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期末试题选编(含解析)2020-2021学年湖南省各地下学期七年级历史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金与南宋的对峙期末试题选编(含解析)2020-2021学年湖南省各地下学期七年级历史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1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11 08:00: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8金与南宋的对峙
一、选择题
1.(2021·湖南衡阳·七年级期末)宋太祖赵匡胤曾非常豪迈地咏诗说:“未离海底千山黑,月到中天万国明。”似乎是气魄很大,但是北宋并没有完全实现国家的统一。北宋时期,与其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  )
①西夏
②辽
③金
④蒙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2021·湖南鹤城·七年级期末)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宋、辽、西夏、金有战有和。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2021·湖南醴陵·七年级期末)“辽国号的意思是镔铁,显示它们的坚硬,但镔铁也会锈坏.只有金永不变质,我们国家就称大金吧。“你认为说这段话的人物最有可能是
A.阿保机 B.阿骨打 C.元昊 D.赵构
4.(2021·湖南新邵·七年级期末)归纳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辽、宋、夏、金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繁荣与开放 B.政权并立 C.三国鼎立 D.盛世危机
5.(2021·湖南雨花·七年级期末)下图是黑龙江金代上京遗址出土的铜坐龙。坐龙半张着嘴、微闭着眼、悠然自得,似乎在抒发一种昂扬的心境。该文物可用于研究
A.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B.西夏手工业技术的发展
C.契丹族与汉族的文化交流 D.宋代民族政权的并立
6.(2021·湖南·凤凰县教师发展中心七年级期末)“兴东北,建大金。占辽朝,灭北宋。战南宋,归元兵。”描述的是哪一民族的兴衰史?
A.契丹 B.党项 C.蒙古 D.女真
7.(2021·湖南华容·七年级期末)历史学习要善于抓住特征和主题。如果你要完成一篇关于“辽、宋、西夏、金时期”的历史小论文,你可以确定的最合适的论文主题是( )
A.地方军阀割据的时代 B.诸侯交替掌握政权的时代
C.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D.封建国家统一的时代
8.(2021·湖南永定·七年级期末)某校七年级8班历史兴趣小组开设了一个有关“辽、宋、西夏、金”的专题网站,下列政权与民族搭配不正确的是( )
A.辽——契丹族 B.北宋——汉族 C.金——回族 D.西夏——党项族
9.(2021·湖南长沙·七年级期末)下图是黑龙江金代上京遗址出土的铜坐龙。坐龙半张着嘴、微闭着眼、悠然自得,似乎在抒发一种昂扬的心境。该文物可用于研究
A.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B.宋代民族关系的发展
C.契丹族与汉族的文化交流 D.西夏手工业技术的发展
10.(2021·湖南炎陵·七年级期末)历史上的民族交往与交融,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下列古诗词中的“胡”所指的少数民族分别是
A.匈奴、女真 B.吐蕃、女真 C.匈奴、契丹 D.吐蕃、契丹
11.(2021·湖南龙山·七年级期末)岳飞在《满江红》中写道:“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其中的“匈奴”指的是( )
A.匈奴统治者 B.女真统治者 C.契丹统治者 D.党项统治者
12.(2021·湖南华容·七年级期末)岳飞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将领,以下示意图能够反映他所生活时代的是
