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评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
一、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榛子(zhēn) 耽搁(gē) 吞噬(shì) 迢迢( zhāo )
B.獠牙(liáo) 王妃(fěi) 嘟囔(lāng) 僧人(sēnɡ)
C.唾沫(tuò) 筷子(uài) 翡翠(fěi) 绸密( zhōu )
D.蜜饯(jiàn) 掺和(chān) 栗子(lì) 机杼(zhù)
二、查字典填空。(5分)
“盈”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 ),再查( )画。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充满;②多出来,多余。下面句中的“盈”是什么意思呢?请选择。(填序号)
1.公司每年会拨出一部分盈利,作为员工的奖金。( )
2.今天上午,那个恶贯满盈的罪犯终于落。( )
3.母爱是伟大的,也是无私的,它沉浸于万物之中,充盈于天地之间。( )
三、写出加点词语的近义词。(4分)
1.观众团团围坐,所有的剧情全靠艺人们用说唱来描述。( )
2.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
3.西藏地广人稀,生活节奏比较缓慢。( )
4.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 )
四、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7分)
独出新( ) ( )然不同 张灯结( )
别无所( ) ( )心所欲 ( )堂大笑
万( )更新 一无( )有 优哉( )哉
1.描写节日热闹场景的词语是_______;描写春天到了,万物蓬勃生长的词语是_______。
2.描写“笑”的词语是______,描写“笑”的四字词语还有______。
3.画线词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7分)
1.选一选。(4分)
A.疑问句 B.反问句 C.设问句 D.陈述句
(1)妈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 )
(2)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 )
(3)今天是春节吗 是。( )
(4)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 )
2.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
这句话中,与“都是”意思相近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语言表达的丰富。(3分)
六、先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再写出诗句的意思。(8分)
1.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3分)
中庭:______________地白:______________
诗句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3分)
暮:______________五侯:______________
诗句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
“彩排”的意思是___________,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七、按要求完成练习。(9分)
1.“百川到东海,____________。
2.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_!”选自《_______》。这些诗句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真有情趣!描写寒食节的诗句有“_________,_
_________”。描写中秋节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重阳节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七夕节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3.藏戏的舞台用_____、_____作背景,剧情全靠艺人们用说唱来描述。
4.在藏戏中,国王的面具是红色的,红色代表______;王妃的面具是绿色的,绿色代表_______;巫女的面具半黑半白,代表其________;妖魔的面具青面獠牙,以示__________。
八、课内阅读。(12分)
北京的春节(节选)
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是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1.给多音字注音。(4分)
差别( ) 掺和( )
出差( ) 附和( )
2.选文中用到的一个谚语是______________,这个谚语说明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为什么说“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腊八蒜的做法是这样的: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色味双美”的意思是颜色和味道都很好,说明腊八蒜色味双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九、课外阅读。(15分)
二月二龙抬头
二月二这天,民间有丰富多彩的习俗。基本的有上香、敬供、舞龙仪式,以此来祝贺冬眠的龙王醒来抬头。习俗中,有一种是用灶灰在地面上画一条龙,或用灶灰从院门口撒灰线,一直到厨房围绕水缸转一圈,俗称引龙,也叫迎龙。迎龙有两种目的:一是请龙回来兴云布雨,祈求农业丰收;二是龙为百虫之神,龙来了,百虫就躲起来,这对人的身体、农作物的生长都是有益的。
旧时这天早晨,人们要敬奉碾子,因为传说碾子是青龙的化身。有的还把磙子支起来,表示“龙抬头”,以显尊贵,图吉利。妇女忌做针线活,怕“扎瞎了龙眼”;不磨面,不碾米,不行大车,怕“碾断了龙腰、龙尾”。
吃的方面也有很多讲究。各地普遍都把食品的名称加上“龙”的头衔。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等等。
在襄阳地区,大都等二月二这天剃头,美其名曰“剃龙头”。意思是去掉旧的晦气,新的一年百病不生,顺顺潮溜。旧时民间有一种说法:人们要赶在年三十以前把头剃了,因为正月里不准剃头。为什么呢?据说“正月剃头死舅舅”。既然关乎娘家人的性命,则兹事体大,也就马虎不得了。
其实正月剪头死舅舅是属于误传。不剪头的意思是“思旧”,这是从明末清初开始流传的风俗。因明清两朝发式不同,明末清初,清朝命令所有国民必须剪发。当时有人为怀念明朝,就在正月里不剪发以表示“思旧”,但又不能公开与清朝政府对抗,于是就有了“正月剃头死舅舅”的说法,一直流传至今
但不论哪种方式和活动,均围绕着对龙神的信仰展开,寄托着先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企盼和向往。
1.“二月二龙抬头”中的“龙”指的是_______。它是______的化身。“龙抬头”在文中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人们二月二“迎龙”的目的有两种,一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2分)
3.文中写到了三个禁忌。(4分)
(1)这三个禁忌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详写的是哪一个 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二月二龙抬头”这样的龙神信仰,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龙神信仰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将这些风俗全部传承下下去
B.龙神信仰源于古人对美好幸福生活的企盼,也可以作为现代人的美好寄托
C.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龙神信仰对于我们来说毫无意义,应该摒弃
D.龙神信仰中的“思旧”是一定历史时期产生的,现在的我们不必具有“思旧”情怀
5 .古人借动物表达美好的祈愿。请在括号里填上动物的名称,将词语补充完整。(4分)
三( )开泰 肥( )拱门 ( )到成功 ( )( )呈祥
声名( )起 ( )鸣朝阳 ( )精神 生( )活( )
十、习作。(30分)
题目:忘不了的____节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以填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②写清楚节日的风俗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