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2-25 20:55: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二四 大道之行也
【?学习目标】 ?1.掌握相关文言词,翻译并背诵课文。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3.了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 本特征。???
【学习重点】
1、掌握相关文言词,翻译并背诵课文。 2、了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 本特征。???
【学习难点】 ???1.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
2、相关资料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为别于戴德的《大戴礼》,故称《小戴礼》。全书包括《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如流传很广的“苛政猛于虎”,就出自《礼记·檀弓》篇。《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当时文物制度的参考书。《礼记》的语言也简洁生动,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能( ) 矜寡孤独( ) 男有分( )
??2.通假字。 ???选贤与能:“与”通“举”,推举。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3、词类活用
不独亲其亲:①亲:以……为亲,意动用法;②亲:亲人。? ???不独子其子:①子:以……为子,意动用法;②子:孩子,儿女;
4、理解重点句子: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5、出自本文的成语
【合作探究】 ???6、“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 ????7、那么文章中从那几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呢?? ????8、任何想像都是植根于现实土壤的,文中有无当时现实社会的影子? ????9、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 10、文中的“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精练精读】
1、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选贤与能?(????????)②?故人不独亲其亲???(????????)? ???③?男有分( )??????④?是故谋闭而不兴???(????????)? ??⑤?是故谋闭而不兴??( )?⑥?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 ??②?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3请谈谈你是怎样理解“天下为公”的。? 4、“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5、“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请举例说明。?
?【?主题阅读】
(一)挟泰山以超北海,语①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②,非挟泰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③?? (选自《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 注:①语(yù):告诉。? ②?王(wàng):统一天下。???③?与:语气助词,无义。?
1、翻译下列句子。? ??①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②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2、请摘出与“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一语意思相同的一句。? 3、孟子擅长以事作喻,来说明深刻的道理。文中运用什么事例,说明了什么道理?? 4、与课文相比,孟子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一主张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二)
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
——(《礼运》)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学记》)
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大上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不可不学也。
——(《曲礼》)
1.给下列字注音。 弗(???)??琢(???)??兑(???)??尚(???)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弗学而能?弗: (2)其次务施报?????施: (3)玉不琢,不成器???琢: (4)人有礼则安?????安: 3.《礼运》中“然后能为之”中的“之”是指文中的??????????????????(原句)。 4.平常所说的“七情六欲”中的“七情”是指??????????????????????????????????????????????????。 4.翻译下列句子。 (1)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 译文: (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译文: (3)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不可不学也。 译文: 5.熟读《曲礼》中的选文,结合实际浅谈你对礼的见解。
【拓展提升】
请说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要求人人发言。然后选小组长为本组代言人,阐述本组看法,全班交流。 【教(学)后记】
参考答案
1、jǔ guān fèn 5、成语:鳏寡孤独、夜不闭户 6、??“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7、??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有归”。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8、?文章第三层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总括方式,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这其中已经折射出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形:社会变乱纷乘,动荡不安;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盗贼横行,混乱不堪。9、???“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由此可见,“大同”社会是以“五帝(黄帝、颛臾、帝齿、尧、舜)之世”的传说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的模式,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它源于“五帝之世”,又高于“五帝之世”。10、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小孩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由此推知鳏寡孤独者这五种人同样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精读精练:?1、①?通“举”,推举???②?以……为亲???③?职份,指职业、职守??④因此??⑤?发生??⑥?从?2、 ①?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 ②?所以,(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3、就是说,政权(或者包括社会财富)都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 4、有三条基本特征: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5、有。《桃花源记》其实就是“大同”社会生活的艺术再现。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就体现出文中的“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主题阅读:(一)1、①(用胳膊)挟着泰山去跳过北海,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确实是做不到。? ②?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广到禽兽身上,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好处,这是什么原因呢??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用了两个事例,一是“挟泰山以超北海”,一是“为长者折枝”,说明一个人是否想有所作为,关键要看他有没有真正付诸行动。? 4、尽管孟子提出的这一主张有其进步的倾向,但从“天下可运于掌”来看,其主要目的还是为统治阶级称霸天下服务的,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
(二)1.fú??zhuó??duì??shànɡ 2.(1)不??(2)实行、引申为给予恩惠??(3)琢磨、雕琢??(4)安定 3.喜、怒、哀、惧、爱、恶、欲 4.(1)什么是人情呢?人情就是喜、怒、哀、惧、爱、恶、欲七种心理因素,不必学习就能做到。 (2)玉的质地虽好,但不加琢磨,就不会成为美好的器物。人虽贵为万物之长,但不通过学习,也不会明白道理。
(3)人有了礼,才能得到安定;失去了礼,就要发生倾覆。因此说礼是不可不学习的。 5.(仅作参考)人际关系,处理上应该重礼尚往来,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注重社会道德以礼为度养成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这样社会才安定,人们才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