A. B.
C. D.
13.(2021·湖南澧县·七年级期末)宋朝时期出现一位杰出的抗金名将,他收复了建康,取得了郾城大捷。清人纪晓岚留给他的对联是“报国精忠,三字狱冤千古白;仰天长啸,一曲词唱满江红。”他是
A.韩世忠
B.岳飞
C.文天祥
D.陆秀夫
14.(2021·湖南双峰·七年级期末)南宋诗人林升在《题临安邸》中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他创作该诗的主要目的是( )
A.赞美杭州的繁华
B.讽刺金朝统治者的醉生梦死
C.咏叹了西湖秀色与人的关系
D.讽刺南宋统治者苟且偏安江南
15.(2021·湖南·湘钢一中七年级期末)在南宋初年和南宋灭亡之际,各有一位爱国英雄,他们为了捍卫中原汉族政权进行了不屈的斗争,他们都留下脍炙人口的诗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们是
A.岳飞和陆秀夫
B.陆秀夫和文天祥
C.文天祥和岳飞
D.岳飞和文天祥
16.(2021·湖南会同·七年级期末)“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你知道“忠骨”指的是谁
A.魏征 B.寇准 C.岳飞 D.秦桧
17.(2021·湖南·衡阳市华新实验中学七年级期末)下图是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
1.收复建康 2.取得郾城大捷 3.“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4.“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A.卫青北击匈奴 B.岳飞抗金 C.文天祥抗元 D.戚继光抗倭
18.(2021·湖南新田·七年级期末)南宋时期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的抗金名将是( )
A.韩世忠 B.宗泽 C.岳飞 D.岳云
19.(2021·湖南洪江·七年级期末)某旅游团参观某景点时听导游这样介绍:“他头顶上悬着匾额,上面写着‘还我河山’往两边看,四周的墙上画着他的事迹,有‘精忠报国’‘郾城大捷’等”,这位导游介绍的人物是( )
A.寇准 B.陆秀夫 C.岳飞 D.文天祥
20.(2021·湖南·张家界市民族中学七年级期末)某学习小组为研究性学习“反抗外敌侵略”查找资料,下列史实不能入选的是
A.威继光抗倭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雅克萨之战 D.岳飞抗金
21.(2021·湖南道县·七年级期末)油条是中国的传统小吃,俗称“油炸桧”,意思是油炸秦桧。人们对秦桧的愤怒是因为他和宋高宗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
A.文天祥 B.岳飞 C.霍去病 D.戚继光
22.(2021·湖南新邵·七年级期末)有一条历史谜语,谜面的关键词是“还我河山”“郾城大捷”“魂断莫须有”。谜语反映的史事是
A.文天祥抗元
B.寇准抗辽
C.戚继光抗倭
D.岳飞抗金
23.(2021·湖南长沙·七年级期末)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南宋时期,被人们崇敬和怀念的著名抗金英雄是
A.寇准 B.文天祥 C.戚继光 D.岳飞
24.(2021·湖南临湘·七年级期末)2021年3月8日,是岳飞诞辰918周年纪念日,人们通过网络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纪念岳飞诞辰,传承和弘扬岳飞精忠报国精神。人们纪念岳飞,主要是因为
A.岳飞的遭遇受到后世的广泛同情 B.岳家军作战勇敢
C.岳飞抗金胜利后达成澶渊之盟 D.岳飞抗金符合广大人民利益
25.(2021·湖南新化·七年级期末)下图是新化县某校七年级学生蔡徐坤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搜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 )
○收复建康 ○取得郾城大捷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A.王安石变法 B.岳飞抗金 C.文天祥抗元 D.戚继光抗倭
26.(2021·湖南·凤凰县教师发展中心七年级期末)如图是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
A.蒙恬北击匈奴 B.岳飞抗金 C.文天祥抗元 D.戚继光抗倭
27.(2021·湖南娄星·七年级期末)我国历史上的著名战役往往对政治格局有重要影响。下列战役中,与岳飞相关的是
A.长平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郾城大战
28.(2021·湖南醴陵·七年级期末)下图是七年级教科书某一单元的部分目录,它们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A.两宋历史的短暂 B.少数民族的崛起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民族政权的并立
29.(2021·湖南炎陵·七年级期末)“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
A.宋辽对抗 B.南宋与金对峙 C.宋夏和议 D.北宋与金对峙
30.(2021·湖南永定·七年级期末)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请问辽、宋、夏、金、元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A.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经济重心南移与民族关系的发展 D.早期国家的建立
31.(2021·湖南怀化·七年级期末)“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些诗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A.北宋与辽对峙 B.北宋与金对峙
C.南宋与金对峙 D.南宋与夏对峙
32.(2021·湖南隆回·七年级期末)两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是座顶峰”。下列史实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 B.商品经济发展,交子出现
C.海外贸易兴盛 D.太湖流域成为全国重要粮仓
二、判断题
33.(2021·湖南·怀化市辰溪博雅实验学校七年级期末)10世纪初,完颜阿骨打建立契丹国。( )
三、识图题
34.(2021·湖南·衡阳市华新实验中学七年级期末)读图题
(1)图一中的A、B、C是辽、北宋、西夏的都城,当时分别称什么?宋辽议和的名称叫什么?
