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研修活动设计模板】小学统编版语文阅读教学课例研讨--第12课《坐井观天》课堂实录+教学设计工具表

文档属性

名称 【校本研修活动设计模板】小学统编版语文阅读教学课例研讨--第12课《坐井观天》课堂实录+教学设计工具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10 18:10:41

文档简介

一案组内协同修改意见:
教学一案过于简单,重点不突出,目标不明确。要讲的知识太多太杂乱。
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问题的设计,未能充分启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整堂
课设计层次不够分明、布局不够合理。
课例研讨“六步”教学设计工具(二案)
学科 语文 执教课题 《坐井观天》
执教班级 xx班 执教教师 时间  年 月 日
研讨主题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随文读写练笔之挖掘文本空白点
研讨地点 xx小学
研修教师
研讨主题概述 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能够读懂、读好小鸟与青蛙的语气; 教师要多进行一些趣味性教学,加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作为语文教师,应当加强学生的读、说训练,让学生在读、说的过程中学习知识。
课例课题内容简述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通过讲述青蛙与小鸟争论天的大小,告诉我们看问题或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本课例与本单元(或与研讨主题相关的知识 点)教学的 关联 本单元是围绕“思维方法”这个主题安排了三篇课文,旨在让学生能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人物形象,联系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观点;在交流讨论中,能够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坐井观天》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是学生学习本组课文的主导,学习时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为本组课文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例体现的特点 本课例的特点:图文的结合,生动有趣的角色对话让学生能直观感受课文的内容,体会两个主人公不同的情感,了解课文的寓意。
教学目标 会读会写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 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对话,了解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并思考他们为什么说法不一样。 能积极投入学习,发挥想象,并进行角色扮演。
教学重难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了解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并思考他们为什么说法不一样。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井、青蛙与小鸟图形。
教学环节: 六步运行模式:导(导入)—授(新授)—练(练习)—板(板书)—创 (创新)—思(反思)
一、导(导入过渡)
游戏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老师这里有一个游戏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玩过,它是疯狂猜成语。有人玩过有人没玩过,没关系,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但是游戏有游戏的规则,你猜到了,立刻举手,不能在座位上说答案。 进行游戏。 画蛇添足 一石二鸟 五光十色 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个成语,它的名字叫坐井观天。让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吧! 师:请拿出你的小手跟老师来写一写,第一个字“坐”两个人在土上,第二个字“井”要注意第三笔是竖撇,第三个字“观”是一个又加一个见,第四个字“天”非常容易写,好,同学们你们写好了吗? 师:“观”字我们可以组成什么词? 生:观察 观看 观众。 师:“观”是什么意思? 生:看。 师:那“坐井观天”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坐在井里看着天空。 到底是谁坐在井底看天,让我们来看一看,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播放《坐井观天》的视频。
二、授(新授过程)
