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同步训练题(含解析)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同步训练题(含解析)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11 07:53: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同步训练题
一、单选题
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宋、辽、西夏、金有战有和。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辽、宋、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
A.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B.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到9世纪后期,游牧在北方的契丹已经有了农耕、冶铁、纺织等产业,并开始建筑房屋、城邑。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帝,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契丹服装样式也影响到中原地区,北宋官方曾多次颁发诏书禁止百姓穿用契丹服装。材料体现了(  )
A. 农牧文化的交融 B. 民族政权的并立 C. 民族战争的延续 D. 对外交往的频繁
下面这道连线题搭配正确的是( )
①辽-契丹族 ②西夏-元昊 ③元-铁木真④北宋 -赵构
⑤忽必烈-蒙古族 ⑥完颜阿骨打-党项族
A. ①②⑥ B. ①②⑤ C. ①④⑥ D. ②③⑤
北宋在边境地区设立榷场,与少数民族进行经济交往,即以中原地区的茶叶、丝绸、瓷器等来换取少数民族的优质马、牛、羊等。这反映了(  )
A. 宋朝的财政来源主要依靠边境贸易 B. 宋与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先战后和
C. 民族交往促进宋朝商业经济的繁荣 D. 经贸往来是民族交往的重要途径
下列各项按政权建立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北宋、辽、西夏 B. 北宋、西夏、辽 C. 辽、北宋、西夏 D. 辽、西夏、北宋
就历史发展阶段而言,辽、宋、夏、金、元时期的主要特征是(  )
A.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B. 国家分裂的时代
C. 经济重心南移 D.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下图中的货币分别为契丹货币和西夏货币,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契丹和西夏( )
A. 都在同一区域建立政权
B. 都是由同一民族建立的政权
C. 都与中原文化联系密切
D. 都受到少数民族的影响
契丹族的耶律阿保机、党项族的元昊等少数民族首领对中国历史发展最大的贡献是( )
A. 使少数民族内迁,促进民族交融
B. 使少数民族封建化,促进了边疆的开发
C. 建立民族政权,扩大了中国的疆域
D. 与汉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关于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有战有和
B. 长期处于南北对峙状态
C. 议和后,辽和西夏都从北宋获得了岁币
D. “澶渊之盟”后很长时间内,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宋朝皇帝每年要向游牧民(辽、西夏)‘送礼’······(送礼)是宋朝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使游牧民入侵十分容易。‘送礼’政策实行了一个半世纪。”对于这段文字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送礼”指的是北宋向辽、西夏缴纳的岁币②“送礼”给宋朝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所以是其致命弱点之一③宋朝皇帝向两个游牧民族“送礼”的原因是战场上的失利④“送礼”政策客观上有利于边境安定和贸易往来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与此同时,周边民族先后建立的辽、西夏、金等政权,与宋朝并立。①赵匡胤建立北宋 ②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辽)③元昊建立西夏国 ④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上述史实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②①③④ D. ②①④③
读中国历史纪年表(局部),可以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①时期,封建经济繁荣,对外交往频繁,长安城成为国际性大都会 ②时期,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缔结和约,发展边境贸易,促进了民族交融 ③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发展,丞相制度被废除 ④时期,郑和下西洋,开辟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海上交通线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下列关于辽和女真两个民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都是生活在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 B. 都通过与汉族的接触而加速发展
C. 都学习中原制度,创制文字 D. 都曾建立过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宫衣新尚高丽样,方领过肩半臂裁。连夜内家争借看,为曾著过御前来。“这是元朝诗人张显写下的诗句。建立元朝的少数民族是( )
A. 契丹族 B. 蒙古族 C. 女真族 D. 党项族
二、材料解析题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夏四月丁酉,御顺天门,军吏执颉利以献捷。自是西北诸蕃咸请上尊号为“天可汗”,于是降玺书册命其君长,则兼称之。 ——《旧唐书》卷三《太宗纪下》
材料二
政权 民族 建立者 主要事件
北宋 汉族 ① 北宋与辽: 澶渊之战
澶渊之盟 南宋与金: 绍兴议和
南宋 汉族 赵构
辽 ② 耶律阿保机
西夏 党项 元昊
金 女真 完颜阿骨打
材料三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在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它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交融,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
——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1) 上述材料图一场景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图二的史料体现了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
(2) 请将材料二表格中①②的内容补充完整。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两宋时期民族关系的认识。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燕云十六州是中原的天然屏障,直接关系着中原的安危。北宋初年,统治者曾有一番雄心壮志, 要立志收复燕云十六州, 恢复昔日汉唐一般的大一统江山。但与辽军三次交战,三番战败以后,北宋统治者便改变了政策。
材料二 宋与辽签订“澶渊之盟”时,更为契丹人的汹汹气势吓破了胆, 进而对辽朝采取妥协投降政策,这个妥协以每年30万岁币作为条件。
材料三 西夏与北宋的战争,破坏了党项族与汉族人民的正常贸易,中断了内地对西夏的粮食供应。西夏人民怨声载道,编了“战不如和”等“十不如”的歌谣广为传唱。后来,西夏统治者向北宋提出和好的请求。宋夏和议,北宋每年给西夏银7.2万两,茶叶3万斤,绢15.3万匹。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燕云十六州”是辽哪位皇帝在位时占领的 该事件的发生有何影响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会发生澶州城之战 其结果怎样
(3)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北宋与辽、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带来了什么危害
