太阳金字塔
四、古代美洲文明
12世纪,印加人以库斯科为都城,建立国家,13世纪逐渐崛起。15世纪末16世纪初,发展到鼎盛时期。
(3)印加文明
①兴起:
②统治:
最高统治者是国王,世袭继承,拥有行政、立法和军事大权。地方分四大政区,由贵族充任长官。编制详细的人口调查表,修建完善的道路系统,迁移被征服地区的居民。
材料三 关于秘鲁和中美洲之间的相互关系,完全可以说,人们已经承认,在从形成时期(约公元前1000年)到西班牙人入侵这段漫长的时期内,所有证明这些地区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或接触的实物或记录,都是不可靠的。
……人类学家博厄斯认为:“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群体,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群体的经验。……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一 16世纪西班牙人征服时,许多珍贵的玛雅文字写本被当作“魔鬼的作品”焚毁,祭司遭受掳杀,仅有部分作品传之后世。
——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据估计,在哥伦布到来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印第安人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病菌,因此对它们既没有免疫力,也没有遗传抵抗力。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和斑疹伤寒争先恐后地要坐杀手的头把交椅。
—— [美]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
思考:印第安文明衰亡的原因?
西方殖民者的侵略
疾病、瘟疫等灾害
孤立发展,内部之间缺乏交往
印加文明——国王集权、划区设官、详细人口调查、完善道路系统
古代非洲文明
古代美洲文明
东非文明——城市繁荣、对外贸易发达(桑给巴尔、蒙巴萨和摩加迪沙等)
西非文明——黄金资源丰富、中央集权、廷巴克图成为文化中心(马里桑海)
南非文明——14、15世纪达到鼎盛、巨石建筑群(津巴布韦)
玛雅文明——城市国家、金字塔庙宇、表意文字、20进位制,0
阿兹特克文明——“浮动园地”,都城诺奇蒂特兰
东北非——阿克苏姆王国
古代非洲、美洲人民创造了独特的文明,同亚欧文明共同展现了世界文明的多元面貌。
1.阿克苏姆王国时期,最早使用萨巴文;约从公元2世纪起,使用盖埃兹文。受古印度婆罗谜文的影响,并从希腊文引进数字体系和一些主要符号后,经过几个世纪的消化吸收,形成了今天埃塞俄比亚的官方文字——阿姆哈拉文。这套文字在5世纪末经叙利亚传入亚美尼亚,开始影响外高加索地区的文字。由此可知 ( )A.埃塞俄比亚文字发明和使用时间长B.阿姆哈拉文为欧洲广泛使用的民族文字C.阿姆哈拉文是各种文字融合的产物D.阿克苏姆文字吸收外来文字且影响较大
【巩固训练】
【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一方面叙述了阿克苏姆文字发明以及融合外来文字,另一方面强调了阿克苏姆文字——阿姆哈拉文向外的传播,故D项正确;埃塞俄比亚文字发明和使用时间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A项;阿姆哈拉文向外传播,但不是欧洲广泛使用的民族文字,B项错误;C项并非是对材料信息的完整解读,排除。
D
2.1905年,考古专家兰德尔·麦克维尔宣布:大津巴布韦“毫无疑问,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属于非洲”。他还指出:“许多人都会哀叹一段罗曼史的破碎,但可以肯定,一个冷静清醒的头脑看到的并不是什么罗曼史,而是一个失落已久的历史文化遗产。”麦克维尔的观点( )A.肯定了大津巴布韦遗址属于非洲古文化B.指出了大津巴布韦遗址具有“罗曼史”C.评价了大津巴布韦遗址的重要历史价值D.指出人类探索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属于非洲”“是一个失落已久的历史文化遗产”可知,麦克维尔肯定了大津巴布韦遗址属于非洲古文化,故A项正确。根据“一个冷静清醒的头脑看到的并不是什么罗曼史”,可知B项错误;材料没有评价大津巴布韦遗址的重要历史价值,C项错误;材料也没有体现人类探索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D项错误。
【巩固训练】
A
1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中指出,“印加”是其君主的称号……复杂的朝廷仪式和基于太阳崇拜的国教,进一步促进了帝国的统一;这一宗教认为“印加”是太阳的后裔,在太阳礼拜中,他起着重要的作用。由此可知 ( )A.国教崇拜显示了君权神授色彩B.宗教崇拜为帝国统一的决定因素C.太阳神是印加帝国唯一的信仰D.印加帝国的宗教狂热引起侵略扩张
【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主要体现了太阳崇拜的国教和“印加”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印加”是君主的称号,宗教与君主统治结合,具有君权神授的色彩,故A项正确;宗教崇拜为帝国统一的重要因素而非决定因素,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太阳神是印加帝国的唯一信仰,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宗教狂热引起侵略扩张,D项错误。
A
【巩固训练】
3.阿兹特克人的太阳金字塔实际是庙宇,是古印第安人祭祀太阳神的地方,其附近还有一座用于祭祀月亮神的月亮金字塔。而埃及金字塔作为法老的陵墓,体现了法老至高无上的权威。这表明美洲金字塔与埃及金字塔( )A.相同,都是由巨石建成的宗教建筑B.相同,都是其最高统治者的陵墓C.不同,埃及金字塔是其文明的象征D.不同,美洲的金字塔是宗教建筑
【答案】D。【解析】本题通过史料实证考查美洲金字塔与埃及金字塔的不同。材料中没有提及两种金字塔的建筑材料,故A项错误;至今没有考古发现证明美洲金字塔是陵墓,所以B项错误;两者都是其文明的象征,这方面是相同的,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美洲金字塔用于祭祀太阳神和月亮神,属于宗教建筑,埃及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所以两者是不同的,D项正确。
D
【巩固训练】
4.将非洲与其他大洲对比考察可知,封闭的环境使其文明发展缓慢。从非洲内部进行考察,地处非洲东北、红海沿岸的阿克苏姆文明发展相对比较快,而其他地区始终处于原始状态,即使曾经发展到较高水平的南非的大津巴布韦,后来也不知所终。材料的主旨是 ( )A.大津巴布韦落后于阿克苏姆文明B.文化交流对文明发展有重要意义C.非洲大陆一直都落后于其他地区D.封闭的环境更有利于文明的传承
【答案】B。【解析】本题运用唯物史观考查文明交流对文明传承发展的重要性。从材料中非洲由于环境封闭导致文明发展缓慢;大津巴布韦由于交流较少,不知所终;而地处环境相对开放的阿克苏姆文明相对发展较快。由此可以推断出文化交流对文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故B项正确。
B
【巩固训练】
欧洲: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产生了西欧的封建社会,基本特征是封君封臣制度、庄园和农奴制度。封建经济的发展, 城市的产生,推动了王权的强化和主要封建国家的形成。 由东罗马发展而来的拜占庭帝国一度繁荣,俄罗斯在反抗 蒙古的斗争中逐渐崛起。
亚洲:阿拉伯帝国政治稳定、 经济繁荣,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突厥人在印度建立 了德里苏丹国家;日本大化改新后初步形成律令制国家, 后来幕府掌握了实权。
西非: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古国 先后兴起。
美洲:印第安人独立发明了农业,创造了灿 烂的文明,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建立了美洲历史上空前强 大的帝国,并成功维持了数百年的统治。
回顾本单元所有内容,简述中古时期欧洲、亚洲、非洲与美洲的各自历史发展状况?(参考单元引言)
世界文明具有多元性、不平衡性,但是都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谢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