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单元复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单元复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11 21:28: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单元复习
一、选择题
1.下面词语中字音或字形有误的一组是(  )
A.脆弱(cuì)  洪亮  加速  证实
B.恐怖(bù)   玻璃  盲人  齿轮
C.单调(diào) 呈现 神秘 和谐
D.丑恶(wù) 蟋蟀 唯恐 清脆
2.选择关联词填入句中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们要对自己充满信心, 遇到再大的困难, 不必悲观失望。
A.即使……也…… B.只要……都…… C.因为……所以…… D.虽然……但是……
3.下列句子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
A.使/弈秋/诲/二人弈。
B.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C.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D.思/援弓缴/而射之。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科学家对科研道路上的各种困难早就无独有偶了。
B.在学习和工作中,专心致志和而不含都是迈向成功不可或缺的品质。
C.这里的天气化无常一会儿空万里,一会儿狂风怒号。
D.这道数学题我百思不得其解,经老师一点拨才恍然大悟。
5.下面关于辩论时应注意的事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我方陈述时,要充分利用时间,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
B.对方陈述时,要注意倾听,抓住对方的漏洞。
C.自由辩论时,语速要快,情绪要激昂,要在气势上压倒对方。
D.自由辩论时,进一步强调我方观点,并针对对方观点进行有效的反驳。
6.下列依次填在横线上正确的一项是( )
辩论场上,对方陈述时,要_______,_______;我方陈述时,要______,______。
①听出别人讲话中的矛盾或漏洞 ②注意倾听对方的发言
③说清楚自己的观点 ④理清自己的思路
A.①②④③ B.②①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填空题
7.按要求填空。
“惯”字的部首是______,除去部首外还有______画,第5笔是______。“惯”在字典中的意思有:①习以为常的,积久成性的;②纵容,放任。请你用这两个意思分别组两个词: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文综合回顾。
(1)《学弈》讲的是_______________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2)《两小儿辩日》是按照______________的顺序写的。(填序号)
①两小儿辩日 ②两小儿笑 ③孔子不能决 ④孔子见两小儿
三、语言表达
9.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的这个见解,形成了各国科学家的极大兴趣。(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翻译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所以她对托米说:“怎么会有人写学校呢?”换种说法,句意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玛琪不打算争吵下去,便说“我可不想让一个陌生人到我家里来教我功课。”(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句子练习。
(1)教室里十分安静。(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不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失去了一个奖杯,但收获了同学的友谊,收获了宝贵的真情。(照样子补充句子)
我们失去了________,但收获了________,收获了________________。
我们失去了________,但收获了________,收获了________。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不超过15个字。
贵州是明确表示不“跟风”涨价的省区,游客大增。据贵州省统计,“五一小长假”期间全省共计接待海内外游客306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近40%。仅前两天,贵阳火车站每天就至少迎来80个旅游团,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形成了贵州旅游的“井喷”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
表里的生物《节选》
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这样过了许多天。父亲( )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 )再也离不开它。有一次,父亲也许看我的样子太可怜了,也许自己有什么高兴的事,他对我笑着说:“你来,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
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拨开,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这小世界( )被表盖保护着,( )被一层玻璃蒙着。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但是,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把表盖上了。父亲的表里边真是好看。
此后我就常常请求父亲把他的表打开给我看,有时父亲答应我,有时也拒绝我,这要看他高兴不高兴。有一回,父亲又把表打开了,我问:
“为什么还蒙着一层玻璃呢?”