入情入境,体验学习 师;看完视频,找一找是谁坐井观天? 生:青蛙在坐井观天。 观察青蛙与小鸟的位置,找出它们分别在哪里。 同学们找出青蛙和小鸟的位置,交流讨论; 师:这是一口井,你能将小鸟和青蛙放在它们对应的位置吗? 请同学上台粘贴小鸟和青蛙的位置。 解释“井沿”(井口的边缘) 拓展学习:桌子的边叫什么?帽子的边叫什么?床的边又叫什么?(桌沿、帽沿、床沿) 师:青蛙和小鸟的初次见面似乎在争论什么,到底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大声自由朗读课文,来找一找答案吧? 请一位同学来朗读青蛙说的第一句话; 师:你读得很准确,特别有一个儿化音,哪儿,能带着同学们读一次吗? 师指导学生读出问的语气。 4.师:小鸟是怎么回答青蛙的,请你去文中找找答案。 (1)请一位同学来朗读小鸟的话; (2)“一百多里”让学生体会小鸟飞行了很久,并指导朗读。 师:一百多里有五万多米,我们的教室大概八米宽,你来猜猜小鸟大概飞过了多少间教室? 生:2000多间、500多间、120间。 师:老师来告诉大家,我们的小鸟飞过了6000多间教室,你们觉得它飞得远吗? 生:远! 师:累吗? 生:累! 师:那请大家把小鸟很累的语气读出来吧,一起朗读一遍小鸟的话。 (3)随文识字—渴、喝 师:这句话里面还有一对双胞胎生字,同学们请用你的火眼金睛来找一找吧! 生:渴和喝。 师:同学们的眼睛可真尖啊,那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渴是三点水,喝是口字旁,它们两个长得很像) 5.师:我们的小鸟又累又渴,同学们,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相信吗?请你找出关键词。 (1)关键词:“大话”,理解词语意思:骗人的话; (2)抓住标点“?”,知道这句话是反问句,让学生体会情感朗读。 6:师:面对青蛙的质疑,小鸟是怎么说的?谁来读一读? 如果说青蛙的眼中,天只有井口那么大,那小鸟眼中的天呢?(无边无际) 随文学字“哪”(多音字) 师:我们在课文前面好像也见过这个字,哪个地方呢? 生:你从哪儿来呀? 师:同学们可真棒,一下子就找到了,那它现在的读音跟之前的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那请同学们跟着老师来朗读一下这个多音字。 (2)除了天是无边无际的的以外,还有什么是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拓展练习:______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生:大海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生:银河系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生:宇宙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同学们,你们的想象力也是无边无际,大得很哪!不知道你们分角色朗读能不能绘声绘色,入木三分呢? 男女分读,指名朗读 7.同学们,读到这你知道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了吗?(天的大小) (1)为什么青蛙那么肯定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在文中找出相关段落,读一读。 (2)全班齐读:“青蛙笑了……” (3)青蛙的笑是怎么样的笑呢?(自以为是的笑) 8.师:为了体会青蛙的感受,我们也来做一个实验,用双手卷成圆筒形状,抬头通过圆筒看天花板,你有什么发现? 生:看到的天花板只有圆筒大小。 师:没错,手挡住了你们的视线,所以你们看到的天花板只有圆筒那么大。同学们,瞧,这就是青蛙眼中的天(点击课件),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野,在它看来,天就只有井口大了。那小鸟眼中的天又是怎样的无边无际呢 让我们随着小鸟和他的伙伴一起展翅高飞吧!;(点击视频)感觉怎么样 生:小鸟的视角比青蛙的视角大得多。 拓展练习:小鸟和青蛙的说法为什么不一样 请用“因为......所以…...”完整说一说。 生:因为青蛙天天坐在井底,没有出去过,而小鸟每天在天上飞翔,所以它们的说法不一样。 10.教师小结:没错,青蛙总满足与待在一个地方,不出去走走见见世面,所以才会说出天只有井口大的笑话,我们可不能像它一样做井底之蛙呀!我们可以多学习,多看书,多出去走走,俗话说得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有多听、多看、多学、多想才不会“坐井观天”,才能够“见多识广”。 11.师:我们来看看最后小鸟又说了什么? (1)齐读:“小鸟也笑了......” 三、练(练习巩固)内容延伸,发挥想象 (点击课件)同学们,故事的最后,小鸟提议青蛙跳出井来看看外面的世界,青蛙会答应吗 如果它真的跳出了井口,会说什么呢 (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跳出了井口,它一下子惊呆了,看见______,于是对小鸟说______,小鸟说________。) 如果青蛙没有听取小鸟的建议,又会发生什么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下课和朋友、家人们一起交流!下课。四、板(板书设计)12 坐井观天 鸟:天无边无际 井 青蛙:天井口大五、创(创新课堂)游戏导入,趣味性强; 图文结合,理解词意; 做实验,体验“观天”; 设计青蛙是否“跳出井口”,启迪学生的想象力。 六、思(组内说课及课例研讨后的反思)《坐井观天》这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要去实践,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目光短浅,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不足之处: 部分词语的解释不够到位;讲读课文时教师范读课文较少,朗读指导不到位;最后猜想环节,学生活动时间较少。 节奏较快,学生并没有完全掌握好知识;教师评价语言较为单一; 没有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没有注重学生的注意力是否在课堂上; 本堂课的重点应该是从读中感悟,通过学习能够知道这节课告诉了大家什么道理,寓言的道理要着重教学。
(2)小鸟的笑又有什么含义呢?(无奈的笑)校本研修工具单 1:
课例研讨“六步”教学设计工具(初案)
学科 语文 执教课题 《坐井观天》
执教班级 xx班 执教教师 时间 年 月 日
研讨主题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随文读写练笔之挖掘文本空白点
研讨地点 xx小学
