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消化和吸收(第一课时)
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部分“生物圈中的人”主题中提出以下要求。1.人的食物来源于环境具体内容活动建议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制作小肠壁结构的模型。
课标解读: 1.《消化和吸收》是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属“课程标准”十大一级主题之一──生物圈中的人的相关内容。人从生物圈中摄取各种各样的营养物质,以满足自身对物质和能量的需求。根据课标要求,学生能够:(1)描述消化系统的组成。识别消化系统的结构。利用列表的方法,比较消化道各器官所分泌消化液的种类和功能。(2)阐明食物的消化过程。食物在消化系统的变化。消化液、消化酶的作用。口腔、胃、小肠的结构与消化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观察淀粉和葡萄糖的不同透过性,分析消化的意义。分析食物在口腔、胃、小肠中的变化。观察胆汁的乳化作用。(3)阐明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能够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观察动物小肠的结构;分析小肠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制作小肠壁结构的模型。2.本节学习后,学生应形成的观点:(1)每个系统的正常工作都离不开各器官的协调配合;(2)健康生活离不开科学的保健知识,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3)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3.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常见常吃的食物入手,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查阅食物的营养成分表,从而总结出食物中所含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并了解它们的相应作用,为后面学习合理膳食打下基础。
教材分析: 《消化和吸收》一节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章内容。这一章主要是介绍人体需要的六大类营养物质,以及人体是如何通过消化系统消化完成对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了解了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本节紧承上节课内容,介绍消化系统的组成,以及消化和吸收的过程。由于本节课难点较多,因此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介绍消化系统的组成,并以馒头在口腔内的变化为例,探究消化系统的作用。本节知识和人体结构、生活常识联系紧密,特别是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有趣味性。因此本节计划采取角色扮演、小组探究实验等形式,帮助同学们探索、理解知识。同时,本节内容也为下一课时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消化和吸收,奠定了学习基础。
学情分析: “民以食为天”,我们每天都要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但这些营养物质到底在体内经历了什么,消化系统又是如何工作的,这些与生活联系紧密的问题都能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索。七年级的学生,对于消化系统已经有初步的认识,但这个了解并不系统,也不深入,需要层层递进,系统了解消化系统的全貌,以及不同的消化器官在消化中起到什么作用,揭开人体消化食物历程的神秘面纱。
教学目标: 目标1:通过阅读课本,说出消化的概念。
目标2:通过观看视频、小组合作填图,说出消化系统的组成。
目标3:通过小组探究实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教学活动 活动要求/评价标准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引入: 教师讲西瓜子历险记的故事 师:后来啊,九死一生的西瓜子开始逢人便讲他神奇的探险故事。有一个爱探险的小馒头听说了这个故事,也很想来这么一次探险。那么西瓜子究竟在消化道里经历了什么?爱探险的馒头哥哥能像它一样成功完成冒险么?让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 消化和吸收的第一课时。展示学习目标 多媒体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通过小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明确学习目标
目标1:通过阅读课本,说出消化的概念。 过渡:要搞清楚馒头能否完成这次冒险,就要知道馒头中有哪些营养物质,这些成分会在人体中发生什么变化。活动一:阅读课本,了解馒头中的营养物质学生阅读课本38页,说出馒头中有哪些营养物质。展示馒头模型,讲授其中的小分子物质如水、无机盐、维生素可以直接被细胞吸收。而淀粉、蛋白质、脂肪这样的大分子有机物无法直接被吸收,需要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才可以被细胞吸收。像这样,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 阅读课本,分析馒头中可能有的营养物质观看模型,并结合课本说出什么是消化
目标2:通过观看视频、小组合作填图,说出消化系统的组成。 过渡:那么馒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进入人体后,要经历一系列的消化,这个过程离不开消化系统的作用。那么什么是消化系统呢?我们通过一个视频来初步认识一下。活动二:消化系统的组成——观看视频+填图活动(10分钟)播放视频——消化系统的组成学生填图,完成消化道和消化腺以及消化液贴图。展示填图。教师讲授消化道以及其中的消化液类型、酶的类型。 观看视频完成消化系统贴图
目标3;通过小组探究实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过渡:馒头哥哥的探险开始了,第一关就是口腔,那么馒头哥哥在口腔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活动三: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探究实验相信同学们都会有过这样的经历,吃馒头的时候放在口中细细咀嚼,慢慢会感觉到甜味。结合吃饭的经历,说出馒头在口腔中可能会受哪些作用: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口腔中唾液的作用。教师提出问题:那么,馒头变甜是由于牙的咀嚼、舌的搅拌还是唾液的作用呢?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设计一组实验进行探究。① 馒头为什么会变甜:淀粉是馒头的主要成分,无甜味。但淀粉可分解为麦芽糖,有甜味。-----如何区分淀粉和麦芽糖呢? ② 如何检验馒头中的淀粉是否变成了麦芽糖 淀粉遇到碘液会变成蓝色,可以用滴加碘液的方式进行检验。③如何模拟牙的咀嚼、舌的搅拌、唾液的作用?④设计实验,验证馒头变甜是由于牙的咀嚼、舌的搅拌还是唾液的作用,还是三者都有。学生讨论设计实验。(5分钟) 小组展示实验设计模拟实验验证结果&总结。 结合生活实际,
达标检测 1、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C )A 消化腺和消化酶 B 消化道和消化液C 消化道和消化腺 D 消化道和消化酶2、 一位同学吃西瓜时,将一粒西瓜籽咽了下去,下面哪项是它的旅行路线( D )A 口腔→食道→胃→大肠→小肠→肛门B 口腔→胃→食道→小肠→大肠→肛门C 口腔→大肠→胃→食道→小肠→肛门D 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3、下列结构中不与食物直接接触的是( D )A 胃 B 口腔 C 小肠 D 肝脏4、下列关于“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D )A 该实验可证明唾液能消化淀粉B 馒头的消化与牙齿、舌的作用分不开C 要让唾液发挥最佳作用,温度应保持在37°C 左右D 试管内的混合液,如果加碘变蓝,则证明试管内淀粉已被唾液消化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消化的概念、消化系统的组成,以及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爱探险的馒头哥哥,在第一关就遭遇了牙齿、舌头和唾液的连环作用,折损不小,后面的消化系统关卡中,他能顺利通过么?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