(2)图二中的A是南宋都城,当时称什么?C处为宋金分界线的最西端,这是哪?据图二说出此时我国的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依据这两幅地图请你归纳这一时期的形势有什么特点?
(4)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请依据图三和图四,分别写出当时便于灌溉和耕作的生产工具名称。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北宋并立是契丹族建立的辽和党项族建立的西夏。故①②符合题意;女真族的阿骨打在1115年建立金,1127年,金灭北宋。金与北宋短时间并立。故③符合题意;1127年,金灭北宋。1206年,铁木真建立蒙古国。故蒙古与北宋没有并存。故④不符合题意。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与北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的名称,认识辽、西夏与北宋并立,金在北宋灭亡前与北宋并立。
2.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辽、西夏形成并立之势;1115年金建立,金灭辽,后1127年灭北宋,同年南宋建立,所以与北宋、南宋同时期存在的政权有西夏和金。B项正确;辽和南宋不同时存在,排除ACD项。故选B项。
3.B
【详解】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2世纪初期,阿骨打起兵抗辽,把辽军打得节节败退。1115年,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他就是金太祖,B项正确;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耶律阿保机是辽朝开国君主,排除A项;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史称西夏,排除C项;北宋灭亡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登上皇位,赵构就是宋高宗,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排除D项。故选B项。
4.B
【详解】
辽、宋、夏、金时期属于政权分立时期,B符合题意;繁荣与开放是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A不符合题意;三国鼎立是东汉以后的时代特征,C不符合题意;盛世危机属于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D不符合题意;故选B。
5.D
【详解】
金代上京遗址出土的铜坐龙适合研究金代历史,无法反映元朝建立的信息,排除A;铜坐龙反映了金代手工业技术,排除B;契丹族建立的是辽朝而非金朝,排除C;金代时期,北宋、辽、西夏主权对峙,D符合题意。故选D。
6.D
【详解】
依据题干中的“兴东北……灭北宋”,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世纪初期,阿骨打起兵抗辽,1115年,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金先灭辽,又于1127年灭北宋,后来金被元朝所灭,所以D项符合题意;辽朝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共传九帝,享国二百一十八年,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成吉思汗于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D。
7.C
【详解】
辽宋夏金时期,我国出现了辽、宋、西夏、金等几个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因此排除D项,C项正确;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地方军阀割据的时代,辽、宋、西夏、金不属于诸侯国,排除AB项。故选C项。
8.C
【详解】
金政权是女真民族建立的,回族在元朝形成,故选C。
9.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金代上京遗址出土的铜坐龙适合研究金代历史,金代时期,北宋、辽、西夏主权对峙,由此可知,该文物可用于研究宋代民族关系的发展,B项正确;金代上京遗址出土的铜坐龙适合研究金代历史,无法反映元朝建立的信息,排除A;契丹族建立的是辽朝而非金朝,排除C项;铜坐龙反映了金代手工业技术,排除D项。故选B项。
10.A
【详解】
由“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可知,意思是若有龙城飞将在,匈奴再不敢越过阴山,这里的“胡”是指匈奴;由“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可知南宋时期的岳飞是抗金,“金”是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封建王朝金朝,这里的“胡”是指“女真”。因此两首古诗词中的“胡”所指的少数民族分别是匈奴、女真。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1.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大举南下,南宋军民奋起抵抗,岳飞等抗金将领率军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金是女真族建立的,因此匈奴指的是女真族,故B正确,ACD与题意不符,排除。综上答案B。
12.B
【详解】
依据“岳飞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将领”,可知与南宋有关。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岳飞是南宋时期著名抗金名将。1127年北宋灭亡,北宋皇帝钦宗的弟弟赵构南迁建立南宋,定都临安。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灭亡南宋;11世纪前期元昊建立西夏,西夏被蒙古政权灭亡于1227年;1115年,阿骨打建立金朝,1234年金朝被蒙古政权灭亡。故西夏、金和南宋有同时存在的时间。B正确;ACD排除,故选B。
13.B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报国精忠,三字狱冤千古白;仰天长啸,一曲词唱满江红。”由此判断是歌咏岳飞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抗金英雄岳飞,虽然精忠报国却遭权臣秦桧陷害,因莫须有罪名投入监狱,可他写出词句《满江红》来表达自己忠君报国的情感。选项B符合题意;而选项ACD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B。
14.D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并结合所学可知,南宋诗人林升作诗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统治者不思收复失地,只想偏安一隅,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D项正确;材料描写了杭州的繁华和西湖歌舞,但这不是诗歌的深层次体现,排除A、C项;诗歌讽刺南宋统治者纸醉金迷,不是讽刺金朝统治者醉生梦死,排除B项。故选D项。