研修教师
研讨主题概述 分角色朗读课文,读懂、读好小鸟和青蛙的三段对话;明确小鸟和青蛙争论的问题及原因,理解故事的寓意。
课例课题内容简述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通过讲述青蛙与小鸟争论天的大小,告诉我们看问题或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本课例与本单元(或与研讨主题相关的知识 点)教学的关联 本单元是围绕“思维方法”这个主题安排了三篇课文,旨在让学生能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人物形象,联系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观点;在交流讨论中,能够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坐井观天》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是学生学习本组课文的主导,学习时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为本组课文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例体现的特点 本课例的特点:图文的结合,生动有趣的角色对话让学生能直观感受课文的内容,体会两个主人公不同的情感,了解课文的寓意。
教学目标 会读会写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对话,了解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并思考他们为什么说法不一样。能积极投入学习,发挥想象,并进行角色扮演。
教学重难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了解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并思考他们为什么说法不一样。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井、青蛙与小鸟图形。
教学环节:六步运行模式:导(导入)—授(新授)—练(练习)—板(板书)—创(创新)—思(反思)
一、导(导入过渡)
直接导入: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成语,它的名字叫坐井观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2.播放《坐井观天》的视频。
二、授(新授过程)
入情入境,体验学习看完视频,找一找是课文写了哪两个小动物?他们之前发生了什么事情?自由朗读课文,同学们找出青蛙和小鸟的位置;学习“井沿”的意思;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鸟和青蛙发生了争论,那他们是怎么争论的?朗读第一次对话理解:小鸟飞了多远,飞了一百多里?学习第二次对话,看看它们又说了什么?小鸟用什么词语反驳了青蛙?小鸟认为天有多大?理解“无边无际”现实生活中还有什么是无边无际的?学习第三次对话,自由朗读。青蛙为什么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用课文中的一句话说说。小鸟是如何回答青蛙的?请同学们分别说一说:小鸟和青蛙的观点是什么?思考:为什么小鸟和青蛙的观点不一样?最后,小鸟跟青蛙说了什么?大家一起朗读一次。6.小结:揭示寓意
三、练(练习巩固)
课后讨论,青蛙是否会听小鸟的话。
四、板(板书设计)
12 坐井观天小鸟井青蛙
五、创(创新课堂)
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多次朗读练习对话。视频导入,吸引注意力。
六、思(组内说课及课例研讨后的反思)
《坐井观天》这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要去实践,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目光短浅,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不足之处:时间分配有些失调;导入比较单一,趣味性不够;读的形式虽然比较多,但学生的朗读质量没有明显提高;板书过于简单,寓言主旨没有突出。《坐井观天》课堂实录
一、游戏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老师这里有一个游戏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玩过,它是疯狂猜成语。有人玩过有人没玩过,没关系,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但是游戏有游戏的规则,你猜到了,立刻举手,不能在座位上说答案。
进行看图猜成语游戏。
(1)画蛇添足
(2)愚公移山
(3)五光十色
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个成语,它的名字叫坐井观天。让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吧!
师:拿出你们的小手一起跟老师写一写,12课,第一个字:坐,坐字上面两个人下面一个土,井字要注意第三笔叫竖撇,观是又加见,最后一位老朋友:天。同学们,你们都写好了吗?
师:“观”字我们可以组成什么词?
生:观察 观看 观众。
师:“观”是什么意思?
生:看。
师:那“坐井观天”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坐在井里看着天空。
其实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坐井观天背后的故事是怎么样的呢?。
播放《坐井观天》的视频。
二、入情入境,体验学习
看完视频,找一找是谁坐井观天?
观察青蛙与小鸟的位置,找出它们分别在哪里。
同学们找出青蛙和小鸟的位置,交流讨论;
师:这是一口井,你能将小鸟和青蛙放在它们对应的位置吗?