(4)你如何看待材料中北宋与辽、西夏的和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
材料二 夏对宋称臣, 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茶叶等, 重新开放边境贸易市场。
材料三 南宋对金称臣,割让部分土地,向金送交岁币。
材料四 (辽) 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 人人安居, 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1)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的是什么事件
(2)材料一反映的事件发生时宋朝的皇帝是谁 材料二反映的事件发生时西夏国主是谁
(3)材料三反映的事件发生后,形成了怎样的政治局面
(4)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谈一谈你是如何看待上述三个事件的。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示意图信息。
【解答】
①②④.根据“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示意图”并结合所学可知,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辽政权,1038年,元昊建立西夏政权,因此北宋时期,与之并立的政权是辽和西夏;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1125年,金灭辽后,与北宋并立的政权是金和西夏;1127年金灭北宋,1127年南宋建立,因此南宋时期,与之并立的政权是金和西夏,故①②④正确。
③.北宋时期,与之并立的政权是辽和西夏;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1127年南宋建立,因此辽和南宋不可能并立,故③错误。
故选C。
2.【答案】A
【解析】略
3.【答案】A
【解析】由材料“到9世纪后期,游牧在北方的契丹已经有了农耕、冶铁、纺织等产业,并开始建筑房屋、城邑。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帝,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契丹服装样式也影响到中原地区,北宋官方曾多次颁发诏书禁止百姓穿用契丹服装”可知,这反映了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交融即农牧文化的交融。
故选A。
4.【答案】B
【解析】略
5.【答案】D
【解析】据材料“北宋在边境地区设立榷场,与少数民族进行经济交往,即以中原地区的茶叶、丝绸、瓷器等来换取少数民族的优质马、牛、羊等”可知,这反映了北宋与少数民族经济交往密切,即经贸往来是民族交往的重要途径。
故选D。
6.【答案】C
【解析】据所学知,辽建立于916年,北宋建立于960年,西夏建立于1038年。
故选C。
7.【答案】D
【解析】辽宋夏金元时期,我国民族政权并立,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比较频繁,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北宋建立后,陆续消灭各地的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原和南方的广大地区。但当时还有辽、西夏和金等少数民族并立政权,北宋没有完成全国统一。因此说辽宋夏金元时期是我国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故选D。
8.【答案】C
【解析】从货币的形制上看,都是圆形方孔钱,很明显具有中原地区货币的特点。隋唐以后,随着各民族交往增加,少数民族不断学习中原文化,在货币方面也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故选C。
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契丹族、党项族等少数民族首领的贡献。契丹族的耶律阿保机、党项族的元昊分别建立了辽和西夏政权,并且都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措施,促进了本民族的封建化,辽和西夏也开发了东北和西北等边疆地区。故选B。
10.【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解答】
ACD.1005年,北宋与辽签订澶渊之盟,规定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岁币。澶渊之盟虽然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但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双方的经济和文化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定都兴庆,夏位于宋的西北,史称西夏。1038年,元昊建立西夏,西夏建立后,对北宋发动进攻,但由于人力物力有限,人民处于困苦之中,1044年,宋夏议和,订立宋夏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故ACD叙述正确。
B.北宋与辽、西夏之间有战有和,故B表述错误。
故选B。
11.【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要求运用所学分析题干信息。
【解答】
①②④依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①“送礼”指的是北宋统治者缴纳的岁币以及绢帛;“送礼”给宋朝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送礼”政策客观上有利于边境安定,互市贸易往来。故①②④正确。
③依据题干及所学可知,宋朝皇帝向两个游牧民族“送礼”的原因是战场上的失利表述不正确,如澶渊之战,北宋取得了胜利,但还是缔结了澶渊之盟。故排除③。
故选A。
12.【答案】C
【解析】依据课本知识,辽建立于916年,北宋建立于960年,西夏建立于1038年,金建立于1115年,故建立的先后顺序是辽、北宋、西夏、金,②①③④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C。
13.【答案】B
【解析】略
14.【答案】D
【解析】略
15.【答案】B
【解析】略
16.【答案】【小题1】事件:文成公主入藏。
政策:开明。
【小题2】内容:①赵匡胤;②契丹。
认识:有战有和,和为主流。(意思相近即可)
【小题3】因素:民族交融,各民族的交流,互相借鉴,共同发展,历代统治者的支持与改革等。(答出两个即可)
【解析】1. 本题考查考查唐宋时期的民族关系。了解中华民族形成的过程和意义。
2. 本题考查考查唐宋时期的民族关系。了解中华民族形成的过程和意义。
3.
本题考查考查唐宋时期的民族关系。了解中华民族形成的过程和意义。
本题考查唐宋时期民族关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7.【答案】(1)辽太宗;辽与中原政权的冲突加剧。
(2) 原因: 宋真宗时, 辽军大举进攻北宋, 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结果:辽军被打退;但北宋与辽议和,北宋给辽岁币。
(3)战争使人们生活困苦,贸易中断,社会经济遭受重大损害。
(4) 对北宋而言, 是屈辱和约, 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但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上来看,有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宋辽、宋夏之间几十年的战争, 使此后的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局面,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解析】本题考查北宋、辽和西夏之间的战与和。第(1)问考查的是辽与北和、战的背景,结合燕云十六州被占领的内容回答;第(2)问从军事发生原因和结果两方面回答;第(3)问从战争给人们带来灾难这一角度进行叙述即可;第(4)问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总结和议的影响。
18.【答案】 (1)材料一:澶渊之盟(辽宋和议);材料二:宋夏和议;材料三: 宋金和议。
(2)宋真宗。元昊。
(3)金与南宋对峙。
(4)和议加重了宋朝人民的负担,但双方保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有利于社会的安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和民族的交融。(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第(1) 问材料一反映的是澶渊之盟;材料二反映的是宋夏和议;材料三反映的是宋金和议。根据第(1)问并结合所学回答第(2)(3)问。第(4)问是开放性题目,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