“这就是叫你只许看,不许动。”父亲回答。
“为什么呢?”我又问。
“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蝎子的尾巴,一动就要蜇你。”
1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12.“因此很痛苦”,“我”痛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有一次”父亲打开表让“我”看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二自然段中加点的“美丽的世界”“看得入神”既表现了“我”对表的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又突出了“我”__________________的心理。
14.读文中画“ ”的句子,当“我”问父亲表为什么要蒙着一层玻璃时,父亲这样给“我”解释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从选文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阅读理解。
奇想与发明
任何一项发明创造都离不开创造灵感。而孩子们天真无邪的问题和常人眼中的“异想天开”,在发明者看来却是创造的源泉。
1821年的一天,德国有个农家女孩拿着妈妈的木梳在家门口玩耍。玩腻了,她想出个新花样:找来两张纸片,一上一下贴在木梳上,把它放在唇边,谁知竟呜哩呜哩吹出声了。一个叫布希曼的音乐家路过,被这奇妙的声音吸引住了。他仔细观看了女孩的“杰作”,回家后,综合女孩的木梳、中国古笙和罗马笛的发音原理,制成了第一支口琴。
无独有偶,听诊器的发明灵感也来自儿童。一次,法国医生雷内克到一位患心脏病的贵妇家去诊病。由于病人过于肥胖,传统的叩诊法无法测得准确的心率,又不便直接用耳朵贴在患者胸部听诊,医生十分为难。回家的路上,他看到一群孩子在一根圆木的一头用针刮划,而另一群孩子把耳朵贴在另一头。出于好奇,他凑上前去,竟清楚地听到了圆木那头的声音。这件事启发了雷内克,不久,听诊器问世了。
一次性成像照相机是美国人兰德的发明,提醒他进行这项研究的是他的小女儿。一天,兰德和女儿去公园游览。他给女儿拍了许多照片,拍完后,孩子急切地向爸爸要照片。孩子的要求促使兰德花了好多年工夫研究一次性成像问题,终于在1947年成功地研制出一次成像照相机。
非裔美国人毕寇是位身手不凡的机械师。他的儿子是个报童,整日奔波送报,脚踏车上的链条常常脱落,儿子为此十分苦恼。于是,毕寇用塑胶做了些齿轮,再用木工工具加工,给孩子造了世界上第一辆“两轮传动”的脚踏车──用踏板的力量同时带动两个轮子,这种车能畅行于郊外崎岖的小径。
与前几位相似,发明隐形眼镜的比斯特得益于儿子的恶作剧。一天,他正聚精会神地读报,突然,鼻梁上的眼镜被调皮的小儿子打落在地。比斯特正要发火,小儿子却拾起碎镜片,贴在眼前大叫起来。比斯特拿过镜片,果然看到了地上爬行的蚂蚁,他灵机一动,既然碎镜片可以脱离镜架看东西,把它装在眼球上,看东西不是更方便吗?就这样,隐形眼镜诞生了。
在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有发明创造的契机。发明并不是件高深莫测的事儿。我们今天的许多“文明的奇迹”,最初都源自儿童的创造、发现与奇想。只要你拥有一颗敏锐的心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也可以成为一个小发明家。
16.根据词语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不只一个,竟然还有配对的,表示两事或两人十分相似。( )
(2)高深的程度无法揣测,形容使人难以理解。( )
(3)事物转化的关键。( )
17.文章采用“_____”的结构。作者要发表的观点是:___________。
18.作者用了哪些事例来证明自己观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这篇文章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写一写你读了短文后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21.习作。
以《我家来了机器人》为题,展开想象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的辨析。
D项“丑恶”中“恶”的读音为è,意思是丑陋恶劣。
2.A
【解析】
【详解】
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此题分句前后是假设关系。故选“即使……也……”
3.C
【解析】
【详解】
此类题目考查学生对于课内文言文的掌握,学会结合翻译进行句子的断句判断并掌握其内容。
A.使/弈秋/诲/二人弈。译: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按照句子的主谓宾结构进行句子断句,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经过对照分析,断句正确。
B.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译: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按照句子的主谓宾结构进行句子断句,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经过对照分析,断句正确。
