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北宋的政治
第6课
北 宋
陈桥驿
东京
一、宋朝的建立
1、北宋的建立
建立者:
时间:
定都:
960年
赵匡胤(宋太祖)
东京(开封)
历史典故: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
宋
先南后北
2、北宋的统一
辽
西夏
吐蕃
大理
多个民族政权并立的状态
注意:
北宋的统一只是消除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状态,不是全国的统一
赵匡胤与赵普议事图
太祖: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何故也
赵普: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太祖: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
赵普: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 据此,赵普建议怎么做?
行政权
收财权
军权
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原因
2、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措施
军权
行政权
财政权
阅读课本29~30页,归纳总结出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谁能讲一讲杯酒释兵权的故事?
军权:
(1)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 控制军队
调兵权
枢密院
统兵权
禁军
皇帝
军权:
(2)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军队驻防地
军队驻防地
军队驻防地
将
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
军权:
(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行政权:
(1)在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财政
(三司)
皇帝
军事
行政
(二府)
度支
盐铁
户部
参知政事
中书门下
枢密院
皇帝
宰相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执行
(2)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行政权:
材料研读
《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
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根据材料,说说通判的职权和作用。
职权: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等,同时必须和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同时签署文书才能实行;
作用:加强了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防止知州职权过重。
财政权:
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这些强化措施带来了什么影响?
军权
财政权
行政权
加强了皇帝对军队的控制
加强了皇权
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机构繁杂,政出多门
机构臃肿,官员冗滥
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归纳总结:(作业)
分类 措施 影响
军权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行政权 财政权 (1)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
(2)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1)在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2)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唐朝河西节度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
北宋文官出行图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 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曹翰《退将诗》
“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北宋谚语
为什么出现这样的变化?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目的:
措施:
影响:
积极:
消极:
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
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
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2)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1)重用文官,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
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隋文帝 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 创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唐太宗 增加考试科目
武则天 创立殿试制度
唐玄宗 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宋朝 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回顾科举制度
科举制影响:
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四、王安石变法
时间:
人物:
措施:
王安石
1069年
北宋的政治
北宋的建立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重文轻武
军权:
行政权:
财政权:
文臣掌军政大权
重文抑武,文臣统兵
发展科举文教
本课小结
C
2.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为北宋王朝的建立者提供
了反面教材。 有鉴于此,宋朝采取的针对性措
施是( )
抑制兼并,打击地方豪强势力
B.进一步完善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
C. 加强对整个官僚集团的分权与监督
D.加强对边疆地区的防守
课堂巩固
1.北宋为削弱地方经济实力设置的官职是( )
A. 通判 B.知州
C.枢密使 D.转运使
D
4.下列措施中,对地方割据势力未能起到限制作用的是( )
A.秦始皇推行郡县制
B.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C. 唐朝设置节度使
D.宋太祖派文臣任地方官
C
3.对于北宋在地方各州府设立通判一职,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掌管地方司法大权,由中央派文官担任
B.是各州最高行政长官,各州公文由其签署生效
C.负责监督知州,可直接向皇帝报告情况
D.分割知州财证权,将各州大部分赋税运送中央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