请同学上台粘贴小鸟和青蛙的位置。
解释“井沿”(井口的边缘)
拓展学习:桌子的边叫什么?帽子的边叫什么?床的边又叫什么?(桌沿、帽沿、床沿)
师:青蛙和小鸟的初次见面似乎在争论什么,到底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大声自由朗读课文,来找一找答案吧?
请一位同学来朗读青蛙说的第一句话;
师:你读得很准确,特别有一个儿化音,哪儿,能带着同学们读一次吗?
师指导学生读出问的语气。
4.师:小鸟是怎么回答青蛙的,请你去文中找找答案。
(1)请一位同学来朗读小鸟的话;
师:你们有没有认真听同学的朗读?小鸟飞了多远啊?(一百多里)
(2)理解“一百多里”到底有多远?
师:老师告诉大家一百多里大概有五万多米,我们学校的操场跑一圈有四百米,如果我们要跟小鸟一样跑一百多里,那要围着操场跑125圈,同学们,如果你们跑一百二十五圈,会不会觉得很累啊?(累)
师:那你能不能将小鸟飞了一百多里之后的累读出来呢?(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3)随文识字—渴、喝
师:同学们,在小鸟说的这段话中还有一对双胞胎生字,你们找得到吗?(渴、喝)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渴是三点水,喝是口字旁,它们两个长得很像)
师:那我们该如何区分它们呢?请同学们积极回答!
生:渴是因为人的身体缺水才会感觉到渴,所以它是三点水;喝是因为我们喝水是用嘴巴喝的,所以它是口字旁。
5.师:我们的小鸟又累又渴,同学们,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它相信了吗?请你找出关键词。
(1)关键词:“大话”,理解词语意思:骗人的话;
(2)抓住标点小尾巴“?”
师:我们找到了问号,那你知道“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这句话是一句什么话吗?(反问句)
师:反问句和疑问句有什么区别呢?(疑问句是提出一个问题,需要别人来回答;而反问句就不需要别人回答,它表示的是一个肯定的语气)
6:师:面对青蛙的质疑,小鸟是怎么说的?谁来读一读?
如果说青蛙的眼中,天只有井口那么大,那小鸟眼中的天呢?(无边无际)
理解“无边无际”的意思(没有边际,看不到边)
随文识字“哪”
师:这句话里面好像有一个小伙伴我们之前也见过,可是好像现在的它跟之前的有些不一样,你能找出来这个小伙伴吗?(哪)
师:那我们之前见到的它读什么呢?(学习多音字:哪)
(3)除了天是无边无际的的以外,还有什么是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拓展练习:______无边无际,大得很哪!(大海、沙漠、宇宙)
生:大海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生:银河系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生:宇宙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4)同学们,你们的想象力也是无边无际,大得很哪!不知道你们分角色朗读能不能绘声绘色,入木三分呢?
师:请男生来扮演青蛙,女生来扮演小鸟,老师来朗读旁白,一起来试一试吧!
师:我想请一位男生一位女生上台来进行对话,看看谁愿意上来表演一下!
7.同学们,读到这你知道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了吗?(天的大小)
(1)师:老师有一个疑惑,为什么青蛙那么肯定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指名回答)
(2)全班齐读:“青蛙笑了……”
(3)青蛙的笑是怎么样的笑呢?(自以为是的笑)
师:什么是自以为是的笑呢?(青蛙觉得自己是对的,它认为小鸟说的不对。)
8.师:为了体会青蛙的感受,我们也来做一个实验,用双手卷成圆筒形状,抬头通过圆筒看天花板,你有什么发现?
生:看到的天花板只有圆筒大小。
师:为什么我们把手放在眼睛上看到的天花板只有圆筒大小,而拿开之后看到的天花板却很大?