C.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译: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按照句子主谓宾结构进行句子的断句,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经过对照分析,断句错误。
D.思/援弓缴/而射之。译: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按照句子的主谓结构进行断句,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经过对照分析,断句正确。
4.A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A项搭配不当,“无独有偶”的解释为: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还有一个可以成对儿(多用于贬义)。运用于此处不恰当,可改为“习以为常”。
5.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辩论能力。辩论,它指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在最后得到共同的认识和意见;辩论(赛)旨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辩论的特点是人员的双边性,辩论观点的对立性,论证的严密性,追求真理的目的性。
故根据辩论的特点及辩论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可知,A项“我方陈述时,要充分利用时间,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表述正确;B项“对方陈述时,要注意倾听,抓住对方的漏洞”表述正确;D项“自由辩论时,进一步强调我方观点,并针对对方观点进行有效的反驳”表述正确。
只有C项“自由辩论时,语速要快,情绪要激昂,要在气势上压倒对方”表述不正确,在自由辩论时,进一步强调我方观点,并针对对方观点进行有效的反驳,而语速不能过快。故C错误。
6.B
【解析】
【详解】
这道题考查逻辑思维能力。解答这道题,要注意句子间内在的逻辑关系。听对方陈述时,只有先注意倾听对方的发言,才能听出别人话语中的矛盾或漏洞。在己方陈述时,要先理清自己的思路,才能说清楚自己的观点。根据这个思路,可以判断出B项正确。
7. 忄 8 横折 习惯 惯犯 娇惯 惯纵
【解析】
【详解】
这道题考查查字典的能力。解答这道题,要记住常用部首,再按正确的笔顺数笔画,并根据字义组词。“惯”的部首是“忄”,笔顺是“点、点、竖、竖折、横折、竖、横、竖、横折、撇、点”,第5笔是“横折”。当“惯”表示“习以为常的,积久成性的”的意思时,可以组词:习惯、惯犯。当“惯”表示“纵容,放任”的意思时,可以组词:娇惯、惯纵。
8. 两个人同时跟弈秋学下棋,因两人的学习态度不同,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 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 ④①③②
【解析】
【详解】
这道题考查对课文的整体把握。第(1)题考查《学弈》的主旨:《学弈》讲的是两个人同时跟弈秋学下棋,因两人的学习态度不同,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的道理。第(2)题考查《两小儿辩日》的写作顺序。课文是按照“孔子见两小儿——两小儿辩日——孔子不能决——两小儿笑”的顺序写的。所以正确的序号是④①③②。
9. 没有真理不是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他的这个见解,引起(激发)了各国科学家的极大兴趣。 两个小孩子笑着对孔子说:“谁说你智慧多呢?” 所以她对托米说:“不会有人写学校。” 玛琪不打算争吵下去,便说,她可不想让一个陌生人到她家里来教她功课。 没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
【解析】
【详解】
(1)本题考查将陈述句改为双重否定句。肯定句转换为双重否定句的方法:①根据句子意思,选择恰当的双重否定词;②替换或删去原句中“要、得、都、应该、只好、一定、必须、肯定”等词语;③删去原句中“很、非常、十分、分外、更加”等表示程度深的词语;④检查改后的句子是否读得通顺。
(2)本题考查对病句的理解与辨析。本句词语搭配错误,“形成”不能和“兴趣”搭配,应将“形成”改为“引起”。
(3)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在日常学习中要注意识记。本题要注意“孰”、“为”、“汝”、“多知”的翻译。
(4)本题考查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5)本题考查将引述句改为转述句。引述句和转述句之间的转换:①标点符号的改变:引述句改为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②人称的变化:引述句改为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当引述内容涉及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
(6)本题考查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10. 教室里安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 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 金钱 爱心 助人的快乐 青春 经验 成长的喜悦 门票不涨价景区,游客大增。