【点睛】
15.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南宋初年的岳飞是抗金英雄,写下了“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诗句;南宋灭亡之际的抗元英雄文天祥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故D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陆秀夫,南宋左丞相,抗元名臣,与文天祥、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故A不符合题意。故选D。
16.C
【详解】
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岳飞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宋高宗和权臣秦桧还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他们的统治,就向金求和,并令岳飞等人班师,解除他们的兵权,秦桧以“莫须有”罪杀害了岳飞。南宋岳飞等人的抗金斗争,有效遏制了金统治者发动的掠夺战争,使南方地区相对稳定,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因此,岳飞得到了广大人民的尊敬和爱戴。被称为“忠骨”;秦桧杀害岳飞,遭人唾弃。被称为“佞臣”;魏征是唐太宗时期著名的谏臣;寇准是宋真宗时期的宰相。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17.B
【分析】
【详解】
依据材料中的信息“郾城大捷”“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可知,他要讲述的是岳飞抗金。南宋抗金名将岳飞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他从金军手中收复了建康,后又在郾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收复了许多失地。岳飞领导的抗金斗争,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故B符合题意;卫青北击匈奴与收复建康等信息不符,排除A;文天祥抗元、戚继光抗倭均与题干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D。故选B。
18.C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岳飞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宋高宗和权臣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他们的统治,就向金求和,并令岳飞等人班师,解除他们的兵权,秦桧以“莫须有”罪杀害了岳飞,所以C项符合题意;而ABD三项均与“莫须有”的罪名无关,排除。故选C。
19.C
【详解】
根据“精忠报国”“郾城大捷”可以判断出是岳飞。岳飞是著名的抗金英雄,他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他从金军收复了建康,后又在1140年郾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收复许多失地。C项正确;寇准是北宋时期的宰相,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南宋灭亡时,陆秀夫抱着小皇帝崖山跳海后,其儿子也逃到了海外,建立了一个国家,统治了100多年,直到明朝时期才灭亡,排除B项;文天祥是南宋抗元的英雄,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20.D
【详解】
岳飞等抗金将领从金军手中收复了许多失地。金国是中国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岳飞抗金,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卫了中原地区较高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岳飞抗金不属于“反抗外敌侵略”。故D符合题意;倭寇由日本海盗组成,威继光抗倭属于反抗外来侵略,排除A;台湾是被荷兰殖民者侵占,郑成功收复台湾属于“反抗外敌侵略”。排除B;雅克萨之战是反对沙俄侵占东北的战役,排除C。故选D。
21.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大举南下,南宋军民奋起抵抗岳飞等抗金将领率军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岳飞统率的“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追击,迫使金军后撤。在有望收复中原之时,宋高宗和权臣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危及他们的统治,便向金求和,下令岳飞班师,并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选项B符合题意;文天祥是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A排除;霍去病是汉武帝时期抗击匈奴的名将,C排除;戚继光是明朝的抗倭英雄,D排除。故选B。
22.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时期,岳飞抗金,在郾城大败金军,后来岳飞被秦桧等人陷害,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迫害而死。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23.D
【详解】
据所学可知,南宋时期,被人们崇敬和怀念的著名抗金英雄是岳飞,D正确;寇准是北宋时期的宰相,A排除;文天祥是南宋时期的抗元将领,B排除;戚继光是明朝的抗倭将领,C排除。
24.D
【详解】
据材料“人们通过网络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纪念岳飞诞辰,传承和弘扬岳飞精忠报国精神”并结合所学可知,岳飞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岳飞抗金符合广大人民利益,D正确;材料未涉及岳飞被害的内容,而是强调“传承和弘扬岳飞精忠报国精神”,故A错误;材料未涉及岳飞的军队,B错误;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之间签订,而不是南宋和金之间,C错误。
25.B
【详解】
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初年,金军南下,抗金名将岳飞收复建康,后在郾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岳家军”英勇善战,金军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故B符合题意;王安石变法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A;文天祥抗元与收复建康无关,排除C;戚继光抗倭主要是在东南沿海,排除D。故选B。
26.B
【详解】