生:因为手挡住了我们的视线。
师:没错,手挡住了你们的视线,所以你们看到的天花板只有圆筒那么大。同学们,瞧,这就是青蛙眼中的天(点击课件),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野,在它看来,天就只有井口大了。那小鸟眼中的天又是怎样的无边无际呢 让我们随着小鸟和他的伙伴一起展翅高飞吧!;(点击视频)感觉怎么样
生:小鸟的视角比青蛙的视角大得多。
9.拓展练习:小鸟和青蛙的说法为什么不一样 请用“因为......所以…...”完整说一说。
生:因为青蛙天天坐在井底,从来没有出来过,它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而小鸟在天空中飞来飞去,它看到的天是无边无际的,所以它们的说法不一样。
生:因为它们站得位置不一样,所以看到的也不一样,说法自然而然就不一样了。
10.师:学到这里,两个小伙伴:青蛙和小鸟你更喜欢哪一个呢?
(我喜欢小鸟,因为它飞得高,看的远,它不像青蛙那样目光短浅还自以为是,我要向小鸟学习。)
11.师:大部分的同学都喜欢小鸟,那你从刚刚了解的故事当中知道了什么样的道理呢?(学生交流讨论,并发表自己的想法)
10.教师小结:青蛙总满足与待在一个地方,不出去走走见见世面,所以才会说出天只有井口大的笑话,我们可不能像它一样做井底之蛙呀!我们可以多学习,多看书,多出去走走,俗话说得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有多听、多看、多学、多想才不会“坐井观天”,才能够“见多识广”。
11.师:我们来看看最后小鸟又说了什么?
(1)齐读:“小鸟也笑了......”
(2)小鸟的笑又有什么含义呢?(无奈的笑)
师:小鸟为什么会无奈的笑了呢?(小鸟已经劝导青蛙很多次了,但是青蛙没有一次是相信小鸟的,所以它才会无奈的笑。)
三、内容延伸,发挥想象
(点击课件)同学们,故事的最后,小鸟提议青蛙跳出井来看看外面的世界,青蛙会答应吗 如果它真的跳出了井口,会说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挥想象进行回答)
生:青蛙跳出井来,看到了无边无际的天,发现小鸟说的是真的,它找到小鸟,对它说:“原来你说的是真的,之前是我误会你了,对不起!”
生:青蛙跳出井来,看到外面的世界丰富多彩,天也如小鸟说的无边无际,它对小鸟说:“小鸟小鸟,外面的世界也太大了吧,天也太大了吧,我还想去看看其他地方的景色,你能带我去吗?”
如果青蛙没有听取小鸟的建议,又会发生什么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下课和朋友、家人们一起交流!下课。
四、板书设计
12 坐井观天
鸟:天无边无际

青蛙:天井口大二案组内协同修改意见:
提问的有效性需要进一步加强
教学过程中更要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
进一步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教学时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课例研讨“六步”教学设计工具(三案)
学科 语文 执教课题 《坐井观天》
执教班级 xx班 执教教师 时间  年 月 日
研讨主题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随文读写练笔之挖掘文本空白点
研讨地点 xx小学
研修教师
研讨主题概述 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能够读懂、读好小鸟与青蛙的语气; 教师要多进行一些趣味性教学,加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作为语文教师,应当加强学生的读、说训练,让学生在读、说的过程中学习知识。
课例课题内容简述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通过讲述青蛙与小鸟争论天的大小,告诉我们看问题或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本课例与本单元(或与研讨主题相关的知识 点)教学的 关联 本单元是围绕“思维方法”这个主题安排了三篇课文,旨在让学生能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人物形象,联系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观点;在交流讨论中,能够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坐井观天》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是学生学习本组课文的主导,学习时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为本组课文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例体现的特点 本课例的特点:图文的结合,生动有趣的角色对话让学生能直观感受课文的内容,体会两个主人公不同的情感,了解课文的寓意。