【解析】
【分析】
(1)考查小学阶段必学修辞手法的运用,小学阶段必学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对偶),夸张:把事物的表达效果夸大或者缩小。
(2)考查小学阶段必备掌握的句型转换要点,小学阶段必备句型转换(“把”字句和“被”字句的互换,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的互换)。
(3)考查小学阶段学生对仿句结构的熟悉掌握,学会对句子结构的分析,学会仿照示例给出的内容以及结构进行仿照,仿句注意:句式结构相同,字数相近,内容相关。
我们失去了一个奖杯,但收获了同学的友谊,收获了宝贵的真情。
句式结构分析:(我们)+(失去了)+量词(一个)+物品名词(奖杯),转折(但)+动词(收获了)+形容词(同学的)+名词(友谊),动词(收获了)+形容词(宝贵的)+名词(真情)
内容分析:失去一个实质性的物品,可以转换获得一个主观上的精神或者情感,失去的东西的精神层面就是获得的东西。
字数分析:字数每一个小分句大概字数控制在九个字左右。
(4)此类题目考查小学阶段对于一些给出的段落或者文章的内容进行合理全面的概括。
首先要对整个段落或者文章主要针对的内容搞清楚,其次提取段落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句,对关键词句进行信息整合,主要内容也可以关注段落的首句,段落首句对段落主要内容有概括作用,可以对段落首句进行不必要字词的删减,字数控制在给出的字数要求即可获得段落内容:门票不涨价景区,游客大增。
【详解】
(1)教室里十分安静。(改为夸张句)把“安静”的感觉尽量的进行缩小,在“安静”后面进行补充说明,改为“教室里安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
反问句改陈述句四步法:
第一步:有“不”去“不”,没“不”加“不”。1、将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
原句改为“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吗?”
第二步:去除反问语气词和疑问助词。2、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 3、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
“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吗?”改为“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
第三步:问号变句号。 4、把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
“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原句改为“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
第四步:把句子整理通顺。
(3)我们失去了一个奖杯,但收获了同学的友谊,收获了宝贵的真情。
句式结构分析:(我们)+(失去了)+量词(一个)+物品名词(奖杯),转折(但)+动词(收获了)+形容词(同学的)+名词(友谊),动词(收获了)+形容词(宝贵的)+名词(真情)
内容分析:失去一个实质性的物品,可以转换获得一个主观上的精神或者情感,失去的东西的精神层面就是获得的东西。
字数分析:字数每一个小分句大概字数控制在九个字左右。
(4)首先要对整个段落或者文章主要针对的内容搞清楚,其次提取段落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句,对关键词句进行信息整合,主要内容也可以关注段落的首句,段落首句对段落主要内容有概括作用,可以对段落首句进行不必要字词的删减,字数控制在给出的字数要求即可获得段落内容:门票不涨价景区,游客大增。
11.一……就…… 不但……还……
12. 父亲越不许“我”动他的表,“我”越想动,但是又不敢 看“我”的样子太可怜了或是他自己有什么高兴的事
13. 喜爱 对未知事物强烈好奇
14.一是为了阻止“我”随便动他的表,二是因为对“我”这样小的孩子无法讲清楚表这种精密东西的构造原理。
15.有好奇心、善于观察、思考
【解析】
【分析】
11.
考查关联词语。
结合“把表放在桌子上”和“再也离不开它”两句,可知前后句为顺承关系,用关联词“一……就……”。结合“被表盖保护着”和“被一层玻璃蒙着“两句,可知前后句为递进关系,用关联词“不但……还……”。
12.
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解答本题首先要通读全文,然后再带着题目要求在文章中仔细寻找答案。
结合文章中的“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和“这样过了许多天。父亲( )把表放在桌子上……”可知“我”痛苦的原因就是父亲越不许“我”动他的表,“我”越想动,但是又不敢的矛盾心理。结合文章中的“父亲也许看我的样子太可怜了,也许自己有什么高兴的事“可知“有一次”父亲打开表让“我”看的原因可能是看“我”的样子太可怜了或是他自己有什么高兴的事。
13.
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解答本题要结合文章相应的上下文关系进行解答。
结合文章中的“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一句可知此时“我”内心的激动和喜悦之情。结合“美丽的世界”“看得入神”两词,表现出了“我”对表的喜悦和对未知事物的好奇之情。
14.