由材料“收复建康”“取得郾城大捷”“撼岳家军难”可以得出所述为岳飞抗金,故选B;秦朝将领蒙恬,挥军北上,抗击匈奴,发生在秦朝时期,与题意不符,故排除A;文天祥是南宋抗元著名将领,被俘后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与题意不符,排除C;戚继光是明朝抗倭将领,平定了沿海倭患,与题意不符,排除D。
27.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大举南下,南宋军民奋起抵抗。岳飞等抗金将领率军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岳飞统率的“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追击,迫使金军后撤。因此,与岳飞相关的是郾城大战,故D项正确;A项与赵括有关,B项与周瑜有关,C项与苻坚有关,均与题干“岳飞”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
28.D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6课,可知,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以开封(称为东京)为都城;第7课,可知,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辽,都城上京临潢府; 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西夏,都城兴庆,与北宋并立;第8课,可知,1115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都城会宁;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后,赵构称帝,以临安为都城,国号仍为宋,史称南宋。因此第6、7、8课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民族政权的并立。故D符合题意;两宋历史的短暂,表述片面,故A不符合题意;北宋和南宋不是少数民族政权,少数民族的崛起,表述片面,故B不符合题意;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是指明清时期,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9.B
【详解】
题目诗句即反映了南宋建立后,统治者苟安南方,不思收复北方的失地。南宋与金达成和议,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为界,南北对峙形式形成。B项正确;北宋都城在开封,因此与材料中的“杭州”无关,排除ABD项。故选B项。
30.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两宋时期,是辽、宋、夏、金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并实现了大一统。元朝的大一统使元朝时民族融合得到大发展。从魏晋南北朝时全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两宋时期,南方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环境,大量北方人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故辽、宋、夏、金、元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经济重心南移与民族关系的发展。C项正确;隋唐时期是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排除A项;明清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排除B项;早期国家的建立是在夏商周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
31.C
【详解】
根据题中诗句的“直把杭州作汴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的都城在汴州,北宋灭亡后建立南宋,南宋的都城在杭州,当时北有金的威胁,南宋皇帝却在杭州苟且偷安,这首诗讽刺的是南宋统治者醉生梦死,安于现状,与金对峙,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32.A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两宋时期多个政权同时并立,没有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A项与材料观点不符,符合题意,故选A;北宋时期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宋朝时期海外贸易发达,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移到南方,太湖流域成为全国重要粮仓,BCD都是对两宋时期正确描述,都能体现材料的观点,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33.错误
【详解】
契丹族的杰出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10世纪初,他建立契丹政权,定都上京,后来改国号为辽。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政权。故题干表述错误。
34.(1)上京、东京、兴庆;澶渊之盟。
(2)临安;大散关;经济重心实现南移。
(3)政权并立,北宋与辽、西夏并立,南宋与金、西夏并立。
(4)筒车;曲辕犁。
【详解】
(1)依据材料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中的A、B、C是辽、北宋、西夏的都城,当时分别称上京、东京、兴庆,宋真宗时(1004年),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2)依据材料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二中的A是南宋都城临安,1127年赵构建立南宋,后来定都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隋朝时这里称为余杭,B是金的都城,宋金议和后金把都城迁都燕京,并改名为中都,C处为宋金议和后的分界线,这是大散关,宋金议和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南宋著名抗金将领是岳飞,他率军收复建康,并取得郾城大捷,1141年,宋金达成议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宋金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此时我国的经济格局发生的变化是经济重心实现南移。
(3)依据这两幅地图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归纳这一时期的形势的特点是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政权并立,北宋与辽、西夏并立,南宋与金、西夏并立。
(4)依据图三和图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筒车是当时便于灌溉的工具;曲辕犁是当时用于耕作的生产工具。
答案第1页,共2页