教学目标 会读会写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 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对话,了解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并思考他们为什么说法不一样。 能积极投入学习,发挥想象,并进行角色扮演。
教学重难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了解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并思考他们为什么说法不一样。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井、青蛙与小鸟图形。
教学环节: 六步运行模式:导(导入)—授(新授)—练(练习)—板(板书)—创 (创新)—思(反思)
一、导(导入过渡)
游戏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老师这里有一个游戏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玩过,它是疯狂猜成语。有人玩过有人没玩过,没关系,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但是游戏有游戏的规则,你猜到了,立刻举手,不能在座位上说答案。 进行看图猜成语游戏。 (1)画蛇添足 (2)愚公移山 (3)五光十色 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个成语,它的名字叫坐井观天。让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吧! 师:拿出你们的小手一起跟老师写一写,12课,第一个字:坐,坐字上面两个人下面一个土,井字要注意第三笔叫竖撇,观是又加见,最后一位老朋友:天。同学们,你们都写好了吗? 师:“观”字我们可以组成什么词? 生:观察 观看 观众。 师:“观”是什么意思? 生:看。 师:那“坐井观天”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坐在井里看着天空。 其实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坐井观天背后的故事是怎么样的呢?。 播放《坐井观天》的视频。
二、授(新授过程)
入情入境,体验学习 看完视频,找一找是谁坐井观天? 观察青蛙与小鸟的位置,找出它们分别在哪里。 同学们找出青蛙和小鸟的位置,交流讨论; 师:这是一口井,你能将小鸟和青蛙放在它们对应的位置吗? 请同学上台粘贴小鸟和青蛙的位置。 解释“井沿”(井口的边缘) 拓展学习:桌子的边叫什么?帽子的边叫什么?床的边又叫什么?(桌沿、帽沿、床沿) 师:青蛙和小鸟的初次见面似乎在争论什么,到底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大声自由朗读课文,来找一找答案吧? 请一位同学来朗读青蛙说的第一句话; 师:你读得很准确,不过还稍稍欠缺了一些感觉,还有没有同学能够读得更好? 师:你的情感把握的很好,大家一起来跟老师读一读吧! 师指导学生读出问的语气。 4.师:小鸟是怎么回答青蛙的,请你去文中找找答案。 (1)请一位同学来朗读小鸟的话; 师:你们有没有认真听同学的朗读?小鸟飞了多远啊?(一百多里) (2)理解“一百多里”到底有多远? 师:老师告诉大家一百多里大概有五万多米,我们学校的操场跑一圈有四百米,如果我们要跟小鸟一样跑一百多里,那要围着操场跑125圈,同学们,如果你们跑一百二十五圈,会不会觉得很累啊?(累) 师:那你能不能将小鸟飞了一百多里之后的累读出来呢?(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3)随文识字—渴、喝 师:同学们,在小鸟说的这段话中还有一对双胞胎生字,你们找得到吗?(渴、喝)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渴是三点水,喝是口字旁,它们两个长得很像) 师:那我们该如何区分它们呢?请同学们积极回答! 生:渴是因为人的身体缺水才会感觉到渴,所以它是三点水;喝是因为我们喝水是用嘴巴喝的,所以它是口字旁。 5.师:我们的小鸟又累又渴,同学们,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它相信了吗?请你找出关键词。 (1)关键词:“大话”,理解词语意思:骗人的话; (2)师:在这段话当中青蛙觉得天有多大呢? 生: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3)师:请你读出青蛙不相信小鸟的语气。 6:师:面对青蛙的质疑,小鸟是怎么说的?谁来读一读? 如果说青蛙的眼中,天只有井口那么大,那小鸟眼中的天呢?(无边无际) 理解“无边无际”的意思(没有边际,看不到边) 除了天是无边无际的的以外,还有什么是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拓展练习:______无边无际,大得很哪!(大海、沙漠、宇宙) 生:大海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生:银河系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生:宇宙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3)随文识字“哪” 师:这句话里面好像有一个小伙伴我们之前也见过,可是好像现在的它跟之前的有些不一样,你能找出来这个小伙伴吗?