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解答本题要先找到画线句子的位置,然后在联系画线句的上文进行联系。
先结合画线句“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蝎子的尾巴,一动就要蜇你。”可知父亲这样子回答是为了阻止“我”随便动他的表。结合上一句“为什么呢?”,可知见父亲并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题。所以此句表明出父亲对“我”这样小的孩子无法讲清楚表这种精密东西的构造原理,因而用此吓唬“我”。
15.
考查人物分析。
人物的分析要从人物的外貌描写和行为举止等方面进行分析。
结合文章中的“为什么还蒙着一层玻璃呢?”、“为什么呢?”等提问,可见“我”是一个有好奇心和善于思考的人。结合文章中的“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可知“我”是一个观察细致的人。
16. 无独有偶 高深莫测 契机
17. 总—分—总 任何一项发明创造都离不开创造灵感。而孩子们天真无邪的问题和常人眼中的“异想天开”,在发明者看来却是创造的源泉。
18.(1)口琴的发明(2)听诊器的发明(3)一次性成像照相机的发明(4)两轮传动脚踏车的发明(5)隐形眼镜的发明
19.只要有一颗敏锐的心和善于发现的眼睛——即善于观察,抓住契机就可以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20.我们要勇于创新,善于从生活中发现创新。
【解析】
16.本题考查对成语意思的理解,做题时,先浏览题目,再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仔细认真地从文中找出答案。
17.本题考查对文章结构和作者观点的理解与分析。通过认真分析文章内容可知,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第一段就点明了作者的观点“任何一项发明创造都离不开创造灵感。而孩子们天真无邪的问题和常人眼中的‘异想天开’,在发明者看来却是创造的源泉。”接着列举了口琴的发明、听诊器的发明、一次性成像照相机的发明、两轮传动脚踏车的发明、隐形眼镜的发明共五个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一段又重新说明发明不是一件高深莫测的事情,很多发明最初来自儿童的创造、发现和奇想。
1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本文中第二、三、四、五、六段分别列举了口琴的发明、听诊器的发明、一次性成像照相机的发明、两轮传动脚踏车的发明、隐形眼镜的发明共五个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1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通过阅读作者举的这五个例子可知,在生活中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要敢于想象,就有可能有所创造。
2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在理解文章主旨思想的基础上进行作答。通过阅读文章可知,本文主要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善于发现、敢于想象,敢于创新。
21.示例:
我家来了机器人
我家有一片果园,未来的果园机器人每到秋天,果园的主人们都是又高兴,又发愁。高兴的是辛苦了一年,水果获得了丰收,发愁的是这个时候果园里的工作特别多,既要采摘,又要运输,还要在果园里巡逻,提防有人偷盗,简直忙不过来。
我想,我一定会制造一个果园机器人,不是解决了吗?但是,到处是果园,不可能让机器人拖着长长的电线走来走去。如果用电池,就得及时为它们充电。充电不及时,机器人就会“罢工”。想要在大片密密的果林里找到一个个“罢工”的机器人,可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能不能让机器人自己给自己充电呢?只要他们“吃”树上掉下来的水果维持正常的活动。在机器的体内,安装了一种生物燃料电池,把吃下去的水果做成电池,供给机器人使用。这些机器人被派到水果园里就再不用管它们了,它们靠捡掉到地上的水果“吃”,就能在整个收获季节里不停地工作。有了“自食其力”的机器人,果园的主人可轻松了。只要坐在办公室里指挥它们就可以了,比如,当机器人报告:地上的水果不够吃了,怎么办?主人就会告诉它:从树上摘几个果子吃吧!
果园机器人不但会摘下熟透的果子,整齐的装好箱,然后运到指定的地点,而且发现坏人,还会发出警报。
要实现这个梦想,一定要好好读书,实现这个梦想。
【解析】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