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课《童年的水墨画》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8课《童年的水墨画》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11 10:08: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18课《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能读准“扑腾”“水葫芦”等词语,并理解含义。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溪边》。
3.通过反复朗读、借助图片、想象等多种方法说出溪边描绘的画面,体会童年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通过反复朗读、借助图片、想象等多种方法说出溪边描绘的画面,体会童年的快乐。
教学方法:朗读指导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感受水墨画,揭示课题
1.孩子们,有人说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你们的幸福和快乐;有人说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你们的五彩生活。今天让我们走进第六单元“多彩童年”。今天让我们走进第十八课,大家齐读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2.播放视频水墨画:视频中的水墨画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水墨画生动传神,还能引发我们丰富的想象,水墨画是我们中国独有的传统绘画,。在诗人张继楼的笔下,童年就是一幅幅水墨画。那童年的水墨画会画些什么吗?大家猜一猜。我们一起去看一看,童年的水墨画画了什么呢?
二、认读词语,初读感知
活动一: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和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我们轻轻打开书,按要求读一读这些诗。
1.第一-组词语:染绿、扑腾、钓竿、碎了。强调“腾”字,“扑腾” 在诗中表示声音,所以读第一声“腾”。把词语放到诗中,我们一起读。强调“当作”师:汉语有个特点,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它的读音可能发生变化,所以,我们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一起读这首诗。( 生齐读)
2.第二组词语:你拨我溅、浪花、水葫芦。这个词里有两个生字“拨”“溅”,我们再-起读读这个词。这组词语中也有一个读音变化的字,“水葫芦” 的“芦”读轻声。解释水葫芦是什么,它是一种长在水里的植物,它的叶柄,鼓得圆圆的,像个葫芦,所以人们就叫它“水葫芦”。水葫芦到了诗中加了引,是指我们小朋友。3.第三组词语:清清爽爽、蘑菇、明明亮亮、斗笠。解释斗笠,“斗笠” 就是戴在头上的帽子。是竹子编的帽子。( 出示斗笠图片)并出示诗中写到蘑菇和斗笠的两句话。
三、整体赏析,尝试概括
童年的水墨画里面分别画了三幅画,分别是溪边钓鱼图,江上戏水图,林中采摘图。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摘都是童年快乐生活的场景,这三首诗都是同一个主题,所以我们称它为组诗。
四、走进《溪边》,感受画面之美
课前我们进行了预习,完成了预学单,我们一起交流,用一个词语形容溪边这幅画,你打算用什么词语?(众生:美丽、安静、欢乐);
活动二:走进《溪边》,感受画面之美。要求:自主学习: 选择你认为最能形容这幅画的一个词语;划出诗中与这个词语相关的内容;说说选择这个词语的理由。合作交流:结合所划的内容在小组里说说为什么选择这个词语。
1.交流“美丽”景物美:这幅画上的垂柳、山溪很美。画上的人影、红蜻蜓也很美。画上景物这么多,每一个景物都很美。读出景物的美并板书景物美。色彩美:(绿色)画上的垂柳是绿色的,画上的山溪是绿的,连人影都给溪水染绿了。师:《溪边》这幅画不仅景物美, 还是一幅充满生机的绿色的图画。垂柳碧绿碧绿的,(出示垂柳的图片)不禁让我们想起一句诗一碧玉妆成- -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师:山溪也是绿色的,像绿玉带一样,你仿佛看到一条怎样的山溪 (出示山溪的图片)师:山溪绿得平静,连人影倒映在水里,也给染绿了,想想还会有什么给溪水染绿了。“染”这个字真神奇。岸上一个绿色的世界,水中还有一个绿色的世界。同学们通过想象画面,感受到了这个“染”字的神奇,好像整个世界都被染绿了。在这个绿色的世界中还有一种颜色,它醒目、独特,正因为它的点缀,这个绿色的世界变得更美了。那是什么
(红色)红蜻蜓。这是万绿丛中的一点红。像这样红绿映衬的画面,我们在一首诗里读到过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师:红绿相衬,这样的画,是不是更美了 突出绿、红,读出它的色彩美。板书色彩美。
2.交流“安静”。师:一个晴朗的夏日,我们来到溪边,欣赏着如画的美景,我们发现这个美丽的绿色世界,还是一个安静的世界呢!山溪像绿玉带- -样平静,平静得像一面镜子。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让我感到静。有首古诗里就写到过蜻蜓的这个动作: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大自然是安静的,我们的心也跟着安静了下来,我们一起读出溪边的安静。
3.交流“欢乐”。师:我们就在这静静的溪边钓鱼。我们坐在溪边的石头上,握着长长的鱼竿,大家把小手伸出来。我们静静地等待。看,水面动了,(播放图片)鱼儿上钩了,赶紧站起来拉啊!你们]钓到鱼了吗 钓到鱼了,你们会怎么说怎么做呢?师:诗中也描写了我们小朋友的快乐一忽然扑腾--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4.感受“动与静”。师:《溪边》这幅画真有意思,一开始安安静静,后面忽然动起来,热闹起来,欢乐起来。因为有了小朋友们的笑声,有了你们的欢乐,《溪边》这幅画更美了,我们一起来读这首诗,读好前后静和动的变化。背诵《溪边》。
五、拓展阅读。
一句句诗就是一幅幅画,我们在《溪边》这首诗中看到了一幅美丽的画,画中有美景,有色彩,还有静和动的变化,感受到童年的美和童年的快乐。在溪边还有很多童年时快乐的事情,我们一起读一读。
六、总结:同学们,我们这节课来到了溪边,欣赏了美丽的风景,感受到了童年的快乐,下节课让我们一起走到江上,走进林中,去欣赏另外两幅童年水墨画。
七 、布置作业
1.把《溪边》背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2.用自己的话说说《江上》《林中》的画面。
八、板书设计
童年的水墨画
溪边 美丽 景物 色彩 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