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学习目标
1.知道安史之乱的原因、过程 、影响;了解藩镇割据;
2.唐末农民起义原因、简单经过及历史作用;
3.了解五代十国的史实。
重点和难点
重点: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
难点:藩镇割据的概念及唐朝衰亡的原因。
安史之乱是755--763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和史思明向唐朝中央政府发动的、争夺权力的战争。
安史之乱是 如何爆发的呢?
一、安史之乱
唐玄宗统治前、后期作为对比表
这种变化存在着什么隐患?
1.原因
(1)朝政日趋腐败
1.原因
唐朝前期疆域形势图
唐朝后期疆域形势图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
(2)社会各种矛盾尖锐(内忧外患)
1.原因
(3)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唐朝天宝年间十节度使分布示意图
地方
中央
183900
安禄山的崛起与野心
2.爆发
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763年,被平定。
时间:755~763
首领:安禄山、史思明
起兵的地点、攻占地:
范阳—洛阳—潼关—长安
人口
户数
3.影响
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旧唐书郭子仪传》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杜甫《无家别》
(1)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
(2)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3.影响
“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
—《新唐书.兵志》
3.影响
(3)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安史之乱
唐朝建立
唐朝灭亡
(公元618年)
(公元755年)
(公元907年)
日渐繁荣稳定
日渐动荡凋敝
137年
152年
转折点
《不第后赋菊》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1.黄巢起义
原因:
影响:
唐朝统治腐朽、赋役繁重、连年灾荒。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2.唐朝灭亡
时间:
人物:
建立政权:
朱
温
907年
朱温
后梁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相继建立
并存
从图文材料中知道哪些信息?
特点: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时代趋势:
统一始终是客观存在的历史趋势。
从唐朝的兴盛到衰亡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要居安思危、维护国家统一,防止分裂、防止腐败、注重民生、要协调好中央与地方的平衡……
本课小结
唐朝建立
(公元618年)
贞观之治
(唐太宗)
贞观遗风
(武则天)
开元盛世
(唐玄宗)
安史之乱,由盛转衰
(公元755~763)
黄巢起义
致命打击
朱温建后梁,唐朝灭亡
(公元907年)
五代十国
更迭分立
(公元907~960)
1.下列各项,哪些是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请在□内画√。
□皇帝荒废朝政 □发生严重灾荒
□杨贵妃得宠 □节度使势力膨胀
□农民负担过重 □军队战斗力薄弱
√
√
√
课后活动
巩固提升
1.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出现了哪些政权?
答:北方黄河流域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
2.五代十国政权更迭频繁,但在纷乱之中,有一种必然的发展方向,这种趋势是什么?
答: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