(哪) 师:那我们之前见到的它读什么呢?(学习多音字:哪) (4)同学们,你们的想象力也是无边无际,大得很哪!不知道你们分角色朗读能不能绘声绘色,入木三分呢? 师:请男生来扮演青蛙,女生来扮演小鸟,老师来朗读旁白,一起来试一试吧! 师:我想请一位男生一位女生上台来进行对话,看看谁愿意上来表演一下! 7.同学们,读到这你知道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了吗?(天的大小) (1)师:老师有一个疑惑,为什么青蛙那么肯定天只有井口那么大?(指名回答) (2)全班齐读:“青蛙笑了……” (3)青蛙的笑是怎么样的笑呢?(自以为是的笑) 师:什么是自以为是的笑呢?(青蛙觉得自己是对的,它认为小鸟说的不对。) 8.师:为了体会青蛙的感受,我们也来做一个实验,用双手卷成圆筒形状,抬头通过圆筒看天花板,你有什么发现? 生:看到的天花板只有圆筒大小。 师:为什么我们把手放在眼睛上看到的天花板只有圆筒大小,而拿开之后看到的天花板却很大? 生:因为手挡住了我们的视线。 师:没错,手挡住了你们的视线,所以你们看到的天花板只有圆筒那么大。同学们,瞧,这就是青蛙眼中的天(点击课件),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野,在它看来,天就只有井口大了。那小鸟眼中的天又是怎样的无边无际呢 让我们随着小鸟和他的伙伴一起展翅高飞吧!;(点击视频)感觉怎么样 生:小鸟的视角比青蛙的视角大得多。 9.拓展练习:小鸟和青蛙的说法为什么不一样 请用“因为......所以…...”完整说一说。 生:因为青蛙天天坐在井底,从来没有出来过,它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而小鸟在天空中飞来飞去,它看到的天是无边无际的,所以它们的说法不一样。 生:因为它们站得位置不一样,所以看到的也不一样,说法自然而然就不一样了。 10.师:学到这里,两个小伙伴:青蛙和小鸟你更喜欢哪一个呢? (我喜欢小鸟,因为它飞得高,看的远,它不像青蛙那样目光短浅还自以为是,我要向小鸟学习。) 11.师:大部分的同学都喜欢小鸟,那你从刚刚了解的故事当中知道了什么样的道理呢?(学生交流讨论,并发表自己的想法) 10.教师小结:青蛙总满足与待在一个地方,不出去走走见见世面,所以才会说出天只有井口大的笑话,我们可不能像它一样做井底之蛙呀!我们可以多学习,多看书,多出去走走,俗话说得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有多听、多看、多学、多想才不会“坐井观天”,才能够“见多识广”。 11.师:我们来看看最后小鸟又说了什么? (1)齐读:“小鸟也笑了......” (2)小鸟的笑又有什么含义呢?(无奈的笑) 师:小鸟为什么会无奈的笑了呢?(小鸟已经劝导青蛙很多次了,但是青蛙没有一次是相信小鸟的,所以它才会无奈的笑。)
三、练(练习巩固)
内容延伸,发挥想象 (点击课件)同学们,故事的最后,小鸟提议青蛙跳出井来看看外面的世界,青蛙会答应吗 如果它真的跳出了井口,会说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挥想象进行回答) 生:青蛙跳出井来,看到了无边无际的天,发现小鸟说的是真的,它找到小鸟,对它说:“原来你说的是真的,之前是我误会你了,对不起!” 生:青蛙跳出井来,看到外面的世界丰富多彩,天也如小鸟说的无边无际,它对小鸟说:“小鸟小鸟,外面的世界也太大了吧,天也太大了吧,我还想去看看其他地方的景色,你能带我去吗?” 如果青蛙没有听取小鸟的建议,又会发生什么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下课和朋友、家人们一起交流!下课。
四、板(板书设计)
12 坐井观天 鸟:天无边无际 井 青蛙:天井口大
五、创(创新课堂)
游戏导入,趣味性强; 图文结合,理解词意; 做实验,体验“观天”; 设计青蛙是否“跳出井口”,启迪学生的想象力。
六、思(组内说课及课例研讨后的反思)
《坐井观天》这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要去实践,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目光短浅,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三、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创新点。
创设教学情景其目的是于创设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和氛围,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的理解教学内容。情感的产生往往来自于直观的、生动的、具体的形象。多媒体的优势之壹就是能借助语音、图像、影像、文字等媒体创设情景,对学生进行感官上的刺激,使学生得到情感的体验。必须注意电教媒体使用的适时性。就课堂而言,媒体出示的机会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媒体的使用效果,从而影响整堂课的效果。教师设计使用的媒体时机,可根据课堂教学环节、教学需要和学生思维特征多方面来考虑。信息技术诚然重要,但也不可过度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